文/王思铁
2009年5月,遂宁市船山区复桥镇唐春村开展了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变为全体村民股金的改革,探索了“股份合作、保底分红、二次分利”的扶贫模式,让农民变股民,持续享受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果。4年的实践表明,这是一项重要的扶贫方式转变、创新,不仅保护了贫困居民利益,而且以财政资金撬动了社会资本,产生了资本的放大效应,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合作意识和管理能力。
一、基本作法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变农民股份的基本作法,重点反映在以下5个方面。
(一)项目公开,竞争比选。2009年初,遂宁市扶贫办将用于产业发展的150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在网络上公开,要求村属于贫困村、产业项目为当地具有传统优势的生猪产业。通过竞争比选,贫困村的船山区复桥镇唐春村、当地龙头企业四川省齐全饲料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齐全公司)胜出。
(二)建章立制,明确职责。在市县扶贫、财政部门和乡镇政府的指导下,按照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相关要求,建立了唐春村富民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唐春村农户和齐全公司均为合作社社员。合作社制定了《社员大会(代表)制度》、《监事会工作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制度,明确了相关方的职责。
(三)兜底分红,上不封顶。根据项目规划总投入为542万元,唐春村农户与齐全公司股份比为27.68:72.32。项目投产后,实行“按股兜底+市场效益分红”。为保护农户利益,双方商定,每年不论齐全公司盈亏,唐春村农户兜底分红10万元,盈利部分按股份额进行再次分配,从而形成“股份合作、保底分红、二次分利”模式。
(四)贫困优先,确权到户。150万元产业化扶贫资金中的120万元成为全村330户、1310人的股本金,人均为916.03元,即为“普惠”;另外30万元追加安排在特困户30户、102人头上, 人均为2941.18元,即为“特惠”。特困户“普惠”+“特惠”为3857.21元,与一般户的股份比为4.21:1。
(五)按股分红,利益共享。2010年10月合作社养猪场建成,次年11月投产,出栏仔猪1000头,并未赢利,但齐全公司兑现了承诺,2012年1月向农户分红10万元。2012约有赢利,农户除兜底的10万元外,另分红8万元。2013年农户除兜底的10万元外,预计另分红10万元以上。
二、主要成效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变农民股金的主要成效,重点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有利于贫困村融入“新四化”。“新四化”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基本途径,也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贫困村如何融入“新四化”战略并实现跨越发展?唐春村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变农民股金的作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一种新的探索、一种新的改革。村主任席孝伦回忆介绍:2006年,为帮助村里发展养殖业,市县扶贫部门花50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向村里送了1万只鸡苗。但没几天,因不懂技术,一些农户就将鸡苗转手卖出;没卖的户虽把鸡养大了但也因没有卖鸡渠道,根本就没赚到钱。2009年,150万元产业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再次到了唐春村,但是这次扶贫方式变了。村里成立了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与本地龙头企业齐全公司对接,办起了良种猪繁育场,母猪引进、技术和市场则由齐全公司负责。这样,唐春村逐步融入了农业现代化发展之中。农民有了股金,就能获得更持久的收益。作为全村特困户的陈少华一家去年共拿到红利和扶贫股金共972元。
(二)有利于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长期以来,贫困村单家独户的农户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既难以抵御市场风险也难以提高养殖水平。通过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变农民股金,进而组建起了“唐春村富民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大为增强。特别是由于企业齐全公司加入合作社,努力发挥合作办社优势,对所有合作社成员开展合作建场指导、良种引进、饲料供应、技术标准、疫情防治、对外销售“六统一”服务,农民组织化程度得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过去的产业扶贫,要么是为每户农户修两间圈舍、送几头仔猪的“撒胡椒”面似的短期产业扶贫;要么是所谓的“效益覆盖到户”,最终是龙头企业得了扶贫资金,多数情况下“山河未改,贫困依旧”。唐春村扶贫方式改变后,不仅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了,也促进了产业的升级发展。
(三)有利于提高扶贫精准度。长期以来,扶贫到户就是一个难解的方程。一方面从中央到地方的文件、会议、领导讲话,都要求扶贫到户;另方面,基层在具体操作中又很难扶贫到户。特别是目前,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新四化”深入发展,社会结构、生产方式、利益关系深刻调整的新形势下,扶贫开发究竟怎么到户,改“大水漫灌”为“滴灌”?唐春村的实践给出了一个可供复制的答案。对一个乡或一个县,可以说穷地方有富人,富地方也有穷人,且贫富差距大。但是,对一个真正的贫困村来说,基本还是“普贫”,即便有“贫富”差距也不是那么明显。因此,唐春村的作法,既做到了重点贫困户的瞄准,也兼顾了一般户的利益,是扶贫到户的一种新的有效尝试,它提高了扶贫开发的精准度,进而增强了扶贫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有利于农户就近就业增收。扶贫开发本身属于经济的范畴,但它又带在较强的政治、社会属性。农村贫困问题的最终缓解或消除,要靠走出一条农民变市民、农业变工业、农村变城镇之路,但毋庸置疑,这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因此,现阶段特别要抓好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就前者来说转出贫困村是必要的,但是,老年劳动力转出却因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缺乏专业技能等而面临相当的困难。所以,支持发展自身有资源、有市场、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就有利于这部分劳动力就近就业增收,也有利于夯实贫困村脱贫致富的产业支撑。“我现在每月工资是1500元,公司包食宿。”今年近60岁的蒋开秀是唐春村9组的村民。村里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成后,她便进入合作社打起工来,一家人还坐享了每人62元的年底保底分红,工作一年存了万余元。像蒋开秀这样的就近打工的本村老年劳动力就有64个。其他村民也高兴地说,在家门口打工,年终还要分红,这个好。
(五)有利于产村相融综合治贫。建设中船山区还用150万元的产业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资金整合了企业、交通、水利、能源、畜牧等项目近1000万元投入到唐春村各项建设中,起到扶贫资金的“引子”作用,引入产业化扶贫企业作为股份合作企业,帮助贫困村摆脱贫困。经过几年,唐春村富民养猪专业合作社使唐春村悄悄发生了变化,不仅有了增收主导产业,而且村里基础设施、人居环境也不断得到改善。2012年6月,唐春村富民养猪合作社成立了党支部,而今,已形成“党支部+主导产业+合作社”的扶贫模式。总体上看,企业负责经营,村民负责监管,合作社统一做账并随时公开,最后的盈利按照股金比例分成;其好处在于企业能减少资金压力和利用人力资源,老百姓能流转土地赚钱并就近打工赚钱,年终还能得到入股分红。
三、几点体会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变农民股金的认识体会,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一)对扶贫开发具有普遍意义。扶贫开发的重要手段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其根本途径是要到户,提高扶贫精准度、针对性和实效性。但是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才能使其扶贫资金真正传递到贫困户,这是长期来扶贫开发中的一大难题。多年的实践证明:简单的分钱分物不行,直接给龙头企业或大户使其“效益覆盖到户”也不怎么行。唐春村的实践,项目资金直补到入社农户并投入全社建设,入社农户则以项目补助金入股并享受股权。这种模式改变了原来短期扶贫模式带来的弊端,让钱真正用到农民身上,建立起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这种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变农民股金与龙头企业投资入股的方式,走农企合作社的路子,实行“股份合作、保底分红、二次分利”的扶贫模式,是扶贫方式的一大改革,对扶贫开发具有普遍意义,可以进一步总结在面上推广。
(二)需要进一步选准贫困村瞄准贫困户。多年的扶贫开发,其教训之一就是贫困村选择不准或贫困户精准度极为不够。所以,个别一些地方就出现了“年年贫困年年扶,年年扶贫年年贫”现象。唐春村2006年曾得到50万元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扶持,但因分物(鸡苗)而败北,教训及为深刻,而这种现象在其他地方也并不罕见。这次的农企合作,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变为了农户股金,瞄准性大为提高,这是可喜的一面。但是只划分了特困户和一般户两个类型,又有其局限性。从贫困村的实际看,应当划分为特困户、贫困户、一般户三个类型比较合适。这样更能体现精准扶贫,更能提高扶贫开发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三)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股金到户应规范化。唐春村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变农民股金,股权以户为单位确定,造册登记《遂宁市船山区复桥镇唐春富民生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股金到户花名册》,村上保管并在镇农经站电脑备存,这显得过于简单化。比较好的做法,应同时向农户颁发股权证书。考虑到贫困是动态等的情况,还应设定股权调整期;为解决发展中需办的一些公益事,还应考虑提取适当村级公益金。同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保命钱”和减贫脱贫的“助推剂”,市、县扶贫部门应当加强跟踪性指导管理。
(张建国、蒋澜、杨兵等参加了调研)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