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简约领导的艺术 [打印本页]

作者: 学习时报摘记    时间: 2014-1-6 09:41
标题: 简约领导的艺术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敏锐地感觉到,领导者必须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超脱出来,必然抓大事,管大局,切实做到简约领导,一定要集中精力做好“出主意”和“用干部”这两项最重要的工作。领导者要抓主要矛盾,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领导工作应是简约的、画龙点睛的,毛泽东关于两件大事的论述抓住了领导工作的实质。
  “出主意”不是领导者的专利
  领导工作的重点是“出主意”,并不意味着“出主意”是领导者的专利。社会的工作、企业的工作、政府的工作可以由领导者去“出主意”,也可以由普通群众去“出主意”。“出主意”的人越多,我们的企业和我们的社会也就越有活力,越有希望。更进一步而言,领导者要少出主意,让普通员工去出主意,去多出主意;领导者要出大主意,也让普通群众去出大大小小的主意。“出主意”的人越多,这个社会也就越和谐,越有活力。
  按照现代领导科学的观点,领导决策是一个谋断分工合作的过程。首先是“谋”,是“出主意”,然后是“断”,是“选主意”。一般来说,“出主意”主要由“外脑”去做,由普通群众去做,但“选主意”一定要由领导者去做,由“内脑”去做。
  过去,领导者既管“出主意”,又管“选主意”,所以理所当然地选自己出的主意。因此选择的空间很小,容易漏掉许多别人的主意,甚至是许多好的主意。现在,领导者集中精力“选主意”,自然而然就容易站得高,看得远,客观公正地选出切实可行的好主意。
  对于领导者来说,最重要的事情也许不是“出主意”,而是“选主意”“合主意”“断主意”。唯有如此理解“出主意”和“选主意”,领导决策水平才能真正提高,领导方式才能真正转变,简约领导才能落在实处。
  我们已经看到,在过去领导者既“出主意”,又“选主意”,包揽了领导决策工作的整个过程。这容易使领导者力不从心,使领导决策的质量得不到保证。现在我们可以继续简化领导决策这一最重要的工作,把“出主意”最大限度地交给“外脑”去做,交给下属和普通员工去做,领导者聚精会神地做好“选主意”这个本职工作,扮演好“内脑”的角色即可。至于如何处理好“内脑”与“外脑”的关系,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第一,外谋内断要分工。在现代的领导活动和决策过程中,外脑与内脑有着明确的分工。外脑的主要职责是“谋”,是“出主意”;内脑的主要职责是“断”,是“选主意”。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内脑只能“断”不能“谋”,而是说内脑的主要职责是“断”。内脑在很多时候也是可以“谋”的,可以“出主意”的。需要提醒领导者的是,内脑在“断”的时候必须尽量客观公正,把自己出的主意和外脑出的主意放在一起进行选择决断。
  第二,外多内少指人数。在决策的参与过程中,外脑可以多一些,也应该多一些。外脑多可以代表各方面的利益、各方面的情绪、各方面的智慧,可以有利于打开思维的空间和选择的空间,可以有利于扩大民主参与的渠道。与外脑不同,在决策时内脑要少一些。内脑少了便于缩短选择的时间,减少决策的成本,提高决策的效率。内脑少了有利于简约领导的真正实现,有利于民主集中制真正得以体现。
  第三,外先内后重程序。在整个决策过程中尽管内脑和外脑都要参与,但参与的时间和参与的阶段是不同的。决策开始时主要是外脑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出谋划策,拿出备选方案。然后在外脑工作的基础上内脑进一步加工整合,选择决断,最终形成决策方案。必须指出,外脑在决策的过程中要有相对的独立性,内脑不要事先定调子、划框子,限制外脑的思路。如果处处都听内脑的安排,那么外脑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我们有许多首长工程之所以失败,其原因并不是决策时没有外脑参与,而是外脑在内脑定案之后才去做解释的工作、附和的工作、论证的工作。这其实是“内先外后”了。
  第四,外放内收辩思维。从思维方式和思维特点来区分,外脑的思维一般是开放的、发散的、多向的、富有创造性的。外脑思维的放有利于想到各种可能性,有利于拟定各种备选方案,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广大员工的创造性。内脑的思维在选择阶段应是收敛的、聚焦的,因为内脑在选择定案的时候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一定要有明确的价值取向,一定要始终关注领导活动的意图。没有收敛式、聚焦式的思维就没有办法去选择。“放”是为了多,“收”是为了一。领导决策的过程就是由多到一的过程。
  领导者选主意不能包办一切
  领导者的职责不是去“出”所有的主意,也不是去“选”所有的主意。比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就没有必要去“选”企业的主意,去“选”医院、学校的主意,去“选”社会中介机构的主意。
  领导者要运用好公共权力,制定好公共政策,管理好公共事务。那些市场能做好的事就交给市场,企业能做好的事就交给企业,社会能做好的事就交给社会。总之一句话,该由谁“选”的主意就由谁去“选”,领导者切切不要管得太宽,切切不要包办一切。
  到了这里,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简约领导的特点和表现,以领导决策为例,第一步先把一般性的事务性的工作简约掉,领导者心无二用,有重点地做好决策这一重要工作。第二步再把决策过程中“谋”的工作、“出主意”的工作简约掉,领导者集中精力做好“断”的工作,做好“选主意”的工作。第三步继续简约,把那些过去经常由自己“断”的事尽量地交给别人去“断”。每简约一步都是领导工作的一大进步。简约领导是一个不断简约的过程。
  现代领导观念认为,领导者要限制自己的主意,多开发普通员工的新鲜主意;要限制自己的领导行为,多引导普通员工的领导行为;要限制自己的控制管理,多促进普通员工的自主管理;要限制自己的领导,多鼓励普通员工的自我领导。
  领导者的“过度”领导和“过度”决策,必将限制普通员工的行为,压抑普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要尽可能地减少领导决策的“数量”,提高领导决策的质量,由“过度”领导转向“适度”领导,给普通员工留出创新的空间。
  简约领导重在“用干部”
  “用干部”并不是指只用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人,而是指用骨干、用人才,特别要注意用好各类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如果我们既发挥领导人才的作用,又发挥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的作用,那么我们就什么挑战都能应对,什么机遇都能抓住。
  严格地说,干部不是工具,因此也就不能“用”,更不能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但从毛泽东使用这个概念以来,我们共产党人已经赋予“用干部”以全新的涵义。“用干部”其实就是充分发挥干部的带头和激励作用,把领导工作做好。
  让我们再次聚焦简约领导的特点和表现。“用干部”的简约化也有一个三部曲。第一步,领导者要抓“头头”、抓“骨干”,让“头头”们再去抓工作。换言之,领导者要“少为”、要“无为”,让“骨干”“头头”“人才”去“多为”。第二步,对“骨干”、对“头头”、对“人才”也不是什么都抓、什么都管、什么都“用”,而是要“放手”“放心”“放权”。学会授权才能分身有术。有了一个好的用人制度,好的用人环境,就可以代替领导者的“人治”,就可以减少领导者的“人治”,换言之,“用干部”的工作简约了。第三步,进一步简约,把“控制”和“约束”的大部分工作简化掉,领导用人的重点是激励人和培养人。领导者要把自己的下属培养成自觉的追随者甚至培养成领导者。
  摘自刘峰《简约领导》(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年11月版)



作者: 绿野寻踪    时间: 2014-1-8 11:41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句质朴的言语表达着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希望和要求。道理很简单,领导者自身过硬,民众才会服气。领导者的这种“硬气”从何而来?
   领导者的“硬气”来自干事创业的责任担当。没有好好干一番事业的志向,或者只唯书,只唯上,领导者让民众服气的“硬气”就难以展现出来。领导者一定要树立求实精神,抓实事,求实效,真刀真枪干一场。衡量一个干部的好与差,就是看他能不能办实事,能不能打开局面。
   领导者的“硬气”来自过硬的能力本领。办实事,办成事,要有责任担当,也要有过硬的能力和本领。
   领导者的“硬气”来自艰苦磨练。温室里长不出栋梁。要踏实工作,和大家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基层离群众近,最能磨练人。
   领导者的“硬气”来自身正。先人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者要保持身正,大的原则和底线当然要时刻警醒,但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也要警惕,小洞不补,大洞受苦,堤防崩溃常常是由不起眼的蚁穴导致的。
   领导者的“硬气”来自谦逊朴实的高尚品格。领导者对自己要求要严格。要靠过人的胆识、务实的作风和忘我的工作打动干部群众,要以坦诚朴实、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品格,给民众留下深刻印象。我们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有了这份感情,只要在一个地方工作过,就永远不会忘记那里的群众。
   实现既定目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奋斗。时代要求领导者自身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工作作风、人格魅力要硬起来。只有如此,才能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                                                                      (戚平然)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