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想指挥行动,在思想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更重要
(一)思想指挥行动
哲学上讲,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突出的表现为人通过思想来指挥行动。
有人说,人是善恶俱在的综合体。人的头脑中,既存在着真诚、勤劳、善良等好的思想,同时又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虚伪、懒惰、凶恶等坏的思想。
当好的思想占上风时,人就会去做好事。当坏的思想占上风时,人就会去做坏事。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有的人很好,但偶尔也会做坏事;有的人很坏,但偶尔也会做好事。其实人的头脑中无时无刻不是好坏两种思想在选择、博弈着。
个人的思想指挥个人的行动,集体的思想指挥集体的行动。个人、家庭、单位、地区、国家,都是在思想的指挥和推动下做出各种各样的决策并付诸行动的。
(二)思想是一种力量
每个人都在思想,每种思想都在指挥和推动人做出各种各样的选择和行动。所以我说,思想是一种力量,可以称其为“思想力”。
1、思想力无时不有,无事不在
(1)思想力无时不有。
一天之中,早晨、中午、晚上……
一生之中,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时代,人类都是在思想力的指挥和推动下做出各种各样的选择并付诸实施的。
(2)思想力无事不在。
小到每个人的吃喝拉撒,大到国家的军事外交,任何人、任何组织,做任何事情、做到什么程度都是在思想力的指挥和推动下进行的。
2、思想力有大小,有方向
(1)思想力有大小。
它产生于人的大脑,作用于人的身体。每个人都有思想,思想的程度有深有浅,有宽有窄,它们作用于身体的程度不同,所以思想力的大小也不同。
例如:我们想念母亲,如果是非常想,它的作用力就大,能让你吃不好,睡不好,坐立不安。如果是一般的想,它的作用力就一般。如果不想,那思念母亲的思想力的作用就是零。
(2)思想力有方向。
有人说:我们心中的目标,就是前进的方向。这里的“心”,我个人认为就是思想。思想力的方向,决定了人的行动方向。
例如:大家在北京,母亲在济南,你思念母亲,就买张火车票回家看妈妈了。表面上看,是火车把你从北京拉到了济南。但是从深层次来看,是思念母亲的思想力把你从北京拉到了济南。
个人的思想力对个人的作用如此,单位、地区、国家思想力的作用也是如此。
文化大革命中,国家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沿着这个方向,成千上万的干部群众遭到错误批斗,我们的国民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有关数据显示,文化大革命中中国的经济损失高达13000亿元,而建国后30年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总额才是6500亿元,损失接近投入的两倍。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家思想力的方向就转到了经济建设上。从1978年到2008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由3600多亿元增长到30万亿元,增长了80多倍,中国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三。
两种思想,两种结果!
3、思想力学
(1)基本概念。
从思想力的角度认识人与社会的发展规律,并运用这个规律推动人与社会进步的学问,我称之为“思想力学”。
(2)工作原理。
思想是一种力量,它按照一定的原理不停地工作。我们引入系统论的观点,把整个社会(世界)看作总的社会系统,它由多个社会子系统组合而成。国家、省、市、县、乡、村以及部门、企业、人,都是这个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
在社会系统中,人们在系统思想(合)力的指挥和推动下做出的各种经济、文化、政治决策和行动,并在系统中形成了经济力、文化力、政治力。这三种力加上大自然的自然力,构成了影响社会系统运动的四种力量。
经济力、文化力、政治力及其合力在社会各系统中的工作原理,我称之为杠杆原理。
①当社会系统内,动力矩大于阻力矩时,社会系统处于前进状态。
②当社会系统内,动力矩与阻力矩相当时,社会系统处于徘徊状态。
③当社会系统内,动力矩小于阻力矩时,社会系统处于倒退状态。
关于动力矩和阻力矩由什么组成、大小如何决定,由于时间关系不再展开,我们可以再找时间展开讨论。
(3)人类有两部历史。
纵观人类的发展史,我认为有两部历史:一部叫做文明史,一部叫做野蛮史。文明与野蛮共存在同一个历史时期之内,搏弈于同一社会系统之中,演绎出人类社会一幕幕善与恶、正与邪、美与丑的悲喜剧。
要使社会系统健康的前进发展,我认为社会管理者的任务有两条:一是确立正确的发展目标,建立良性的运行轨道;二是尽可能多的汇集有利的资源,推动社会系统在良性轨道上健康发展。
历史告诫我们:让道德取得胜利,是每一位正义者的责任!
思想力的作用是巨大的,原理是深奥的。今天,我在这里只提出思想力学及其原理的基本概念。相信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思想力学的研究也将步步深入。
道德的力量是重要的思想力量。凝聚道德力量,促进社会和谐,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胡锦涛总书记2005年2月19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研讨班上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2007年9月18日,在会见全国道德模范时他又进一步强调:道德力量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
(三)在思想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更重要
思想指挥行动,在思想上落实了科学发展观,才能在行动中落实科学发展观。
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把人均GDP3000美元作为区分中、低收入国家的分界线。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马来西亚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70年代就跨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是直到现在还徘徊在3000-5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并且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有人说:这是因为这些国家长期以来过于注重经济增长速度,而忽视了社会建设,所以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人均GDP3000美元是现代化的门槛,在向现代社会的转轨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就会集中凸现。人们对道德、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神生活的追求更加丰富多彩。
2008年,我国人均GDP超过3300美元,跨过了中等收入国家的分界线,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这里有3组数字:
第1组:2003年到2008年,全国共有15651名县处级干部、1111名厅局级干部、39名省部级以上干部因涉嫌犯罪受到查处。今年到11月为止,全国已经有12名省部级官员落马。
第2组:2006年,中国企业联合会雇主工作部主任刘鹏在“诚信兴商宣传月”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我国企业每年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人民币。
第3组:据卫生部通报,截至2008年12月底,全国因食用三鹿牌奶粉和其他个别问题奶粉导致泌尿系统出现异常的患儿达到29.6万人。
对于社会上出现的这些问题,有人说,要健全法制;有人说,要进行严打;还有人说,这些是发展中问题,将来可以随着进一步的发展自然而然的解决。
开这些药方的人,我个人认为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说都有自己一定的道理,但是不够全面。
邓小平同志1986年在与中央政治局常委谈话时,深刻地指出:“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党风、社会风气好转,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
在这里我想起了春秋末年发生在晋国的一个故事。
晋国发生饥荒,老百姓生活不下去,盗窃横行。晋景公十分着急,他四处打听,找到了一位捕盗能手,名叫卻雍。卻雍确实很能干,每天都能抓几十名盗贼,但奇怪的是盗贼天天抓,街上的小偷却不见减少,反而越抓越多。大臣羊舌职说:“光靠一个抓贼能手,是不能抓净成群小偷的,一旦盗贼们连手,卻雍非死不可。”果然不过三天,卻雍就被盗贼杀死了。于是,晋景公请教羊舌职有什么好的办法。羊舌职说:“用暴力铲除暴力,就像用石头打击石头,两块石头都会被击碎。治盗同样不能只讲治表,不讲治本,一方面要用硬的办法,另一方面,还要用说服、教育等软的办法,使人们知道偷东西是可耻的。”景公听了羊舌职的话,任用了一个叫士会的贤人,用教化疏导的办法,使盗贼逐年减少,晋国得到了大治。
现在社会上出现的一些违法现象,不是因为没有法律,也不是因为没有法治,而是因为仅靠法律和法治是难以全部管住人心的。侥幸心理和投机心理是不法分子共有的普遍心理,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去避开法律的制裁,去铤而走险。
硬实力+软实力=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实力
我们说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仅要提升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更要提升思想、文化、制度、机制等软实力。
要实现经济和社会的科学发展,必须要在思想领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只有在思想上落实了科学发展观,才能使我们的各项工作选准方向、走正路子,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找准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点和切入点
思想道德建设要取得好的效果,一是方向要正确,二是切入点要准确,三是推进措施要扎实有效。
方向要正确,就是要把握好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点。这个核心点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切入点要准确,就是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推进措施要扎实有效,就是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稳步推进。
核心点与切入点的方向是一致的,核心点是基础、是目标,切入点是突破口、是抓手。有效措施是连接切入点和核心点的桥梁。
有人说,在基层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有三怕:一怕调子太高,把道理讲空了、讲偏了,不切实际。二怕口气太大,理不在点子上,话不在心坎上,群众不入耳。三怕搞一刀切,对干部和群众的教育方式一个样,对青年和老年的教育方式一个样,对城市和农村的教育方式一个样,群众不适应。
思想道德建设工程是一项宏大的社会工程、系统工程、战略工程,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开展呢?
我们说,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人为本,所以可以从研究人的生活轨迹和生活空间来寻找切入点。
人的生活轨迹,家庭—单位—社会,三点一线,循环往复。
人的生活空间,家庭、单位、社会,三位一体,相互联系。
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体系的四个重要方面。
找准思想道德建设的切入点,我个人认为:一是要从与老百姓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息息相关的事情入手,抓好家庭美德建设;二是要从与人们职业活动中人际关系、工作关系、经济关系紧密相连的东西入手,抓好职业道德建设;三是要从人们共同拥有的生活、工作、活动空间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入手,抓好社会公德建设。这三个主要空间的道德建设抓好了,个人品德的基础也就打牢了。
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把核心点和切入点结合起来,把实现长远目标与解决眼前问题结合起来,才能使我们的工作与群众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在行动上产生共振。
(一)在家庭美德建设中,群众最希望从“孝德”抓起
1、孝扎根在人们心灵深处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孝文化。
“孝”字最早出现在3300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在上面为孩子遮风挡雨;孩子长大了,父母老了,孩子在下面背着父母,走完剩下的人生道路。这既是“孝”字的基本寓意,也是孝的深刻内涵。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人类就是这样一步步从远古走到了今天。
只要家庭还存在,只要人类生存繁衍的规律不变,孝的意义就不会过时。
2、4亿中国人走不动了,谁来背他们?
世界上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大于10%的国家称为老年型国家。我国1999年就成为了老年型的国家。预计到2037年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4亿人步入老年,谁来背他们?
我的答案是:单位有责任、社会有责任,但第一责任人还是儿女。因为人类就是这样,才能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3、老年人成了社会上最大的弱势群体
有人在一个山区乡镇对农村老年人生活现状作过调查:
①穿的方面:62%的老人一年添不上一件新衣服,92.6%的老人一件衣服要穿好几年。
②吃的方面:44.9%的老人不能经常吃肉。
③住的方面:80.6%的老人居住在旧房里。农村很多地方出现了“儿媳住新房,父母住旧屋”、“儿媳住楼房,父母住平房”、“儿媳住正屋,父母住偏房”的现象。
④行的方面:60.2%的老人外出经常步行或骑自行车,只有57.4%的老人外出曾经坐过公共汽车或出租车。
⑤医疗保障:11.3%的老人表示小病能挺就挺,51.9%的老人表示如果有大病也不想住院,能吃药在家维持最好。
⑥精神状态:87%的老人在独自生活,17.6%的老人反映只收到子女赡养费,却时常见不到人影,即使生病了儿女们也只是来看一下就走。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城乡1/3的老年人存在孤独、焦虑等心理问题。2004年3月“预防长者自杀”亚太地区会议在香港召开,会议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有25万人自杀,其中55岁以上的人占了20%,特别是农村老年人自杀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5倍。
人的一生没有晚年的幸福,就不是幸福的人生;一个社会不能使老年人幸福,就不能算是一个和谐的社会。孝德传统的弱化和边缘化,会使社会面临着家庭失和、老人失养、个人道德失落的危险。
4、群众呼唤孝
赵钱孙李、油盐柴米、衣食住行、喜怒哀乐……
展现中华文明的5000多个常用汉字中,老百姓特别看重的是一个“孝”字。我给大家讲一个亲耳听到的故事。
有一个领导干部,他的儿子很优秀,是个博士,找了一个同样非常优秀的儿媳,也是个博士。儿媳的家在沂蒙山区。亲家母和亲家公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
办婚事那天,这位领导干部,特意把亲家接到济南来。
婚礼上有一个固定的程序,是要双方的父母讲一讲话。出于对亲家的尊敬,这位领导就先让新娘的父亲上台讲话。
这个博士女儿的农民父亲,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颤颤巍巍的走到主席台上,用手轻轻抚摸着女儿的脸颊,好长时间没有说出话来。
于是台下就开始窃窃私语,大家都在想,一个农村老人会讲什么话……
就在这个时候,老人转过身来,向台下深深地鞠了一个躬,然后他对自己女儿说:“孩子,你长大了,我和你娘希望你永远记住:双方父母,一样恩情,要好好孝敬你的公公婆婆。”
老人说完之后,台下掌声雷动。
那位领导干部也激动万分,他事先准备了长篇的讲话,却对自己的儿子说:“孩子,今天也对你只说一句话:一个不孝的人,在社会上是站不住脚的!”
他说完之后,全场又是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这位领导干部告诉我,那天的婚礼结束以后,很多人给他发短信,说这个婚礼,是他们参加过的最有水平,最能引起共鸣的一个婚礼。
我算过一笔帐:
现代社会,终生守在父母身边的人是少数的。大部分人高中毕业就离开父母,或者出门上学,或者外出打工。
高中毕业一般18岁,这时父母一般45岁左右,按照父母平均寿命80岁计算,此后父母的人生历程只有35年时间。
如果在这35年里每年回家两趟,那今生我们能与父母相聚不过70次!如果我们每年能多回家看望父母两次,就可以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多见70次,就相当于延长了父母35年的生命!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在的时候没有去孝敬父母,等到想去孝敬父母的时候,父母却可能已经不在了。平时多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才不会留下终身遗憾。
5、孔子并不赞成愚孝
群众心中呼唤孝,但是现在提到孝,也有人会联想到封建、过时的东西。让我们翻开历史,看看孝的本义好不好。
两千多年前的《孝经》是一部关于孝的专著。在其第一章开宗明义中,我国古代伟大的先哲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孔子认为,孝是人们道德的根本,是一切教化产生的根源。
通读《孝经》全篇,系统的理解孔子关于孝的观点,主要有三个方面:养、敬、谏诤。第一是要供养自己的父母;第二是要尊敬自己的父母;第三“谏诤”是最重要的,就是对父母的不义行为要提出批评意见。
《孝经》第十五章谏诤篇记载,有一次曾子问孔子:“儿子绝对听从父亲的命令和意见,就是孝吗?”孔子连声回答:“这是什么话?这是什么话?父亲只要有不义之事,就应该谏诤,唯父之命是从,又怎么能说是孝呢?”
可见,孔子并不赞成愚忠愚孝。
不可否认,在封建社会漫长的
而在文化大革命中,一些人又把孝歪曲为愚昧、私心的代名词,把“愚忠愚孝”当作孝的本质,良莠不分,不加区别地进行了全面批判。甚至发动儿子揭发、批斗老子,与老子彻底划清界限,否定了人性的美好情感,把小家与大家、自家与国家对立了起来。
同学们,孝的本义是好的,它的本质是感恩回报,作用是完善人的品格,并形成良好的道德循环体系。
人生之恩莫大于父母的养育之恩,尊重父母,才能尊重别人。一个对生养自己的父母都缺乏感恩之情的人,怎么能指望他对我们的国家、社会、大自然怀有感恩之心呢?这样的人能对朋友忠诚,对社会有益吗?
夸大孝的作用和曲解孝的本义都是强加在纯真的孝之上的历史尘埃。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孝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核心内容之一。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都非常注重孝德文化。80%的欧美人也都认为,自己最温馨的时刻是与家人团聚的时候。许多欧美人随身携带的照片,不是“心肝宝贝”,而是父母居中的“全家福”。著名的美国总统林肯面对达官贵人的欢呼却穿过人群紧紧拥抱自己的继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认为“最不能等待的是多为父母做一些事情”……
孝也不仅是人类的美好情感,还是动物之间的可贵亲情。乌鸟反哺、米利鸟用身体为父母搭床、白尾鹫用餐老者优先、小黑鱼以身报母、羊羔跪乳、驴子护母……禽兽尚能如此,何况人呢?所以,对不孝的人,老百姓只送他一句话:“禽兽不如!”
一个道理传古今,要做孝德人。我在基层工作多年,深切的体会到,老百姓期盼着党委、政府能够管一管养爹养娘的事,能把每家每户都有的事当作社会大事来抓,也期盼着有人能说出他们心里想说又不好意思说的话,盼望着党委、政府能为他们应得的尊重营造氛围。在家庭美德建设中,群众最希望从“孝”字抓起。
(二)在职业道德建设中,“诚”的问题最重要
如果说孝是人的道德培养的起步点,侧重于家庭范围,那么,诚则是人的道德建设的重点,它更侧重于职业道德范畴,是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
1、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行规,但都离不开一个“诚”字
人类自从有了社会分工,就有了职业道德。医生有医德,教师有师德,商人有商德,干部有官德,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规矩,但最重要的规矩是一个字——诚。
诚是人的善良本性,是人类生命的基本元素,是人们进行各种健康活动的前提和保证。
无论你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做任何行业,人们的沟通与合作都离不开一个“诚”字。同时,诚也是所有领导艺术、工作技能的基础,是各种职业人员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2、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
有人说,在市场经济时代,中国原有的道德根基——包括诚信,已经受到根本性的动摇,我们要重新思考文明的核心。我个人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是自由竞争的经济,但说到底是信用经济。
因为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没有秩序,就难以实现平等交换;没有交换,就没有了市场;没有市场,何谈市场经济?
所以,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需要诚信。
3、立国可以没有军队、粮食,但不可以没有诚
《论语·颜渊》中有这样的记载:
子贡问孔子治理政事的方法。
孔子回答:“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进而问之:“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孔子答道:“去兵。”
子贡又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孔子答道:“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孔子认为,相对于完整的军备、充足的粮食来说,让人民相信国家更为重要。生死是人之常情,有生就有死。但没有信用,个人在社会上无法立足,国家也无法赢得百姓的支持。失去了百姓的支持,国家离灭亡就不远了。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世界上凡是对“守时”看重的国家,如美、英、德、法、加、澳及芬兰、瑞士等,几乎都是经济比较富裕、社会文明程度较高的国家。对“守时”持宽松态度的拉美、非洲等国家,几乎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国家。
一个道理传古今,要做诚德人。“诚”是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工作关系、经济关系的基础。在职业道德建设中,“诚”的问题最重要。
(三)在社会公德建设中,“爱”的问题是核心
1、爱是人类善良本性的展现与升华
如果说,孝德是一个人道德的起步点,是道德大厦的基石;诚德是一个人道德的主体,是道德大厦的支柱;爱德则是对孝德、诚德的提升,是感恩、回报意识的放大,是一个人离开家庭、职业环境,在没有监督、约束时,人格品质的自然流露,是道德大厦的制高点。
2、爱是博大的,又是具体的,有爱才有美好的人间
爱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陌生人一个友善的微笑、随手捡起身边的垃圾、尽最大能力做好本职工作都是爱的表现。
有一首歌中唱的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片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首歌之所以广为传唱,是因为它反映了人们对爱的渴望和呼唤。
一个道理传古今,要做爱德人。人们在相对陌生、没有制约的社会场景中,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关键在于内心深处的一个“爱”字。在社会公德建设中,“爱”的问题是核心。
总之,我认为,孝、诚、爱,是群众最关心的,与群众切身利益直接相连道德规范。孝德、诚德、爱德是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抓好公民道德建设的有效切入点。
由孝、诚、爱这三个字,我创作了一首《三德歌》的歌词,这首歌由戚建波老师作曲,谭晶演唱。下面请大家欣赏一下。
(播放三德歌)
三、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三德工程
2006年,莱州市委、市政府推行了一项思想道德建设工程,叫做“三德工程”,当时我在莱州担任市委书记。家庭美德以孝为切入点,突出生活保障、精神慰藉、敬业回报的主题,实施“孝德工程”;职业道德以诚为重点,突出忠诚事业、诚实劳动、诚信待人的主题,实施“诚德工程”;社会公德以爱为核心,突出关爱他人、爱护环境、奉献社会的主题,实施“爱德工程”。
(一)乡规民约,道德行为有标准、有底线
我们根据城乡不同空间、不同岗位、不同人群,把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具体化、标准化、规范化,建立类似“乡规民约”的孝德、诚德、爱德标准,使每个人的行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1、政府出“官价”,确立家庭“孝德”标准
制订了《莱州市老年人家庭赡养责任指导意见》,按照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不低于其子女平均水平的原则,确定赡养标准,下有底线,上不封顶。
(1)提高赡养标准。
①“吃财政饭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原则上夫妻双方每年每人各拿出一个月的工资,处级干部每年2000元以上,科级干部每年1800元以上,其他人员1500元以上。
②工厂企业职工,根据收入情况,分为好、中、一般三类,分别为1500元、1200元、800元。
③农民也根据不同收入情况,分为好、中、一般三类,分别为800元、600元、400元,粮100斤~300斤以上,油10斤~20斤以上。
赡养标准一般三年调整一次,调整幅度为10%左右。
莱州市有个圈子村,村里有户姓王的人家,四个儿子。1976年分家时,家里经济状况比较差,所以确定的赡养费用总额仅有40元,每家每年平摊10元。三十多年来,这个家庭一直执行这个标准。儿子们也不是不孝,时常问问二老,缺钱吗?老人总是摇摇头,说有钱。其实,三十多年下来,两位老人们都已经失去了劳动能力,省吃俭用,日子过得很紧巴,但一直不好意思向孩子们开口,怕伤了和气。儿子们也这样习以为常。
孝德工程开始后,村里确定了每户每年最低600元的赡养标准,两位老人的赡养费由从前的40元提高到了现在的2400元,翻了60番。当老人拿到孩子们送来的钱时,激动得很长时间说不出话来。
(2)解决医疗费用。要定期给父母查体,为父母购买医疗保险,分摊父母生病住院费用,条件好的子女要主动多承担一些。
(3)改善居住条件。和父母在一起居住的子女,把向阳、宽敞的房间让给父母住。和父母分居的,承担父母冬季取暖、房屋修缮费用。
(4)给予精神慰藉。
①机关干部要定期帮父母洗一次澡,每月带父母理一次发,每月陪父母进行一次户外活动,每年为父母订一份报刊杂志。
②城区家庭要每周帮父母做一次家务,每月请父母吃一次团圆饭,每年带父母检查一次身体,定期陪父母参加文体活动。
③农村家庭要每月为父母改善一次生活,每月给父母清扫一次居所,每年给父母增添一套新衣,定期为父母换洗被褥。
(5)敬业回报。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勤奋学习、干事创业,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师长和国家的培育之恩。
有因才有果,有果必有因。父母也应尽到应有的责任和义务:(1)教育好子女,当好家庭教师;(2)积极支持子女的工作,做坚实后盾;(3)孝敬自己的老人,为子女树立榜样。
2、600多项职业道德规范落实到每个工作岗位
市里统一制定了《诚信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各部门、各单位结合各自的工作,制定了30多个门类600多项诚信职业道德规范。
重点开通了“莱州诚信网”,从“税收诚信”、“金融诚信”、“政法诚信”三个方面对个人和单位诚信情况进行监督。
全面启动“诚信打假行动”:(1)加强政务诚信,实施政绩打假。(2)倡树商业诚信,实施经济打假。(3)倡导社会诚信,实施社会打假。
莱州进行的政绩打假,要求在各级最关心的工作责任考核上,领导干部不坐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而是坚持走上发展一线,综合运用“实地看、大家评、跟踪考”和“投入看帐户、外资看到帐、贡献看税票、建设看现场”的考核手段,全年组织了四次大型现场观摩,当场记名打分,公布评议排序。以实绩论英雄、以发展论成败,不让流汗的人流泪,不让得闲的人得益。
3、宽泛的爱,具体的规
主要在三方面提出要求:
(1)关爱他人。主要是倡导邻居、同事、同学之间互相关爱,特别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视群众为父母,企业厂长经理要按时足额为工人发放工资、缴纳“三金”。
(2)爱护环境。主要是把爱护莱州的山、海、水、空气行为具体化、标准化。
(3)奉献社会。主要是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为国家、为社会、为弱势群体更多地奉献爱心。
(二)签约立状,张榜公示
把道德要求标准化,道德实践公开化,让每个人肩上有担子,心中有责任。
1、兵马未动,舆论先行
(1)2006年10月31日,在传统的重阳节这天,莱州市召开了隆重的孝徳工程动员大会。我们把大会以电视直播的形式,直播到莱州86万群众家中。
开会之前,人们就奔走相告:市里要管养爹养娘的事了!
老人们提前围坐在电视机前:看看,这个事可得看看!
我在这个大会上说:“做人不能忘本,‘本’就是我们的父母,就是培养、教育、支持我们的师长、同事、群众……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有多少钱,无论你当多大官,都不能忘了谁把我们生,谁把我们养,谁把我们教,谁把我们带。羊羔跪乳感母恩,乌鸟反哺谢娘亲。动物都能做到孝敬父母,何况我们人呢?敬老人、爱父母,回报前辈的养育之情、培育之恩,是人的天性。不善待老人,不孝敬父母,天理难容!”
“以后,谁不好好赡养父母,不给赡养费,来找我,我帮你们要!是干部的,让财政局从工资卡里扣。是工人的,找工厂厂长要。是农民的,让村委会管一管!”
老百姓电视机前鼓掌欢迎。还有的男同志悄悄地说:“孝敬父母,咱们以后就不用再攒‘私房钱了’。”
(2)2007年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我们又隆重召开了“全市干部队伍建设暨职业道德建设动员誓师大会”。我在会上说:
“诚是职业道德的核心,她不仅能使我们做一个好人,而且能够使我们干好事业。做到了诚,不仅领导和同事会说你好,老婆和孩子也会更加喜欢你的!”
“我们经常说要改善投资环境,诚信才是最好的投资环境。有人认为诚信是痴、是傻,我看恰恰是说这种话的人痴得很、傻得很。生活中,每个人都喜欢和讲诚信的人相处,和讲诚信的人做生意;没有人愿意和不讲诚信的人打交道,和奸诈的人做买卖。”
(3)2007年6月2日,利用六一国际儿童节,“全市建设和谐莱州,实施爱德工程动员大会”梯次推出。我在大会上说:
“爱是崇高的、博大的,又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莱州的天、莱州的地、莱州的山水,养育了我们,我们一刻也离不开空气、阳光和土地。爱护环境,是爱德工程的重要内容,我们要象爱自己的母亲一样,保护好莱州的大自然。”
“爱是心与心的沟通,爱是人间的春风,爱是力量的源泉。‘爱德工程’全面启动,富有爱心的莱州人都会自觉践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莱州将变成最美好的人间!”
2、签约立状
我们要求,每个有赡养能力的人,夫妻双方同时与单位和双方父母签订《孝德责任状》;每个工作人员都要与所在单位签订《诚德责任状》和《爱德责任状》。“三德”责任状签订分三步走:
第一步,市里与各镇街、各部门签订责任状,各镇街与各村庄、企业,各部门与下属单位签订责任状。
第二步,各单位、各企业、各村庄与职工、村民签订责任状。
第三步,《孝德责任状》的内容,还要通知签状人的父母。责任状一式三份,单位、子女、父母各存一份。
到2007年,莱州市共签订“三德责任状”100多万份。
3、张榜公示
100多万份“三德责任状”签订后,莱州市没有把责任状锁到抽屉里,而是由各机关、企业、村庄把签订的责任状内容及其履行情况汇集起来,在单位、村居公共场所的显要位置张榜公示。
2007年,全市共建立了1万多个三德公示栏,签状和公示率均达到95%以上。
老百姓说,人活一张脸。一个三德公示栏,就是一张无言的“荣辱榜”。千万张“荣辱榜”张贴出来,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倡树正气的力量。
莱州市郭家店朱家村一位75岁的老太太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她有三个儿子,老大、老三在村里确定的400元赡养费的基础上,主动多给了父母100元。孝德公示榜贴出来后,二儿子坐不住了,赶快卖了粮食,把100元送过来,拉着老人找村干部,连夜把贴在墙上的数字改了过来。二儿子说,不孝的名,谁也担不起啊。
(三)评比检查,多树典型,让鲜活的榜样引领社会风尚
我们把三德工程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定期评比检查。对做得好的,给予表彰奖励,树立为正面典型,使人们学有榜样;对做得不好的,予以批评处罚,适当曝光反面典型,起到警示作用。
1、多树好典型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千万面旗帜汇聚起来就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我们规定每个村庄、每家企业树立3~5名自己的典型,每个乡镇、部门再选出30~50名乡镇、部门级典型,最后市里选出“莱州现代二十四孝贤
2、弘扬、爱护好典型
(1)好人要站在好地方,把典型请上主席台。村级典型上村里的主席台,镇级的典型上镇里的主席台,市级的典型上市里的主席台。“三德”典型披红戴花,主席台上受表彰、受奖励,会后又敲锣打鼓送回家中。让人们都知道:当典型光荣!
(2)好人要有好报,让典型得到三个方面的好处:
一是社会上受尊重。对评选出的8000个典型,由所在单位敲锣打鼓送荣誉上门,把他们的照片和事迹张贴在村庄、单位、城市、道路的醒目位置,让这些生活中的好人,也成为社会上的名人,得到邻里和同事的称羡,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
二是经济上得实惠。市里每年拿出专款,重奖在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方面涌现出的先进典型。
三是政治上受重用。被评为三德典型的,在提拔、晋级、职称评定等方面同等条件下要优先考虑。
在这些典型中,有的平日默默无闻,见了领导,不会讲话,上了领奖台,不知往哪里站,但就是这些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却有着金子般的心灵。当他们站在我的面前,我是要仰视他们的。
(四)营造浓厚氛围,建立长效机制,让道德文明的种子生根开花,代代相传
1、形成浓厚氛围
一是利用好电视、电台、网络、手机短信等各种现代传播媒体;二是组织好图书、音乐、民间戏曲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软教材”;三是构筑好标语、挂画、雕塑、主题公园、广场等“硬教材”;使群众眼中看到的、耳中听到的、脑子里想到的、心灵感受到的,都是高尚的道德内容。
2、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加强领导,长远规划,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和目标体系;二是评比检查,监督评价,建立健全奖惩体系和约束体系;三是思想道德教育从孩子抓起。我们组织编写了地方性德育教材——《德育与生活》。印制了10万册,免费发放到孩子们手中。这套教材涵盖幼儿、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学段,对不同年龄段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小在孩子们的心中播撒感恩的种子。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