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 N/ V# v& E, M5 J7 v贾陆英: 7 u1 u* H8 ^. y( z R + r# L% f+ a m T ^0 t7 O
钥匙何在?——就在孝道的要义和精华中,需仔细体味,深刻把握,对症下药,灵活处置。如何尽孝,如何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的确有一个度的问题。这个“度”的标尺,在古代就是礼,在当代就是社会主义道德。 2 e3 p! Q" t0 }/ b8 g $ S- S! F6 R& }- C" k8 p
水隼:& {/ h2 X, ]9 l- N6 [
H6 q8 c" K. i) r# M- e
如没有和父母住在一起,打个电话,多交流,多倾听 . t: _! b3 k3 s+ c$ d 2 }7 l3 C. F, B# F+ c0 k+ E2 [
啸奖: " i$ |3 `: c' J# P; i6 d4 O [ ( H7 ^* i5 K& j% ~/ ]. t& y
求解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多父母帮着孩子相亲,重物质。子女不愿就是不孝。也有人认为孝顺、孝顺,先要顺,即依从父母,求解,父母如果认为孩子的婚姻应由父母决定呢?见过很多因为父母不同意而被拆散的。经常有男方父母不满意女孩子,如身高、长相,是否有稳定工作,或者女方父母不满意男孩子的,如房子、车子、票子。不知道如何说,观点不同、思想不同 6 z9 l" {% V" R+ j' f8 g ) b: O$ g* {1 m" a2 t * x1 }; {$ Z0 s" _5 S3 q9 C 贾陆英: * e" }, ?8 d! N% B] # ?! t1 x# ^9 I& j西方的孝,更多是子女父母相互之间平等的善意表达,彼此的关心、关怀。咱们的更多的是“围着父母转”呢。——要把“孝”这个概念的内涵搞清楚,孝,讲得就是子女对父母的感恩。说到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孔子讲父慈子孝,同样是相互之间平等的善意表达,彼此的关心、关怀。父母如果认为孩子的婚姻应由父母决定呢——这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当今应该弃之。当然,传统的影响根深蒂固,弃之要做许多工作。 5 N; [1 w2 s4 \( _ ) w6 i/ ?) X% |; R$ ?
2890980879: / U! O$ U/ j0 H" A, a 9 M* n4 P/ i: X M0 p凡事都有一个度,适度最好,过犹不及。特别是对父母的“顺”上。我见过一个婆婆,媳妇怀孕不让吃鱼,说是吃了小孩将来会长鱼鳞,你说这些也该听吗?有些老人他们还生活在农业时代,而现在的有些地方特别是一线城市,已经进入高科技时代了,有些老人的话都没有办法按他们说的去做的。更多的人是一种无奈啊,并且更多的原因在于钱上啊 7 l7 w* U1 o8 t& U3 Y2 G 3 p4 J$ L4 I3 R
千帆过:. q& U$ t0 V1 v# y. ]1 B
' q( L6 n o) A x8 T, [' J
生不出孩子也是大不孝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但父母为儿女好的出发点是肯定,只是站的角度不一定对9 l( l1 J0 h' @6 U, _ ^& e/ F' [( V
7 ^5 ]. b. r) h贾陆英: % Y' D0 ^/ N. U, |% K0 | L8 ^ , R" r n7 u0 [ O* v8 f# o父母也有不对之处,孝,并非一切顺从。而要用耐心、智慧去沟通化解。 ) R6 [3 g _& z 9 Z \8 O" \1 \1 l
我思故我在:: r7 B1 f! j0 M) @" z
* W K- h$ J+ d. |4 ~最近学习了马云最近在大自然保护协会的演讲,他的观点“不辜负就是最好的感恩”很有道理;“今天中国缺的不是钱,中国缺的是年轻人的关注,”这句话也很有深意,同样的道理,有些人也没少拿钱给父母,但缺少的是关注。说明一下,马云的以上的这句话本意是指,要中国人拿钱去保护自然可以,但精神上缺少关注,其实很多父母,对子女的要求不高。“要谨慎行事,保重自己的身体,爱惜自己的名誉,不给父母造成伤害”。很有道理,这或许就是对不辜负一个很好的诠释- n: s6 M8 x6 P0 w( X* x
; y z3 ]% c( n% s
铂金1984: . }0 F# Q- u- `4 m7 Y. t & b" E8 {/ z X( ?父母都有望子成龙的愿望,不辜负太难了……$ l& ?" \* f. ~. {/ T7 H5 \7 s
/ k! n$ X* w+ _ 贾陆英: , Y% E. w q% N7 A, A6 R; \ ! J4 Y3 b7 B' u7 Y( [为政篇第5、6、7、8章,从不同角度讲孝,要综合把握。在这里,我想把在学而篇第2章中的一些理解重复一下,做为今天的小结。 7 I/ h5 i9 ?, s. }% P3 @5 A4 E. P6 a: f2 Z
问:孔子论“孝”的要义和精华有哪些? # s& q" D5 U) ^+ c# Y! I6 W/ b+ ~# K3 v: z5 L% |# v) b) S% W9 o
答:综合《论语》、《孝经》关于孝的论述,一是“能养”。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论语•为政》)能养,就是有能力赡养父母。《孝经》对此作了进一步阐述,强调子女尽孝一定要“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就是要善于利用天时,精于分辨地利,以耕耘收获。要谨慎行事,保重自己的身体,爱惜自己的名誉,不给父母造成伤害。要勤俭持家,节省支出费用,以便赡养父母。这是子女尽孝应承担的最基本的义务。二是要“敬”。孔子进一步指出:“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就是说如果只把赡养父母当作孝,那是很不够的,是一种世俗偏见,就是犬马也一样有人养着。如果没有对父母的尊敬之心,又与养犬马有什么区别呢?孔子强调的是对父母尽孝要有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要有尊敬之心。这是在精神层面对父母尽孝的基本要求。三是要和颜悦色。子夏问孝,孔子说:“色难。”(《论语•为政》)就是说对父母尽孝难在子女的态度上。如果总是给父母脸色看,即使让他们吃的再好,穿的再暖,他们心里也不会痛快,这就不能说是孝。四是要时刻挂念。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做子女的,要把父母的生日和年龄时刻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喜悦,另一方面,又因他们日渐衰老而担忧。又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古代社会交通不便,通讯不畅,因而孔子告诫做儿女的,父母在世时,尽可能不要远游。如果非得出远门,必定要安排好父母的生活,告诉父母自己在外面的方位等情况,以免父母担心。五是要“几谏”。孔子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几”是轻微、委婉的意思。子女侍奉父母,假如父母有过错,应当委婉地进行劝告,如果父母不听从,也要照常地恭敬,不能违逆,再看时机进行劝解,这样做虽然操劳而忧心,但也不能对父母产生怨恨之心。六是要无违于礼。鲁国大夫孟懿子问孝,孔子回答了两个字:“无违。”学生樊迟问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他所强调的是,要以礼事亲,不可违背于礼。父母在世,如有不合乎礼的言行,子女要以合乎礼的方法对待,这是对父母真正的爱护、尊敬;父母去世以后,要按照礼制去安葬他们、祭祀他们,这才算子女尽孝有始有终。七是要“尊亲。”《祭义》说,“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这就是说,一个人能以自己的所作所为而使父母受到尊敬,这是最大的孝,是“达孝”。其次是不能因为自己的行为而使父母受到侮辱。再次才是能养活父母。可见,儒家所提倡的孝,最重要的是要建功立业,光宗耀祖。今天到此结束,谢谢,再见。
作者: 老猫 时间: 2013-12-30 00:21
接贾陆英老师通知: ' A6 ?% v4 R, H) t x2 J1 { ; R7 m# H" r3 U0 }. c各位大家好。近来事情较多,课由每周一、三、五下午,调整为每周二、四下午。望转告周知。 . s" H6 [8 A0 H7 D! F拜托吉祥天明天上午再转发一下。 ; }8 M3 z8 |6 u u/ O# I2013年12月31日通知* U/ w5 h8 [5 N, i9 M+ s7 @
7 B( @8 C. b- {8 `) O0 h# s' i
. V% H9 B, k, Z' X
贾陆英: 11:41:04' d" p5 }' S* g4 \! Z* V H)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