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哲学思维与领导干部工作方法 [打印本页]

作者: 为人民服务    时间: 2013-12-26 13:40
标题: 哲学思维与领导干部工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我讲的题目是哲学思维方式与领导工作方法。* x5 b& S3 e0 A4 C2 A
    1978年以来,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对领导干部就提出一个要求,要懂得经济,经济学的精髓,就是以最小的成本投入来获得最大的产出,在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又强调政治,所以领导干部也应该懂得政治。
8 y. z+ h& b' M7 R    所谓的政治我的理解,就是运用公共权利整合公共资源,进行公共管理,服务公共利益。那么十一届六中全会,我们16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个科学发展观实际上是把当代中国发展的问题,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和人的层面来加以考虑,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个集中体现,这就意味着对领导干部又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领导干部要学哲学,用哲学。哲学的智慧是武装头脑的,当一个领导干部需要一个有智慧的头脑,而有智慧的头脑,需要哲学来武装。$ R& d; r' k- O9 k# B# \( T) T! c
    哲学的精髓怎么理解的呢?那就是运用辩证思维方式,揭示事物的内在矛盾,全面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提供事物发展的价值导向,我们领导干部的工作,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而这五个方面都与哲学息息相关。# Z6 t3 s/ K' q- K$ W- K4 v
    第一个方面,叫做把握与贯彻上级的意图。要把握上级的意图,这里面就需要透过现象来把握本质,因为上级的一些精神,一些思想,一些观点,它的精神实质如何理解呢?这里面有一个哲学的思维方式,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 `6 r3 u. t8 w, X: c5 x" ], k    领导干部的第二项工作,做出科学的决策,按照邓小平的说法,领导干部一是拍板,二是用人,这个拍板的问题,就是科学决策的问题。领导干部要做出科学的决策,有一个前提,就是他面临着客观实际,做出科学判断。要对客观实际做出科学的判断,需要有一个哲学的方法,哲学的思维,那就是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统一问题。; q& m6 y/ G& S! ?# Y
    领导干部第三项工作是选好用好领导干部,对领导干部的选用问题,恐怕有一个前提,对你所选的对象有一个比较科学的判断。如何对你选的对象有一个科学的判断呢?有一个主观和客观的问题,如何避免先入之见,尽量客观的来认识和把握你所选拔的对象,这里面就是个主观和客观关系的哲学问题。
& b; D, N% m0 S+ q0 m5 I    领导干部做的第四项基本工作,有效实施科学管理。在今天,这个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理,要对人进行有效的管理,有一个前提,那就对人性有一个比较科学的把握,要科学把握人性,就离不开哲学的思维方式。# y+ v' F0 @8 S( `' X
    领导干部最后一项工作,服务群众利益,这涉及到上下级之间的关系问题,这里面的哲学问题,就是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问题,所以领导干部要处理好自己所面对的各项工作,他一点儿也离不开哲学。所以在这里,我就认为哲学虽无小用,但有大用,哲学虽无浅用但有深用,哲学虽无近用但有远用,所以领导干部学哲学、用哲学,我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了。我们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哲学就是看待和分析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像这种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到领导干部的各项工作当中,那就是要提高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那就需要领导干部掌握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用哲学来完整的看待和分析事物,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基本视角。9 r3 Q' v' ]" I( }$ E
    第一个方面,要考察这个事物的客观性,按照这个事物的本来面目认识这个事物,这就要求我们树立一种求是思维。
( M4 W: e* E5 ~/ m; A+ D    哲学来分析国家事务的第二个角度,是考察这个事物自身的全面性,这要求我们要树立一种系统的思维。
1 ?9 y) {+ U+ L3 j# h; C    哲学来分析事物的第三个视角,是考察事物自身内部的,事物之间的一种内在的联系,尤其是分析事物内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本质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一种辩证思维。; B* E( w+ G& Q9 _
    哲学分析事物的第四个视角,是要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也就是矛盾,这就要求我们树立一种过程思维。
5 a. k5 I* t; r* [    哲学把握事物的第五种方式,就是要揭示这个事物发展的根本途径,它的一种根本的方式,内在要求我们树立实践的思维。
, N; C0 D$ S7 y2 M% \    最后,哲学分析和把握事物的第六种方法,那就是认识事物和实践对人的关系,及其意义。这就要求我们树立人本思维。
9 e3 l: d( p3 g6 C5 N+ \+ f1 Z! f    所以完整来讲,哲学把握分析事物,为我们提供了六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和基本的方法,下面我分别的按照六种方法来谈,先讲第一个问题,求实思维与认识国情。这是分析解决问题的一个出发点的方法。
4 j& o/ Y7 o  o# d- @4 i% e0 r    我们大家解决一切问题,首先取决于对这个事物的认识,对事物是否得到正确的认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我们必须要树立一种认识事物的科学的方法,一般来讲,人们在在分析事物的出发点有两种,第一种是从主观出发,看待分析这个事物。第二种,从客观出发,来分析和看待事物。这是两种看待事物的基本的出发点,或者两种认识路线。我们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求我们认识事物的时候,尽量避免先入之见,要避免带着主观好恶和情感色彩看待事物,要尽量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不带个人的主观偏好和先入之见。但是人们要客观的认识事物比较难,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阻力,其中最大的阻力来自于人的主观的本性,因为人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人总是具有主观好恶的,具有情感色彩的,具有意志的,有时候往往是先入之见的,带着情感,带着主观偏好看问题,带着有色眼镜看问题,所以有时候很难把握事物的本来面目,正因为认识事物本来面目比较难,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求我们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客观的认识事物,以达到对这个事物本来面目的认识。
+ U9 u! G& R% K% c; ^+ R( B    第一方式,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书本理论也好,上级政策也好,都有正确的一面,那么,上级的政策、书本的理论,往往是反映一般性的东西,那么这一般性的东西,这个共性的东西,可能和你那个地方的个性有一点出入,有一点差距,甚至有些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当上级的政策,书本的理论,符合我们这个地方的特殊实际的时候,我们应该坚持这种理论,应该贯穿这种政策。当书本的理论和上级的政策,和我这个地方的特殊实际,有某些方面不符合的时候,我们的态度是立足于客观实际,来丰富书本的理论,来完善我们上级的政策。这里边就贯穿一种哲学的思维方式了,那就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0 J% H) {  ~" B
    毛泽东和王明当年如何看待中国的革命问题呢?王明他书本理论读得很多,在他那个书里面,堆的书成山,你说哪一个观点在哪本书里面,在哪几行,他倒背如流,应该说,他读的书远远比毛泽东多得多,但王明他看中的书本理论,唯书,从书本理论出发,看待中国革命的问题,所以他提出城市的武装暴动,毛泽东也是注重理论的,但是他更强调要从中国的革命实际出发,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毛泽东就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这么一个道路,实践证明,这个道路是成功的,所以我想,这里边当书本理论和政策,和实践发生矛盾的时候,那么我们的出发点,我们的立足点,应该是立足实践,从实际出发。
9 L2 ]+ j; l8 c" a1 |    从实际出发怎样理解?这个命题耳熟能详,我们经常讲,从实际出发,哲学告诉我们,要把握这个实际所存在的时间,把握这个实际所存在的空间,把握这个实际所面临的客观条件,我想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存在和发展的,也是在一定的空间存在和发展的,也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存在和发展的,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不同的条件,这个事物就不一样,所以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这个事物它所存在的时间、它的空间、它所面临的条件出发,而这样做,就比较容易的来客观的把握这一事物。
; v" U5 f- }( J* y2 H    第二种方法,力戒以个人的感觉兴趣,主观意志,情感偏好为尺度来看待事物,如果八个人的感觉兴趣,主观意志,情感偏好绝对化,缺乏理性的分析,就容易走向对事物的主观认识,而不是客观的认识,看不到事物的真实面貌,所以我们一定要避免先入为主,来充分认识个人的感觉兴趣、主观偏好的一种局限性,然后把我们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 S# T/ T6 }3 h& P: W) d3 ?3 g1 P7 L5 ]    在我们工作和生活当中,我们往往带着个人的情感偏好,主观好恶来看待人,看待对象,看待事物,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正确认识事物,我们作为认识主体就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个人的主观偏好,我的情感,是有个人的局限性的,是一种先入之见,我们应该力戒避免这样做,尽量通过不断利用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断的比较,不断的反复,不断的总结,来检查一下自己的认识是不是符合客观实际。这是第二点。
$ m- I3 _6 f. {5 k* Y* M2 n    第三点,要避免完全带着个人利益来看问题,马克思在1846年讲了一个观点,人总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来看待问题的,这就是说,从利益出发看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每个人总是带着自己的利益来看问题,比如说看待一个人,当这个人和我的利益是根本一致的时候,跟我关系相当好的时候,我很容易把他的优点发扬光大,他的缺点可能就视而不见,和我有利益冲突,我们之间有矛盾,那么很容易把它的缺点发扬光大,把它的优点视而不见,所以带着利益出发来看待这个人,就很难达到对这个人的一种客观认识,所以我们在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看待对象的时候,我们要尽量的把个人利益先放在一边,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对这个事物,这个对象的客观的认识。所以哲学给我们领导干部提供的第一个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视角,就是要从客观出发,避免从主观出发。这种求事思维,实际上对我们领导干部做好我们的工作,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从大的方面来讲,有一个如何认识中国国情的问题,从小的方面来讲,有一个认识你单位的具体情况的问题,这里我想通过分析国情就会了解到,这种哲学方法对认识你单位的情况有多大的意义。, t, @; v$ |, q; H5 ]( }  b. `! _* |
    大家都知道,在1978年以前,我们再认识中国国情这个问题上是有教训的,其中最大的一个教训,就是我们有时候从书本理论出发,从上面出发来认识中国的国情,当时的书本理论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他们的社会主义观,马克思、恩格斯所确立的社会主义观,当然他强调生产力这个雄厚的物质基础,但在马克思社会主义观里面,他更注重生产关系领域的革命,要消灭私有制,通过暴力革命,推翻私有制,通过这个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所以在马克思那里,给我们提供很多关于生产关于领域革命的一些思想和志愿。我们的上就是当时苏联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它的提出当时有它的条件,我们要历史的看,这个社会主义模式它也着重在生产关系领域革命,所以当时我们认识中国国情,从书本出发,很自然的使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比较偏重生产关系领域的革命。同志们看一看,1978年以前,我们说搞社会主义实践,基本上是在生产关系领域中来进行革命,一大大跃进,二攻人民公社,三垂,纯而又纯的公有制经济,就是这么认识我们的国情,所以那个时候讲,经过七年,八年,赶英超美,再过几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所以那个时候犯了盲目冒进的急躁病,这说明我们认识中国国情的出发点上出了问题,从书本出发,从上出发,而不是从中国的实际,特有的实际出发。/ t0 E" J9 i) [7 ?  I$ e
    那么1978年以后,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国情的认识,首先是改变了认识的出发点,这个出发点不是书本理论,不是我们的上,而是中国的特殊的实际,中国特殊的国情,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从客观出发来认识中国的国情,最后得出什么结论?两个结论。第一个结论,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这是对国情的第一个判断。第二个判断,我们所建设的社会主义还是一个不大够格的社会主义,生产力相当不发达,正由于我们从这两个方面认识中国的国情,所以我们提出把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首要的根本任务。你看看,我们把工作重点由生产关系领域的革命,转向了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工作重点的转移,与对国情的认识直接相关,而对国情的认识与认识的出发点直接相关。由于我们把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的根本任务,一个新的问题就出来了,那就是采取哪些有效的方法,来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呢?根据当时我们的认识,认为在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着有些方法拿过来,是可以为我所用的,比如市场经济,比如股份制,比如说证券市场,比如说外资,比如说资本主义的管理的经验,生产力的方法,这些拿过来都有利于推进我们生产力的发展,但要把这些东西加以借鉴,拿过来为我所用,我们思想上恐怕有很大的阻力,因为过去我们把这些都贴上姓资的标签,面对这个新问题,我们又怎么办?又有一个出发点的问题。那么,面对这些新问题,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出发点那就是从发展生产力的实际出发,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都应该大胆的拿过来为我所用,凡是不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尽管设了标签,也要把它放在一边。+ m( A0 X9 P1 o
    同志们看一看,正由于认识的出发点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所以对国情的认识得出不同的结论,正因为对国情得出不同的认识和结论,所以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就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和途径。你看这个变化大不大?我想我们的领导干部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首先有一个如何来认识你这个新岗位的具体情况的问题。有同志讲了这么非常精采的话,说我们一个人应该用90%的时间,用来搞调查研究,弄清具体情况,然后用10%的时间来做出决策,这话太精采了,这就是说,我们领导干部要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把握你那个单位的具体情况,而如何来准确科学的把握你那个单位的具体情况呢?首先面临着就是你认识的出发点问题,你到一个新单位,你过于翻书本理论,就是不去了解这个单位的实际情况,沉不下心来深入群众把握具体情况,你可能就会对这个单位的具体情况做出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认识,你道听途说,听别人怎么说的,自己不亲自下来搞调查研究,就不容易得出一个正确的认识。
( m: x9 ^9 X# d$ g3 `; P& h    所以我们16大报告讲了一个观点,什么观点呢?要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其中第一个能力就是科学判断形式的能力,我们只有对形式做出科学的判断,我们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领导干部的正确的决策,首先来自于对形式科学的判断。今天我们这个社会形式错综复杂,日趋多样化了,对多样化的、复杂的社会现实如何判断,首先需要确立哲学思维就是求实思维。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
# a, `& m* G' }, ~    第二个问题,系统思维与全面看问题,这是如何系统的看问题,以防止片面性的一哲学方法,我们人认识事物不仅有一个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还有一个全面和片面的关系问题,我们这个事物有的从主观出发,有的从客观出发,这是一种不同的认识出发点,另外一种,有些人他认识这个事物,只认识这个事物的某一个部分,没有把握事物的整体,这是认识事物一个片面的方法。另外一种方法,就是要系统的、完整的、全面的看待这个事物,这就是一个全面的看问题的方法。片面的看问题就是抓住一点,不见其余,只见数目,不见声雷,就像瞎子摸象一样,摸到鼻子了,对象下一个定义,象就是鼻子,摸到尾巴又下一个定义,尾巴就是象,从一点对这个象下定义,这就是片面的方法。
2 v2 q: R# [) q) \/ a! V    全面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首先对这个完整的事物的各个细节,各个部分,给一个比较客观正确的认识,然后把各个部分,各个细节加以整合,来达到对这个事物的一个完整的认识。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对一个事物要做出全面的认识,是比较难的,正因为比较难,所以马克思哲学给我们提供很多很多全面认识这些事物的一些方法。8 \6 g- h+ \# k8 I5 P
    第一种方法,力戒坐井观天,要求我们跳出局部,从全局来看局部,要跳出眼前,从长远来看待眼前,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都是在自己的那个部门来工作,是一个局部,我们在这个局部来工作,很容易只看到我的局部的问题,而没有把这个局部的问题放在整个大局来考虑,在这么一个情况下,就很容易对你这个局部做出一个片面的认识,人的眼睛来看待问题,总是具有局限性的,因为人的视野只能看到他能触击到的地方,就是生命的眼睛。还有一个社会的眼睛,我在这个单位,我往往只看到我这个单位的情况,看到这个单位的问题,看不到整个单位以外其他的问题。但实际上,我们这个单位的问题和大致的问题是内在相关的,他们之间是互相影响的,所以为了对我们这个事物达到一个全面的认识,我们要力戒坐井观天,井底之蛙是难以观看整个蓝天的。' g, u0 |  r1 S4 X
    第二种方法,力戒自以为是。人有一个很大的局限性,那就是往往容易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观点总是对的,别人的观点有可能有片面性,这种自以为是就影响到我们对这个事物全面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我们要力戒自以为是,提倡换位思考和双向思维,要注意吸收他人的认识成果,因为我们这个字总是具有局限性的,利用他人的认识成果,可以来丰富完善我自己一些片面的认识,比如说在一个单位,领导和群众,领导他能不能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来看问题,这样有利于使自己认识问题达到全面。反过来,我们的群众你能不能站在领导的角色来看问题?假如我是领导我怎么看?你不要提出你是群众,你要设想一下,假如我是领导我会怎么看,所以双方如果有一个换位思考的话,有一个双象思维的话,就有利于我们达到对这个事物的一个全面的认识,如果一个人自以为是,这个是很难达到事物全面认识的。在这里我们提倡就是要多一点自以为非,对我们全面认识事物我觉得是有好处的。
4 v% e5 A, K) o  K7 D1 O% |8 y' ?" Y, D! m
1 B* r* Y0 y- g. |1 u& ^
    第三方法,力戒从一个角度看待事物,要多角度、全方位来看待这个事物。你比如说,对资本的认识,在1953年到1956年我们这个国家搞一划三改造,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呢?把资本给赶跑了,后来我们中国人得了恐资症,谈资色变,割资本主义尾巴,1978年以后,尤其是1992年以后,我们要搞市场经济,你只要搞市场经济,就必须利用资本要素,后来我们中国人把赶走的资本又非常热情的请过来了,我们面临资本脸上阳光灿烂,发出微笑,我们拥抱资本,我们亲吻资本,我们把资本的文章玩得很转,应该说,现在我们把资本的文章玩得很转,认识了资本对中国经济发展有绝大拉动作用,这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对资本认识的一个绝大的进步,应该充分的肯定。但是资本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积极作用,拉动中国的经济,2005年,我们中国的经济增长大约28%左右,是靠资本投资拉动的,今后我们还要做好资本的文章。我们这只眼睛要看到资本的积极作用,而这只眼睛还要看到资本的负面效应,马克思在资本论就讲过两句话,第一句话说,资本已来到人间,它的每一个毛孔里面都滴着工人的血和汗。第二句话,他又说,资本家为了百分之百以上的利润,敢于铤而走险,为了300%以上的利润敢于走上绞刑架,也就是说,资本家为了资本的增值不择一切手段,不把工人当人看。
/ S1 ?& B0 {. ]* G( M; A8 }: L' L    在这里,马克思讲资本在排斥人,资本占有劳动,马克思讲这两句话的影子,在我们中国今天的现实生活当中也是到处可以看得到的。2004年,2005年,2006年,是我们国家煤炭行业事故的多发之秋,在一个一个矿难当中,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看到了两种景象。第一种景象,一些煤矿矿主腰包里面的资本在大把大把的增值,有些煤矿的矿主带着腰包里不断增值的资本,摇摇摆摆,进入我们北京,把北京最豪华的豪宅,3700万左右买走了,另外一种景象,我们看到不少煤矿工人的生命给葬送了,这个煤是带血的煤,这个资本的毛孔里面它是滴着工人的血和汗。在这里,我们看到资本在排斥人,资本在吃人,它有负面作用。但是今天我们有些人又走极端了,如果说过去是谈资色变的话,今天在有些人那里就是资本至上,有了资本就是爷,没有资本就是孙子,把人的价值看作是拥有资本多少的价值。你看看,在1978年以前,我们从一个角度看资本的负面效应,谈资色变,今天另外一些人,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资本的积极作用,而看不到资本的负面效应,叫做资本至上。不同的时期,从不同角度来看问题,都得出不同的认识,在我们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上,有一种思维方式值得我们领导干部特别的关注,这种思维方式叫做把重点当成唯一。福经(同音)里面讲了这么一个故事,说一个人到另外一个主人家里去作客,一开始主人做的饭菜盐放得比较少,很淡没有味道,吃得不怎么香,后来主人又往饭菜里面放了一把盐,这回一吃,很香。他忽然悟出一个道理来,说这个饭菜之所以香,就是关键在于这一把盐,他把这个认识带回家里,回家做饭,什么佐料都不放了,只放一把盐,结果把饭做得一塌糊涂,这就是把重点当成唯一的典型例子。咱们中国历史上有没有?在文革十年,我们强调政治挂帅,政治挂帅意味着政治是重点,我们就把政治当成唯一,结果其他的问题都放在一边,那么1978年以后,我们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命题又意味着经济建设成为重点,但我们有些人又把这个重点当成为一,所以一手硬,一手软就出来了,只抓经济建设,不抓精神文明建设,又出现了偏差。在经济建设过程当中,这个GDP是很重要的,是个重点,结果有的地方又把重点当成唯一,那就是GDP至上,只讲GDP,什么环境污染,什么发展成果惠及全国人民,什么民生问题,什么人的全面发展问题,都放在一边,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也都出来了,这又是把重点当成唯一。
) }6 `$ {2 ^5 B    这个资本,过去我们忽视资本,批判资本,现在我们认识到资本很重要,有些人又把资本这个重点变成唯一,只要有了资本,就能发展经济,有了资本什么都能不要了,还有我们的学生,学生的成绩很重要,结果我们学校校长、家长、学生都把成绩看作唯一,学生的健康人格,心理世界,人格素质,他的全面发展,这个方面我们教育很大程度上都忽视了。从这个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就要求我们力戒这种方式,把重点变成唯一,要全面的看问题。
9 _" d% d7 v* l; G6 i/ I    全面的看问题,对指导我们的工作十分有重要意义,现在我们强调要建立创新型国家,那么如何来看待创新这个问题的呢?我觉得需要利用一种系统的思维来全面的看问题。$ S6 r3 z5 Z9 S5 g
    比如说创新的问题,创新我们现在用多角度来看,不能仅仅从一个角度来看。我归纳起来,全面看待创新问题,主要有三个角度。第一个是技术,第二个是社会结构,第三个是文化。影响我们创新要从这三个方面来把握它的主力,技术上的障碍是什么呢?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大注重实际操作,也不大注重分析细节,也不大注重精确,而做不到这些,就会成为我们创新的技术障碍,比如说**和西医,应该说,西医它是要求对你这个人体的每一个器官,都要把你了解得很透,每一个器官通过很多精确的技术手段,比如说,B超,X光,CT,还有化验,等等,很多方法,通过指标体系,对人的每一个器官做出准确的判断,而这样做就是西医称的科学,西医比较容易传承,你看,西医到中国来马上就普及了,只要掌握技术、量化、精确,一套方法就很容易掌握他那套技术了,所以西医应该在诊断人体方面有很多技术方面的创新的。而我们**有西医不可替代的优势,有我们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但是我们的**基本上是一种笼统、直观的把握,像先生给病人看病,基本上从感觉、直观、经验,没有用那些指标体系给你量化,给你精确,给你抓药,多一口,少一口也就差不多,我记得小时候我母亲看病,给你抓药的,有时候连秤都不上给你抓一把,有时候上秤了,多一毫上一毫无所谓,像西医,有时候吃药多一片,少一片就不行。从这里可以看出,**在技术上如何注重实际操作,如何注重细节,达到精确,这个应该说还没有做到,这是技术上的障碍。# `* y; D7 i2 ]- o+ K2 p
    我们的创新更重要的还有一个社会结构的障碍。在封建社会,我们形成一结构,而这种社会结构计划经济年代又强化了,今天在改革开放的过程当中,我们不断冲破这种社会结构,但这个结构不同的程度上依然存在,这是个什么样的社会结构呢?我把它概括为三句话,权利至上的,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的这么一个社会层级结构,这个社会层级结构是我今天分析中国一切问题的一个理论分析框架,是我几年来提出的一个理论问题。这么一个社会层级结构,具有四大特征。2 z- v% t/ F* n8 n" _5 L
    第一个特征,一元对多元的一种排斥,在这个社会结构里面,总有一个最高的,这个最高要求下边要服从,同意最高权威,同意最高指示,同意最高领袖,它特别强调一,对那个多样化,它就有排斥,因为多样化就不好控制了,多样化队伍的一就有所排斥,所以是一元对多元的排斥,社会缺乏多样化,创新就会成问题,如果这个社会只有一种声音,只有一种观点,只有一种理论,何谈创新呢?创新是由多种观点,多种思想,不断碰撞,尖锐,交流当中不断推进的,但这种社会结构…(42:58)。  ]1 c$ r* }  r0 f- ?
    第二种特征叫做身份对能力的一种挤压,在这个社会结构里面,身份,等级,地位是最重要的,我们如何来看人呢?有时候往往根据人们的身份差异、地位差异、等级差异来看待人的,一个身份地位比较高的,从我们身边过,两眼直接往上看,一个身份地位比较低的,我们可能看就不看,所以我们中国人那个传统的身份意识,等级意识,是相当强烈的。当身份和能力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往往把身份看作是第一的,把能力放在一个次要的地位,能力是为身份要做出某种牺牲的。在这个社会结构里面,排斥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那肯定会影响我们的创新。6 y. n& c) |& n( G$ i/ H/ a" S9 T: w% o
    在这个社会层级结构里面,还有第三个特征,那就是政府对民众的管制,在这个社会结构里面,政府掌握资源,政府掌握权利,我是管你的,你是听我的,我们之间的关系是管和听的关系,在这个社会结构里面,我们的政府更多要求我们的民众是听话、服从,他的独立人格,他的创造个性,可能就把它给排斥在一边,当一个人没有独立人格和创造个性的情况下,他怎么来进行创新呢?
# B% M8 y+ z0 P. @: C% A    第四,这个社会结构的第四个特征,就是比较注重控制人,而不大注重解放人。在这个社会结构里面,是层层控制,一层控制一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边,我们有很多控制人的思想资源,解放人和开发人的思想资源不是没有,但不是很丰富,当这个社会结构过于对人进行控制的时候,而不大注重对人解放开发的时候,人的创造潜能,人的创新能力的培育肯定也是一个问题。我觉得要分析中国创新的最大的阻力和障碍的话,应该说,是这个社会的层级结构。
: I$ N3 B+ Q6 E4 b4 ~% ^8 u    第三个障碍,就是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里边,有很多合理的因素,需要我们来发扬光大,今天我们构建和谐社会,那里边有很多好的思想资源,经过现代转换,是可以加以借鉴的。但是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最大的一个局限性,它就是鼓励人的是一种服从,是一种听话,而不大鼓励那创造个性,敢为人先,那种创新的精神。枪大出头鸟,不敢为天下先,武大郎开店,不希望别人个子比我高,能力比我强,跑得比我快,这文化里面有这么一些思想意识和思想观念。所以我们分析中国的创新问题,就要从技术层面,还要从制度层面,还要从文化层面,要系统全面看问题。  t/ @9 r' F, u6 p3 D: N5 S9 L* J
    再比如说,关于狗的问题。今年后半年,我们全国把狗的问题提出来了,因为狂犬病伤害了不少人,引起了我们各级政府的关注。前不久,我看到凤凰卫视主持一个节目,什么节目呢?就是让这些参与这些人,来谈对狗的看法。我看节目当中基本上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养狗的主人。养狗的主人只从自己养狗利益的角度出发,来看政府对狗的管制问题。他这么来看,提出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我给狗一份爱,狗会同样给我一份爱,我作为人,有养狗的权利,狗也有狗的权利,所以,打狗这个问题应该说是提出置疑的。甚至有的说,狗的问题是某些政府的问题,是受害者的问题,政府的问题在哪里的呢?政府为什么不加强培训,使我们所有的公民懂得养狗的知识?还有的说,受害者也有问题,受害者不懂得狗的知识,狗不能随便乱摸,你不能侵犯狗的领地,你乱摸了,侵犯狗的领地了,咬你一口,把你给咬死了。养狗的主人从自己的角度和利益出发,看你的狗,我觉得这个问题,这个观点是具有片面性的。- f  G9 N7 p# w8 u
    第二种观点,受害者。就是他的家属被狗咬死了,受害者家属也参与了,有一个打了一个标牌,上面写着,养狗可耻。这个受害者家属他之所以亮出这个观点,他也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亲人不在了,所以他认为养狗完全是可耻,他没有看到养狗的主人,他有养狗的权利,狗和人类真是朋友,狗的问题应该说是养狗主人有问题了,我们认识到养狗主人有问题了,狗才有问题,所以,他坚决强调打狗。从这两种观点可以看出,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和利益出发看待问题,都是具有片面性的问题。如果是按照我们全面的看问题,要求这双方要换位思考,养狗的主人,你应该站在受害者家属立场上看待狗,受害者家属,能不能从养狗主人立场上看待狗,稍微有换位思考的话,就有利于政府对狗的态度,得出一个全面的认识。这是我讲的第二个问题。0 v- G( W: s4 I2 N3 j
第三个问题,辩证思维与和谐社会。这是一种如何以联系和本质的眼光来看问题,以防止孤立的、表面的看问题的方法,也是我们把握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进程的一种方法。( p0 r6 [0 D9 |5 i

8 a4 ~  X: D9 z+ R" X5 d2 r) r$ Z# Z: c) M7 H6 ?& K1 B
    我们领导干部认识事物,不仅有一个主观、客观的问题,片面和全面的问题,还有一个孤立和联系看事物的问题。我们是鼓励的看待这个事物,就事论事,还是把这个事物放在各种事物的联系过程当中,看待这个事物呢?这也是两种不同的认识事物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它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内部,是具有各种联系的,各种事物之间它也是具有内在联系的,这个事物之所以成为这个事物,既有它内在的原因,还有外在的各种事物外在关系影响的原因,所以我们要不能孤立的看待这个事物,就事论事,而不去追问这个事物为什么成为这个事物,而是要求我们要认识事物之间的,认识事物内部的那种联系。事物内部的联系,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认识它最本质的联系,这个最本质的联系,就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这么一个联系,一个事物的本质是什么?就是这个事物内在的矛盾的规定性,这个事物内部的既对一,又统一的矛盾关系,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的本质就是这个人他自身内部的那些既对立又统一的那种矛盾,我们要这个人,这个人为什么是这个样子,我们首先要认识这个人他自身内部的那种内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我想这是我们联系的看问题,就是要认识这个事物内在的本质联系,就是矛盾关系。+ x/ g1 V% b  Y# R$ V3 l' ^4 P
    要联系的看问题,要求我们树立一种辩证思维,辩证思维它的内涵有两句话,第一句话,在看到这个事物对立的同时,不要忘记他们之间的统一。在看到事物统一的同时,不要忘记它们之间的对立和差异,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比较难,我们看到文革十年,我们再扩大一点,1957年到1977年这20年,我们是比较强调事物之间的对立的,两极对立,你死我活,水火不容,势不两立,对着干,我们往往夸大了,只看到了事物内部的,事物之间的那一种对立,而忽视它们之间的统一,不同程度上忽视了它们之间的统一。今天我们强调构建和谐社会,那就把事物之间矛盾的统一性给突出出来了,事物的对立性,两面,它们之间的统一,它们的协调,它们的和合,它们的和谐,把这个问题给突出出来了。在这么一个情况下,我们千万不要忽视它们之间是有差异的,是有矛盾的,是有对立的,在看到对立的同时不要忘记统一,在看到统一的同时不要忘记对立,这就是辩证思维。9 F  e( O$ H# M1 z
    那么我们用联系的观点,运用辩证思维来认识一个事物,马克思主义哲学给我们提供三种方法。
: [; p4 `8 N+ A/ v, l) ]: z% ]& J    第一种方法,要注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与事物内部的内在联系,尤其要注重揭示事物内在本质联系,即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你比如说,我们今天要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这个问题我觉得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都可以从自己的学科的角度来加以分析,我们哲学就应该从既对立又统一的角度分析社会和谐不和谐的问题,下面我这个案例要专门来分析,我先把它提出来。" q$ @1 T2 m/ r4 t- D) ~9 P. s1 q
    第二种方法,是要注意事物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和互相制约。
$ p. l4 ^% ~' ?- m$ ]$ s    第三种方法,要遵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的历史进程来揭示这个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按照这么一种辩证思维,我们来讲一个案例。
: R( q+ L2 {4 f; B% @$ c    第一个案例,就是如何来看待和谐社会的问题。刚才我讲了,经济学家他善于从分配不公的角度来看待这个社会和谐不和谐,而社会学家比较注重从社会结构,社会流动,社会秩序方面来分析这个社会和谐不和谐的问题,都有他们的道理。我们哲学它要求要用联系的眼光,那就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眼光分析这个社会和谐不和谐的问题。按照这个思路,我们来分析一下。
4 ^4 n! \0 j& G* r( L    当前中国的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和谐的因素和现象。这些不和谐因素的现象,是由于我们的社会分化而造成的,当今我们中国社会的分化有以下几种表现。  P" E2 K/ I% ]/ A- z. x* ?! j( Z
    第一种表现,就是利益主体多样化了,在1978年以前,我们的利益主体基本上就是一个,是国家,我们个人,我们很多组织不是利益的主体,所以那个时候强调,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强调大河没水小河干,但是今天我们的社会利益主体多样化了,国家是利益主体,很多部门是利益主体,个人也是利益主体,利益主体多样化,那就意味着每一个利益主体,往往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来看待问题,而不是从整体利益出发来看待问题,整体利益分化了。
- M; w# Z9 P3 U, Z% l    第二种表现,就是特殊利益膨胀化。现在我们许多人都从自己的特殊利益出发来看待问题,而不是从共同利益出发来看待问题,共同利益分化了。
, y9 l+ k% a- @' I    第三个,人们往往以战争的思维来看待问题,穷人站在穷人立场上看问题,富人从富人立场上看问题,你站在这个思维看问题,社会不再是铁板一块,一个社会作为完整的东西不复存在。8 A% H/ @$ f! F  P, h' ^
    那么,社会分化的第四个表现,就是部门利益膨胀化。现在我们很多部门都想把自己部门的利益蛋糕做大,利益做大,资源做大,所以部门利益的膨胀化也意味着社会的分化,不再从全局利益看待问题了。8 [8 Z% W, n5 E; G: T+ @
    最后一个,劳动和所得分离化。按道理应该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多劳多得,这是统一的,但是今天我们看到有的人劳而不获,有的人不劳而获,劳动和所得在一些人那里分离了。/ E8 `* m. [! S/ [9 d8 I6 T
    这五种分化造成了我们今天社会不和谐,我们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这个社会分化呢?它深层的一个原因,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发生了冲突,社会分化的原因,是阶层利益发生了冲突,才有这么一种分化。我们再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利益主体之间,它发生冲突呢?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分配秩序混乱了,我们讲按劳分配为主体,要贡献要素分配,这是我们今天一种分配方式,但实际上在有些地方,要么按权利大小分配,要么有关系远近分配,要么有情感远近的分配,要么按金钱多少来分配,按权利,按关系,按情感,按金钱多少来分配,正当手段来分发截取国家财富,我觉得分配秩序的混乱,就造成了我们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我们既不追问为什么分配秩序混乱呢?它的背后是由于公平正义理念的  缺失。公平正义,我的理解主要是三大公平。一个是机会公平,解决各尽其能的问题,一个是分配公平,解决各得其所的问题,一个是结果公平,解决和谐相处的问题,但今天看来,我们某些地方这三大公平都有所缺失,机会公平,我们有些讲我们是输在起点不公平上,现在有些问题就是体会不公平而造成的,分配呢,分配的不公平就大量存在了,机会不公平,分配不公平,肯定也会带来结果的不公平,我们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这三大公平理念在某些地方有所缺失,它原因在哪里呢?直接的原因是权利的市场化。本来我们的权利是公平权利,应该利用公平资源进行公平管理不公利益,但是有些权利的主体,把权利私有化了,把权利市场化了,从而市场化以后,他就破坏了市场的平等竞争的机制。这叫权利市场化破坏了平等竞争的机制。权利私有化了,那就意味着公共权利不能得到公正的运用,而这就造成了我们公正理念的缺失,就会造成机会不公平,分配不公平,结果不公平。
9 C4 `  v& j9 z3 B    我们再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出现了权利市场化、权利的私有化?它的根本的原因就是刚才我讲的,那一种权利至上的,自上而下,金字塔式的社会结构,在这个社会结构里面,肯定会产生滥用权利的市场化。- j* U0 O2 G- `5 ]; U
    我们再一步追问,为什么我们的社会结构是权利至上,自上而下?因为这个社会结构里边,对权利的制约和权利的制衡,出现了缺陷。难道你这个权利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什么矛盾呢?一方面是运作权利,另外一个方面是制约权利,现在我们强调权利运作的至高无上性,而对权利的制衡这个矛盾另外一方不到位,你看,一个是权利的运作,一个是权利的制衡,这是一对矛盾,但这个矛盾应该相辅相成,相互制约,但是现在这一对矛盾就出问题了,强调权利运作的至高无上性,而权利的制衡远远不到位,是有这么个社会结构,这个社会结构才会产生权利的市场化。我们这里运用辩证思维,来分析我们这个社会和谐不和谐,我觉得能把问题说得更深一点。1 c/ l0 R! Q1 w( i- T
    还有一个案例是什么呢?我能不能用便利思维来分析中国的问题,及其落后的根本原因。中国的问题说起实话有很多,1978年以来到今天,我们取得巨大的成就,面临这些成就,对改革开放应该满怀信心,但是我们要分析,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着不少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我们再往前追溯一下,在近代,我们中国发展步伐开始放慢了,成为落后,捱打的国家,而西方发展步伐大大加快成为强盛的国家,那么,我们应该有辩证思维,来分析这个问题,就是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究竟在哪里。我的理解,就在于中国近代落后了,只强调一方,而忽视矛盾另外一方,比如说,义和利这是一对矛盾,我们中国古代和近代只强调义而不强调利,按说对正当利益的追求是是人的活动的原动力,当人为自己正当利益而工作的时候,那个积极性新对比较高,当人不为自己正当利益而工作时候,那个积极性会有所下降,所以我们应该辩证处理义和利的矛盾,既对立又统一,全面的把握它,但是我们只强调义,君子取义而小人取利,所以人活动的原动力缺失了。再比如说,权利和能力,按照辩证思维,权利和能力它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在我们古代社会,近代,我们只强调权利的至高无上性,而把能力的价值排斥在一边,权利对人是一种控制,能力对人是一种解放,所以我们控制人强调比较多,而解放人谈得不够。/ Q4 ^+ K2 z! F- v
    再比如说,情和礼,它也是一对矛盾,人情关系容易破坏制度原则规范,所以需要用利来对人情关系加以限制,它们也是相互制约的,但我们中国的古代和近代,强调人情关系的至高无上性,为了人情关系破坏我们的制度、原则和规范。5 V+ P; O0 {) _9 m% y0 C. i- A5 \( |
    再比如说,做人和做事,这两个也是矛盾的双方,我们中国传统社会强调做人,把做事这个问题就放在一边。8 E/ E( Z8 `" K% ]% Z
    再比如说,一元和多元,也是一对矛盾,过去我们强调一元化,一元主导,而排斥多元化,正因为矛盾一方我们总是只抓住一方不考虑另外一方,强调义,强调权,强调情,强调靠,强调一元,而这些都是对人的一些东西,不是对人解放和开发的东西,这种解放人而不开发人,这种控制人而不重解放人开发人,造成中国近代的落后。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里面讲了一个观点,他说他瞪大眼睛,把封建专制这本书读来读去,最后读出两个字,那就是吃人,我理解的吃人就是封建专制社会,古代社会比较注重对人的控制和约束,而不大注重对人的解放和开发,这是我讲的第三个问题。
7 |$ W$ ~1 W2 ?5 z/ ?- V) J& I    第四个问题,过程思维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我们认识事物,不仅有一个主观、客观的问题,片面、全面的问题,孤立和联系的问题,还有一个那就是我们认识这个事物,还要认识这个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发展有一个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一个事物无非它是在发展,发展要经过一个过程,一个是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一个是产生的,发展的,灭亡的,都是这么一个过程,这说明这个事物的发展过程里面有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事物发展动力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内在动力,事物自身的内在矛盾推动,一个是外因,外部力量来推动。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所以这里边马克思主义哲学又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是静止的来看问题的,还是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的呢?一个是主观和客观,一个是片面和全面,一个是孤立和联系,第四个,是静止和发展看问题,是静止看问题,还是发展看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强调静止的相对性,更强调发展的绝对性,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树立过程思维。  E5 q' u2 X% ?  {5 h+ c" A
    所谓的过程思维,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与时俱进,这都比较好理解。如何来运用过程思维分析问题、看待问题的呢?马克思主义哲学给我们提供三条。1 J* Q# y3 T0 L9 K3 u
    第一,要把握事物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过程,以转化的眼光来看问题。当你处在不利的情景时,要利用你的智慧和不利的情景提供你的资源,来转危为安。你看看,当年我们红军大概有几万人,国民党有几十万人,湘江战役,我们红军损失惨重,只剩下几万人,国民党几十万人,我们中国工农红军处在严重的不利的情景当中,毛泽东的智慧就在这儿,利用这个情景提供我们红军的最大的资源是什么?就是钢铁般的意志,就是求生的意志,这是人在不利情景当中提供最大的一个思想资源,毛泽东和当时的领导人利用这个最大的资源,变不利为有利,四渡赤水,转危为安,这就是个转化的眼光看问题。所以一个人当处在逆境的时候,处在不利情景的时候,不要仅仅不从不利看不利,应该认识到我目前处的不利,它也会给我提供很多,使我将来成为有利的思想资源和其他资源,利用这个资源来转化。. v/ s) w$ d+ Z0 K% C1 G9 U
    第二种方法,要了解事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这个今天看起来很好,但今后能不能好呢?也很难说。这个情况看起来不怎么样,今后五年十年成为一个非常有用的人才,千万不要对这个人看死了,他今天就这个样了,对这个人一定要用发展眼光来看问题。4 N' V* s2 Y; R4 u, Z* z
    第三个,要分析事物存在的历史条件,以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比如说,我们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注意用历史眼光来看问题。7 J8 v& Y6 K; [: x7 r: q
    运用过程思维,我们来讲一个案例,那就是如何来认识当今中国的社会转型。
% c) O+ G3 U  S! F; g8 n    我觉得我们作为领导干部,应该用过程的思维,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有一个基本的把握,而这个把握应该从这几个层面来入手。9 [# n4 ?6 y. }' o9 B% ^
    在经济层面,这个社会转型的过程,它就表现为由过去比较注重土地,后来转向注重资本,今天就会逐渐转向注重能力,注重人。你看我们经济领域当中,资源、农业社会最大的生产要素和财富主要是土地,工业社会最大的生产要素和财富,主要是资金,设备,技术和自然资源,所以这个资本在工业社会,它那个作用是比较大的。那么在知识经济时代,最大的生产要素和财富,人的知识,人的智力,人的技能和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所以,整体发展的过程就出来了,土地经济,资本经济,人力资本经济,人本经济,我们搞经济工作的领导干部,对经济发展的形态大概有这么一个眼光。, V: v6 F" F. I, k# a
    在政治层面呢?我们也是用过程思维,这种过程思维就表现在过去我们比较注重对权利的运作,那么今天这个社会转型在政治层面,要求注重公民的权力,用权力力量的力,走向权利,利益的利,因为权利是上层的,而公民的权利是我们面对下层的,这就是民主社会把公民权利给突出出来了。7 W' X, u8 C+ j: M1 _
    在政治层面还有一个转型是在过程当中发生的,由注重权利因素走向非权利因素,越是传统社会,越注重权利因素,对那些非权利因素,我们注重不够,那么现代社会它逐渐走向非权利的因素,哪些是非权利因素?品德、知识、能力、业绩,这些非权利因素越来越突出,那么我们领导集团的影响力,领导的权威,在今天众多来自于是你的能力贡献的大小,而不是权利的大小。你看看,应该有这么一个认识吧。
7 v( [* w/ K) R% J    在社会层面,我们应该认识到今天我们的社会正在由国家社会走向公民社会,什么叫国家社会?国家之外无市场,国家之外无社会,没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领域,国家包揽一切,这叫国家主导的社会。今天我们的社会结构有三位,市场经济是一位,政府是一位,另外公民社会,就是民间组织是另外一位,在我们中国的今天,民间组织不断的壮大,在成熟,我们的社会正在由国家社会走向公民社会,这也是一个过程思维出现了变化。& g8 P) o' \7 i1 [8 S- k+ D: C. S
    还有文化的层面,在价值观上,过去权利本位,走向金钱本位,今天又突出一个能力本位。你看看,用过程思维来看待中国社会的转型,我们就可以分析,经济层面的、政治层面的、社会层面的和文化层面的。这是第四个问题。8 M( y# |, h' y; u  H; t
    第五个问题,实践思维与理念的实现。这种思维方式主要是揭示事物发展的根本方式和人民如何行动的方法。我们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所以我们人,我们领导干部既是认识事物的主体,又是改造这个事物的主体,所以我们哲学,你看看这里边有一个言和行的问题,有一个说和做的问题,一般来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些人只说不做,比如说今天我们中央提出很多很多好的理念,应该说这些理念都需要贯彻落实,都需要辅助于实践行动,但在有些人那里,口动没有变成心动,心动有没有变成心动,在这里面就是认识和实践又出问题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求我们要树立实践思维,这个实践的思维包括三个内容。9 D3 d2 z9 |7 J. k
    第一个内容,行胜于言。列宁讲过,一步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纲领是很重要的,但纲领确定了实现纲领的行动更重要,这是实践思维的第一个内容。
' d: T* K, w- }( E" U5 O
) {6 O1 m5 O2 O# ?! d8 `
作者: 老猫    时间: 2013-12-30 00:25
听李瑞环的,学哲学,用哲学。感谢分享。
作者: 于安    时间: 2014-3-13 20:29
好文,,,,顶,,,,谢谢。启发很大
作者: buddysoul    时间: 2014-7-8 08:44
  w" e1 u% _! f
听李瑞环的,学哲学,用哲学。感谢分享。
作者: 盐城秘书    时间: 2014-7-9 16:13
讲的很好,一下子明白了好多
作者: woyonghao    时间: 2015-12-24 10:07
都是一些很实用的方式方法,得努力学习一下!
作者: 知行合一是正首    时间: 2016-2-25 10:31
哲学的精髓怎么理解的呢?那就是运用辩证思维方式,揭示事物的内在矛盾,全面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提供事物发展的价值导向
作者: 陈功    时间: 2016-3-3 14:46
学好哲学,一生受用无穷,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
作者: 关山度若飞    时间: 2016-3-5 10:18
题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求我们要树立实践思维,这个实践的思维包括三个内容。
作者: lizhongjun    时间: 2016-3-20 15:51
写得很好,有思路、有深度、有实践,很有用处,很受启发。
作者: 执戈天策    时间: 2016-3-20 15:59
学写文章,学干工作。
作者: 本森师    时间: 2016-6-8 15:15
我们应该认识到今天我们的社会正在由国家社会走向公民社会,什么叫国家社会?国家之外无市场,国家之外无社会,没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领域,国家包揽一切,这叫国家主导的社会。
作者: 香格里拉    时间: 2017-9-27 16:00
学哲学、用哲学,用哲学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作者: 羽时俱进    时间: 2018-4-4 15:48
这篇熊文讲的讲的真透彻!谢谢
作者: 黎明君    时间: 2018-7-17 10:11
以我们哲学,你看看这里边有一个言和行的问题,有一个说和做的问题,一般来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些人只说不做,比如说
作者: lvwlobe    时间: 2020-6-28 18:39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听李瑞环的,学哲学,用哲学。感谢分享。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