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跟贾陆英老师学《论语》为政篇第4章 2013年12月23日 [打印本页]

作者: 老猫    时间: 2013-12-23 18:08
标题: 跟贾陆英老师学《论语》为政篇第4章 2013年12月23日
        今天下午,贾陆英老师继续在老秘网QQ群“重温经典读书会”辅导大家学习《论语》为政篇第四章。今天的话题,大家都很有想法,讨论热烈。老猫上班时间不敢开小差,只好上课当观众,下课当秘书,抓紧把聊天记录作下整理。
+ Z: N; v* @3 w. E
      贾陆英

% h. H) G! W7 G) D7 G
      今天下午,我们学习讨论《论语》为政篇第4章:& s: f7 X9 `7 `8 x! J$ }9 ?# j1 R, J
3 [$ w' c$ E& |" k0 C* H# c
       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a! b& V  K+ ~0 r/ A7 K
3 u7 X  X4 Z$ E# z$ z# b, ]
      有,同又。立:自立的意思。不惑: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知天命:孔子把人力所不能支配的事,归之于天命。耳顺:能够听得进去各种不同的意见。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逾,越过。矩,规矩。随着自己的心意去做事,但无论做什么事都不会越过规矩。0 {2 h2 _/ L; z' p+ N+ u
4 H2 K7 u! n1 ^; l7 B7 C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够自立;四十岁时,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能时,得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够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时,能够随心所欲地去做事,但不会越出规矩。"
, _0 ]5 B0 z. n, f' X, ]
! @0 [, Q- y& E! Y
      问:孔子的人生自述告诉我们什么?
     答:孔子用其一生学习修养的过程告诉我们,人生的修养是长期的过程,人的成长进步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实际生活的磨炼,需要阅历的不断增长。一个人,只有经过不断地学习、修养、历练,才能实现内心感知和外部世界的高度统一,从而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最高境界。4 l7 o1 w1 Y: u/ _# z2 N
孔子强调了自己从十五岁到七十岁的几个特别重要的阶段,以及每一个阶段中应当做什么,达到什么要求,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指导人生的坐标,提供了一面参照对比的镜子。我们学习领会这一段话要着重把握的是,孔子关于人生历程中应当认真做好的事情和努力达到的目标要求,而不必拘泥于具体的时间。因为当今社会的时间节奏非常快,我们应该和时代的节奏合起拍来,让生活过得充实而富有效率,快乐而充满阳光。
" k( O1 L$ c6 o' n
      问:三十而立的“立”是什么意思?
       答:“三十而立”,就是说一个人在走向社会的时候,懂得社会规范,自觉地按照社会所认同的行为准则办事,是十分重要的。关于“立”的含义,许多人把它理解为成家立业,这是不确切的。从字面上讲,“立”就是“自立”。孔子在这里是指要“立于礼”,强调只有遵循“礼”的规范,做人做事才能把握住自己。当今社会我们讲“立”,就是要确立人生的价值坐标和价值趋向。人各有志,但是,无论你有什么样的志向,都必须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遵法守纪。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 l' E0 ~/ u9 r$ }4 W
夕惕若:

* E. Z$ E( t) `% J" W* p# t
孔老夫子十五岁立志学习,我二十五还没这觉悟呢?十五有志于学,孔子学的是礼乐,我们应该学习什么呢?还是坚持学校教育的语文课本,英语语法之类的“知”,还是通过更人性化的教育内容学“智”? 我看了现在小学生的语文课本,说实话,真从里面难找到几篇教育意义的文章来

# M9 P+ B! M7 Y% ?- Q! M" r
乃群:
9 T5 E' b/ T3 j  Z
孔子15岁至于学。但咱们现在的教育比较功利,唯成绩、唯考试,社会氛围对于立志的引导存在偏差,请问贾老该如何在子女的教育中合理引导,树立志向呢?
(, 下载次数: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