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建设美丽乡村 打造宜居大田 [打印本页]

作者: 决策参考    时间: 2013-12-6 11:56
标题: 建设美丽乡村 打造宜居大田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并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大田县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率先在全市开展以“绿色乡镇、美丽村庄”为主题,以“基层组织建设好、产业精美、生态优美、村庄秀美、乡风和美、生活甜美”为目标的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取得良好成效,推动了大田绿色发展、特色发展、集聚发展、创新发展,2011-2013年度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
    一、强化四项措施,建设美丽乡村
    一是突出规划引领。规划体现发展思路,决定行动方向,我老秘网县始终坚持规划先行原则,以规划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有序开展。县级层面,聘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按照“一好五美”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突出乡村特点、地域特色、文化内涵,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了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和美丽乡村行动计划。乡镇层面,编制了乡镇总体规划和生态建设规划、部分乡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培育形成一批农业大镇、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旺镇和文化名镇等各具特色的5种类型乡镇。村级层面,以中心村建设为重点,完善村庄布局规划,以分类推进为原则,修编村庄建设规划,以衔接配套为要求,完善其他相关规划,做到空间布局优化、功能定位合理、梯次衔接有序,培育出一批田园风光、产业风采、生态风貌、民俗风情、红色风土、新型风格社区等6种类型美丽乡村。
    二是突出产业支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只是为农民盖几栋楼、修几条路、栽几棵树,而是要实施“造血功能”,发展现代特色农业,让农民增收致富。我们结合县情实际,制定了农业产业发展短期、中期和长期规划,实施了高优粮食、绿化林业、精致园艺、生态养殖、现代烟草等5项现代农业产业,培育了高山茶、油茶、竹木加工、休闲观光等14条产业链。截止目前,全县高山茶园面积达9.23万亩,年产值6.3亿元;油茶面积达13.13万亩,年产值超亿元,被评为“中国高山茶之乡”、“中国油茶之乡”、“2013年度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在发展特色农业的同时,以京口工业园区为纽带,按照“一区多园”的模式,集聚发展建材水泥、机械铸造、煤炭资源开发、轻纺新型面料等支柱产业;以土堡、温泉、闽湖、象山、茶园等旅游资源为载体,创新发展休闲旅游业,实现了全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大幅增长,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三是突出文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除了打造干净整洁的农村环境,更要注重深度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并使两者很好地融合起来,彰显当地人文特色。我们结合当代农民需求和乡村居住功能,把握梯次空间结构,保护原生态,以中心镇、中心村、特色村为重点,从大田特有的农村山水、田园风光、生态韵味和红色资源、茶叶文化、民俗文化等农村乡土文化资源入手,按“历史名人树起来、趣闻典故挖出来、古村旧貌整出来、山水资源靓出来、民俗山歌唱出来”的要求,把一个镇当作一个景区来设计,一个村当作一个景点来建设,一个农家当作一个小品来改造,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一村一业”的特色布局。
    四是突出因地制宜。农村情况千差万别,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我们根据乡村产业、文化、生态和村容村貌的不同,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合理定位村庄主题特色,不搞大拆大建,最大程度体现自然与原生态,凸显农村特色,做到既融入整体大环境,又体现特色小“气候”。如:桃源镇蓝玉村、梅山乡璞溪村利用优美的自然风光,通过村庄整治提升,改善生活环境,打造“田园风光”型美丽乡村;吴山乡和洋村、阳春村、屏山乡内洋村通过造福工程及危房改造与茶产业相结合,加快建设生态茶园,提升核心区品位,打造“产业风采”型美丽乡村;上京镇梅林村充分挖掘“三田”文化,建设镇建国村发挥琵琶堡优势,并对周边环境进行改造提升,修旧如旧,打造“民俗风情”型美丽乡村。
    二、抓好四个结合,拓展创建平台
    一是与生态县创建相结合。我老秘网县始终坚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抓手,认真按照国家级生态县创建要求,将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产业导向和生活方式融入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等各个方面,以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和带动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截止目前,全县265个村已全面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培育出了桃源镇蓝玉村、吴山乡和洋村等4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县18个乡镇已全部通过省级生态乡镇验收,桃源、湖美、梅山等7个乡镇通过了国家级生态乡镇考核验收,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与生态县创建良性互动。
    二是与造林绿化相结合。山清水秀天蓝是美丽乡村的基础。我们全力推进造林绿化工作,强化四绿工程示范带动作用,确保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同时,注重抓好村庄绿化工作,以精品村、中心村、特色村为中心,从改善居住环境、发展庭院经济和乡村旅游业等方面入手,在道路、河道、公共场所和房前屋后种植花草、珍贵树种和优良乡土树种,乔、灌、花、草相结合,达到四季皆绿、四季有花、四季变化的效果,高标准、高品位打造出了一批精品工程,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近年来,全县已完成造林绿化面积36.86万亩,“四绿”工程16181亩,有力提升了农村造林绿化美化水平,被省委、省政府评为“造林绿化先进集体”。
    三是与水土流失治理相结合。大田自然实体为九山半水半分田,90%以上的土地是坡地,地层出露多,地表受流水侵蚀强烈,同时大田矿山点多、面广,由于长期开采破坏,造成矿山水土流失面积较大。我老秘网县以列入全省Ⅱ类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县为契机,按照将矿山治理成为工业园、公园、庄园、田园等4种模式,采取工程、生物、封禁、退耕还林、推广沼气、节能等措施,加强矿山自然生态环境及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治理和保护,重点推进贵竹林、山贵崎、十八湾、银顶格骏原工贸矿区等23个矿山治理示范点项目及4条省级重点县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建设,近年来已完成矿山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0.36万亩,恢复矿山植被2万亩,年减少土壤流失总量达4.27万吨,初步总结出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典型引路、常态管理”的矿山水土流失治理经验。
    四是与造福工程相结合。把实施造福工程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积极用好省上每个百户点补助100万元的政策,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工作目标,对符合条件的中心村、特色村、精品村,优先推进造福工程和农村危房改造,做到农村危房改造与村庄环境相统一、相协调,实现房屋居住舒适,室外环境整洁美观,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仅今年来就已完成造福工程、危房改造1320户,桃源大湾新村、梅山保山新村、谢洋三和新村等一批造福工程百户点建成投入使用。
    三、坚持四个到位,完善工作机制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按照“县里组织、部门服务、乡镇主抓、村居实施”的原则,建立上下联动,逐级负责,合力共建的工作机制。县里专门成立美丽乡村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制定美丽乡村建设的年度工作计划,细化工作方案,并设立政策保障、项目管理、督查考评、项目实施4个工作组,确保美丽乡村建设有人抓、专人管。县直各有关部门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大力支持挂包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帮助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各乡镇也相应成立领导机构,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年度中心任务来抓,党政主要领导各自挂钩一个中心村或特色村,定期研究分析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帮助解决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二是政策扶持到位。县财政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根据“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按照项目进展情况,分“项目启动资金、项目补助资金和项目奖励资金”及时给予兑现补助,吸引、撬动农民主体资金投入。在争取上级小城镇建设、省市扶贫重点村、农村安全饮用水、农田水利、一事一议等项目资金时,凡符合项目立项要求的,优先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发挥政策利益导向作用。同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农民为主、社会参与”的建设模式,建立了财政引导、金融支持、群众参与的多元化投入体系,多方筹集美丽乡村建设资金。
    三是长效管理到位。建后管理是保持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关键,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坚持长效运行。我老秘网县实施动态管理制度,要求各乡镇明确环境卫生保洁、园林绿化养护、公共设施管理、生活污水处理标准,制定美丽乡村保洁长效管理机制,卫生保洁经费按镇村常住人口每人每年30元进行投入,由县、乡镇、村按1:1:1承担,明确具体实施范围及责任主体,逐步形成了乡村分级负责、村日常管理为主、农民群众人人参与的工作局面。同时,建立物业化长效管理模式,按属地管理原则,各乡镇政府负责本辖区各行政村长效管理工作,建立“乡镇物业中心”,各行政村为具体实施主体,组建专业物业管理队伍,原则上每100户或300人不少于1名物业员。
    四是督查考核到位。建立健全美丽乡村建设督查考核评价体系,按照“年初启动、年中推动、年底考评和平时督导”的工作要求,实行县、乡镇、村三级联动机制和周督查、月通报、季度评比制度,把美丽乡村建设列入党政干部政绩综合考核、新农村建设考核和农业工作考核。每季度召开一次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推进会,对集镇和村庄进行考评,对前5名的集镇各奖励1万元,对前10名的村庄各奖励0.5万元。年底组织进行项目验收和工作考评,并按以奖代补的办法对各村按综合得分高低给予每个人口6—10元的补助。同时,开展百日会战和全县拉练式大检查,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全力全速推进,取得实效。●汤俊生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