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9 X$ Z3 a- V: L7 O! B; a 一、慎初,止于未萌1 B5 p' C% o& J8 F% B) s
4 b+ F' n# o: \' J/ F, L! j0 ^
慎初,就是戒慎于事情发生之初。明代《松窗梦语》的作者张瀚担任御史后,去拜见都台长官王廷相,王廷相给张瀚讲了一个轿夫的故事:一天他坐轿进城刚好遇雨,一个穿了双新鞋的轿夫一直择地而行,怕弄脏了新鞋子。进城后,轿夫一不小心踩进了泥水之中,一只鞋被弄脏了。为了不让另一只鞋弄脏,轿夫还是择地而行,可是不小心把这只鞋也弄脏了。于是,轿夫便“不复顾惜”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一旦踩入泥潭,便会放松戒备。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反思这些“湿鞋者”的思想根源,就是在第一次失足后放纵了自己,从而一步步走向泥潭甚至深渊。5 d/ x7 l3 r- v: c: X# }
+ f2 c; x2 H+ h: b: }% t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真对待工作生活中的每个“第一次”,在诱惑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冷静的目光。这里,要做到三个警惕:一要警惕一念之差。明朝思想家吕坤在他的《呻吟语》里有这样的话:“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我们一定要从源头上净化心灵,防止因一念之差而误入歧途。二要警惕自我原谅。一些走上犯罪道路的领导干部,在面临第一道关口时也曾犹豫过、心虚过、自责过,但终究没有能够战胜自己,有的还以“就这一次”为托词替自己解脱,最终因自我原谅而不能自拔。三要警惕心存侥幸。陈毅元帅有首诗:“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和人民在监督,众目睽睽难逃脱。”侥幸的结果往往是不幸。只有时时慎初,处处慎初,事事慎初,才能做到止于未萌“不湿鞋”。 D1 i/ j6 ]; c4 t3 S Q( u
# Z1 l; k Z/ L, T: B 二、慎微,见微知著! u: J/ D& f; X6 g0 G
8 @% r! @/ W7 q8 K$ m+ Z2 N; i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曾对领导干部讲过这样一段话:“慎微,就是警惕于事物细微之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防止小过酿成大错。”现在有些领导干部错误地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工作,收一点拿一点、吃一点喝一点、玩一点乐一点,是人之常情,无伤大雅。有的甚至信奉“潜gz”,把请客送礼看作是私下认可的办事准则。正是这种不拘小节,使得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最终走向了堕落。沈阳市原市长慕绥新有这样一段忏悔:我最早开始收受的礼物是一条烟。当时我是这样想的:送东西者当时没有与我发生直接交易或者他求我办什么事,他们只是来看望我。由此可见,一个人思想品质的变化,都是由量的积累而致。 ' S/ y' _+ f7 d1 _: Y * W9 Y$ ?( ? z 市场经济有它通行的一些规则,人情往来有时可能难免,这里不见得都有阴谋和陷阱。但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懂得“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这个道理,做到小处着眼,重视小节,防微杜渐。一是修身养德知于微,身处市场经济环境,做到心明如镜、不染纤尘。二是从严要求禁于微,时时在细小的事情上严格要求自己,恪守党纪国法、道德规范。三是注重细节行于微,清清白白做官,干干净净做事。& [8 v% n( s' E* Y. n
8 I8 \7 n8 t3 M9 r; r! s
三、慎言,言必有中 6 d C9 [8 g7 ?6 X7 S # t% M' M9 q& A% D- S" }. a, @ 孔子说:“夫人不言,言必有中。”意思是说话要谨慎,不说则已,说了就要说中肯、说准确。现在有的慎言不够,口无遮拦,不讲政治,不讲场合,不讲分寸,特别是几杯酒下肚之后,便忘乎所以,满嘴的出格话、庸俗话,有的甚至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说三道四、评头论足。人长一张嘴总是要说话的,但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谨慎说话,因为这是身份和职责对你的特殊要求。看一个干部政治上成熟不成熟,思想境界高尚不高尚,道德操守严正不严正,慎言就是一个重要的标志。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应当超越这样的要求,从讲政治的高度,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到言必适时、言必适情、言必适度。 , i8 ]! F8 X, \$ M7 B4 i; ?( m6 g! l: F: l6 W5 n
如何做到慎言,首先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不该说的话坚决不说。其次要讲真话,不说大话空话套话和假话,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再次要注意把握分寸,工作不嗦,表扬不溢美,批评不粗俗。四是要坚持原则,主持正义、敢于直言。2 A$ u) ~; M' m* W9 p: [
2 H9 P8 {8 d# Y- d! c/ c! _8 Z 四、慎欲,防意如城/ m1 n- U) z q$ ~. E# H
; }( j8 l) P/ v
俗话说,人生有三关,即金钱、美色、名利关。能不能过这三关,律己慎欲是要领。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慎欲一要慎钱欲。古人在铜钱中间打了一个方孔,意在警示人们钱眼如井,一旦谁掉进钱眼,必有横祸。虽然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钱,但君子爱财应当取之有道。方志敏烈士生前经手数百万元的款项,但他分毫不沾,始终过着清贫的生活,为共产党人如何对待金钱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慎欲二要慎色欲。据中纪委统计,被查处的贪官中95%包养情妇,许多人就是被色毁掉了美好前程。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做到面对美色不迷乱、不失态,洁身自好。慎欲三要慎名利欲。能不能正确对待名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检验一个党员领导干部修养的试金石。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在名利面前一定要有“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境界,有“德人在先、利人在后”的觉悟,有“得之淡然、失之泰然”的心态,不为浮名所累,不为私利所惑,不为积习所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抵得住诱惑,永葆政治本色。- Z7 N& c' V! I$ D4 I: ?
9 Y8 d+ n o( F" d1 l
五、慎权,廉明公正 " I/ G: I. ]. ^7 l , [& H5 W; d, }& ~% b0 V" D" z 慎权,实际上是一个权力观问题。权力从来就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服务社会、造福人民、推动发展,用得不好则会贻害事业、败坏风气、自毁前程。当前,人们价值取向的选择性、多变性、趋利性日益增强,这对我们谨慎用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邓小平多次告诫:“我们拿到这个权力以后,就要谨慎”。领导干部手中都有一定的权力,一定要把慎权作为基本的政治准则、道德规范和立身之本,正确行使好手中的权力。4 P) R& J5 @6 s
M' J0 R# D: i: p P: X" L r. v 慎权,首先要懂得你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组织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绝不能用来为自己谋私利。其次要懂得权力是责任,一分权力一分责任,职务越高责任越重。身处领导岗位,只有恪尽职守、发展一方的责任,不应有别的什么企图。再次要懂得权力就是服务,一定要把群众满意作为用权的重要检验标准,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同时还要懂得权力也是约束,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真正做到公正廉明,使权力经得起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 y% F1 ]' s4 C. C 0 H. }' q; ^: {( b% F7 c8 x 六、慎独,克己慎行 $ f! `3 | q- A% e {% N( J) z3 u( |' X7 J. W! | 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自我修身方法。它要求人们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可以说,慎独是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后汉书》里有一个故事:东汉杨震奉命出任东莱太守,途经昌邑县,县令王密曾是杨震举荐。为谢知遇之恩,王密深夜怀揣十金大礼送给杨震,杨震坚辞不受。王密说:“深夜无人知!”杨震却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羞愧而去。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到处有诱惑、迷津和陷阱,加上领导干部的自主性、自由度相对比较大,慎独就更为重要。7 e" |1 w5 _" {. t6 d( U
0 @/ n0 P( k2 {3 E. V/ M
慎独就要心有所畏。邓小平说:“共产党员做事要有所畏,有所怕,不能无所顾忌。”党员领导干部慎独,要畏党纪,畏国法,畏群众的评判。慎独就要表里如一。领导干部一定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能台上一套台下一套,会上一套会后一套,办公室一套家里一套,无论是身处公共场合还是独处,都能做到恪守道德原则,检点个人行为。慎独就要多些自省。面对种种诱惑和考验,做到自我监督、自我克制、自我完善,做一个值得别人和自己尊敬的人。# n% f& c# ]# A; \
( Q# r# L) k8 E/ ]% A3 T
七、慎好,情趣健康 3 }/ {" G) ]5 A' ]1 r' `) X- l' G" O! H$ A. Q8 c! F5 v. M9 j
人皆有所好,领导干部也不例外。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干部面临的诱惑多,“投你所好”便是各种诱惑的敲门砖。领导干部的兴趣爱好绝不是小事,它关联着党的事业、形象和个人的政治生命。 9 K# c, c7 _; Z1 d6 y 3 T1 H& A0 y6 D4 l8 {: a & t. k# d! S0 f" z% V/ w8 R8 V0 Z+ _/ |4 }4 Z' c
) P7 F5 l, t5 T8 {# b* x 九、慎终,完美一生 ' ]5 U3 k, Q( ~+ G {9 b; z4 Z" W- {0 A* K
有一句成语叫做 “慎终如初”,意思是做人做事永远保持始终如一的作风。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手艺精湛的老木匠一辈子兢兢业业为老板做事,退休前老板一再挽留,但老木匠去意已定。于是,老板请他帮忙造最后一栋别墅。此时,老木匠的心早已不在工作上了,干活用料既不认真也不严格。别墅建好后,老板把钥匙交给老木匠,说这是他早已为老木匠定下的退休礼物。老木匠羞愧万分。他一生建造了许多精美的建筑,最后却为自己建了这样一幢粗制滥造的别墅。日常生活中,类似老木匠的故事不少。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有些勤奋清廉了大半辈子的领导干部,在临近退休之际违法违纪,一生清名毁于一旦。人们所指的 “59现象”就是一些领导干部未能慎终的典型表现。因此,慎始固然重要,慎终更加可贵。 2 r4 u. s7 C' x# y0 r. ]5 D4 K% T$ s7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