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建设“美丽蓝玉”的实践与启示
[打印本页]
作者:
决策参考
时间:
2013-11-13 16:11
标题:
建设“美丽蓝玉”的实践与启示
党的十八大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后,大田县委、县政府适时启动了“美丽乡村”工程,蓝玉村紧紧围绕县里美丽乡村创建大会战的统一部署,按照基层组织好,产业精美、生态优美、村庄秀美、乡风和美、生活甜美“一好五美”的发展要求,以政府为主导、村民为主体,大力实施党建创新、富民强村、茂林清水、村容整治、素质提升、幸福小康等“六大工程”,念好“山水经”,打好“生态牌”,将一个脏乱差较严重的普通农村整治成“村在林中、房在绿中、人在画中”的“田园风光型”美丽乡村,有效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逐步实现了“生态美、百姓富、党建强”目标。如今的蓝玉村,生态优良、产业发达、乡村美丽、文化繁荣、农民幸福,已经成为全市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
一、“美丽蓝玉”的实践与成效
1、坚持规划引领,突出特色发展。蓝玉村按照“高度——全县第一、全县唯一,广度——全面覆盖、全民参与,纬度——因地制宜、分门别类,经度——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聘请了省工程学院村镇规划设计院进行科学规划,规划的原则为:尊重自然美,以生态为背景,彰显山水灵秀特色;侧重现代美,把生产发展放在首位,把生活富裕作为前提,把开放理念全面融入。在产业布局上,因村制宜,定位为“田园风光”型;在村庄整治上,因组制宜,不搞大拆大建,“点线面”结合,尽量保持原有风貌和乡土元素。2012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0885元,比全县平均水平高出15个百分点。
2、强化产业支撑,实现富民强村。蓝玉村始终把幸福蓝玉建设的落脚点放到富裕农民上,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发展壮大绿色产业。重点培育蔬菜、烟叶、花卉、食用菌等特色产业,组建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土地依法流转,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和工资性收入。不断完善农业、合作社之间的利益合作机制,使分散的土地资源得到集中利用,向种植能手、种植大户集中,实现了农民收入渠道的多样化。全村现已实现“户户通”水泥路,家家用上安全饮用水;砖混结构房屋斜屋面、外墙得到全面改造提升,危、破旧房屋基本拆除;村庄环境卫生、蓝玉溪河道得到有效整治,并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村内建有农民休闲公园、农民休闲文化广场、太元宫文化活动中心等一批休闲娱乐场所。2012年蓝玉村获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综合考评“第一名”。
3、实行联建共建,促进资源整合。蓝玉村坚持统筹各方力量,整合组织资源,探索建立了“六个一”资金筹措办法,即:上级争取一点、乡镇补助一点、村财出资一点、村民投工投劳投地一点、项目统筹捆绑解决一点、企业帮扶一点。村、镇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坚决抵制“等、靠、要”思想,与上级部门进行项目对接,多跑腿,最大限度争取政策、资金扶持。同时,注重村企联建,引导村和企业通过组织共建、产业帮扶、吸纳就业、兴办公益事业等形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发展势头。
4、突出村民自治,发挥主体作用。蓝玉在建设美丽乡村中,始终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农民群众的主体性、创造性,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使他们自觉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通过做好引导,党员带头、发动群众、家家参与、人人动手,把农民主体作用、主人翁精神和建设家园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农民群众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同时,实施的每一个项目,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不因大兴土木或花大量钱财让群众有意见。
5、夯实党建基础,提供组织保障。强化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科学领导,选优配强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班子,尤其是村班子带头人支部书记。工作中,干部不怕苦、不怕难,不怕事、不怕累,不怕烦、不怕忙,以务实扎实的工作作风,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去。在“强党建”方面,蓝玉村以创新提升“168”农村党建工作机制为抓手,推行党建富民强村“三道加法”(即村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基地、带创党员+致富能人+农户、两述+两评+三公示),探索实践“一卡一牌一岗一区一站一校”(即发放连心服务卡、悬挂便民服务牌、实行“设岗定责+党群责任区”,建立党群服务站和农民文化技术培训学校)的“六个一”服务机制,使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组织保障。这些做法得到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姜信治的充分肯定。
二、几点启示
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前提。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统筹推进。乡村之美,固然在于乡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田园野趣,但是如果千村一面,则也会缺乏生机和活力,容易引起审美疲劳。因此,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选择适合的科学发展道路。规划要突出“生态、宜居、宜业”的总体要求,要有可持续性,并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不搞“大拆大建”,尊重自然和生态,培育地域特色和个性美,真正体现规划引领美丽乡村建设。
2、倡导新风、转变观念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更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乡村的外在美主要体现在山美、水美、田美、房屋美等方面,但外在美的创造与维护却要靠农民素质的提升和乡风文明的进步,身心美是美丽乡村内在的美。为此,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宣传好建设美丽乡村的意义、政策,制定好文明公约,让广大农民自觉参与其中,培养其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不断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
3、农民主体、政府主导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广大人民群众是发展的根本和力量源泉,美丽乡村建设要始终把村民的意愿放在第一位,尊重群众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权利,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在前期规划和中期建设及后期管理过程中,让广大村民参与进来,政府不过分干预,而是因势利导,加以引导、扶持、支持,从农民最现实的问题入手,绝不搞“强迫命令”,不撒“胡椒面”,从群众最积极、干部最主动、条件最具备的项目抓起,防止工作盲目和包办代替。同时,要积极探索贴近农民群众、贴近农村实际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变“要我怎么做”为“我要怎么做”,使农民成为投入、创建和受益的主体。
4、发展经济、增收富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抓好美丽乡村建设,经济是基础,要想保持美丽乡村建设持久活力,必须要发展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促进农民增收。要积极转变农业与农村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以特色农业为重点,以规模化产业基地为载体,大力推广“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多渠道提升农产品的品牌效应和附加值。同时,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力度,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切实提高农业效益,拓宽农民创业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此外,有条件的村,要推进二三产业发展,实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增加村财收入,只有这样才能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5、整合资源、统筹兼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美丽乡村建设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大量的资金,仅靠省市县拨款肯定是不够的,必须充分整合各种资源,拓宽资金渠道。首先是要整合项目资源,把美丽乡村建设各个要求予以任务分解,然后通过不同渠道予以打造包装,在项目包装上要善于打“擦边球”,使其符合上级支农资金拨付条件;其次是要整合村庄自身资源,如村民自有资金的筹措、村级留用地的开发,村集体经济的使用等;再次是要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鼓励村企结对共建,鼓励金融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鼓励社会贤达捐资兴建美丽乡村相关基础设施,降低村民建设美丽乡村所承担的费用。最终实现各项资金的集聚效应,真正起到“四两拨千斤”之功效。●周庆裕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