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在前进中维持“动态”稳定
[打印本页]
作者:
学习时报摘记
时间:
2013-11-11 10:23
标题:
在前进中维持“动态”稳定
10月21日,李克强总理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为3000多代表上“公开课”时,用“骑自行车”来比喻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他指出,“稳”不意味着不动,“不动就会像骑自行车,会摔下来,所以我们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 此前,李克强总理在上海召开的部分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上也指出,“稳中求进”,稳是基础,但这就和骑自行车一样,老在原地打转转是稳不住的,还要往前进,进快进慢都要进,进才能稳得住。虽然李克强总理的“骑自行车”比喻是用来指经济建设的,但对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同样也适用,因为这个比喻传达了一种新的稳定观,即“动态”稳定观。
骑自行车为什么有时会不稳?是因为骑车过程有时会受到一些扰动,如遇到道路突发状况等,从而偏离原来的平衡状态,但只要是学会了骑车的人,遇到小的扰动时都会自然地调整身体姿势,使骑行恢复到平衡状态。这个从“失衡”到“再平衡”的过程,就是一个自动纠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行车并没有停下来,而是一直在前进,并在前进中保持了“稳定”。飞行的导弹也是在前进中实现平衡的。如果受到扰动,导弹里、地面上和空间中的监测装置(如陀螺仪、雷达、卫星定位系统)会检测到导弹发生的偏差并将这种偏差传给导弹的飞行控制系统,在飞行中及时调整弹体姿态,保证导弹稳定飞行,最后准确命中目标。自然生态系统也具有自动调节的能力,通过各个生态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吸收和化解干扰,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循环,在生产、消费、分解之间保持稳定,从而在总体上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这就是生态平衡。
与此类似,社会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扰动,这些扰动就是社会冲突。作为社会领域中现实矛盾的体现,社会冲突贯穿于迄今为止的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在社会转型特别是对社会整体结构影响深远的现代化转型时期,社会冲突往往以更为集中和激烈的形式表现出来,正如“亨廷顿命题”所言,“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孳生着动乱”。在当前中国史无前例的巨大转型过程中,难免存在着自然平衡被破坏、利益关系失衡、社会矛盾凸显、社会不和谐因素增多的状况,与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劳资冲突、医患纠纷相关的群体性事件高发,这些不协调、不平衡、不适应的方面影响了社会的长期稳定,并对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构成了制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保证社会的有序、稳定、平衡和协调,为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现代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条件下,社会生活的有序不能再建立在“传统的稳定”之上,而必须建立在“现代的稳定”之上。传统的稳定是一种静态的稳定,或者说刚性的稳定,其主要特点是把稳定理解为现状的静止不动,并通过抑制的手段维持现存的秩序。与此不同,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现代的稳定则是一种“动态”的稳定,或者说韧性的稳定,其主要特点是把稳定理解为过程中的平衡,并通过持续不断地调整来维持新的平衡。在转型期社会中要实现动态平衡中的稳定,应该正视“扰动”,也就是正视冲突,认识并利用冲突的社会功能,特别是以下三个方面的功能。
一是冲突的“减压器”功能。在现代社会的利益多元化格局之下,社会中不同个人和群体之间的关系失调和利益冲突不可避免,这样就使得社会冲突不可避免,并且是社会运行中的常态,更不用说在社会矛盾积聚的社会转型期了。在这个资讯发达的时代,“堵”“压”“糊”的方式,只能在局部暂时压制冲突,久而久之,压力在貌似平静的外表下聚积,一旦超过系统所能承受的限度,“高压锅爆炸”和“堰塞湖决堤”的代价将远远超过前期若释放压力所带来的各种微小冲突的总和。因此,现代的稳定应当是一种以“疏”为主的稳定,在渐进式“微调”过程中不断释放压力,使对立情绪和不满心理得到发泄,以此“减压”和“疏通”来防止高破坏性的后果,也就是说,通过“疏”而不是“堵”,来终止对抗倾向的积累,避免造成对体制的冲击和整体上的不和谐,防止大的社会动荡,维护社会的总体稳定。同时,冲突也能够打破隔阂、沉闷、僵化的敌对氛围,打开新局面。如果从积极意义上来看待冲突的话,适度冲突就相当于高压锅的“减压器”和大坝的“泄洪闸”。在社会矛盾集中期,对“减压器”的“排气孔”尺度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排气孔”不能开得太大,又不能开得太小:既要有效地释放压力,又不能放任冲突,而要将冲突控制在小规模、低烈度、浅层次上,防止冲突加深、扩大和演变为新的冲突。因此,“排气孔”的大小应依据时间、地域、舆情等具体情况进行动态调节。这一点在作为虚拟“减压器”的网络自媒体上表现得特别明显:一方面要允许和支持民众利用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留言板等网络自媒体来表达合法诉求,实现信息公开、各方对话和彼此沟通,排解和释放心理压力,疏导社会心态;另一方面也要警惕网络自媒体上谣言泛滥。不少谣言歪曲历史,捏造事实,挑起地域之争,鼓动族群仇恨,引发社会价值观的混乱与过度分化,煽动民众不满和群体性怨恨情绪,为冲突失控埋下隐患。
二是冲突的“示警器”功能。如同疾病是人体内部失衡的外在表现一样,冲突是社会内部失衡的外在表现。对冲突进行监控和观察,可以部分掌握社会运行的状况,并为应对冲突做好准备;对冲突进行反思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了解社会运行机制的症结所在,从而对症下药、标本兼治。一方面,要能通过对冲突的观察和分析看到冲突背后的直接利益矛盾,针对这些矛盾进行利益协调和利益整合;另一方面,也要能通过观察和分析看到冲突背后的“相对剥夺感”“社会边缘感”等非直接利益因素,针对影响社会心理的资源分配方式和社会层级结构等进行深层次的制度调整和设计。
三是冲突的“激发器”功能。实际上,这是冲突最有效的功能。如果得到有效应对和深入反思,冲突能够激发新的规范和机制的建立。应对未来的可能冲突,不能靠短时间内伤筋动骨的“巨变”,而要靠应对各种冲突过程中对传统应对方式所作出的逐步调整和有序创新,以及通过法律、规章、制度将这些调整和创新固定下来所形成的长期机制,包括冲突预警机制、社会沟通机制、利益调节机制等等。这就是政治文明意义上的“发展”或者“进步”,而长期的社会稳定正是建立在这种循序渐进式发展的基础之上。从“孙志刚事件”“三鹿奶粉事件”“乌坎村事件”等冲突的解决和后续的制度调整中,我们能够看到社会的持续进步。
社会稳定不是社会一成不变、一潭死水,而是在不断尝试、不断纠偏和持续改进中前进,但这种前进不是盲目冒进,因为过于激进的制度变革容易把握不住方向,容易“翻车”,也就是造成社会的失控和断裂。只有“稳中有进”,在前进中维持“动态”稳定,才是现代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之途。
作者:张严
作者:
合肥秘书
时间:
2014-12-18 07:27
一是冲突的“减压器”功能。在现代社会的利益多元化格局之下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