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深化改革激发活力 再创浙江发展优势 [打印本页]

作者: 学习时报摘记    时间: 2013-11-11 09:42
标题: 深化改革激发活力 再创浙江发展优势
浙江省省长李强答本报记者问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化改革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身处改革开放前沿的浙江,如何贯彻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浙江省省长李强。
   
    改革是最大红利,也是浙江活力之源   
    记者:对浙江发展而言,改革到底意味着什么?一年来,新一届政府深化改革的思路是什么?
    李强:习总书记指出,中国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因此,必须高举改革的旗帜,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务实地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历史已经证明,改革是中国发展的最大红利,也是浙江富民强省的最大红利。改革,为浙江过去发展确立了先发优势,也始终是浙江民间活力的源泉,是区域发展的根本动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浙江抓住历史机遇,坚持市场改革取向,率先鼓励千百万农民闯市场,率先放手发展个私经济,率先推行产权制度改革,赢得了体制机制优势,使浙江从一个资源小省发展成为经济大省。总结这个历史经验,最基本的结论是,浙江 30多年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改革。浙江依靠广大干部群众敢为人先、大胆探索的首创精神,依靠各级政府开明开放、放手发展的务实作风,依靠不断激发民间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赢得了发展的优势,取得了改革的红利。今天,浙江老百姓依然是全国最富有的群体之一,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收入已经分别连续28年和12年居全国各省区第一。因此,改革,是浙江 30多年快速发展的最大法宝;民富,是浙江目前重要的比较优势。
    当前,浙江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改革仍然是解决浙江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之举。这些年来,全国各地的改革力度在加大,而浙江在“深水区”艰苦探索,体制机制的先发优势在逐渐弱化,长期积累的素质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依然突出,过多依赖低层次产业、过多依赖低成本劳动力、过多依赖资源环境消耗、过多依赖传统市场及营销方式的传统发展模式没有根本改变,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要解决当前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还是要依靠改革去激发市场活力,提高要素配置的效率,释放城市化的潜力,集聚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社会发展升级版的合力。
    正因如此,今年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深入谋划浙江改革路线图,进一步明确改革的重点领域和推进时序。
    为民守住“三条底线”,谋划“改革路线图”
    记者:浙江改革路线图是怎样的?新一轮改革的重点领域又是什么?
    李强:新一轮的改革,必须把握好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的关系,既要选择能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点先行突破,又要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增强改革的系统性、综合性和配套性;必须把握好系统设计与群众首创的关系,既要坚持党的领导、政府主导,强化总体规划、系统设计,又要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强化上下联动,共享改革红利;必须把握好先行先试与依法依规的关系,既要在法律框架内积极探索,依法办事,又要大胆突破,加快修订一些不合时宜的地方法规;必须把握好放权与简政的关系,既要深化行政制度改革,下放或取消一批审批事项和管理权限,又要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浙江新一轮发展改革的路线图,就是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横向撬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改革,纵向撬动政府自身改革。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就是以这项改革起步,通过简政放权,凡是市场能有效调节的就交给市场,凡是社会能有效治理的就交给社会,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横向撬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改革,就是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撬动要素配置改革,再延伸至产业发展机制改革、城乡体制改革以及社会领域的改革。纵向撬动政府自身改革,就是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机构设置,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把该管的事管到位。最终能够全面激发民间活力,再创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
    我认为,改革的终极目标是惠民。浙江改革发展成败的标志就是5477万浙江人是否真正成为受益者。因此,我们还需要牢牢把握住三条底线:百姓增收、生态良好、社会平安。百姓增收,就是要守住民生的底线,不管怎么改革、怎么发展,要确保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不断提高,继续保持全国领先。藏富于民是浙江的优势,“省强民不富”绝不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生态良好,就是要守住环境的底线,不管怎么改革、怎么发展,生态环境不能恶化。习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就明确提出要处理好“两座山”的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社会平安,就是要守住稳定的底线,不管怎么改革、怎么发展,社会治安不能恶化。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确保浙江老百姓过上既富足又安宁的生活。
   深入推进审批制度改革   
    记者: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的用意是什么?
    李强:1999年以来,浙江省级层面先后进行了三轮大的审批制度改革,削减了2/3以上的审批项目,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对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审批程序繁琐、效率不高、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权责不一致的问题依然突出。本届省政府组成以后,第一项工作就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力减少审批部门、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审批时间。
    首先,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环节、前置条件和层级,真正做到能不批的就不批。按照“重心下移、权责一致”原则,推动“真放权、放实权”,除国家法律法规有明确要求的,企业投资项目原则上不再审批,政府投资项目通过联合审批减少环节,做到“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真正确立企业和自然人的投资主体地位。
    其次,制定详细服务规范和标准,真正做到能简便的就简便。优化审批流程,以“联审联办、方便快捷”为核心,编制审批项目流程图,全面推行联合图审、联合踏勘、联合验收、多证联办,全面推行审批超时默认制、联合审批缺席默认制、现场勘查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力争快审快批,尽快办结,确保总的审批时限有较大幅度的缩短。
    再次,建立完善一系列长效的治理机制。针对企业和基层反映的审批中介机构服务时间长、收费标准高、责任不担当等问题,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重点是切断部门与中介机构的利益链,制订准入标准,明确需要提供服务的环节和项目、收费标准和依据,实现优胜劣汰。
    统筹“撬动”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   
    记者:我注意到您反复提到一个关键词——撬动,一系列撬动的效应将如何产生?
    李强: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只是一个切入点,还必须以此撬动要素配置改革、产业发展机制改革、城乡体制改革以及社会领域的改革,才能充分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目前,浙江在着力推进各项国家级改革试点的同时,选择海宁市、平湖市、德清县、开化县开展相关试点,总的思路是先试后推,成熟一个,推开一个。
    通过要素配置综合改革,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核心是推进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建立竞争性要素配置机制,提高资源要素的利用效率。一是推进土地要素配置改革,树立“亩产论英雄”理念,根据单位土地产出率配置建设用地,用地指标向亩产水平高的市县倾斜,激励各地加大低效建设用地二次开发力度,提高单位土地产出率。二是推进能源要素配置改革,强化能耗和能源消费总量“双控”管理,推行分时电价、居民阶梯式电价、企业差别式电价等举措,研究支持新能源利用的政策举措。三是推进环境资源配置改革,加快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和奖惩机制。四是推进水资源配置改革,建立健全水权制度,健全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企业用水超计划累进加价等制度,促进水资源节约利用。五是推进金融要素配置改革,推动民间小资本与大项目大产业对接、银行大资本与小企业对接、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对接,建立有效的对接机制,破解浙江民资丰厚但中小企业融资难、民间资金投资难等突出问题。
    通过产业发展机制改革,切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近年来,浙江虽然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产业层次低、产品附加值低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发展机制改革,促进产业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一是完善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提升机制。重点是加快推进“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工程,培育一批名企名品名家。建立健全“腾笼换鸟”的机制,以节能降耗、清洁减排、循环利用为重点,全面提高落后产能企业和项目使用能源、资源、环境、土地的成本,倒逼和激励企业转型升级。建立健全推进“机器换人”的机制,完善落实设备购置增值税抵扣、进口设备和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免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切实提高劳动生产率。建立推进“空间换地”的机制,加强土地利用计划管理,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量,严格执行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提高新增建设项目用地准入门槛,推进调整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试点,鼓励通过厂房加层、利用地下空间等途径提高用地投资强度和利用效率。建立健全“电商换市”的机制,加大电子商务服务业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电商综合服务体系,加快电子商务诚信平台建设,推动企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建立名牌名品开发和知识产权保护相结合的体制机制,全面提升“浙江制造”品牌形象。二是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健全政府科技投入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推进科技创新平台规划建设,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新型科技成果和创新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完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服务、保护体系。
三是创新产业集聚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投资强度、单位用地产出等项目准入,加强产业发展平台建设,推动集聚区积极创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通过城乡体制改革,努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进新型城市化,是200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浙江仅有10万平方公里土地,5400多万常住人口,我们设想把全省当作一座大城市来规划布局、整合资源,加快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目前,深化城乡体制改革,要着力解决能进城的农民不愿进城、想进城的农民进不了城的问题,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深化城乡体制改革,一是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和保障农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村集体经济权益等财产权利,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探索建立宅基地使用权退出、置换机制,推进农村村级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使农民放心安心进城。二是建立健全农民进城落户的体制机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解决好农民进城后的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问题,使农民进城“进得去、留得住”。三是抓好新型城市化的平台载体建设。重点是抓两头:一头抓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四个都市区发展,提升中心城市集聚辐射能力,使都市区成为城市化的重要发展形态和区域经济的增长极;一头抓中心镇建设,使这些中心镇成为集聚和提升产业的重要载体、承接农民转移的主要平台、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节点。
    通过社会领域体制改革,引入民资惠及民生。社会领域改革,既涉及保障和改善民生,又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坚持立足于基本国情,既要尽力而为,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基本公共服务,又量力而行,不做一些不切实际的承诺。对浙江来说,最为关键的就是通过改革促进开放,让浙江丰厚的民资能进入各个社会服务领域,真正通过民资的进入做大现代服务业的蛋糕,使广大老百姓成为受益者。
    转变政府职能,激发浙江民间活力   
    记者:政府作为改革的推动力量,自身如何改革?
    李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这是政府自身改革的第一步。第二步是要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科学界定政府层级管理职能,推动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定位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第三步还要健全科学化民主化行政决策机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完善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推动行政运行机制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转变。
    首先是创新政府管理,建设效能政府。一方面,要巩固和扩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政府从划船向掌舵转变。另一方面,要优化政府职能配置。在横向上,按照分工合理、权责一致的要求,理顺同级政府不同部门之间的职责关系,着力解决部门职责交叉、关系不顺的问题;在纵向上,完善各层级职能配置,鼓励市县根据实际整合优化组织结构,探索实行大部门体制,增强市、县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同时,要完善政府绩效管理。强化效率导向,全面推行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健全工作责任体系和激励考评机制,严格行政问责。
    其次是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一要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完善行政决策机制,改革行政执法体制,强化行政运行监督,提高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促进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确保严格依照法定权限行使权力。二要完善行政权力公开运行机制。深化政务公开,畅通政府与公众互动渠道,切实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不断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三要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大力推进预算决算公开,严格控制一般行政性支出,积极推进公务消费、公务用车改革,惩治和预防fubai。
    再次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我的理解,现代的政府应该是既有限又有效。所谓有限,它是提供公共产品的,而不是全能的。所谓有效,它是办事有效率,提供公共产品是低成本的,这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关键。要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支持和保障,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职能。同时,要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和社会管理方式。理顺政府与中介组织、行业组织的关系,积极培育中介组织和行业组织,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范围和力度,推动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社会化,加快形成改善公共服务的合力。
    我很喜欢说一句话,“群众是真正的智者”。改革开放 30多年的实践证明,浙江经济是老百姓经济,浙江最大的特色是民营经济,浙江的今天是靠老百姓创造的。浙江的地上地下都没有太多的资源,改革开放,浙江人把自身变成了资源,这是最值得自豪的。作为政府,当前要通过深化改革,更加尊重老百姓的创造,更加尊重市场的力量,进一步激发民间活力,让浙江人经济与浙江经济一同转型升级,实现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可以相信,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借着中央深化改革的东风,浙江人能够在改革开放的路上“再出发”,再创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优势。
作者:李玉梅

作者: 生臻淑    时间: 2013-12-4 23:11
         努力开创昌平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

                                   ■ 本报特约评论员 戚平然

      全面深化改革,事关全局。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区委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必须站在新的高度谋改革,从而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正能量,打赢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战。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之源,昌平的发展得益于改革。作为改革的先行区县,昌平人民敢为人先、敢闯敢试,创造了许多改革经验,昌平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没有改革,就没有昌平的今天。全面深化改革,对昌平尤为重要和紧迫。
      昌平发展进入新阶段,正处在重要关头,改革仍是唯一的最好的选择。改革与发展,进则可胜,不进则退。抓住宝贵的时机,全面深化改革,昌平发展就能源源不断地获得新动力,跃上新水平;正视问题和矛盾,运用改革的手段,破解深层次难题,才能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如果在改革上不思进取、按部就班,就无法突破发展瓶颈,必然贻误良机,让许多难题继续累积,发展将难上加难。对此,除了全面深化改革,别无他途,而且是时不我待,刻不容缓。
      天下之事,“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面对发展新形势、改革新任务,我们只有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才能打赢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我们要把握总体要求,遵循改革路线图,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要突出问题导向,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要体现特色优势,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增创改革新优势、释放改革红利。
      梦想在召唤,改革再进发。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以昌平人的伟大气魄,在波澜壮阔的新一轮改革大潮中,抓住机遇、勇立潮头、锐意进取,努力开创我老秘网区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为谱写昌平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篇章,更好地推进各项事业发展,更好地造福全区百万人民而奋斗!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