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由文章主题说开去 [打印本页]

作者: cxzone    时间: 2013-11-7 08:30
标题: 由文章主题说开去
一、主题的含义
; i' N2 \( ^+ f# S
3 f' O# Y- [' w4 L# @8 W    主题,是作者通过文章的全部内容所表达出来的基本思想,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 2 O7 O/ f$ y$ X3 w  t: e
5 k* I) U- M( h
    在不同的文体中,主题有不同的称谓。①在论说文中叫“中心论点”或“基本观点”;②在一般记叙文中叫“中心意思”或“中心思想”;③在文学作品中叫“主题”或“主题思想”。 - n8 H9 w3 P& r: H: l# }( l, R
+ w+ o# f% @9 ]

" {7 X6 \1 L, E; B( @% C& [( [- T# [    在不同的文体中主题的表现方式也有所不同。
! n2 i# E. N: E6 |2 b2 M( K, Z    ①
2 U$ z/ z, p0 ~! v- j2 k9 K    在论说文和应用文中主题鲜明。作者可以在标题或行文中把主题开宗明义地点出来,让读者立即把握题旨,一般比较直接、显露,越清楚、明确,越好。
/ o8 s- k% I* A/ s! U
) t' u- R; I! b% O    ②
* O8 D2 ~% t1 |1 C    在文学作品中主题含蓄。作者往往采用形象描绘的方法来曲折地暗示,让读者通过对人物、情节、场面等的认真揣摩感悟其思想倾向性。 5 s4 Z* c: M# ?. X2 @4 A3 Y) T" F% C- o

# |- k' H" B* ?    不论哪种文体,都应该“意在笔先”或称作“主题后行”。即作者在下笔之前先明确写作意图,确定写作主旨。而这种“意”,是作者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是具体的人物故事触发的。在构思和行文过程中又不断地根据写作意图对人物故事进行加工、改造、取舍,以主题(观点)统帅材料,组织安排结构,选择适当的表现方法。   W+ R1 `+ ^- X" n
% n; f) F+ f+ V& ~
- @7 r) F; T& M: g! ^* B; k
    忌讳的是“主题先行”和“主题模糊”。
4 q4 ]( D: H# z1 e    主题先行,即先有意图,后有人物、故事、情节、细节等,从概念和结论出发,填鸭式地去印证主题、图解主题。如“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鼓吹炮制的一些“三突出”的“高大全”式的文艺作品,就是这样一种怪胎。
) b! o, m% s& \( ^/ |) C, p# L: Q8 q
    主题模糊,即作者头脑里只有人物故事,从构思到行文结束一直未形成明确的主题。“以其昏昏”,怎么能“使人昭昭”呢?初学写作的人,尤其不能效仿此法。 9 S! d, _! Y5 d

, }% n  t& ~' t1 A! O; y: [! f4 P9 w5 M  a
    二、主题与材料
, Y( P1 Y; w3 y) J$ W% j+ z* S7 G* Z- `6 U7 G4 b
    主题解决文章“言之有理”的问题,材料解决文章“言之有据(物)”的问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是材料的统帅;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是主题的支柱。没有主题,材料就是一盘散沙;没有材料,主题就无所依凭,二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 c( v6 R* p( b& Z

8 h% V* P% d8 Y3 W) [  [4 X$ U) }+ F
    1.主题是材料的统帅 ' F0 f9 _& G8 Z$ R

( H6 Y8 V* }" S5 e% {  t    王夫之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姜斋诗话》)一篇文章从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到语言的运用,标题的拟制,都要服从于和有利于主题表现的需要。 * N. S/ M, J. C4 R2 z: ], i

# J3 ^9 B' i* a! e+ e5 }+ R; [9 W
    主题能否当此重任,得看它是否符合以下要求。 & ~& p# Y6 f; w1 z: X
    ① * _- Y" b, e+ `- m# Q' B: @! R; m
    正确既要恰当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合情合理,符合客观标准,又要充分考虑社会效果和舆论导向,符合政治标准。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 * M/ e3 N: d. p
' B' _0 \- B4 t) x4 H% @: l! T1 T
    ② / u# x! k* P6 y  R. |
    集中一篇文章应围绕一个中心去写。一文一意,不要多中心;言必及义,不要大而空;片言居要,不要远离题。 ! u( a! W, |/ G) R# Y
    ③
7 {- Q0 v: @4 R    深刻能够揭示生活的本质和规律,挖掘出事物的蕴涵,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或现有的答案上,要“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开璞见玉”。 2 {: a3 K3 G1 k- }% N' P
( K7 j) R: S4 q  H! C& _$ x

% |) l$ J; r. d" Y( X% a    2.材料是主题的支柱 + K- E* E7 Q; w- M  W* `
3 ?% b6 O7 Y, @1 O
    章学诚说:“夫立言之要在于有物。”(《文史通义·文理》)刘大木魁说得更形象:“譬如大匠操斤,无土木材料,纵有成风尽垩手段,何处施设?”(《论文偶记》卷三)动笔之前,材料是形成主题的前提;写作之际,材料又成为表现主题的支柱。但材料唯一的使命是围绕主题,表现主题。
; ?: Z& q  G# X- M- ~, j) y& O, g: ?! W" C. d
8 p8 I$ A' U+ W" c) \5 {
    材料能否完成这一使命,也得对它有所选择,有所要求:
3 V* _' K- ]% i! Y( _* E, Y    ①
* s" }% C" g0 D' D4 p9 L, {    真实指生活的本来面貌,生活中确实发生过的客观事实。即使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文学作品中的材料,也必须是“合情合理”的真实,其它文体就更不必说了。 6 ~$ K# n( e; N4 R/ g
9 ^$ Y% p3 a3 w) c0 k# @% d# T, E) f
    ② ! g# `0 c3 @1 c1 l/ l. Z
    典型指最有代表性、最能深刻揭示事物本质的材料。是“以一当十”重量级的材料。如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和鲁迅笔下的阿Q等。 1 v- J$ d, f9 ~- l, [
  \1 U) u! _+ h0 a! u
    ③
; F' c2 p7 \# n! t4 V    新颖指新发现、新产生、别人尚未接触过的现实材料,或虽非新近发生,但不被大多数人所知所用的历史资料。有时即使是俗题材,但若能另辟蹊径,开拓出新意旨来,也能给人以新鲜感与新启发的。 & U0 }( Z) F/ l. _2 ]; g5 i* }

* |" A$ J" a, W
" W$ {+ |  }2 \) o# T: x& }6 _& i0 @4 m0 I& J3 K6 D

3 t% r% C/ u+ ]0 E5 }    三、 主题与标题 $ n9 ^7 H9 b5 o* ~9 _

+ c# \1 a, a# ^9 m* ?$ O' `2 y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过标题可以窥视到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通常它们有以下几种关系: , v4 F8 P& i1 ^+ Y7 n
, P+ y: ^* E8 d( q9 q
; Y' g6 m4 \5 |  F
    1.有的标题揭示文章的主题,如《反对自由主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论说文标题大多如此。
0 x1 m/ |* `% \3 s/ H2 [6 S, t    2.有的标题形象地暗示主题,如《暴风骤雨》、《黄钟与瓦釜》等,文学作品大多如此。
) \7 ^. j% ^1 S) k, z+ V    3.有的标题以提问的形式引导读者对主题进行深思,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这类标题各类文章均可见到。
: j& r0 W, N. [% k' M- i4 J/ E4 S8 l: L/ K
    4.有的标题概括文章内容和写作范围,点出主题赖以产生的基础,如《论求知》、《林海雪原》等,这类标题运用广泛。
& C; Z' ^/ J3 g0 Y
, g! V# ?3 g' N6 O, m& ~    5.有的标题借题发挥,正话反说,从反面指点文章主题,如《知识就是罪恶》、《人生识自糊涂始》等,这类标题杂文用得较多。
* v0 u' E2 _) U  s; l/ N/ F/ l  V& p
0 V9 D( f+ N3 `5 u: I    6.有的标题直接参与对主题的提炼和开掘,如《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这类标题适合于文学作品。
2 S, F0 s1 {; j0 U1 i2 w1 |& H6 m0 X" z" t    7.有的标题把物拟人化或把人拟物化,使主题新奇可喜,如《朋友》(指作者爱读的书)、《网虫》(指迷恋上网的人)等,这类标题适用于文学作品和说明性文体。
! _( A5 [- ]: y0 G1 Z) j* M- k  h- [( Y# _! U6 P: [6 z
( k" ?; ?1 P( r! R& [* c
    为了使标题很好地为主题服务,在拟制标题时应注意贴切、简明、醒目,切记不宜太宽、太窄、太长、太俗。一个好的标题,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引人入胜的作用。 $ k( \! R) P3 M1 x. W& d. ~+ i
" _& R. f; C) L7 r% B# r, c
4 {# C+ Z5 M- S, u- n
    四、主题与思路 ; W  }/ q; U7 z6 p

; f, ?' {- [# v3 H+ s# W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思路是文章的脉络。主题是文章要达到的目的,思路是到达这个目的的路线。一个主题可以由不同的思路形成,而不同的思路也可表现不同的主题。
2 a% K: V! M: L4 I. L  T* B
1 O: V/ a% j5 p' W. y' m6 a" m( Z* d' m) v  x- q( v7 k. _1 l
    五、主题与结构
- C( J+ Z1 Q9 _1 a5 A
0 U: k8 @0 q* v( g# {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线索情节、详略主次等应当根据主题的需要来安排。《红楼梦》中宝钗讲作画的布局:“如今这园子非离了肚子里头有些丘壑的,如何成画?”这里的“丘壑”就像我们说的主题,即在安排文章结构之前应当心中有数,明确文章的主旨。结构是表现主题的手段,必须围绕主题,受到主题的制约,为主题服务。   s6 j2 C4 p0 k1 x

% i3 P0 X. [' Q- }
+ h! p  i1 D5 \* C    六、主题与语言 ( |' o9 W  @$ E! v  v, h1 v

2 M6 |0 W0 m0 K6 c3 g! x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语言是文章的细胞。孔子曰:“辞达而已矣。”范晔曰:“以意为主,以文传意。”刘勰曰:“铺采扌离文,体物写志。”杜牧曰:“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苟意不先立,止以文采词句绕前捧后,是言愈多而理愈乱,如入,纷纷然莫其谁,暮散而已。是以意全胜者,辞愈朴而文愈高;意不胜者,辞愈华而文愈鄙。是意能遣辞,辞不能成意。大抵为文之旨如此。”在他看来,在意与辞之间有个“气”作中介。这个“气”就是命意遣辞、集辞达意的功力。文字功夫的优劣就看表情达意是否完善而精致,语言为兵卫,主题为统帅,切不可“以兵驭帅”。 . q! y, v& i* O) R

8 M  F' f8 J! p& N: S( _3 k" v& X3 O! _2 A7 w* _
    七、主题的形成 * W2 ~1 Y; _/ f
# k: O5 r# T4 d2 s. r- c- P( N- _
    主题的形成可以这样概括:长期积累、一触即发、意随笔生。 ( h: d% `& V3 t
& `0 M" n3 R- X, v7 Z& n
    作者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或者是通过细致深入的调查、采访、阅读获得了大量的材料,逐步形成了一些朦胧的思想,遇一个偶然的契机,如某种事物、某篇文章、某个人、某个场景等的刺激和启迪,心中豁然开朗,原来贮存在记忆中的表象及某种意念闪现出来、明朗起来,同时产生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经过反复分析研究,认识逐步加深,最终发掘了生活中蕴涵的本质意义,于是运笔行文,主题便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成熟。如当代作家周克芹,有一天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农村妇女给小女儿头上插一朵鲜花,母女俩黝黑瘦削的脸上同时绽开了喜悦的笑容。这一场面使作家感悟到:“人民是不会绝望的。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人都可能遭遇到可怕的灾难、打击、艰难和不幸,而重要的是热爱生活,直面人生。”后来,这种思想与他平时多年积累的大量素材相撞击,人物情节与主题越来越明晰,终于创作出了《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这部优秀的长篇小说。由此可见,主题的形成,并非凭空而来。
; S0 R  }+ t. R' [
5 z% n- L" Y" D* W9 j/ q, l+ j
$ O3 |9 M; E# t/ U- g
1 b, r2 O, j' v: U0 r
8 v+ T$ N6 c. w    八、主题的提炼 ) U; J- t" F2 C4 B' d  L

. t3 X% n: m9 N+ z: [    主题提炼就是对初步形成的主题进行加工完善,开掘深化,以期提取“最佳主题”的过程。陈家生主编的《写作》介绍了四种方法,即归纳概括法、追根溯源法、纵横联系法和逆向思维法。
; y. k3 W! A+ ]3 y  [$ |) b6 ~' s  u% j4 p

) g: D) c9 ^' d( _    1.归纳概括法,即作者围绕一个问题、一件事情搜集到一大堆材料后,从个别的、特殊的事物出发,经过分析、比较和综合,得出有关事物的一般性的结论。 " H9 G, F6 t# w: R' @. s
    如有个科研人员先后研制成功了“浅地层剖面仪”、“多波束渔探仪”和“超声波诊断仪”。一位记者发现这三种仪器都具有“看”的功能,于是把它们比喻概括为“三只慧眼”。归纳概括需要这种“异中求同”的慧眼。
: v- Z& ?- _( ]* W7 M
% M. t. n% Y0 Q  ?7 P) L" M$ w: g3 j) y( o
" M" C: n. d7 ^" O% d' o. X
! m* D% }: U0 _% {

2 Y* x1 t+ \/ G4 Y
作者: 老猫    时间: 2013-11-10 08:32
意在笔先,言之有理
作者: BOSS    时间: 2014-1-7 09:27
好文章。立即收了,备学备用。
作者: chenwei1980    时间: 2014-2-27 14:43
一直以来,对什么是文章的主题理解得不够透彻,今天有幸拜读此文。
作者: swimng2000    时间: 2015-5-28 00:00
好文章。立即收了,备学备用。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