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毛泽东谈怎样写文章——毛泽东关于文风的论述读后感 [打印本页]

作者: 南风    时间: 2013-10-30 08:30
标题: 毛泽东谈怎样写文章——毛泽东关于文风的论述读后感

[摘要]毛泽东是文章大家,他的著作是我们党优良文风的代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强调过文风问题。他提倡领导干部要亲自动手写文章;写文章要注重调查,实事求是,不要夸大;要处理好材料和观点的关系,学会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要讲究逻辑、文法和修辞,要有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写文章要有群众观点,心里装着读者;文章写好后要进行反复修改等等。毛泽东关于文风的论述,不仅对于我们今天改进文风有启发作用,对于我们转变党风也有重要借鉴意义。

4 F' @* b0 J6 ?& X+ j. W

[关键词]毛泽东;文风;党风;唯物辩证法;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 {$ [1 K& J" v: h

[中图分类号] A841 [文献标识码] A

) I9 {3 o* l6 S( L% }. U2 A

 

* @* l, [" k c: ~0 h9 a* {

   毛泽东是文章大家。人们常讲“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其实他下笔更如“神”。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出神入化,时而大气磅礴,如大江大河奔流直下;时而隽永秀丽,韵味无穷;时而朴实无华,却富含哲理。毛泽东的著作是党的优良文风的代表。新中国成立后,他常常在会议、谈话中提到改进文风、写好文章此类话题,这多是他丰富写作实践背后的沉淀、升华和总结。本期《党的文献》刊发了《毛泽东年谱(1949—1976)》中有关文风问题的论述,本文据此略谈几点体会。

5 s$ e9 @6 f' F/ y, R( S

领导干部要亲自动手写文章

& w+ D/ x U+ U; x2 k3 S& \5 B* E# r

    毛泽东提倡领导干部要亲自写文章。为什么一定要写文章呢?因为,它对于提高工作能力大有益处。毛泽东谈到:“写文章,可以锻炼头脑的细致准确性。客观事物是独立存在的东西,全面地认识它,写成文章是不容易的事情。经过多次反复,才能比较接近客观实际,写出来经过大家讨论一下,搞成比较谨慎的作风,把问题把思想写成定型的语言文字,可以提高准确性。”见本期《党的文献》刊发的《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关于文风的论述》(以下引文凡未注明出处,均引自该论述)。做工作的前提是正确认识客观世界,而“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44页。,因而写文章有助于人们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经过不断写文章、改文章、集体讨论文章这些方法,主观和客观就渐趋一致了,做工作的基础也就有了。

% b9 _: V9 ?5 f0 A# j

    领导干部亲自动手写文章,确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毛泽东是这样要求领导干部的,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他早年办《湘江评论》时,预约的稿子常不能收齐,他冒着酷暑和蚊叮虫咬,一个多月内,写了四十篇文章。大革命时,他背着雨伞走村串户调查数月,不畏劳苦,写下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调查报告,为确立“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后来,即使成为党的领袖,毛泽东照样自己动手,指挥打仗再忙再累,工作条件再苦再差,他都坚持亲自起草文章、电报、讲话提纲,撰写社论、新闻通讯,甚至替别人写文章。新中国成立后,针对一些领导干部写报告和讲话稿让秘书代劳,毛泽东说:“我写文章从来不叫别人代劳,有了病不能写就用嘴说嘛!”“秘书只能找材料,如果一切都由秘书去办,那么部长、局长就可以取消,让秘书干。”他明确要求领导同志“重要的文件不要委托二把手、三把手写,要自己动手,或者合作起来做”《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59页。

, P: G6 r* g q* ~2 U8 H

写文章贵在实事求是

) D) d1 n4 b) Q+ z/ C0 T4 V; P

    毛泽东提倡写文章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要从生活、从实践出发,真诚地表达自己的心里话。他说:“只要是严格说理又合乎事实,即实事求是的文章,是站得起来的。”他称赞列宁的著作“生动活泼”,因为列宁“把心交给人,讲真话,不吞吞吐吐”《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2356页。。做人贵在真诚,作文也是如此。毛泽东主张文章“不要用过于夸大的修饰词”,分析情况好就是好,坏就是坏,“不要夸大”;讲话发言也要“有表扬,有批评,有成绩,也有缺点”,不要尽是讲好话。

7 j4 p0 T( h. `) N( Y

    写文章实事求是的基础是要有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曾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强调“注重调查”、“反对瞎说”,“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早年他在中央苏区写下的七万多字的《寻乌调查》,堪称我党基层调研工作的典范。毛泽东对这次调研印象很深刻,新中国成立后曾回顾说当时是“下大力气”。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下这样大的力气去调查研究,是很难得的,但也是极有价值的,没有当时这番苦功夫,哪有后来的胜利和辉煌?人们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来形容写文章是很贴切的,世间真正聪明的人是乐于下这种苦功夫的。

: \" f1 Z6 r4 M

要处理好材料和观点的关系, 善于分析问题

2 E3 }" p/ _6 u* o% l2 _8 c4 ]6 G" m

   有了正确的态度,还要有正确的方法。毛泽东告诫写文章要处理好材料和观点的关系,强调“材料应与观点统一”,要把材料经过大脑的加工,贯通起来,形成自己的系统看法。

% i7 K7 Q7 y U* k3 {2 d" H

    材料是血肉,是观点的基础。毛泽东说:“不熟悉生活,对于所论的矛盾不真正了解,就不可能有中肯的分析。”《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77页。在延安时期,他就号召真正的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

8 t6 q$ s. Z4 b4 }* ~

    然而单有材料还不行,还要加工,要消化。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文章要有观点,有“较深刻的思想性”。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学会分析问题。毛泽东指出:“分析的方法就是辩证的方法。所谓分析,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77页。 

, W$ U8 u/ A6 K

    毛泽东反对写文章不懂装懂,拿一堆材料来堆砌了事。1957年12月25日,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文章写不下去了,此时应该多看看材料,再考虑考虑,看看自己是不是还没有真懂。”他曾看过一份文件后不满意,认为文件起草者对所论问题“不甚内行,还不大懂。如果真懂,不至于不能用文字表现出来”。他认为,构思写文首先要分析所论事物对立统一的内部联系,分析其中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这样才能“有长江大河、势如破竹之势”。如果没把问题搞懂,就不要轻易下笔。

! z8 \5 d! D( h4 A' ~

  真正有分析有观点的文章就会有力量。毛泽东称赞鲁迅后期的杂文“很有力量”,认为是由于鲁迅拥有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掌握了唯物辩证法这个思想武器。

5 ]' m0 M9 Z+ v* x+ _. O J- i+ H

要讲究文法、修辞、逻辑, 文章要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8 w4 J' M2 J: f0 w% v% e$ U

    毛泽东是遣词造句的大师,他的语言精炼准确,词汇丰富多彩,用典生动恰当,他的文章既有思想的力量,也有艺术的感染力。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些报纸、杂志、书籍上的文字以及党和政府机关的文件在语言运用方面存在着混乱状况。毛泽东注意到这一点,要求规范语言的使用,强调写文章要讲文法、修辞、逻辑。讲究文法,是写文章的基本要求。讲究逻辑,是指“使用概念和判断进行推理的时候要有逻辑性”,“必须注意各种词语的逻辑界限和整篇文章的条理”,文章“开头、中间、尾巴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部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第1547页。,也就是说要注意文章的准确性、条理性和前后的一贯性。讲究修辞,则是要使文章生动活泼一些,使人爱看。

" ?4 `; ]& t% w& x# `9 |& p

    在文章语言的运用上,毛泽东指出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要从外国语言中吸收我们所需要的成分,还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他尤其反对一些人“写文章没有中国味道,硬搬西洋文字的文法”,主张要吸收祖国语言几千年来的丰富营养;他批评有些文章“洋腔洋调”,主张中国人写文章要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 P& L4 H* b) O+ z- Q" Z

写文章要有群众观点, 心里装着读者,使读者爱看

- ~; O7 T9 J6 F- @

 

8 V2 N3 {- D& y$ w6 {( T

    文章写完后要反复进行修改

6 M6 D D {- P

    文章写完后,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呢?毛泽东认为还不行,还得去修改。

9 F, D1 N9 c) O& }6 T( y H' |

    为什么一定要修改文章呢?1963年,毛泽东在会见外宾时谈到:“写文章和写诗不经过修改是很少的。为什么要修改?甚至还要从头写?就是因为文字不正确,或者思想好,但文字表达不好,要经过修改。”毛泽东还主张,“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地加以删改,然后发表。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才能反映恰当”《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44页。。可见,改文章就是改思想,改的过程就是思想完善的过程。毛泽东一生改过的文章无数,简单举两个例子。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主持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前后差不多七个月,总算起来有一二十个稿子,全国有八千多人讨论,提出五千几百条意见,采纳了百把十条。 参见《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316页。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毛泽东最后才讲:“这个宪法草案,看样子是得人心的。”《毛泽东传(1949—1976)》(上),第334页。再如,著名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年过六旬的毛泽东前后修改了十几遍,持续近半年时间,倾注了多少心血!可见,修改文章是要下大气力的。

" e8 n2 \5 H- p6 x

   不仅是对重要的文件和文章,对自己的诗词,毛泽东也常会反复斟酌修改。白居易曾有“好句时时改,无妨悦性情”一语,正可以用到毛泽东身上。他对自己诗词的修改非常认真,极其讲究。1952年,一位大学老师写信指出《长征》诗“腾细浪”“金沙浪拍”两个“浪”字重复,有违诗作大忌,建议改为“水拍”,毛泽东欣然接受,并称其为“一字师”。

J5 b6 o: G: M0 ]; h/ ]) D; y

结 语

- o' Z" C9 ^& q J% M( v/ V

    或许有人会问,不管是在革命年代还是建设年代,毛泽东为什么会反复强调文风问题呢?这固然与他本人就是文章大家有关,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作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毛泽东明白,文风好坏与党的事业的兴衰紧密相关,“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12页。 。文风是一名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的重要表现,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出现毛病,往往在文风上会有所表现。因此,今天重温和学习毛泽东关于文风问题的论述,不仅对于我们改进文风有启发作用,对于我们转变党风也有重要借鉴意义。〔作者吕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北京100017〕


作者: 老猫    时间: 2013-11-1 07:22
老毛的文章最具正能量,是最初的中国梦
作者: 余之舰    时间: 2013-11-1 08:16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是思想路线,也是作文路线。
作者: 成权君    时间: 2013-11-1 12:04
好文章,大家分享!!!!!!!!!!!!!
作者: bluefish    时间: 2013-11-1 16:23

2 v% U$ C8 l' M4 K9 l$ E% R2 r老毛的文章最具正能量,是最早的中国梦
0 s1 C; i  Y6 f# H# b
作者: 力口氵由    时间: 2013-11-3 14:21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作者: 时间飞鸟    时间: 2013-11-3 20:08
文风的问题与时局有关,与个人的习惯也有关。
作者: 小虫嗡嗡    时间: 2013-11-7 10:13
历久弥新,领导水平就是高。
作者: KCSN    时间: 2015-7-30 00:23
总结得非常好,感谢老秘网
作者: KCSN    时间: 2015-7-30 00:27
总结得非常好,感谢老秘网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