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底线思维”的三个着力点
[打印本页]
作者:
学习时报摘记
时间:
2013-10-28 09:41
标题:
“底线思维”的三个着力点
“底线思维”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把握以及对辩证思维的现实运用,它是党中央从思想理论高度对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四个考验”和“四个危险”的新认识和新要求。
就含义和实质而言,“底线”也就是“底限”,它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最后限度”;就作用和影响而言,底限是推动事物从量变走向质变的关键环节。所谓“底线思维”,就是要求人在认识过程中必须注意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客观限度,若无视或跨越这个度,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变成消极的力量,它能促使事物朝着相反的方向或态势发展。这个原理启示我们,无论是社会的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必须充分认识和遵循社会发展的“合理限度”,顺应中国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与新要求,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当前,理解和践行“底线思维”应踩准以下三个着力点。
重视精神乱象,筑牢思想道德的底线
根据唯物史观,尽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是,社会意识的转变往往具有滞后性和反作用,所以,越是在社会的转型时期,意识形态领域越容易产生失序和混乱。对于当前的中国来说,与现代文明相适应的社会结构和体制机制还未完整确立,我们依然处于实现这一历史任务的攻坚阶段和关键时期,在此情况下,社会成员(包括党员干部)的精神生活和道德依准必然难以获得现实的支撑,而这恰恰是许多精神乱象产生的直接背景。
在思想领域,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信仰迷失,精神懈怠。中国共产党历来主张思想建设与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统一性。当前,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不信马列信鬼神”,主要是因为在思想信念层面缺失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但是,我们更要看到,这种认同感的缺失主要源自对马克思主义一些具体观点的怀疑甚至否定,与此同时,他们并未借助马克思的历史主义方法对其诸多观点进行辩证思考,在“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片面化思维方式的作用下,我们更难期望其在更深层次对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价值立场、分析方法进行系统性理解和原则性坚持。
在道德领域,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伦理失范、道德缺位。道德问题说到底是善恶与好坏问题,在社会发展和治理的过程中,它更侧重于对社会成员的软约束。与显性的法律、制度相比,它定型较慢,也管得更深,因而也是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最后底线。当前,我们在道德领域最大的挑战来自于新旧道德的冲突,这种冲突主要是旧的道德内容和标准很难适应市场经济所遵循的资本原则,而资本原则本身又具有天然的利己性,这种天性十分不利于道德的利他性建设,这是当前道德乱象层出不穷的症结所在。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的立场出发,治理当前精神乱象的思路主要是:一方面,必须全面、系统、实质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尤其要侧重对其问题意识、分析思路、价值立场和精神实质的学习和宣传,这是培养大局意识、坚定理想信念的现实着力点;另一方面,必须认识和处理好批判继承和大胆创新之间的关系,尤其要侧重于对中国传统文化、道德伦理资源中那些有利于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理论遗产进行继承,同时,要及时并善于吸收发达国家在市场经济发展和治理中的先进经验。
明确中心工作,坚持发展经济的底线
生产力标准是马克思主义所特别强调的一条根本规律。无论是革命党,还是执政党,只要其活动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那么,它就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并推动历史的发展。对此,毛泽东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习近平同志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要求,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双增强”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要求。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本质任务是实现土地权利及其依附其上的社会权力的重新分配,这种分配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生产力的彻底解放,间接目的则是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政治认同度的衷心拥护。改革开放事业的开启及其伟大成就的取得便是对生产力标准的重新遵守,它从正面无可辩驳地说明,社会和政治稳定的背后其实是经济的稳定,如果一个政党在经济上无作为或乱作为,势必会被历史和人民所抛弃。
对于新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问题已经不是要不要发展经济,而是“如何发展经济、发展什么样的经济”的问题。当前,面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和资源供给日趋紧张的危机,严守生态底线,实现经济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在此问题上,作为后发展型的中国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远胜往日。当然,压力和挑战并不能成为停滞和倒退的借口,面对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7%的GDP增速依然是必须守住的底线,它是我们实现收入倍增计划、充分实现就业、平衡利益分配的重要基准,在这一底线面前,全体党员和社会成员必须凝聚最大限度的共识和力量,唯有如此,“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强化宗旨意识,密切党群关系的底线
历史一再证明,政党政治最根本的秘密在于确保人民利益和政党利益的根本一致,这种一致性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多个领域。但是,我们要注意到,在复杂而有层次的社会生活中,政党要及时、准确、充分地体现人民利益需要经过许多中间环节,在此过程中,一般民众所拥有的意见表达机制、传播机制和采纳机制,以及作为社会公权力的裁度者的政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行动步调往往是填充中间环节的重要因素,从此意义出发,理顺和畅通党群关系的中间环节和渠道是确保党性和人民性一致性的根本要求。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发展始终恪守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底线,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但是,原则性并不等于现实性,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之间需要经历许多中间环节,施政者的私心杂念、体制的不完善、机制的不顺畅、部门利益的纠葛等因素都有可能成为滋生贪污fubai和孵化特殊利益的温床。从根本上说,与民争利是政党政治的大忌,特殊利益及其群体的形成是危害党群关系顺畅发展的关键所在,密切干群关系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政府和民众之间沟通的诸多不利环节,从而实现对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充分而有效的保障。我们党必须不断筑牢这一政治底线。当前,我们必须继续保持反腐倡廉的高压态势,把权力关进制度的铁笼之中,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以风清气正的氛围凝聚力量、赢得人心,这是在改革深化时期和攻坚时期我们在政治上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底线思维”体现的是新时期共产党人对当前中国社会诸多问题的重点把握,其中,思想道德底线是凝聚社会共识、激发精神能量、确保团结一致的必要前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调动社会要素、转变发展航向、提升经济实力的重要保障;密切党群关系是稳固执政基础、扩大政治威信、确保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旨。党性和人民性必须在这三条底线上得到牢固的统一,突破了这三条底线,党和人民的事业必然要遭受重大的损害,这便是习近平同志所提出的底线思维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
作者:焦佩锋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