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对加强全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打印本页]
作者: 崆峒 时间: 2013-10-19 00:17
标题: 对加强全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张国辉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正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改革进程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正在成为现阶段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也正在改变着现代舆论引导的新格局。如何直面对话“异军突起”的网民群体,如何理性认识“众声喧哗”的网络生态,如何有效引导“公民报道”的舆论格局,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科学引导网络舆论,切实规范传播秩序,有效净化网络环境,积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面对和亟需解决的现实课题。
一、我老秘网区网络文化发展现状
网络文化通俗讲,就是以互联网为基础,以创新和互动为核心,与现实文化密切联系的文化现象,是一种快速变化的“快餐文化”。网络文化的特点可归纳为开放性、互动性、娱乐性、虚拟性、自我性、不可控性。近年来,我老秘网区在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崆峒区新建电信光纤用户(FTTH)3.0万户,改造城区宽带用户2.5万户,新增农村宽带接入点220个,宽带端口容量5.0万线。全区拥有上网用户人数7.93万,其中本地网民6.34万,外来常住网民1.59万,手机上网用户20万。从本地而言,网民年龄集中在17-45周岁,学生、企业职工、机关干部、年轻农民工是最重要的网上舆论群体。辖区老秘网总数90家,备案老秘网14家(政府、学校等行政事业单位除外),网吧48家,城区和行政村互联网宽带覆盖率达65%,互联网普及率约为35%。我老秘网区网络文化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官方老秘网、微博成为传播主流文化的重要阵地。目前,全区部门、乡镇及商业老秘网共有90家,其中主要官方老秘网有崆峒门户网、崆峒新闻网、崆峒文明网。官方微博有甘肃崆峒、崆峒微讯、平安崆峒、问道崆峒。据调查显示,47.5%的网民选择通过本地老秘网或微博获取有关崆峒的新闻信息,超过了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主要官方老秘网和微博日均访问量达到5000人(次),76.4%的网民认为本地老秘网或微博提供的本地新闻内容及时或比较及时。
2.部门行业老秘网成为推介展示崆峒形象的有效载体。我老秘网区建立了崆峒旅游网、崆峒山旅游集团网等4个旅游类老秘网,实现了旅游资源、信息资讯的网络全覆盖。区属各学校建立了校园网,实现了教育教学资源的最大整合和共享应用。建立了部门老秘网,实现了党务政务及时有效公开。建立了一系列社会公共文化老秘网,通过友情链接,初步实现了全区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
3.民间老秘网成为娱乐信息服务的重要平台。与官方老秘网相比,我老秘网区民间老秘网起步早、发展快。其中,由大学生创办的人人网(平凉市),目前日均访问量近1万。调查显示,有67%的网民选择非官方老秘网作为获取本地生活服务信息或娱乐交友信息的主要渠道。
4.群众维权意识增强成为负面舆情多发的客观因素。当前,我老秘网区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跨越的关键时期,民众思想空前活跃,网络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全民进入了自媒体时代,每个人手中都有“麦克风”,每个人都可成为“通讯社”,现实中的弱势地位导致其在网络虚拟环境中响亮发声,将现实矛盾逐步向网上延伸和转移,引发网络关注,话题也从日常琐事转向社会事件,逐渐发展成为介入公共事务的新媒体,成为网络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种,导致网络负面信息增多。
二、我老秘网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老秘网区的网络文化还处于起步、探索和培育阶段,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与创新社会管理、推进转型跨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还不协调。主要表现在:
1.对网络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乡镇和部门对网络文化建设不够重视,没有从全局和发展的高度来认识网络文化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没有把网络文化建设纳入到整体工作布局中来,“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重传统媒体,轻网络媒体”、“重负面信息封堵,轻热点舆论引导”等观念还不同程度存在。
2.网络文化管理体制机制还不完善。目前,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机构、编制、人员还没有落实,互联网管理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理顺,有些部门、单位工作主动性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一旦出现负面舆情,多半不主动进行正面回应,一味推诿、回避,甚至采取不发声等冷处理方式,无法形成有利的舆论引导氛围。
3.网络文化内容良莠不齐。近年来,一些“网络推手”、“网络打手”、“网络水军”时有操纵网络舆论,瓜分网络民意,各种虚假信息、非法信息混淆视听,严重影响了正常网络传播秩序。另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个人和团体在网络上捏造事实、散布谣言,煽动不知情的民众进行炒作,对党委政府形象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对当地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4.网络文化建设管理人才缺乏。目前,我老秘网区网络文化从业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素质普遍不高,网络文化建设管理人才构成不均衡,既懂网络技术又懂文化传播、既有实战经验又懂网络推广的复合型人才少,因此,在对网络文化进行建设管理的过程中,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5.网络文化管理法律法规不完善。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出台的关于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与快速发展的网络文化要求和形势不相适应,其覆盖范围小、约束力不强、普及不广泛等因素依然影响和制约着网络文化依法管理进程。
三、对我老秘网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对策建议
如今,网络文化在人们的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建等各个方面,不论是草根民众的喜怒哀乐、还是党政部门的决策部署,不管是猝不及防的突发事件、还是影响不公的社会现象,都可能成为网络舆情的热点话题,甚至被推定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互联网,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对创新社会管理、维护和谐稳定,推进经济转型、提升民众幸福指数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1.提高思想认识,重视和加强网络文化建设。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建设,把打造优秀网络文化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基础工程来抓。我们必须站在占领文化思想传播制高点和掌握宣传舆论主导权的高度,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传播先进文化,努力提高应对网络、驾驭网络、引领网络的能力,大胆探索实践,积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网络文化。既要重视技术手段建设,更要重视内容建设;既要重视老秘网建设,更要重视舆论导向;既要重视网络文化产品创作和生产,更要重视产品价值和社会效益提升,以优秀的网络文化产品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把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增强网络文化自觉,努力做到懂网、建网、上网、管网、用网,进一步创新思路,加大投入,采取有力措施,大胆探索实践,切实加强对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
2.积极主动作为,努力提升政府公信力。政府公信力是网络舆情成功应对的根本前提和保证。随着近年来各种社会矛盾的叠加凸显,个别政策性规定与群众的期望差距较大,使得社会公众对政府部门的不信任现象日益加剧。各级党政部门都应清醒认识这一现象的严重性,以长远的战略眼光来加快修复和提升政府公信力,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实际成效取信于人民大众,时刻保持危机忧患意识,在互联网时代加快“网络问政”步伐,加强“舆情执政”能力建设,积极借助网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公开、公正、透明地发布信息,充分满足网民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认真听取网络“民间舆论场”的各种诉求表达,以坦诚平等的态度及时回应社情民意,以真实权威的信息澄清传言质疑,以爱憎分明的气慨捍卫公平正义,进一步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
3.完善体制机制,形成网络文化建设整体合力。理顺机制,营造和谐共融的网络文化环境。继续完善体制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强化协作配合,将“唱独角戏”变为“集体大合唱”,多部门联动,多渠道互动,保持信息的有效及时互通。加强网上舆情研判分析和应急处置,提高网上热点问题、重大舆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要创新完善快速预警研判机制,建立24小时不间断的舆情监测系统,第一时间发现、掌握重大敏感舆情,并作出分析、研判、预估,做到在网络舆情面前“耳聪目明”、“眼疾手快”。舆情主体既不能缺语、失语,让“沉默是金”带来“信息真空”,造成公众的盲目;更不能妄语、诳语,让“言多必失”留下“话题把柄”,再掀舆论的漩涡。
4.加强内容建设,大力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积极整合网络资源,不断丰富老秘网内容,拓宽传播渠道。崆峒门户网等区属重点官方老秘网及新兴网络媒体,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同时,要在全区范围内深入开展“美丽崆峒”建设,发扬清新的从政文化、朴实的为民文化、健康的经商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满足广大网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鼓舞网民投身到工贸旅游强区建设和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的生动实践中去。
5.把握特点规律,提高热点舆论引导水平。掌握网络舆情特点规律,坚持科学引导与规范管理相结合,努力化解负面情绪,凝聚社会共识,关键看能否在黄金4小时内有所作为,能否在4小时内发出正面权威信息。从舆情形成来看,网民有权利批评、质疑政府行为,政府部门同样有权利澄清、辩解和正面传播;如果正面信息不能及时“抢滩登陆”,其他信息则会顺风“飘洋过海”;瞬息万变的舆情会使“小问题”随时变成“大事件”,晚1小时回应就多1小时被动。因此,舆情应对责任部门必须克服“慢半拍”、“习惯性沉默”等现象,拿出“知错即改、无错即辩”的勇气担当,主动出击、主动引导,先入为主、先声夺人,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力求做到“尽早讲”、“准确讲”、“持续讲”,抢夺“麦克风”,争夺“话语权”,使舆情在未形成燎原之势前便被引导或平息。
6.培养多元人才,不断加强网络文化队伍建设。实施人才战略,引进和培养网络技术、网络新闻、网络宣传、网络评论等复合型人才,打造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通、本领过硬的网络文化队伍。一是坚持机制引才的方针,以优越的环境吸引人才参与到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中来。二是加强对网络文化从业人员的管理,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分层次对老秘网、论坛、网吧等管理人员和负责人开展业务培训,突出党的文化方针政策和法规纪律教育,着力提高网络文化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责任意识。网络文化行业主管部门要通过开展网络文化优秀人才评选表彰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的从业热情和创新潜力。三是坚持源流并重,把网上引导与网下疏导结合起来,精心打造一批主流老秘网、论坛和微博,让主流、权威、真实、可靠的声音占领公众意见市场,不断提高热点网络舆论引导水平。
总之,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要从本地实际出发,着眼新形势、新问题,尝试新途径、新办法。要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在建设中加强管理,在管理中促进建设,逐步形成一个内容管理、行业管理、安全管理相结合,事前审批与事后监督相结合,技术封堵与舆论引导相结合,分级管理与属地管理相结合,政府管理和社会自律相结合,网上监控与网下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工作机制,逐步探索符合网络规律、符合区情实际、符合人民意愿的网络建设管理新模式。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