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全面提高防御水旱灾害的应急管理能力
[打印本页]
作者:
绍兴老秘
时间:
2013-10-19 00:30
标题:
全面提高防御水旱灾害的应急管理能力
健全防汛抗旱体系 大力推进两个转变
全面提高防御水旱灾害的应急管理能力
杨 科
防汛抗旱,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一项关系全局的重要工作。由于我老秘网区区位、地貌、气候三大特殊性,决定了易涝易旱特别是易受洪水威胁的基本区情,多种自然灾害并发是我老秘网区防汛抗灾的显著特点。如何进一步抓好防汛抗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努力减轻水旱灾害损失,始终是我老秘网区一项艰巨而繁重的工作。
一、我老秘网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基本评价
1.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现状。从客观方面来分析,一是我老秘网区属黄土高原沟壑区,生态基础脆弱,灾害性气候频发,一月无雨便出旱灾,而主汛期7、8、9月降水偏多,汛情比较严重;二是我老秘网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抗旱能力有限,一旦发生连续干旱,群众生产生活便会遭受严重影响,同时由于对局部地区灾害性天气的精确预报手段缺乏,突发洪涝等灾害的抢险能力不强,导致防汛形势较为严峻;三是我老秘网区历史上每年都会遭遇不同程度的水旱灾害,近年来发生重大洪涝灾害的次数明显增多,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历历在目,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从主观方面来分析,一是防汛基础脆弱,水利工程防洪标准偏低。我老秘网区大部分堤防防洪标准不高,城市防洪能力不足,农村基本设施抗灾能力薄弱,病险隐患较多;二是一些单位和个人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擅自进行河滩地开发,违法设障和非法采砂势头有所回升,严重影响了行洪安全;三是个别乡镇和部门对防汛抗旱工作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存在侥幸心理,只重视重点部位的防汛,不重视防汛预案的编制,资金、技术、物资、人员准备不足,一旦发生险情,便束手无策,陷入被动。四是监测预警体系正在处于试运期,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项目预警设施损坏严重,乡镇缴纳预警广播卡不主动,预案到乡到村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山洪灾害群防群治的体系还没有建立。迫切需要加快农村防洪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
2.全区水利设施现状。截止2012年底,全区现有水利基础设施工程890项,建成自流引水干渠13条152公里、支渠64条62.8公里,分别衬砌101.13公里、37.02公里,新建总装机容量9674千瓦的机电井598眼、装机11524千瓦的小型提灌工程265处,累计治理河堤45.62 公里,有效灌溉面积13.71万亩,保灌面积12.14万亩,配套面积12.4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占全区耕地面积96.24万亩的14.26%。水利设施在防御水旱灾害、保障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防汛抗旱工作体系基本建立。一是有健全的指挥网络。全区建有区、乡镇、村和工程管理单位四级防汛抗旱指挥网络,并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同时承担有防汛抗旱任务的部门和单位也都设立了相应机构,按照部门职责分工,具体负责领导、组织、参与本单位和全区的防汛抗旱工作,为防汛抗旱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有完善的工作机制。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抗旱工作责任制,狠抓工程准备,抢险劳力、物资器材的落实,各类预案的编制、修订,不定期地开展汛前、汛中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形成了较完善的防汛抗旱工作机制。三是有科学的工程调度管理体系。区防办、水利和工程管理单位加强工程日常管理,严格执行各类预案和水库度汛计划。遭遇洪水和干旱时,坚持统筹兼顾,科学调度,合理运用水库等防洪灌溉工程,最大限度地拦蓄洪水、削减洪峰,同时利用雨洪资源做好抗旱水源的蓄水保水,充分发挥了水利工程的防洪减灾作用。四是有较强的抗洪抢险能力。在抗洪抢险、抗旱救灾的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身先士卒、靠前指挥,积极动员和团结全社会力量共同抵御水旱灾害。各级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基层民兵发挥突击队作用,各成员单位密切协作,合力抗灾,使防汛抗旱工作的各个环节形成有机整体,防灾抗灾的综合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防洪标准低,病险隐患大。在区内154条河沟道中,现有95%的河岸仍未设防,河段崩岸、淤积严重,河势游荡剧烈,防洪标准较低。全区现有的水利工程设施大多修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受历史条件限制,普遍存在建设标准和质量不高,配套设施不完善,加之工程自然老化,年久失修,渗漏、损毁严重,长期带病运行,防洪能力低。
2.水资源短缺,抗旱能力不强。一方面面临资源性缺水。尽管泾河、颉河流经我老秘网区,境内溪河纵横,但过境水在现有条件下可利用率不高。区内中小河流年径流水资源为1.55亿立方米,人均、亩均占有量处于全省中下等水平,且时空分布不均。另一方面面临工程性缺水。全区现有的水利工程灌溉体系虽可控制20%左右的农田,但保证率不高。特别是抗旱应急工程不足,许多地方控制性骨干工程少,设施不配套,难以发挥有效的抗旱作用。
3.麻痹思想严重,责任意识不强。我老秘网区连续多年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防洪抗灾能力有了一定提高,因此部分干部群众不同程度地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导致对防汛抗旱工作极端重要性认识不够,责任意识不强。加之乡镇、村领导调整较为频繁,出现的新手多,存在工作情况不熟悉,组织领导衔接不够,缺乏必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实战经验,工作难以到位。
4.擅自人为设障,清除难度大。由于少数干部群众法制观念不强,加之乡镇与部门、部门与部门之间衔接不够,缺乏有效的日常监管措施,致使少数群众在干渠渠堤、河道内擅自挖土或种植作物;少数单位或个人未征得水利部门同意,擅自在行洪河道架桥、植树、建厂建房,乱挖乱堆,任意设障,破坏侵占河道和损坏防洪设施的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影响了河道行洪安全。
5.预警水平较低,基础工作不实。在预测预报方面,有时精准度不够、预警时间不长,特别是中长期预报,受现有预测水平的限制,准确率比较低。旱情监测预测系统尚未完全建立,旱情动态主要靠上报统计和分析气象、水文资料,没有科学监测手段,指导准确性不够。同时也还存在防汛预案不详实,不科学,操作性不强,宣传落实不够;防汛物资器材及劳力存在少量缺口;已发现的险情隐患不能及时得到根治消除;基层防汛技术队伍力量薄弱;重大汛情、险情、灾情上报不及时,信息不完整等基础工作不实问题。
三、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措施
1.大力推进防汛抗旱“两个转变”。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是对我国传统治水思路的历史总结和升华,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推进两个转变,必须把确保人的生命安全、饮水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在工作取向上,要改变人水对立的传统模式,尽快树立起人水和谐,洪水也是资源的新理念,既要防止水伤人,又要防止人伤水,尽可能地利用雨洪资源;在工作措施上,要改变单一防守、单一抗旱的传统模式,做到既注重防守,又注重给洪水出路,不断提高洪水的可控可管可用度;在抗旱中要不断优化配置水资源,尽可能满足城乡生活、生产用水需求,兼顾生态用水,不断拓宽抗旱领域。总之,要通过大力推进两个转变,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个主线,理性协调人水关系,承担适度风险,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洪水资源,通过洪水管理和全面抗旱,最终实现人水和谐,尽可能减轻水旱灾害损失,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全面加强防洪抗旱工程建设。坚持夏汛冬防,夏灾冬治,把防洪抗旱工程作为冬春水利建设的重中之重,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方面,要抓好农村饮水安全、灌区渠节水改造、中小河流治理等在建工程的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长期发挥工程效益;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大抗旱水源、山洪灾害工程措施等重点项目的对上争取工作,力争项目早日付诸实施。由于全区水利工程点多面广,历史欠账多,还有相当一部分水利工程险情隐患仍未完全消除,因此,要结合汛前、汛中检查出的问题,以抢险的精神抓紧险工险段的整治,绝不允许有险不整,带险入汛。通过全面加强防洪抗旱工程建设和各类工程除险加固,不断提高抗灾减灾的综合能力。
3.着力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按照《崆峒区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的要求,进一步强化防汛抗旱组织管理,逐步建立起机构健全、管理有序、运转高效、程序规范的防汛抗旱组织体系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的运行机制。要充分发挥区应急办、区防汛办的综合协调职能,加大组织协调力度,调动各成员单位参与防汛抗旱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作用,形成管理规范、协调有序、权责明确、步调一致的联动机制。要不断改善防汛抗旱检查方式,注重检查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忌检查流于形式。要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以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修订完善各类预案、应急供水方案和加强工程用水调度为重点,增强防汛抗旱的应变能力。一旦发生大的汛情、险情和水旱灾害,要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生活用水放在首位,加强多部门联合会商,及时作出工作部署并采取断然措施,确保人员和用水安全。要加强防汛办能力建设,开展规范化建设,使之与所履行的职责相适应,绝不允许出现汛前凑班子、汛后散摊子的现象。要努力增加防汛抗旱的经费投入,制订、完善资金管理和使用的各项制度,做到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和干部安全。要关注防汛抗旱的社会属性,更加注重调动社会力量,研究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机制,大力推行洪水保险、旱灾保险,逐步完善防汛抗旱社会化保障体系。
4.不断提高防汛抗旱保障能力建设。一是要严格落实责任制。制订和落实责任制是防汛抗旱工作的核心,也是《防洪法》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提出的明确要求。区、乡镇要根据每年人事变动和工作需要,及早调整充实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将以行政首长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责任制落实到每处水利工程、险工险段和山洪地质灾害点,落实到相关部门,实行分级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同时还要规范工作程序,明确各部门职责和任务,提高防汛抗旱的整体效能。要不断健全完善防汛抗旱监督机制,加强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检查,建立考核评估和责任追究制度,提高各级各部门贯彻防汛抗旱责任制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按照分级管理,分级培训的原则,加大对防汛责任人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行政首长指挥决策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二是要加强“三预”建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防汛抗旱工作更是如此。加强“预案、预报、预警”建设,对于减轻水旱灾害损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建立防汛抗旱预案体系。认真总结编制预案的经验,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工程运行现状,及时修订完善各类预案,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形成较完整的防汛抗旱预案体系。同时还要狠抓预案落实,经常性地开展预案演练,特别是涉及跨乡镇和多个部门的预案,要通过开展联合演练等方式,促进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其次,要努力提高预报水平。充分利用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防御重大洪涝和干旱灾害的超前性、预见性。不断优化洪水预报、调度模型,提高预测预报精度和准确性。特别是要加强暴雨的定点定量定时预报,满足防御山洪灾害的实际需求,为科学调度和指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第三,要大力加强预警工作。要结合实际,大力加强预警系统和设施建设,并向社会公布预警方式,一旦出现险情,及时启动预警系统,及时转移危险地区的群众,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三是要认真落实抢险劳力和物料。针对我老秘网区农村劳力外出打工多的实际,广泛开展宣传发动,按照预案要求,认真组建一、二、三线防汛抢险队伍,并实行登记造册,逐个落实,绝不允许出现防汛队伍挂空名的现象。同时要根据汛情的发展,按照防汛预案的规定,科学调配防汛劳力。要继续搞好军民联防、警民联防,在防洪任务重的地方,要组建以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基层民兵为主的快速抢险突击队,一旦出现险情,随时赶赴抗洪一线参与抢险救灾。对防汛抢险所需的物资器材,要认真组织清仓查库,根据物料损耗和消耗情况,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和规范储备的要求填平补齐,足额到点到位,严禁挪用,确保调得出、用得上、抢得住。四是要加大依法防洪和科技创新力度。首先,要依法清障。按照“谁设障、谁清除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加强各辖区内的溪河清障工作,彻底清除行洪障碍,恢复河道原有行洪断面,保证水畅其流。对拒不清障的要组织力量强行拆除,并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其次,要依法管护。工程管理单位要加强对水利设施的管理,落实好建设、管理、巡查、防守、抢险“五位一体”的防汛措施,明确职责,到岗到位,加强监测,精心守护,确保水利工程安全。同时,还要加快防汛抗旱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探索新理论、新方法,努力提高水旱灾害预测预报、信息处理、调度指挥、防守抢险和灾后评价等科技水平,建立信息共享、数据准确、反应灵敏、传输迅捷的防汛抗旱信息平台。五是要严格防汛抗旱工作纪律。严格组织纪律。严格实行下级服从上级,小局服从大局,局部服从全局,决不允许政令不通、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的现象发生。严格值班纪律。每年汛期(4月15日至10月15日),各乡镇和责任单位要随时处于临战、备战状态,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密切注意防汛抗旱动态,及时掌握汛情、险情、灾情,随时做好组织协调、物资调度和抢险救灾准备。严格报告纪律。按照分级负责、逐级上报、归口上报的原则,及时、快捷、准确的报告各地的汛情、险情、灾情,重大汛情、险情、灾情对外发布,统一宣传口径,避免造成工作被动。对出现重大隐患又不及时整改的单位和人员,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严格救灾纪律。一旦出现险情、灾情,各级各部门党政一把手要亲临一线,坐镇指挥,与广大群众同舟共济,共同抗灾,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六是要大力开展防汛抗旱宣传教育。防汛抗旱工作牵涉部门多,涉及社会面广,良好的宣传教育是提高防汛抗旱工作效能的重要基础。要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和普及防汛抗旱知识,增强社会公众参与防汛抗旱减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自救互救能力。要大力宣传防汛抗旱动态和抢险救灾先进典型,进一步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防御水旱灾害斗争。要深入宣传防汛抗旱各类预案,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出现汛情、险情时,确保抢险及时,有序撤离,秩序不乱。
总之,今后我老秘网区防汛抗旱工作要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大力推进“两个转变”,通过工程、行政、法律、科技、经济等手段,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全面提高防御水旱灾害的综合能力,为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安全保障。
作者:
阿汤
时间:
2014-8-4 23:32
正好需要此类文章!!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