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六零六好”打造社会管理集成创新经验 [打印本页]

作者: 老猫    时间: 2013-10-15 17:42
标题: 六零六好”打造社会管理集成创新经验
   核心提示:今年来,为贯彻落实省、市社会管理创新暨平安贵州建设、平安毕节建设大会的精神,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在总结辖区社会管理服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本着“民生优先、服务为先、基层在先”原则,针对朱昌镇基础薄弱、群众参与率低、矛盾纠纷突出、社会治安隐患等问题的突出,在朱昌镇全面打造了社会管理集成创新“六零六好”经验。
    零距离解决群众诉求把困难问题处理好
    为了实现零距离解决群众的诉求,处理好群众的困难问题,朱昌镇群众工作委员会定期梳理辖区社会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和民意诉求,并在完善该镇的三级联动视频接访中心工作的基础上,在该辖区各村建立视频接访室,把毕节市的三级联动视频接访系统延伸至村,形成了市、区、镇、村四级联动视频接访,让群众就在自己家门口就能面对面、点对点的向各级接访领导反映他们的诉求问题;驻村干部、村干部每月要走访一次辖区的农户,村民组长每半个月走访一遍本组的农户,中心户长每周走访一遍网格内所有的农户,并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召开座谈会、村民代表大会等。
    工作中,该镇各部门认真听取群众的诉求、完善好台账、实行逐案建档管理并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具体处理、解决群众诉求的办法,对符合政策法规的村、组能够解决的,现场给予解决并答复,一时不能够解决的问题,向群众说明情况并积极帮助协调解决。村组无法解决的,根据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及时向群众工作委员会、民生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委员会报告,由各委员会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予以解决。对不符合相关规定的,向群众宣讲政策法规,做好解释疏导工作。
    该镇还要求群众信息反馈无拖延,对群众反映的诉求,需要镇、村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的,由镇、村明确专人负责,采取电话联系、张贴公示等形式,在第一时间将处理情况、办理结果反馈给群众。同时,该镇做到深入基层,切实了解了群众的所思、所盼及所想。
    零回避化解矛盾纠纷把和谐社会构建好
    为了强化与民众的沟通,在七星关区相关领导的指导下,朱昌镇充分发挥与村民组长、中心户长、自治协会的作用,深入到农户家中以拉家常、交朋友、结“亲戚”等方式与群众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杜绝“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的办事现象存在。同时,该镇各村把每周三上午定为信访接待日,安排党政班子成员,驻村干部及村干部分别在镇接访中心、村信访工作室接待处理矛盾纠纷,不仅强化矛盾纠纷的排查,还做到把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为强化调处,该镇以抓早、抓小、抓源头为群众打造矛盾纠纷化解“绿色通道”。在社会矛盾纠纷大联调工作制度中,该镇成立了治安案件调解、行政调解、诉前调解、综合调解等调解工作组,还聘请专职人民调解员参与相关调解工作;为了做到公正、公平,该镇既强化了听证、探索信访等制度,切实解决信访问题,促进矛盾化解公开,提高法律和政策的透明度。
    按照“一起矛盾纠纷、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要求,该镇实行领导干部包接待、包协调、包处理、包稳定的“四包”负责制和限时化解制,加强与矛盾纠纷当事人的沟通,确保矛盾纠纷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同时还强化主动,按照“两主动三步骤”的工作法(即镇、村、组“主动向下一级排查调处矛盾纠纷”,“主动排查、分析研判、组织调处”;“主动向上一级反映陪访”,“主动研究、反映陪访、情况反馈”;由镇一级主动向村一级、村一级主动向组一级、组一级主动向“中心户长”、“中心户长”主动向周围农户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由“中心户长”主动向组一级,组一级主动向村一级,村一级主动向镇一级反映各种矛盾纠纷、社会治安、特殊人群、社情民意等情况,对超出本级权限范围且不能调处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主动向上一级报告反映,为群众提供代访、陪访服务,调处情况及时向当事人反馈)。这样不仅促使各类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而且实现了“家庭邻里纠纷不出组,惠民政策问题不出村,群体公共诉求不出镇,法规执行矛盾不上交”的目标。
    此外,七星关区还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入,把“天网工程”从区向各镇的延伸;组建了义务巡逻队加强干群结合、群防群治,构建立体监控网络;制定和完善了对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的工作制度,加强辖区内特殊人员管理;按照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建立“阳光妈妈”议事会,加强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管理;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活动,着力打造老少共融之家。让特殊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及社会的温暖,共建“和谐、美丽”七星关。
    零干预引导村民自治把民主法治建设好
    工作中,朱昌镇设置“三委一组一中心”(即群众工作委员会、民生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委员会、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和便民利民服务中心),将镇直机关七站八所的职能和人员进行归并重组,突出社会管理服务职能,着力提升政府的教育引导能力、组织动员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对各项民生政策的落实,该镇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公开透明、阳光操作,把政府有限的资源用在社会管理工作的刀刃上,达到“1+1>2”的效果。
    同时,该镇坚持走行政化,转变政府单纯运用行政手段管理社会事务的陈旧方式,大力为社会管理工作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工作中,该镇村(居)依法自治,着力推进群众自我宣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把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其中,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该镇重新调整配备了双堰村党支部书记,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民主推选村民组长、中心户长及民生监督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均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作出决定,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同时,双堰村还组织13个村民组召开群众大会,重新选举了13个村民组长。
    为了增强群众的政策意识、法律意识,提高群众知法守法懂法用法的自觉程度,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该镇在各村、组设立法制宣传栏、文化长廊、文化墙,实施数字广播工程,采取村组干部驻村宣传、巡回宣传、主题教育宣传、召开群众会、法律咨询、文艺表演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农村实用技术等知识。为了转变政府大包大揽的观念及政府行政管理的职能,引导组建立了各类民间协会组织,推进村(居)民自治。按照民主选举的要求,召开群众大会,成立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协会、环境卫生协会、公益事业协会、治安联防协会、劳务用工协会、民生事务监督小组、旅游协会、文艺宣传协会等8个群众自治组织,整合了社会管理服务的资源。
    零缝隙织牢基层网底把服务基础夯实好
    为着力解决好村民组的“短板”问题,七星关区将社会管理触角往朱昌镇的各村、组、户延伸,着力构建“一轴两驱四轮”组织体系(一轴,即党委领导;两驱,即政府主导与村(居)民依法自治;四轮,即在镇级设置“三委一组一中心”:群众工作委员会、民生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委员会、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和便民利民服务中心;村级设置“两站两会”:群众工作站、便民服务站和民生工作监督委员会、自治组织协会;村民组设置“一组一室”:民生工作监督组和网格服务工作室;网格内设置“中心户长”),进一步织牢基层网底。该镇在村级设置的“两站两会”,进一步强化村级民主管理,充分发挥自治组织的功能和作用,把群众的事交给群众办理,从根本上消除因政府行政管理带给群众心理的抵触和对抗等行为;在村民组设置“一组一室”,进一步缩短服务管理半径,杜绝民生政策执行中群众反映强烈的不公开、不公平、不公正问题,从源头上管控社会风险;在网格室设置“中心户长”,充分发挥农村寨老、族长等在群众中说话办事威信高的作用,组织他们参与社会管理,推进民生政策落实,帮助宣传政策法规,疏导群众情绪,化解矛盾纠纷,密切党群关系。该镇以自然村寨30至50户划分为一个网格,由村民选举产生中心户长,全镇设14个网格工作站,147个网格工作室,283个民意诉求直报点。真正做到了变群众诉求“难上达”为“主动接受”群众意见和建议。
    零延迟服务群众把民生事项落实好
    为让群众足不出村就能把想办的事办好,朱昌镇建了便民利民服务中心,设了8个服务窗口,实行各窗口单位集中办公外,还在村级设立便民服务站,推行民生事务代理、代办制度,为群众免费代办涉及户籍、取款、婚育证等服务事项。为了消除服务盲区,该镇还实行科级干部分片包村负责制,机关干部驻村管户责任制,村干部、驻村干部轮流坐班制,公开便民服务指南,大力推行干部“一线工作法”,积极为群众提供上门服务、预约服务等“保姆式”服务,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的服务,消除服务盲区,实现了服务范围的最大化。
    为了提高服务的质量,该镇还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推行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张椅子、一杯热茶、一次耐心的“五个一”服务,创造温馨、亲切服务环境,密切干群关系。为了杜绝服务积存,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审批时限,规范服务行为和工作流程,杜绝无故拖延和积压现象的发生,该镇着力强化了监督制度,建立了民生建设三公开、三统一、五不准、五必须制度,确保民生建设不走样。
    零缺位破解发展难题把美丽乡村创建好
    朱昌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群众提供休闲娱乐文体活动场所,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建起文化室、村级图书室、远程教育室,修建“同心”文化广场和“同心”文化长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连户路、院坝、改厕等配套建设,帮助群众完成院坝建设,大力实施“朱——千”路朱昌段项目建设,基本达到“小雨不积水、大雨无洪涝、污水不乱流、垃圾能处理、杂物不乱放、家家路相连、串户无障碍、走路不湿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水土保持等工程,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加强致富能力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截至目前,该镇双堰村泥水工人数增至486人,其中300多名农业劳动力者均学到了技术,全镇劳务总输出6258人,全部均有就业。同时,大力实施科技兴农,积极推进品种调整,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民有效增收,大家齐心协力把美丽乡村创建好。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