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不求唯唯 但求谔谔 [打印本页]

作者: 学习时报摘记    时间: 2013-10-7 20:58
标题: 不求唯唯 但求谔谔
   今天,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倡弘扬整风精神,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利器;提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提倡开展民主、开设言路,开诚布公、开门纳谏,都是为了一个目的:不求唯唯,但求谔谔。
    谔谔,直言、诤言、真言也。古语云:“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其意是指众多唯唯诺诺之人,不如一名敢说真话、敢提诤言的人可贵。谔谔之音之所以有价值,就在于它能真陈时弊,让人认识自身局限,认清问题本质,从而促进作风改变、工作改善。党员干部耳边常有“谔谔之音”,可以清醒头脑,警钟长鸣,防微杜渐。从这个意义上讲,谔谔之音是为官者破骄防满、强化忧患之言,是广采真知、广纳真理之言,更是祛除“四风”、助长清风之言。
    历史上,唯唯诺诺和谔谔铮铮总是和国家兴衰连在一起。《孔子家话 六本》有言:“汤武以谔谔而兴,桀纣以唯唯而亡。”汤武之所以昌盛,是由于能听信直言;桀纣之所以灭亡,是由于喜人唯命是从。“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后来,隋炀帝不听高颎的劝谏而导致隋朝速亡,唐太宗善听魏征的诤言而使唐朝兴盛,同样验证了“谔谔能昌唯唯亡”的箴言。
    然而,现实生活中,只求唯唯之音,反对谔谔之音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有的领导干部刚愎自用、乾坤独断,拒谏饰非、讳疾忌医,一听到逆耳之言、揭短之词、反对之声、质疑之断,就跳将起来、打将出去,甚至给人“小鞋穿”。于是乎,有人只习惯说“是”,不习惯说“不”;即使看到问题,也装聋作哑。如此以来,就会形成“一团和气”,遮住领导干部的视线,使其把下级的唯唯之音视作自己英明,从而导致不知真假、不辨美丑,自以为大、自以为是。
    当前,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能听到群众最真实的声音。如果群众有意见不敢反映,有想法不敢表达,有建议不敢提出,领导干部的缺点和不足就很难找准,各种隐患和问题就很难发现,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就没有抓手和靶子,群众期待的好作风好风气就无法形成,整个活动岂不是又走了过场?
    “徒闻唯唯,不闻周舍之谔谔”,不是共产党人的好作风。列宁说过:“对于反对之声,要用实践来检验迈出的每一步,不怕纠正错误。”毛泽东有言:“让人讲话,天不会塌下来,自己也不会垮台。不让人讲话呢?那就难免有一天要垮台。”邓小平指出:“一个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彭德怀也讲过:“没有争论就不能得到真理。”他们的言行,都是应对谔谔之音的正确态度。
    事实上,作风建设的最大成果,就在于决策正确。而科学的决策,往往离不开“谔谔之音”。毛泽东决策淮海战役,离不开粟裕的斗胆直言;党中央决策三峡工程,最大的功劳是“反对者”。在决策领域,有一种“不可行性论证”,就是听不到反对意见不决策。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唯一动力,没有反对和质疑就没有科学决策。只有多求谔谔之音,允许不同声音存在,才能了解掌握各方面的情况,做出理性判断和正确决策。
    当然,要使“谔谔之音”成风,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陈云说得好:“领导干部听话要特别注意听反面的话。相同的意见,谁都敢讲,容易听得到;不同的意见,常常由于领导人不虚心,人家不敢讲,不容易听到。所以一定要虚心,多听不同的意见。”由此可见,领导干部只有具备海纳百川的胸襟,一心为公的胸怀,才不至于在谔谔之音面前心态失衡,才能在各种意见尤其是尖锐批评中博采众议、从善如流、闻过则喜,从而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党风政风民风。作者:桑林峰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