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从“钱荒”看银行业稳健发展的挑战与应对
[打印本页]
作者:
学习时报摘记
时间:
2013-9-23 10:11
标题:
从“钱荒”看银行业稳健发展的挑战与应对
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迟迟难散,全球银行业饱受垢病,加强银行业监管的措施不断推出。中国银行业在这一轮危机中虽然总体表现良好,很多银行跻身全球1000家大银行之列,但在信贷规模扩张过快、服务实体经济不够等方面也备受争议,特别是今年6月份引起高度关注和广泛热议的“钱荒”现象,看上去好像是简单的流动性管理和资金头寸调度问题,究其实质还是折射出中国银行业发展中的软肋,这既是中国银行业迟早要补上的重要一课,也是衡量中国银行业竞争力强不强的重要标志。
经济发展减速考验银行风险管理能力
当前,国际经济复杂动荡,国内经济呈下行趋势,挑战着银行监管底线。从国际上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此起彼伏,美国经济萎靡不振、难言复苏,世界银行预测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仅为1.3%。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作为一个外贸依存度50%左右的进出口大国,外部经济的不景气严重拖累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加之国内经济在经历一个较长低水平高速发展的周期后,结构失衡的矛盾日益突出,正处于调整结构转型发展的关口,当前国内经济呈明显下行趋势。2012年我国 GDP增速下滑至7.8%,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2013年一季度GDP增速延续了7.7%的较低水平,二季度更降至7.5%。近十年来,在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阳光雨露下,我国大中银行相继股改转型,地方中小银行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银行业发展一路高歌猛进。经济发展的减速刹车对我国相对稚嫩的银行业来说是一场从未经历的考验,如何在经济下行时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是一个新课题,直接挑战银行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减速的压力下,钢铁、光伏、船舶等产能过剩行业风险开始凸显,广大中小企业经营发展面临困境,导致银行信用风险激增。截至2013年3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5265亿元,同比增长20.15%,连续6个季度反弹,为最近三年来的最高值。面对不容乐观的宏观经济形势,银行监管工作要切实加强前瞻性和针对性,以提高银行业风险管理水平为根本,迎难而上、化危为机。
强化信贷管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要继续严格执行贷款新规,以贷款全流程管理为基础,做实做深做透贷款“三查”,努力将信用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水平。鼓励银行建立和完善高级的风险计量模型和风险定价机制,加强对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调整信贷结构。银行的信贷结构调整要契合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将更多的信贷资源投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以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等。
强化逆周期监管政策。在经济上行期保持银行业信贷规模的适度增长,在经济下行期也要切实避免银行业信贷规模的过度收缩,并适时推进逆周期资本要求、杠杆率等政策工具,减少金融失衡,缓解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
利率市场化提速考验银行转型发展能力
2012年年中,央行连续出招加速利率市场化进程,尤其是尝试允许存款利率上浮10%,以及决定从2013年7月20日开始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对银行经营影响已经显现并将继续产生深远的影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银行竞争的加剧。当前,在利率市场化加速、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资本监管约束加强的大背景下,银行业生存发展的政策环境、市场形势、客户需求和竞争格局已发生了深刻变化,过度依赖存贷利差收入的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银行业发展转型已箭在弦上。而一直以来我国银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强的同质化倾向,过度倾向于做大,大客户、优质企业成为各机构竞相追逐的对象,而对小微企业、三农等弱势群体金融服务明显不足,各类机构未能结合自身特点,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竞争格局。利率市场化的提速对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是巨大的冲击,为此,银行监管部门应当加强指导、增强协调,引领各类银行机构结合自身特点,发挥各自优势,实行差异化经营,实现银行业经营方式和组织管理体系的转变。
制定差异化的监管政策。对于全国性大中型商业银行,在加强风险防范的基础上,鼓励其加大金融创新力度,通过开拓投资理财、财务顾问、资产管理、国内外结算等附加值高的业务品种,将更多的资源向投资银行、财富管理等中间业务转移,提供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务;对于区域性中小商业银行,应当引导其走特色化、专业化道路,结合当地经济特点和自身优势,以提升区域性金融服务水平为根本目标,注重发展质量而不仅仅是速度,深耕细作,将归集的金融资源主要用于支持区域实体经济发展,避免金融资源“脱实就虚”,与区域经济共成长、共繁荣;对于小型微型银行业机构,应当引导其专注“三农”、小微企业及社区等金融服务需求,着眼于大中银行难以服务到的客户群体,与大中银行互补发展,并在监管政策上给予一定倾斜。
推进商业银行管理模式改革。引领银行业金融机构由科层制的总行—分行—支行的结构向矩阵式、扁平化的组织管理体系转变,促使商业银行逐步建立起以风险管理体系为导向,有助于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和业务转型的授信机制,构建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管理体制。认真汲取本次“钱荒”的教训,平衡好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辩证关系,切实加强和改善流动性管理和市场风险管理。
完善相关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和金融机构退出制度,加强对社会公众的金融教育和引导,为银行业转型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影子银行规模迅速扩大考验银行内控能力
据多家机构预测,中国影子银行规模(主要是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和民间融资)目前在 20万亿元左右,并呈急速膨胀之势,其中风险也在不断集聚。从风险的最终承担来看,多数机构出于维系声誊的压力,理财、信托产品的风险往往由银行业机构实际“刚性兑付”;民间借贷的高风险与高利率并存,不可否认有相当数量银行体系的资金直接或间接流入民间融资市场,甚至银行员工内外勾结参与民间融资,一旦其资金链断裂,最终受损的仍然是银行资金。此外,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导致银行非信贷资产以及表外业务快速增长,致使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短期化趋势明显,投机倾向增强,影响金融系统稳定。由此可见急速增长而又不够规范的影子银行业务蕴藏了相当大的风险,严重威胁着银行体系的安全。要防范影子银行风险,其关键还是要督促银行业机构加强内控,从自身做起。
提高内控水平,防范操作风险。针对案件高发的态势,要督促银行从加强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入手,以人为本,练好内功,由内而外严防操作风险,做好“防火墙”隔离。
加强合规建设,建立良好的合规文化。合规要从高管做起,从基本制度、基础业务、基层机构抓起,以合规建设带动内控执行力的提高,使得各项既有金融业务以及创新金融业务能够不偏离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
加强政策协调沟通,加大行为监管和违规查处力度。坚决杜绝银行业机构在开展理财、银信银保合作等业务过程中的违规或变相违规现象,清身正本。与此同时,也要正视影子银行快速发展的态势,研究措施,加强监测,趋利避害,做到风险总体可控。
新监管标准快速推进考验银行竞争能力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与国际银行监管接轨,近年来银监会连续就资本、流动性和杠杆率推出新监管标准。今年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新监管标准的开局之年,而新监管标准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银行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契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引领银行以提升核心竞争力。
提高资本管理水平。新监管标准的实施对银行资本管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根据中金公司的静态测算,《新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的实施将降低上市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约1个百分点,从长期看会导致中国银行业面临相当大的资本缺口。如果要达到《办法》的监管要求,仅2013年至2015年上市银行平均每年满足资本要求的外部融资大约在2000亿元,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资本补充压力。新监管标准严格的资本要求逼迫银行改变过去以数量增效益的粗放经营模式,从节约经济资本占用的角度追求风险资产的低资本消耗,通过提高质量来增加效益,从而有效提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提升抗风险能力。新监管标准对流动性、准备金及杠杆率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银行在满足这些要求的过程中必须要夯实基础、提足拨备、动态监测、加强管理,从而大大提升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如新监管标准实施过程中,伴随着银行期限错配结构的加剧、市场流动性的波动加剧以及其他风险的转化,流动性风险大大增加,将“逼迫”银行业通过建立量化模型等方式改进流动性管理,加强应急反应,提升经营效率。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新监管标准对银行来说是全面提升管理的一场革命,要求银行在人力资源配备上全面优化。一方面要求银行引进更多的高端人才,全面提高整体人员素质,应对业务品种不断发展创新的需要,在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另一方面需要对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整合,更合理地进行人员配备,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发挥更高的效率。作者:施其武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