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公文,概括说就是抓住“四大要素”、做好“四大步骤”。“四大要素”,即公文的主旨、材料、结构、语言;“四大步骤”,即设计提纲-拟制标题-添加内容-精心修改。
% L9 @" z6 j% W8 i; p0 a主 旨
5 N' G* Y5 f7 l- q' I9 d主旨即明确行文目的和要求、确立公文主题、选定公文文种,这里只说起草公文怎样体现领导意图:
9 [. X, \6 l w6 _
一是要完整地把握领导意图。平时要注意学习领会上级机关的有关指示精神,熟悉有关工作部署和要求,善于站在上级、领导和全局的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
& l! F Y5 |! q% w; o( e二是要创造性地体现领导意图。由于上级机关的指示精神有时是指导性、原则性的,加之领导在考虑成熟某个问题前,其意见想法有时还不连贯、不集中、不清晰,因此,起草公文时要善于把握领导意图的精神实质,进行必要的提炼、概括、完善、拓展、创新,做到融会贯通。
. P5 m6 P! M6 O1 r5 @8 u
三是要善于拾遗补缺。“拾遗补缺”是指在起草公文和整理领导讲话时,要完整准确地归纳整理领导意图。尤其是整理领导的即席讲话,有的没有明确的标题,有的只是要点,这类讲话往往有的是“半截子话”。这就需要整理者提炼标题,调整结构,补充内容,修正语句,规范口语,做到既不偏离领导讲话的主旨,又要“高于”领导即席讲话的“水平”,这才是写作者的高招。
5 ]' d X8 k5 k材 料
& S9 d2 t1 }" }4 g* L- D7 K丰富的素材是写好公文的第一要素,怎样掌握丰富的素材,概括起来就是“三多一注意”:
- B7 @7 K) K2 d* w0 w. P5 t. D
一是多积累资料。积累资料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从工作和生活中收集“第一手资料”;另一种是从文件和有关材料中获取“第二手资料”。另外多读伟人传。从伟人传中认识伟人、领悟伟人的处事招术,从中得到启迪,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T% p* w4 ?- z0 }二是多看上级机关文件。从上级机关的文件中学习公文写作知识,熟悉公文写作规范,提高思维层次。
# }4 i/ B# D. B) B# r' ?三是多学本职业务知识。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不断丰富业务知识,熟练掌握有关标准制度。
5 b3 b, X7 K$ i- B8 R3 k四是注意留心身边素材。参加集中学习、开会,日常工作交流,参与有关活动等,注意领导的讲话、同志的发言,注意电视、电台每天主要领导人讲话(提出什么、强调什么、要求什么)、党政机关颁布的一些政策、大型会议等提出的关键词,并进行对比分析和思考归纳。
$ e1 N+ D1 s% q4 }0 ?结 构
& \( ], D( d! X
公文的结构形式比较常用的有四种:
( b; Z8 J: R$ n' R
一段式。通篇只有一段文字。内容比较单一的通告、请示、批复、函,结构形式往往是一段式。
% P+ i. q$ u" i0 D, w, Q+ a分段式。大多数公文采用分段式结构。
7 [9 M7 j( S8 T" d. ^2 R; L1 l: S" E1 f
分条式。一些规定、条例、章程等,往往采用分条式结构。
, b+ i1 T. Y N* _$ Z0 z
章节式。一些内容丰富、篇幅较长的公文,往往采用章节式结构。
* H% h9 z7 J5 u# `8 e R, u3 P具体文种结构不一,在这里不一一讲述。
+ q) _& A4 V+ [' g1 Y- d
语 言
/ j/ C, z2 @3 E" H, d
公文语言的特点:准确、简练、严谨、庄重、生动。
# F0 |+ H0 ]1 b$ k) E3 I. a
( Y# N; ~& M+ _) D# \
简炼。严格意义上的公文,其语言应简练到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也不可的程度。长而无物是写作大忌。能把一件小事写成“万言书”未必是真功夫,而把一件大事写成“千字文”、“百字文”才是真功夫。
R3 H7 B; O! ^$ |* c/ Q3 t! s; x
例文:
; g/ z& j$ H& K
A:“寒冷的冬天就要到了,我们分公司还没有取暖电器,希望你们资产部尽量调拨给我们,好用来满足紧急需要。是不是可以,等待你们迅速答复。”
# Z4 n4 A6 I% L. _2 zB:“严冬在即,我分公司尚无取暖电器。请速调拨配给,以应急需。可否,盼复。”
; }3 Z. p# ?! G" a3 p' O6 H+ uA和B两篇例文,谁更简练,一目了然。
0 u$ a; m5 d$ P4 s+ N0 F% j
严谨。所谓严谨,指的是态度严肃,交代清楚,行文自然,结构严密。在写作时只有做到叙事周全,说理透彻,要求精当,用词选句贴切无误,才能使公文符合实际,合乎逻辑。
1 L. z+ Y- ] f& s
庄重。所谓庄重,是指公文的语言端庄、持重、严肃。在公文中要使用严谨、庄重、简洁而又典雅的书面语体,摒弃口头语体。例如:《中共中央关于接收宋庆龄同志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的决定》中写道:“宋庆龄同志是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是保卫世界和平事业的久经考验的先驱,是全体中国少年儿童慈爱的祖母……”,大家想想如果用口头语体表达,将书面语词“祖母”换成口语词“奶奶”,就会破坏公文的庄重色彩,大大削弱这一决定的严肃性。
5 O1 z& `7 x; [+ V3 C; ~' m0 Z
公文语言庄重的特点,还包括写作时必须经常使用公文专用语。这类专用语通常有:
- M; X3 T/ z+ C7 C/ m+ z7 L$ d
常用的开头词:根据、据、近查、最近、自、自从、为、为了、由于、关于、按照、遵照、随着、现将、当前、目前;
7 t0 `( T. W/ q* m# ?; ^9 w
常用的引叙词:前接、近接、现接、当经、前经、现经、并经、悉、敬悉、惊悉、近悉、喜悉、欣悉、特(现)通知(通报、批示、批复、报告)如下;
8 @' z% \9 H5 `% V0 x/ g7 v
常用的称谓词:
) T- K/ x9 l& k- g6 p8 X l第一人称:我(本)办(、部、所、院、校、委、站...)
. N8 T; D3 E3 G6 r# i第二人称:你(贵)处(馆、委、处、办...)
0 [7 Y+ e: e5 z$ l, H+ [第三人称:该单位(部门、系、院、所、局...)、他、他们;
8 y( g1 v+ L" k3 S
特指人称:收文单位直书其名,使用全称(与公章一致);发文单位在公文标题中出现时,使用全称。同一公文中,对同一单位的称谓应保持上下文一致。一般情况下,第三人称第一次出现时使用全称,以后再出现时用“该单位”、“他们”等词代替。
A" P( ~* Y% x2 d
常用的表态词:应、应当、似应、责成、同意、拟同意、拟不同意、准予备案、请即试行、遵照执行、即将下达、现予公布;
( b, e% @% {) Z1 {
常用的询问词:妥否、是否妥当、是否可行、如无不当、如无不妥;
+ m0 ^ v0 H& c& o% R- v/ l1 m& \( ?* f; s
常用的综合词:为此、据此、综上所述、鉴此、总之、总而言之;
: _; f# D' K- g% y, s' p
常用的表达目的词:批示、批复、示复、函复、函告、告知、周知、批转、下达、遵照办理、参照执行;
* Y) b& O& l$ I$ v( |4 V常用的结尾词:特此报告、现予公布、贯彻执行、将...报告给你们。
; ?; r, `! h9 b! P/ K( u生动。从某种程度上说,写公文比写文艺作品更需要生动。但公文语言的生动和文艺作品的生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公文语言的生动则主要借助于观点新颖和材料新颖来实现。
9 s% ~9 c, z2 E4 [ q例如: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我是主张先把本民族的东西搞通,吸收外国的东西要加以溶化,是化学的化合,不是物理的混和,不是把中国的东西和外国的东西'焊接’在一起。”
0 l8 ]; b/ w; ~
该例通过对“溶化”、“化合”、“混合”、“焊接”等意义上有联系但又有区别的词语的辨正,形象地说明了“溶化”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使读者一目了然。
- c" d- Z- u: l' F6 ]; G
) O h, |' h- Z' |. J- o* V5 A; z: E# P9 ?8 m6 r
设计提纲
% Z1 S7 t& u$ y4 l% _- q$ L写提纲,就是搭建公文构成中的“骨骼框架”,是公文作者思路要点的文字体现形式,写提纲好比“修房子”,只要把框架搭好,再砌砖和装饰就不难了。根据不同的时限和文种要求,公文写作提纲可分为三类:
& e1 }. ~. Z: G5 }(1)粗纲,只简略标出公文的层次段落和各部分之间的大致关系。
4 @# i) ?7 c( B(2)细纲,除粗纲所标内容外,还要标出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层次段落的安排与处理。
3 n! i9 A! k( s$ O! `(3)粗细纲,就是两者的结合,将某些部分详细列明,有些部分只用简略语句加以概括。
$ \4 Y! u, z1 \5 w# m公文提纲写作步骤:
' X9 i7 z7 @4 {% @& R3 V一是确定主旨,即要反映的主要问题。这一步实际就是写主标题,是写好提纲的关键。
: Q% {# i, k6 V0 s2 G! S) E; ^二是全面罗列素材,从素材中精心归纳提炼各层次的标题。精心提炼标题,既可大题小做,也可小题大做。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注意标题必须涵盖所要表达的内容。对标题的提炼,尽量采取“对称”和“排比”等写作手法,尽量使用短语,使其便于记忆。
, v* J0 L9 s* | h
三是细分写作层次。公文提纲越细,往往写作质量就越高。写作公文提纲时,尽置具体到一、二、三级标题以下各层次的内容,并对每一级标题下所要表述的内容都作相应的注明。
! ?& D: o$ |- F7 O. `- {2 r
拟制标题
' a: P, Q# l! }% P% O* f
拟制标题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 G$ V. J5 \0 G) V1.紧扣工作,分块拟题。
0 L1 b n9 t; ]
如今年的职代会报告的标题为:
7 D1 f; D V8 E& r4 W“狠抓制度落实,强化安全环保工作”
# L. P& K+ v5 }) p
“深挖装置潜能,强化装置安全生产和检修双受控”
9 b2 m# ?$ T+ x. P“强化经营管理,进一步降本增效”
: I2 V$ \' X, a/ M/ |; R9 F“创新营销策略,搞好目标市场开发”
" a S8 I5 @4 W/ @2 z
“抓好党建和干部作风建设,为生产经营提供有力保证”
0 |- p% x) I! n: ~2.巧用数字,条理清楚。
! M- f- _, R1 F, y; f s( v
“转变三个观念,把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提高扶贫开发成效的治本之策。”
' a8 G6 z' C1 _. m
“严把四个关口,扎实推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 H* Z8 | @" v! }" ~0 _: _$ w“强化五个保障,为搞好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营造良好氛围”
+ g5 Z* S. J6 e; F( M% I3.虚实相生,相互印证。这比较适用于“寓经验于做法之中”的总结。
! q4 F+ c4 B6 H$ f; M
“领导科学决策,工作思路正确,是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前提”
6 D. d9 I" r1 Z* z. p- W
“把握社情民意,有效控制局面,是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基础”
: N a' B# n! f& T9 \& f9 H
“讲究工作策略,注意工作方法,是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关键”
# A4 Y- B" e9 V% W' d+ ] s' q) w
“敢于直面群众,真心帮助群众,是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核心”
+ F# o& \; W( z9 f$ t# b5 Y
“落实优惠政策,实施就业援助,是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根本”
# C/ m/ I3 i" ?+ ^- M( m“发挥政治优势,充分依靠群众,是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保证”
4 K: t: |6 E: D7 |
4.妙用修辞,生动活泼。巧用比喻、比拟、仿词、反诘等修辞手法拟制小标题。
/ ?: [5 \2 o7 U( g1 I- J) N如总结的题目为:“浴火忘我,展羽而翔”,正文中三个小标题分别为:
* E/ P$ J, g" n5 v- \1 j
“凤凰涅槃:改革脱困现生机”
7 K) q: U$ Z3 L: @- X3 }% m5 A
“浴火忘我:克难攻坚大协奏”
8 e2 g$ Y9 z- ~; ]1 S/ p
“展翅高翔:任重道远再加力”
* K) P7 t; q' @1 W9 [添加内容
5 c: e: q7 A/ S
内容即抓住“一个中心”和“三个基本点”。每份公文一般都只有一个中心思想,多中心难以成文。中心思想从哪里来?从上级精神、领导意图和客观实际中来,而不要从我们个人的兴趣喜好中来。如果在中心不明、思路不清时即着笔,公文就会越写越难写,最后只好废掉重来。
/ M- K/ D* J7 `8 ?在明确了中心思想和基本思路的基础上,抓好三个基本点,对下布置工作的公文,在一般情况下,一要写明“为什么要做”,即目的、意义或原因;二是“怎么做”,即方法、措施及注意事项;三是“做成什么样”,即标准、要求以及附带的考核、验收、奖惩等。对上汇报工作的公文,一要写明“我们做了什么”或“我们为什么要做”,二要写明“怎样做的”,三要写明“做得怎么样”及体会、效果和经验。在《讲话》写作上,若是综合性的,又是例行性,其第一部曲为截至目前的基本情况和经验体会,第二部曲为下一步的目标和任务,第三部曲为完成任务、做好工作的主要措施。若是专题讲话,其“三部曲”一般为意义、目标和措施。
( |% S; x: F: m, P/ z$ @9 I
; ?6 G2 f; p8 G: ] w
; l/ Q U5 L* e1 v l& x; W
精心修改
" Z o( y) W; L- ?; I& s
最后一点,就是写完文章之后要反复修改。毛泽东同志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自己要勤于修改,同时要虚心请别人修改,文章写好后多推敲、多琢磨是必要的,千锤百炼做不到,但至少要看它三遍”。
' d2 H$ e' X/ H) }' |- N2 }有的同志草拟文件,粗心大意,急脾气,草稿一旦写出,就匆匆交给领导,自己不愿意再多看几遍,检查有无重要的遗漏和错误,这是一种写作的浮躁心理。
( p$ n+ B9 u' G1 a9 K- e
修改过程中要有否定自己的勇气,有的稿子明显不合要求,就应立即去改,即使是全盘否定、作颠覆性改动也在所不惜。改稿不能怕麻烦,也不能护短。有的文稿问题出在内容上,而有的则出在体例不规范、错别字多、乱用标点符号等毛病上。人名、地名、数字要准确。文学大师郭沫若曾多次强调过:“标点一定要恰当,标点好象一个人的五冠,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显得无足轻重,标点错了,意义也就变了。”这类问题不能忽视。
7 k' k! C% j ~! _ w& E6 @
给大家讲个因标点导致的笑话,某人外出做生意,给父母写了一封信但没写标点:“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父母读信后,一个笑一个哭,这是为什么?
, @$ q4 D* j' C
一个理解为: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 p/ t: G6 Z ?' \! ]+ l6 I另一个理解为: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 G3 _8 W, Z& v- [怎样才算修改的工夫够了呢?改的遍数多还不等于改得够。衡量够不够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内容正确,一个是读者容易接受。马克思写《资本论》,从构思到写出草稿经过了多年和无数次的修改。不同语种的文本出版时他还要再作修改,为的是让那些有不同语言习惯的人都能看懂。 : r* W5 n, q1 k! c" F# u/ o/ Y9 z
分享
, Q4 p$ {- t" }! I
学无止境,写作也是如此。最后把王总推荐的一篇文章分享给大家。
G6 P7 l# H- H5 n. S-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