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赖以持续的源动力,更是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围绕合肥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坚持以转变破解制约,以科技培植优势,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奋力进军全国百强县。
强化科技结合,激活创新主体。坚持工业强县、投资拉动。深入开展“项目工作年”活动。继续强力推进招商选资、招大引强,切实强化节地意识、成本意识、效益意识,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好的项目。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扩张规模、做大做强,积极推进企业上市,加速形成产值超百亿元的新产业集群。力争到2015年,全县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规上企业总数的3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4%。坚持农业富民、调优结构。继续提升草莓、南(冬)瓜特色农业“双20万亩”工程,集中力量建设水湖精品草莓、杜集生态农业、龙门寺现代农业、大房郢生态林业等四大农业开发区,推进特色农业成规模、规模农业上水平。实施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三新”工程,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促进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和成果推广应用,扩大农业物联网覆盖面,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坚持三产兴城、融合发展。加快宝湾物流、润恒物流、星级老秘网、北城世纪城Shoppingmall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培育现代旅游、现代物流、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新型服务业态,不断提高三产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建设互动互融。
统筹整合资源,做强创新载体。做大城镇。建设北城、改造县城、打造下塘镇级市,努力把“三城”打造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科技创新的新高地。以合肥主城区定位建设北城新区,加快布局、繁荣新业态,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以城市副中心定位建设县城,着力打造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宜游的县级中等城市。以省会卫星城定位建设下塘镇级市,建成7平方公里园区启动区,提升产业承载能力。整合园区。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建设”的原则,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整合双凤、双墩、吴山、岗集、下塘工业园区,推进双凤开发区扩容升级,积极申报国家级开发区,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借智发展。邀请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专家学者为重大项目评估论证,着眼企业需求,瞄准科技前沿,搭建供需对接桥梁,促进技术与资本、成果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创新人才理念,培育创新人才。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理念,建立健全鼓励科技人才柔性流动的政策体系,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创新人才双向流动。注重培育企业家创新意识,大力实施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培训“511工程”和“千人培训计划”,打造一支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队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按照“以岗选人、人岗相适”的原则,打破区域、年龄、身份、职级界限,把抓发展抓稳定能力强的干部放到乡镇,把抓服务抓保障水平高的干部安排到县直机关,激发干部潜能,用活干部资源。
优化政务服务,营造创新环境。坚持解放思想,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扶持政策,保证财政科技经费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加快培育“科技小巨人”,积极鼓励支持企业承担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加快重大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到2015年,力争企业研发机构、研发投入、研发人员、专利授权量均占全县总量的80%以上,实现规模以上企业专利、标准、品牌全覆盖。围绕“高效快速”、“把事干成”,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的“绿色通道”,全方位高效服务企业。坚持派单式分解任务。一级抓一级,一人抓一人,点对点、人对人。战役式推进工作。对所有高新企业或重大高新项目明确一名县领导牵头负责,相关部门配合,做到“谁牵头、谁负责,谁指挥、谁督促”。曝光式督促检查。每月对重点项目、重点工程进行现场摄像,在全县经济运行调度会上点评播放。倒逼式问责提速。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实行电子监察、红灯预警、超时问责,把任务分解到部门、具体到项目、量化到个人、固定到时间,实行倒逼问责,着力解决服务企业中存在的“中梗阻”等问题。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