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关于建设宜居城市的思考
[打印本页]
作者:
武当农夫
时间:
2013-10-10 00:30
标题:
关于建设宜居城市的思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建设宜居城市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目标和方向。2007年1月,市党代会提出要把我老秘网市建设成为生态宜居城市;2007年2月,在《东部新城概念规划方案》中提出了“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建设宜居城市,不仅对于加快我老秘网市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增强城市竞争力、改善人居环境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于我老秘网市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服务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我老秘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宜居城市的内涵及背景
1、宜居城市的判别标准。宜居城市是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宜居城市包括经济持续繁荣、社会和谐稳定、文化丰富厚重、生活舒适便捷、景观优美怡人、公共秩序安全等方面的内涵。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判别标准:一是经济发展度,它可用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潜力来衡量;二是社会和谐度,它可分解为社会稳定度和安全保障度两个指标;三是文化丰厚度,它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遗产、现代文化设施、城市文化氛围等方面;四是生活舒适度,它主要包括居住舒适度、生活质量水平和生活便捷度等内容;五是景观怡人度,它是指由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宜人的建筑人工环境相互协调、有机融合,从而创造出的怡人城市景观环境;六是公共安全度,它要求宜居城市具备完善公共安全预警及治理机制,能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2、宜居城市必须满足的条件。一是自然和生态环境条件。应该具有新鲜的空气、清洁的水、安静的生活环境和整洁的街区,大气、水和土壤的污染及噪音、振动等对居民日常生活影响程度被控制在最低限度;应该拥有适宜的开敞空间和良好的绿化,人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和谐共生;气候条件比较适于人类日常行为活动,保留着一定比例的自然山水景观,使居民随时感受大自然的气息。二是社会和人文环境条件。具备健全的法治社会秩序、完善的防灾与预警系统、安全的日常生活设施和安全的交通出行环境;能够提供与居民收入水平相当的居住空间,确保人人享受有适当住房的条件;创造充分的就业机会,为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具备完善的、公平的基础配套设施,使居民在购物、就医、就学、出行等方面享受方便的公共服务;具有良好的邻里关系、和谐的社区文化,并能够传承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同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的城市。
3、国内宜居城市理念形成概述。近几年,国内相继提出了“山水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园林城市”等城市发展新模式,而最早提出“宜居”概念的城市是深圳。1996年,深圳市总体规划提出(1996-2010)建设最适宜居住的城市,突出“以人为核心”的设计思想,指城市居民能够“安居乐业”,创造较为宽松的、良好的、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居住环境。1999年,广州提出要建设最适宜创业、最适宜居住的城市,简称“两个适宜”,这在以往“国际大都市”、“区域中心城市”的城市定位争论中尤显得独特和亲民,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欢迎。率先明确提出建设 “宜居城市”的是北京。2005年1月12日,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明确指出,北京的城市定位是“国家首都、国际城市、历史名城、宜居城市”,其中对“宜居城市”的定义是:“创造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这一提法对改变中国城市发展理念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和示范性。这是建国56年来,中国第一次从居住优先的层面安排城市规划,体现了中央政府在城市规划方面对公平和效率进行的重新选择。目前,天津、上海、四川成都、河南漯河、广东番禺等地也在制定建设宜居城市规划。
二、建设宜居城市的有利条件
1、拥有特色鲜明的资源禀赋。一是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丰富的极具开发和利用价值的文化资源——道家文化、汉水文化、秦巴民俗文化以及远古文化、流放文化。二是有丰富的山水资源。“八山一水一分田”,林地面积达到1784.8千公顷,森林覆盖率52%。已建17个省级、2个市级自然保护区(小区),7个省级森林公园。有河流2483条,水资源总量达386.7亿平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1210立方米。三是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境内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获得4A级旅游区称号的道教圣地,有号称亚洲第一大人工湖,有轰动中外的猿人遗址,有恐龙蛋化石群和恐龙骨骼化石等众多旅游名胜,2006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671.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8.9亿元。
2、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一是有发达的交通网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交通瓶颈制约得到缓解。一批大中型交通建设项目相继建设并顺利竣工,对外的大通道已基本打通,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和襄渝铁路二线顺利推进,市内三小时经济圈基本形成。市区新建和改造了20余条城区道路,拓展城市空间20平方公里。2006年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5769公里。2007年1月,被国家列入中西部交通枢纽中心城市。二是广电通信网络健全。全市实现了邮政综合网、绿卡网、电子汇总网的全国联网;通信网络和计算机资源在规模和档次上名列全省及周边地区前列,在省内仅次于武汉;医疗保险网络、劳动力市场网络、科技住处网络均已投入使用。
3、城市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城镇园林绿化面积达12325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41.6%,形成了城在林中、林在山中的独有特色。全市建成尘烟控制区16个,面积128.2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29个,面积86.6平方公里;水质总体处于良好状态,城镇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79.7万立方米/日,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9个,投资额623万元,新增处理废水22480吨/日、废气24.0万标立方米/时。
4、社会事业发展较快。2006年,全市共有各类在校学生62.6万人。有普通高校4所、普通中专13所、普通中学213所、普通小学1446所;有职业初中7所、职业高中2所、成人中专5所、成人高等学校2所、特殊教育学校7所、幼儿园108所;全市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11项,获市级科学进步奖39项;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8个、体育场地8个;有医疗卫生机构941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4个;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9.2万人、失业保险18万人、基本医疗保险32.1万人;全年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费人数8万人(次),发放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3.9亿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8269万元;城镇社区服务设施和网点达532个,城乡社会福利院398个,床位16154张。
5、有较好的经济和管理基础。建市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与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发展,从一个贫穷小镇一跃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和经济实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45.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万元大关;财政总收入达到45.1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6.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9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18元,连续三年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居全国第63位。先后获得“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绿化十佳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文明城市竞赛第一名等100多项殊荣。目前汽车、水电等主导产业已具规模,经济结构日趋完善,科教文化不断繁荣,城市功能逐步提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都为建设宜居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建设宜居城市的思路与重点
建设宜居城市,除应该满足宜居城市的基本条件外,还应该突出山水园林特色,明确建设思路:一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新的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确保人口、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构建和谐宜居城市。二是依托资源优势,努力发展特色产业,建立起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第三产业占绝对优势的生态经济体系。三是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提供充足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在公正的基础上构建良好的社会秩序,将社会各阶层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四是结合东部新城区建设,形成多中心布局,促使人口数量稳定、分布合理,市政基础设施发达,社会事业体系完善,人民居住舒适,生活便捷。五是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风貌融为一体,打造怡人的城市景观,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使城市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六是建立起完善的预防与应急处理机制,有效控制危机,将突发的自然和人为公共事件的损失降到最低,使居民具有高度的安全感,努力将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
1、科学做好城市规划。规划的编制和修改要遵循“行政牵头、专家策划、市民参与”的总体原则,结合市情、民情和社会需求,正确处理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需要与可能等方面的关系,适时调整和完善城市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使宜居城市建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一是树立城市规划的整体意识、渐进意识,重视城市规划的形象定位,尽快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委员会的作用,实行民主决策,积极组织专家科学合理地做好城市总体发展的长远规划,并建立有效的运营机制。二是拓宽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布局结构。可根据发展的要求,将镇纳入城区总体规划,增强发展弹性和辐射带动力。三是加强对中心城区的规划管理。重点停止在原有的住宅楼上进行加层和扩建及已成型的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商业区、办公区内扩建;对植被比较好、按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为绿地的,不得改作其它用途;加强拆迁管理,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拆旧建新、旧城改造;对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建筑要严格保护,维持城市的历史风貌。四是注重景观规划。以百二河为城市综合景观轴线,以水光山色为建设主题,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区域景观突出、节点个性鲜明的现代化城市。编制河道保护和利用规划,挖掘景观潜力,增强城市减灾防灾能力。六是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加强对实施规划的全过程的监督、监察,从源头上进行预防,把可能发生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解决以前规划实施管理中存在的遗留问题,提高我老秘网市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树立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2、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进一步实现以政府或政府投资公司为主的投资模式向多元投资模式的转变,逐步开放投资领域,引导社会民间投资进入;制订优惠政策,调整相关税费政策,提高社会投资热情;构筑完善的法制政策环境和交易服务体系,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机制;改革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价格监管制度,促进价格的确定与调整的制度化、透明化;加紧建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的绩效考核与评价体系;理顺基础设施供给与需求关系。二是配套和完善城市交通、供电、供水、排水、通讯、防涝等城市设施建设,尽可能地为城市居民提供方便、安全、舒适的生活方式。完善交通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外围的国道、省道以及城市区间道路建设,改善城区道路的路面状况,健全城市公交网络系统,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快公益设施建设,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在城区各居民小区内添置适当的公益性设施,为居民提供必备的活动场所和休闲娱乐设施,以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根据城市化发展方向和房地产开发的区域布局,配套城市商贸、医疗、教育等服务设施。
3、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一是加强绿化。突出抓好城市道路行道树、绿化带和百二河两岸绿化建设;保护好省级自然保护区;督促各单位实施门前和庭院绿化工程建设。保护植物多样性,实现植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的统一。二是加强水系保护。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城市灵性之所在。坚持“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把节约用水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城市水环境的综合整治,努力维护和恢复城市河道及滨水地带的自然生态特性,发挥城市水系的生态、防灾、文化和景观作用。三是加强裸露山体的治理。根据“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落实复绿责任,尽快消除裸露山体。四是加强环保监管。推行集中供热,取缔燃煤锅炉;推广清洁燃料,禁止使用含铅汽油;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建立垃圾集中处理厂,进行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在主城区限制车辆鸣笛、控制音响音量,建立安静城市;合理使用建筑外墙装饰材料,科学制作玻璃墙等反射墙面,减少光污染。对于其它污染,也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强源头控管,努力使城市社会经济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还居民一个碧水蓝天之城。五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建设与资源的协调发展。
4、着力提升城市人文素质。一是积极规划并建设传统文化标志性建筑。我老秘网市是恐龙栖息地、古人类发祥地、秦楚征战地、帝王公侯流放地、革命斗争根据地、世界文化遗产地,体现在漫长历史时空里的文化精髓和民族精神,古今辉映,一脉相承。结合发展战略,把自然和文化保护区申报纳入全市城建总规划控制之中,在城区和县市规划创建一批体现这些文化内涵的标志性建筑和十堰名人园区。二是加大市县文化景观(点)的整合力度,把全市人文景观连成一体。针对我老秘网市文化资源丰富但分布分散的实际,结合全市公路交通建设规划、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各个文化景区直接串连起来,城乡一体。三是加强文化景观的配套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我老秘网市现有的公园、图书馆、博物馆(在建)、俱乐部、少年宫、文化宫、体育场馆、广电演播厅等文化设施的功能,普及文化教育功能,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增强城市魅力。四是要全面加强素质教育。以提高市民整体素质为核心,向市民宣扬宜居理念,培养市民爱城、拥城、护城的自觉意识,增强市民的主人翁意识。
作者:
1094277377
时间:
2013-10-10 09:36
老秘,今天你讲的宜居城市对我们来说很多是管用的。
作者:
阳光冰凉
时间:
2013-10-31 15:45
很好的文章,作者費心了,謝謝。
作者:
夕夕
时间:
2014-3-20 22:31
很好的文章,学习。。
作者:
某人人
时间:
2014-4-27 14:04
恩,理论性不太强,但也是可以借鉴
作者:
晶莹水滴
时间:
2014-5-13 17:24
在找关于国家园林城市的调研报告,很有参考意义!
作者:
晶莹水滴
时间:
2014-5-13 17:28
领导下达调研任务,我想了个跟国家级园林城市相关的题目,这篇文章很有意义!
作者:
资江听浪
时间:
2014-5-30 21:37
值得学习借鉴,我们正在建设宜居宜业城市
作者:
沙漠之狐
时间:
2014-6-20 11:15
建设宜居城市,措施得力,思考深入,学习啦。
作者:
韩庆仪
时间:
2014-6-28 15:29
视野很开阔,很好的文章......
作者:
新月宝贝
时间:
2014-7-19 17:40
着力提升城市人文素质。一是积极规划并建设传统文化标志性建筑。我老秘网市是恐龙栖息地、古人类发祥地、秦楚征战地、帝王公侯流放地、革命斗争根据地、世界文化遗产地,体现在漫长历史时空里的文化精髓和民族精神,古今辉映,一脉相承。结合发展战略,把自然和文化保护区申报纳入全市城建总规划控制之中,在城区和县市规划创建一批体现这些文化内涵的标志性建筑和十堰名人园区。二是加大市县文化景观(点)的整合力度,把全市人文景观连成一体。针对我老秘网市文化资源丰富但分布分散的实际,结合全市公路交通建设规划、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各个文化景区直接串连起来,城乡一体。三是加强文化景观的配套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我老秘网市现有的公园、图书馆、博物馆(在建)、俱乐部、少年宫、文化宫、体育场馆、广电演播厅等文化设施的功能,普及文化教育功能,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增强城市魅力。四是要全面加强素质教育。以提高市民整体素质为核心,向市民宣扬宜居理念,培养市民爱城、拥城、护城的自觉意识,增强市民的主人翁意识。
作者:
本自然
时间:
2014-7-20 10:16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一是加强绿化。突出抓好城市道路行道树、绿化带和百二河两岸绿化建设;保护好省级自然保护区;督促各单位实施门前和庭院绿化工程建设。保护植物多样性,实现植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的统一。二是加强水系保护。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城市灵性之所在。坚持“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把节约用水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城市水环境的综合整治,努力维护和恢复城市河道及滨水地带的自然生态特性,发挥城市水系的生态、防灾、文化和景观作用。三是加强裸露山体的治理。根据“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落实复绿责任,尽快消除裸露山体。四是加强环保监管。推行集中供热,取缔燃煤锅炉;推广清洁燃料,禁止使用含铅汽油;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建立垃圾集中处理厂,进行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在主城区限制车辆鸣笛、控制音响音量,建立安静城市;合理使用建筑外墙装饰材料,科学制作玻璃墙等反射墙面,减少光污染。对于其它污染,也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强源头控管,努力使城市社会经济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还居民一个碧水蓝天之城。五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建设与资源的协调发展。
作者:
阿斯匹灵
时间:
2014-7-30 23:12
准备写一个城乡统筹的文件,这个很适合
作者:
xg0101
时间:
2014-8-3 09:08
视野很开阔,很好的文章......值得学习
作者:
默山
时间:
2014-8-7 17:34
这是以哪个城市为模型写的
作者:
悠悠有点瞥
时间:
2014-8-8 15:28
认真学习,收获很多。
作者:
锦衣卫
时间:
2014-8-26 11:21
着力提升城市人文素质。一是积极规划并建设传统文化标志性建筑。我老秘网市是恐龙栖息地、古人类发祥地、秦楚征战地、帝王公侯流放地、革命斗争根据地、世界文化遗产地,体现在漫长历史时空里的文化精髓和民族精神,古今辉映,一脉相承。结合发展战略,把自然和文化保护区申报纳入全市城建总规划控制之中,在城区和县市规划创建一批体现这些文化内涵的标志性建筑和十堰名人园区。二是加大市县文化景观(点)的整合力度,把全市人文景观连成一体。针对我老秘网市文化资源丰富但分布分散的实际,结合全市公路交通建设规划、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各个文化景区直接串连起来,城乡一体。三是加强文化景观的配套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我老秘网市现有的公园、图书馆、博物馆(在建)、俱乐部、少年宫、文化宫、体育场馆、广电演播厅等文化设施的功能,普及文化教育功能,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增强城市魅力。四是要全面加强素质教育。以提高市民整体素质为核心,向市民宣扬宜居理念,培养市民爱城、拥城、护城的自觉意识,增强市民的主人翁意识。
作者:
邹振
时间:
2014-10-28 09:49
素材很丰富 我们区提出的 宜居 宜旅 宜业的 首善之区 这篇文章给了一点启示
作者:
zyj83114
时间:
2014-10-29 16:32
比较全面,对做这方面调研比较有借鉴意义,这篇文章很有意义!
作者:
solomon124
时间:
2015-9-15 00:44
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
作者:
隔壁老王
时间:
2017-5-24 10:12
宫、体育场馆、广电演播厅等文化设施的功能,普及文化教育功能,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增强城市魅力。四是要全面加强素质教育。以提
作者:
dageyan
时间:
2017-9-11 17:06
民族精神,古今辉映,一脉相承。结合发展战略,把自然和文化保护区申报纳入全市城建总规划控制之中,在城区和县市规划创建一批体现这些文化内涵的标志性建筑和十堰名人园区。二是加大市县文化景观(点)的整合力度,把全市人文景观连成一体。针对我老秘网市文化资源丰富但分布分散的实际,结合全市公路交通建设规划、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各个文化景区直接串连起来,城乡一体。三是加强文化景观的配套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我老秘网市现有的公园、图书馆、博物馆(在建)、俱乐部、少年宫、文化宫、体育场馆、广电演播厅等文化设施的功能,普及文化教育功能,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增强城市魅力。四是要全面加强素质教育。以提高市民整体素质为核心,向市民宣扬宜居理念,培养市民爱城、拥城、护城的自觉意识,增强市民的主人翁意识
作者:
yeguxing
时间:
2019-2-12 18:18
一是积极规划并建设传统文化标志性建筑。我老秘网市是恐龙栖息地、古人类发祥地、秦楚征战地、帝王公侯流放地、革命斗争根据地、世界文化遗产地,体现在漫长历史时空里的文化精髓和民族精神,古今辉映,一脉相承。结合发展战略,把自然和文化保护区申报纳入全市城建总规划控制之中,在城区和县市规划创建一批体现这些文化内涵的标志性建筑和十堰名人园区。二是加大市县文化景观(点)的整合力度,把全市人文景观连成一体。针对我老秘网市文化资源丰富但分布分散的实际,结合全市公路交通建设规划、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各个文化景区直接串连起来,城乡一体。三是加强文化景观的配套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我老秘网市现有的公园、图书馆、博物馆(在建)、俱乐部、少年宫、文化宫、体育场馆、广电演播厅等文化设施的功能,普及文化教育功能,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增强城市魅力。四是要全面加强素质教育。以提高市民整体素质为核心,向市民宣扬宜居理念,培养市民爱城、拥城、护城的自觉意识,增强市民的主人翁意识。
作者:
¤迷失茫茫
时间:
2021-9-23 10:07
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建设与资源的协调发展。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