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 \$ X5 i4 A- O$ ]6 ?; d+ M) Y 一是网络化的发展不能代替读书。今天的中国,已是互联网的第一大国。互联网已经成为百姓生活的日用品。互联网的影响已渗透到社会的多个角落。由于互联网传播快捷、容量巨大、无所不包,互联网已成为继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后的第五大媒体。有超过九成的网民表示,需要信息时,首先想到的是到互联网上寻找;有76.3%的网民承认,重大新闻首先是从互联网上看到的。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取各类信息的新闻源。从传播文化到沟通交流,从反映心声到参政议政,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互联网的身影。互联网的出现造就了一个时代。作为领导13亿人民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不能不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作为未来的人类代表,广大青年不能不掌握和运用互联网。但是,阅读网络与阅读书本还是不一样的。当你拿着一本书看的时候,你会把它当作一种道理、一种经验、一种智慧,需要更多地唤起你去消化。用一句形象的语言去形容,就是“互证”。产生一种跟它掰扯的愿望,这是网络上所没有的。比如你看书时,你可以对你在书中的发现和思考打记、批注、摘录、存档,并不时拿出来反复比较、记忆、运用,而在网络上则作不到。因此网络化不能代替读书。一个爱读书的人不会因为有了网络就不去买书;同样,一个爱浏览网络的人,如果他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和知识的基础,他也照样会去买书。特别是在你落难时、在你条件比较差时,书仍然是你日常生活最好的伴侣。因为书与电脑比,成本更为低廉,保存更为长久,不必受制于电力缺乏和停电,也不怕撞击。 - N: b3 O E+ E+ h3 d( a4 ^6 v+ \( H& W" j; {* X
% Q; @3 I. ~) B& l s
二是有了高学历不能停止读书。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普及,人们受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学历越来越高。现在,专科生、本科生相当普遍,硕士生、博士生大批涌现。有了高学历,是不是读书就已经到了顶呢?我看还不能这么说。在农耕经济时代,人们读三、五年至多十年书,就可以管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人们读十多年不到二十年书,也可管一辈子。在信息时代,人们则必须终生读书,这是因为,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在学校中学的东西出校门不久就过时了,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达到白热化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此外,社会的进步,对人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实现社会的现代化首先是实现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则是一个相当高的目标。人们要在当代社会立足,赢得主动权,必须不断地读书、不断地进步,让自己能够不断升值而不是贬值。如果说,在解放初期,毛主席说“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还带有某种谦虚的话,那么在当今社会,无论你学历多高,文凭多硬,如果你不读书、不学习就会被社会所淘汰,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那种自认为学历高、有文化,不读书、不学习也能照样干,自我感觉良好的思想,实际是吃老本,时间长了,思想就会缺少灵气,讲话就会缺少底气,行动就会缺少朝气,工作就会缺少锐气。正如一位领导干部所言,坚持看书学习,“学理论,方知人格之圣洁,正气之凛然,坚守之崇高,创新之伟大;学历史,方知沧桑之悠久,社会之繁杂,责任之沉重,事业之重大;学法律,方知规矩之方圆,法典之严密,公正之可贵,廉洁之重要;学科学,方知宇宙之浩瀚,天地之壮阔,气象之万千,探索之艰难;学文艺,方知自然之美妙,生活之多彩,情感之细腻,技艺之雄奇。” - |% C8 }' G: O* S$ q3 L# u" c. Q& r5 D0 s" ?! f
0 P$ S, @$ H/ n$ R
三是有了高官、大富、铁饭碗,不能放弃读书。有的人仕途通达,不知不觉中当上了大官,于是神气十足,自以为了不起,认为自己什么都懂,可以不读书了,整天颐指气使,盛气凌人;有的人凭着胆量和非法途径致富,腰缠万贯,挥金如土,也认为人生不过如此,可以不读书了;还有的人凭着某种关系和机遇端上了铁饭碗,吃穿不愁,高枕无忧,也以为可以不读书了。其实,这些想法和做法都不对。官当大了,你还是你,不等于水平提高了,更不等于可以放弃读书和学习了;财富多了,如果修养知识跟不上,穷得只剩下钱,那么不仅财富保不住,升不了值,甚至还会走向反面;至于端了铁饭碗,丢了上进心,更是得不偿失。在这方面,有的高官忽视读书,思想退坡,贪欲膨胀,最终犯下大罪,有的甚至性命不保;有的“大腕”,横财壮胆,嫖赌逍遥,弄得身败名裂,妻离子散;有的“铁饭碗”自毁志气,裹足不前,庸庸碌碌,一事无成,都是教训。“富不读书暂时富,穷不读书永远穷。” ; N( e; w0 m) f, n; C 总之,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对读书的认识深了,误区消除了,就会自觉把读书当爱好,积极主动读书。3 E& q2 p* a' k' q& q8 A6 `8 r. w
联系实际,淡化功利,快乐读书; {3 j3 |8 {& b$ M9 |
3 i+ s4 X- i- b# c1 d+ e
L1 A$ B1 }5 d7 `+ l" O( S4 I c+ @7 N6 b$ H$ E# W* I/ L" I
读书作为天下第一好事,本来是充满快乐的。湖南理工学院副书记、教授余三定在《我的快乐读书观》中曾以两幅漫画形象地说明了这种读书的快乐:第一幅漫画,画的是两个父母都在吃饭,小孩子则在房子外面,趴在地上看书,父母要小孩子吃饭,小孩子不予理睬,于是,父亲去喊小孩,结果把小孩喊去吃饭了,父亲自己却趴在地上看书了,你看书的吸引力有多大!第二幅漫画,画的是一个人在洗脚,边看书边洗,但他是怎么洗的呢?他把椅子的两只脚放在脚盆里,自己的两只脚放在脚盆外,你看他看书到了何等入迷的程度!余教授说,他们都是在享受读书过程的快乐。真正爱读书的人都是享受的这种读书过程的快乐。我自己不喝酒,不吸烟,不打牌,不打球,不钓鱼,唯独爱读书,时时念念之,孜孜求之,陶陶乐之,终生伴之,痴迷读书,也是体会到了一种读书的快乐。我感到读书乐,乐在思想得到升华。一册好书,字里行间,闪着灵光,透着哲理。你从中能领悟到大师们充满睿智的思想,慧眼顿开。观察世界,思考问题,便多了一种境界。读书乐,乐在情操得到陶冶。书中自有黄金屋,在书中遨游,与大师对话,与历史对话,与未来对话,精神与灵魂得到一次洗礼,工作和生活中的烦心琐事立时消于无形。金钱、权力、名位、委屈、不满、怨言等等,全部被心灵的安宁一扫而光;读书乐,乐在视野得到开阔。随着读的书越来越多,自己的视野也不断开阔起来,尤其是通过《历史并不如烟》、话说湖湘文化系列读本等书,日益领略到中国文明悠久,人杰地灵;领略到湖湘文化熏陶下“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心中顿起一股自信、自豪的英气、正气、大气。读书乐,乐在知识得到更新,无论是哲理的书还是自然百科的书,或者是历史类、文学类的书,每读一本,自己的知识库里又补充了新的血液。古今中外,天南地北,便又多了一分了解,少了一分无知。然而,也有不少人厌恶读书,以读书为痛苦。因此,关于读书,历来的说法是苦读而不是乐读。“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便是对苦读的形象概括。苦读而不是乐读的原因到底在哪里?我分析了一下,可能出在教育上,可能由于我们的学校教育不得法所致,其表现大概是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读书的目的功利性太强,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古人读书,都是“自古华山一条路”,“学而优则仕”就是为了当官,当不了官便是读书不成功,因此心理压力大。二是读书内容选择性太少,缺乏自主。吃肉吃久了也会感到索然无味,何况有些读的东西并不是最好的东西。君不见时至今日,从小学到大学,学校教材仍是整齐划一,多少年一贯制,有用也罢,无用也罢;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门门功课都是要学的,不学就不过关,长以此往,不产生厌学症才怪;三是读书的方法灵活性太少,过于呆板。上课“满堂灌”,下课死记呆背,结果生吞活剥了不少无用的知识,窒息了创造性思维,神经变得麻木,一拿起书本就感到头痛。改变这种状况,变苦读为乐读,首先要自主选择读书内容,爱什么读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其次要淡化功利性,增加趣味性。这里的趣味性,不是指低级庸俗的东西,而是指与个人兴趣相投,能引起共鸣的东西。由于个人的经历不同、知识基础不同,个人的读书兴趣和爱好肯定也有所不同。有的人视为枯燥无味、形同嚼腊的理论,但对有些人却是爱不释手,甘之如饴;有的人认为不屑一顾、低级通俗的东西,有的人却认为恰到好处,正中下怀。鲁迅先生在广州知用中学的一次讲演中,曾经讲过,“读书有两种,一种是职业的书,一种嗜好的书。所谓职业的书,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功课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就是”。“我想在座的有的不喜欢数学,有的不喜欢博物,然而不得不学,否则就不能毕业,不能升学,对将来的生计便有妨碍了。我自己也这样,因为做教员,有时却非看不喜欢看的书不可,要不这样,怕不久便于饭碗有碍”。“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区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痛苦,很可怜。你爱做的事,偏不给你做,你不爱做的,倒非做不可。”“嗜好的读书,如爱打牌的一样,天天打,夜夜打,连续的去打,有时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之后还是要打。诸君要知道真打牌的人目的并不在赢钱,而在有趣。牌是怎样的有趣呢,我是外行,不大明白。但听得爱赌的人说,它妙在一张一张的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我想凡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他在每一页每一页里都得到深厚的趣味。”读书对我而言,可为兴而读,可为用而读,可为闲而读。有兴之书,必是魂牵梦萦,摄人心魄,必定能点到痛处,搔到痒处,不读不快,一读为快。有用之书,必定治学严谨,准确精当,必是药到病除,久旱甘霖。闲散之书,必是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必定风花雪月,必博一哂。有了这样的感觉,书便成为至交,离不开,甩不脱,长相悦,互相守。 4 x+ O( P+ Z0 n/ s( z R' M5 V/ ~& D; {: q; R2 y8 u3 g# Z# j W
营造氛围,形成习惯,终生读书- K1 ^- Z: ^1 r
5 {$ s* y8 ?. `% f4 w
/ A* S' O) X$ ~ k 爱好读书虽然是个人行为,但与周围的环境、氛围仍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周围的环境、氛围好,读书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坚持的时间就会越来越长。反之,就会昙花一现,难以坚持。; ]4 c: | y" K* D# [, r; w" K/ T9 v* D
- `: J0 m" U8 ?% f) P- o, |- j, S* F S+ o( ^9 N( V/ f
应该说,目前我们社会的总体环境和氛围是有所改善的,是在向有利于大兴读书之风方向发展的。但是不庸置疑,由于我们的社会正由一个高度封闭的、经济落后的、体制陈旧的旧时期向一个不断开放的、经济快速发展的、体制逐步创新的时期转变,也出现了一些与全民读书、自觉读书不合拍、不和谐的怪现象值得注意:一是从社会总体看,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茶楼牌室非常多,而书店书室不成比例;二是从家庭总体来看,无论是小康型的还是温饱型的,住房家具电器投入非常多,而书籍报刊杂志投入不成比例;三是从人群个体来看,热衷传播无聊信息、追求庸俗享受的非常多,而自觉看书学习、交流读书心得的不成比例。出现这些怪现象的原因当然比较复杂,但归根到底还是一个观念问题。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处在一个急剧变动的时期,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所说:这是一个最伟大的时代,也是一个最渺小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光明的时代,也是一个最黑暗的时代;这是一个最进步的时代,也是一个最落后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人们的观念跟不上,出现了很多病态。一是浮躁多,淡泊少。有的想当官,有的想发财,有的想出名,为此常常日思夜想,寝食难安;二是重物质利益,轻精神升华。有的人整天算计的是车子、房子、存款、享受,对看书学习、诚实奉献根本不屑一顾;三是喜感观刺激,厌灵魂熏陶。有的人整天吃喝玩乐,醉昏昏、玩昏昏、乐昏昏,不知今日何日。改变这种状况,当然靠科学发展观,靠社会的全面进步,靠大环境大氛围的改善。因此,我希望我们的社会尽快设立全国读书节,各级成立读书会,经常开展读书交流讲座,评选表彰读书读得好的单位和个人,同时更希望人们特别是年轻朋友重视内心的修炼,塑造个人良好的读书心态。一是在困难面前要正确对待。人生在世,艰难困苦在所难免,所以有“忧患人生”之说。我们常讲祝你一帆风顺,万事如意,但这只是一种良好愿望,人生不顺利、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坎坷挫折倒是一种常态。有些不顺利、不如意也未必都是坏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不经过挣扎、艰难、磨炼,人就很难脱颖而出,健康成长。古罗马塞涅卡说“没有谁比未遇到不幸的人更加不幸,因为他从未有机会检验自己的能力。”遇到不幸,能够泰然面对,就能够渡过难关。凡事想开了就是天堂,想不开就是地狱。二是在成败得失面前要正确对待。人生在世,得与失、成与败、荣与辱相辅相成。有一句广告词说得好:“最完美的产品在广告里,最完美的人在悼词里,最完美的爱情在小说里,最完美的婚姻在梦境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如果求全责备,倘若心为物役,患得患失,就会被悲观绝望窒息心智,人生的路途注定是如负重登山,举步维艰。常想不如意,用心感恩庆幸,珍惜人生中的幸运、机遇,就能渐入淡泊之境。“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得之,我幸;不得,我运”天地人生难测,命运其耐我何!三是在进退升降面前正确对待。人皆有上进之心,想当官、想升职并不都是坏事。但职务资源有限,进退升降因素多多,个人往往无法左右。能不能当官,能不能升职,有个人因素问题,也有机遇问题。机遇来了,你可以积极参与,依法依规竞争,能够上去了当然更好,上不去也不要紧;机遇没有来,好好工作,既为人民多作贡献,也提高自己的实际能力,积累条件。不要一天到晚,不琢磨事,专琢磨人;不认真干工作,专门跑关系。如果不是凭本事而是凭非法手段爬上去了,工作干不好,被人指责,又有什么意思?这样的官我看不当也罢。 6 K- e4 e3 ?2 A, P3 v* S4 ^9 @4 q4 R y0 ~, k% C8 J: v4 e& n
% u I. {6 E/ A1 ^; |, G1 N 5 Y' C- [& W d . s4 ~2 y' A/ v. k, C e a ! b2 E& z j6 ~0 t 当然,让读书成为人生爱好,还有一个读好书和学以致用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不用耽心。“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读多了自然会选择好书,“如蝇逐腐”、喜读坏书而自毁人生者是极个别的现象。经过书的长期浸润,思想品格和实践能力也会相应提高,爱读书而读成为书呆子的概率也会极低。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度一定会成为一个书香的国度;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一定会成为一个有高度素养的民族;我们伟大的人民也一定会成为富有教养的人民。(本文作者系中共岳阳市委原副秘书长、市委政研室原主任张 端 喜)2008年4月2日6 f9 h$ n4 a( `! l;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