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当干部就不能“太自在”
[打印本页]
作者:
创造未来
时间:
2013-8-12 09:52
标题:
当干部就不能“太自在”
当干部就不能“太自在”
t" T" M! U7 t- v/ a9 T1 S+ I
2 \7 V) W. }' u, t# }. Z
“八项规定”剑指不良作风,教育实践活动旨在解决“四风”问题,想吃喝享乐一点不容易,这让一些干部感叹:“工作又苦又累,如今上头又抓得紧、管得严,干部越来越没当头了,越来越不自在了。”
/ k$ @( n: m5 y- p
( T" j, ^: N3 `5 T, d+ b9 k1 i& R8 T
有人说,时代不同了,也要承认干部有自身的权益,用“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理想标准要求干部已不太现实。然而,承认干部的正当权益,并不意味着默许干部能够“太自在”。古人就有言“当官不自在、自在莫为官”,“不自在”本是干部的一种“常态”。无论何时,干部的公仆本色都不能变,不能当官做老爷,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当干部就必须付出更多辛劳、接受更严格的约束。”如想太自在,就别当干部。
4 G( D* e: j0 X+ |, {7 @
* A% {2 q8 L5 Y# ^
“干部,先干一步,多干一步”,掌握权力就要接受约束监督,人民公仆就当为群众鞠躬尽瘁。革命时期,有人问胡耀邦同志:加入共产党当干部有什么好处?他回答,让我看“有九十九条都是‘坏处’,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说好处,我看只有一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俗话说:捧人家的饭碗,就要受人家管。干部受权于民,所为者公,不能自比于一般人,应该有更高要求,才能承受“九十九条‘坏处’”,以为民服务为己任。
" C- D# T& c6 A' I% C5 T+ ?
- Y9 _+ ]# B( A* O5 I
干部不自在一点,群众就会舒服一点;相反,官员如果太自在,群众就会感到不舒服。有些干部把权力不是当成为民的责任而是作为享受的资本,不思进取、无所事事,热衷于做太平官,沉迷于个人享乐。有的对权力无所畏惧,为所欲为,唯我独尊,脱离群众,颐指气使。有的遇事则推诿扯皮,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长此以往,干部习惯了自在,享乐之风就会上行下效、蔚然成风,改革发展就会受损害,群众利益就会受伤害。
' w3 Q& Y4 T/ V' H( {2 K2 D
7 F% c1 O" P; g$ ?
晋惠帝锦衣玉食、优哉游哉,因为太自在,所以面对饿殍遍野才有“何不食肉糜”的感叹,贻笑千古。放在今天的语境之中,干部就要用自己的不自在去换取群众的自在,用自己的辛苦指数去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心里装着群众,自在不自在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心系棚户区的群众,就不会一味追求办公楼的豪华气派。情牵贫困山区的群众,就不会盲目要求公务宴请必备美酒珍馐。挂念背井离乡的农民工,就不会片面热衷规格高、排场大、接待好。
3 x# B8 \" P5 h- x3 r( K
( o7 {( m+ W" z- ?
归根结底,干部太自在,既有思想根源,也有制度缺陷。一些党员干部,不再艰苦奋斗、缺少忧患意识,热衷于享乐主义、特权思想。而规则不细、管理不严、惩戒不重,也让一些干部有条件“太自在”,有机会高枕无忧。在一定意义上说,一些干部身上的“四风”问题,或多或少都是受到“太自在”影响之故。
/ P( N1 i, B2 H$ M* W
/ @( n: ?" [9 w! _. G
从毛泽东同志提出“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到习近平同志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一个道理贯穿始终,就是约束监督多一些,干部不自在一些,群众就会舒服一些。只有当干部失去一时小我的舒服自在,换来发展的跨越、群众的满意,也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幸福自在。
" X: F1 }7 j3 f6 j- n
3 d) P! V( y: N) m
, M% P2 d* I: a7 l
4 }( @( ^# i) y- _ F
作者:
夜妖娆
时间:
2013-12-26 09:54
如今的干部相当难当了,基层更是难上加难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