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突出特色谋转型 统筹城乡促和谐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华123    时间: 2013-8-5 22:49
标题: 突出特色谋转型 统筹城乡促和谐
突出特色谋转型  统筹城乡促和谐
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中推动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凤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凤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地处秦岭腹地,嘉陵江源头,县域总面积3187平方公里,总人口11万人,属省定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全县上下坚持不拼资源抓生态,不拼速度抓和谐的发展理念,弘扬以时间换空间,以力度换跨度精神,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统筹城乡和谐发展,经济社会成功实现了摘帽(率先脱贫)、进位(跻身全省20强)、跨越(跻身全省十强县行列)“三级连跳”目标,探索走出了一条以转变发展方式引领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新路子。
一、坚持突出特色,谋求产业转型,培育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
凤县是一个典型的矿产资源大县,矿业占到了全县GDP总量的80%左右,但主要矿种均已过盛产期。如何推动产业转型,再造竞争优势,是县域经济持续发展面临的战略选择。凤县立足县情特色,于2006年确立了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椒畜富民四大战略,启动了百万游客景区、生态型百万吨铅锌产业基地、百万头生猪大县“三个百万”工程建设,把发展重点从地下矿产资源开发,转到地下矿产资源开发与地上山水资源利用并重,推动县域经济由矿业独大向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共同发展转变。将百万游客景区建设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突破口,巧做山水文章,建成了“五大景区”、“五大公园”核心景区体系,打造形成了百里生态长廊、环县城山体亮化、大型音乐喷泉、羌族萨郎互动等一系列精品旅游项目,开通了西安至凤县旅游专列、旅游大巴和天天游直通车,举办了全国乒超联赛和生态旅游节、羌历年庆典等节庆活动,旅游业从默默无闻到全省闻名,游客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连年翻番增长,2009年达到126万人次和12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18.2倍和9.1倍。将生态型百万吨铅锌产业基地建设作为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主体,实施了留凤关循环经济区和凤州新型建材园建设,引进尾矿综合开发利用技术,新上了10万两黄金冶炼、百万吨水泥生产和6户矿产循环利用企业,形成了矿石—选冶—尾矿—新型建材和水泥辅料的循环产业链;完成了矿产资源整合工作,将全县105户铅锌矿山企业整合至26户,促进矿产资源集约开发、综合利用。工业经济在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下,逆势上扬,以年均46.5%的速度增长。200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97亿元,是2006年的3倍。将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作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引龙头、建基地、带农户,引进了杨凌本香、雨润椒业等龙头企业,建成了3个万头仔猪繁育场,6个生猪养殖示范小区;2条百公里花椒长廊,2个万亩花椒示范园;2条苹果林带,1个省级苹果示范园,花椒、苹果留存分别达到了4400万株和7.5万亩,生猪饲养量突破20万头,特色农业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2009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4.12亿元,是2006年的4.3倍。发展方式的成功转变,三大产业的竞相发展,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6.65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88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2.5倍和3.8倍,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由全省31位跃居第9位,成功跻身全省十强县行列。
二、坚持改革创新,破解发展瓶颈,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破解发展障碍和瓶颈,是增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关键所在。凤县近年来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一是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破解体制性障碍。通畅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是强化工作、推动落实的抓手和助推器。凤县针对工业管理部门之间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的问题,组建了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形成了统筹经贸工作的总抓手;针对文化旅游快速发展的形势,成立了文物旅游局和文化广播电视局,强化了政府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主导作用;针对城镇发展实际,组建了综合执法局和园林环卫局,有效提高了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二是改革投融资机制,破解发展瓶颈。制约县域发展的最大瓶颈在于资金问题。为破解这一问题,凤县组建了文化旅游管委会及投资集团公司,将其作为投资主体,运用市场规律和市场手段筹集建设资金,累计筹措各类开发建设资金2亿元。成立了项目融资办公室和商业贷款指导办公室,向省农发行和陕开行申请政策性贷款1.5亿元,协调各金融机构发放各类扶持贷款近4亿元,有效破解了项目建设及产业发展资金瓶颈问题。同时,积极盘活国有存量资产,激活民间资本,累计筹措建设资金近亿元,落实县内民营企业投资1.5亿元,形成了多渠道投资的机制。三是改革选才用人机制,破解人才紧缺问题。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人力资源是基础,智力支撑是保障。凤县立足发展需要,面向高等院校,先后招聘教育卫生、工程技术、城乡规划和旅游管理等专业人员近200名,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同时,与多家科研院所长期保持密切联系,建立了以同济大学、长安大学为依托的城镇建设规划专家队伍,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依托的农业产业化专家大院,以浙江远见、北京大地等专业机构为依托的文化旅游开发咨询团队,构筑了支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专家咨询队伍。借他山之石攻玉,编制形成了 “一体两翼多星”的城市规划、工业振兴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等事关全县长远发展的规划体系,确保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点起步、科学发展。
三、坚持优化环境,蓄积竞争优势,挖掘经济社会发展潜力
环境既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凤县把持续优化城乡整体环境作为蓄积发展新优势、提升美誉度与知名度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着力打造山青水秀地干净、生态宜居人文明的发展环境。突出生态建设,实施了五大绿化工程,累计栽植各类绿化苗木和经济林木2000多万株,全县森林覆盖率由2006年的69%提高到了78%。实施了嘉陵江流域生态综合开发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沿江拦河造湖,沿路绿化布景,逐村整治环境,建设了垃圾台,配备了垃圾清运车辆和卫生保洁人员,全县生态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成功创建为国家生态示范县。突出城镇建设,完成了县城“一江两岸”综合治理工程和主干道路新改扩建工程,建成了污水处理、垃圾填埋和集中供热、集中供气工程;对县城所有临街建筑物进行了特色亮化,在环县城山体安装太阳能星星灯4000多盏,建成了三大绿地广场和四大主题公园;组建了出租车公司、开通了县城公交,城镇载体服务功能日益完善,品位大幅提升,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城市,荣膺中国最美小城殊荣。突出文明建设,广泛开展“知恩知进、知荣知耻、知法知德”教育,大力培育热爱凤县、关注凤县、建设凤县的核心价值观,形成了理性平和、共促和谐的社会风尚,成功创建为省级文明县城。深入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和投资环境整治活动,尽心尽力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便捷周到、优质高效的服务,真正做到了服务企业零距离、政策兑现零折扣、环境保障零干扰,被评为中国最佳投资环境名县。筑巢引凤取得丰硕成果。近三年来,全县累计引进重大招商项目105个,落实到位资金32.6亿元;共计实施重大建设项目335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7亿元,有力地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后劲。
四、坚持城乡一体,促进和谐发展,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合力
和谐社会需要全民共建共享。凤县把改善民生、强化保障作为增强全民幸福感、凝聚发展合力的德政亲民工程,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一是实施“三基”工程,解决群众脱贫问题。实施了以解决群众基本生存问题为目标的“三告别”、灾后重建等安居工程,1904户困难群众告别了茅草房、告别窑洞、告别单家独居,223户农村特困居民和4174户灾后重建群众全部搬迁到了设施完善的新区居住,解决了888户城镇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实施了以解决群众基本生活问题为目标的“三集中”阳光温暖工程,200多名农村孤寡老人、残疾人员入住凤县社会福利园区,进行集中生活管护、集中康复治疗、集中生产劳动,做到了集中管护一人、解放一个家庭、维护一方稳定;实施了以解决群众基本生产问题为目标的“三推进”强基固本工程,实现了乡乡通水泥路、村村通公路,家家用上了清洁能源和自来水,户户有增收主导产业。2008年一举在全市实现现阶段率先脱贫目标。二是实施教育卫生惠民工程,解决上学、就医问题。提前一年完成了校点布局调整任务,在全省率先实施了“蛋奶工程”和交通费补助政策,实现了中小学集中供暖和洗浴、医务设施全普及,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完成了乡村卫生院(室)标准化改造,建立了三道医保救助防线,群众一般病有城乡基本医保、大病有民政救助、特大病有财政二次报销,救助比例达到了80%以上。实施了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等十项计划生育阳光温暖工程,计生群众得到了普惠中的特惠。三是实施民生八大工程,解决服务均等化问题,累计实施民生八大工程165个,完成投资6.6亿元。县上还筹资1.4亿元,启动了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幸福老人、人人安居等人人共享幸福十大工程,确保公共服务设施、教育医疗、文体设施城乡同步推进、显著改善,基本实现了社会服务城乡均衡化。四是实施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工程,解决社会保障问题。延伸保障面、提高保障标准,构筑了八保一低一救助的社保体系,社会保障综合覆盖面达到94%。2009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6488元和4695元,跃居全省前列。城乡居民幸福指数的大幅提升,赢得了群众的普遍满意和支持,也极大地增强了全县上下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和力量,形成了凝心聚力、比拼争先,共促发展的浓厚氛围。
五、坚持三高精神,争创一流业绩,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动力
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干部队伍,营造一种风清气正、比拼争先的浓厚氛围。凤县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三高精神。一是高目标引领。坚持把解放思想、创新争先、率先发展作为干部教育主题,以热爱凤县价值观教育、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机关纪律作风教育为载体,先后举办了6期凤县大讲坛,开展了“我们的工作与全省十强县差距有多大?”、“我们的素质与全国文明县城差距有多大?”、“我们的作风与老百姓期望有多大?”等主题讨论,引导广大干部把国事当作家事干,把干事创业当作实现个人价值的机遇,凡事做到树样板、出典型、创经验,用亮点聚焦目光,用汗水创造业绩,在全县树立了比拼争先创一流的工作追求。生态建设、旅游开发、招商引资、民生保障等经验在全省推广,荣获国家级荣誉10多项,受到了省内外空前的关注和好评。二是高强度推进。全面推行扁平化管理,实行县乡村三级包抓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农民增收、产业发展等责任制,将包抓责任一一对应,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做到了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目标化、目标任务责任化。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要求情况在一线了解、决策在一线产生、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检测,形成了“实干不争论、苦干不张扬、快干争一流”的工作氛围。“西北第一、全国有位”的凤县社会福利园区用了不到三个月时间就建成投入使用就是高强度推进的典型之一。三是高效率落实。大力弘扬不比基础比精神、不比条件比干劲,以时间换空间,以力度换跨度的精神,严格实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不在事事开会上兜圈子,不在层层表态上做文章,做到上午能办好的事绝不拖到下午,当天能完成的事绝不拖到次日,做到了决策条条算数,工作件件落实,凡事先人一步、快人一拍。在凤县,领导干部节假日连轴转已成为家常便饭,机关干部比干劲、比能力、比作风已蔚然成风,全县上下团结谋事、激情干事、努力成事已成为凤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鲜明特征。
凤县的创新实践,不仅使凤县经济社会完成了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辉煌一跳,实现了结构调整和实力壮大的华丽转身,踏上了总量扩大、质量提升、统筹兼顾、民生改善的科学发展之路,而且也对经济欠发达县区,尤其是以资源开发为主地区的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树立了典型,探索走出了一条以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