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创机制 争作为 打造“一村一品”党建新特色
[打印本页]
作者:
决策参考
时间:
2013-7-17 08:55
标题:
创机制 争作为 打造“一村一品”党建新特色
今年来,泰宁县大田乡党委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主题,以创业、服务、转型为主线,结合“活力队伍、效益党建”突出地域特色,实施“一村一品”工程,着力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党建示范村,不断提高全乡基层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为推动全乡党建科学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一、抓机遇,助增收,打造“创业发展”村
抢抓高速高铁即将开通的契机,结合各村实际,扎实开展“党建富民强村”工程,探索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以“支部+协会/合作社”、“支部+基地”的模式,发挥党组织服务经济建设的龙头作用,将发展基础较好的谙下村、鱼川村打造成“创业发展型”党建示范村,助力全乡经济发展。
一是建协会,助产业。谙下村党支部按照“建一个协会、兴一项产业、富一方百姓”的思路,建立“五黑一绿鸡”、大棚蔬菜、生态泉水养鱼等特色种养创业协会。通过在协会成立党小组,形成了“党支部为核心,富民为目标,协会为依托,农户为主体”的工作模式,在每个村民小组培育1户以上党员创业带富标兵,组织实施“帮一带十”工程,即“帮扶1名致富能人党员、带动10户群众发展致富项目”。目前共帮助28户农户理思路、出点子,培养创业标兵12人,建成党员创业带富示范项目8个,预计年可实现产值350余万元。
二是“三带三比”,兴产业。鱼川村党支部以增进党群关系、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开展“支部带领、党员带头、典型带动,比发展、比致富、比贡献”的“三带三比”致富竞赛活动。围绕产业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全面开展“一挂牌、两带头、四联系”活动,即门前悬挂党员标志牌,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联系一户经营大户、一户科技示范户、一户文明户、一户贫困户。该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发展的食用菌、烟叶、油茶等特色产业,已逐步成为该村村民增收的新增长源。
二、抓特色,优服务,打造“幸福和谐”村
大田村、料坊村、金坑村党支部以服务群众为宗旨,推进党员队伍建设,构建涵盖党组织、协会组织等多位一体的特色服务队,助力乡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一是“1+3”,聚合力。大田村党支部充分利用集镇所在地的优势,推行“村党支部+村联合工会、老年协会、演出协会”的“1+3”党建服务模式。指导村联合工会把全村18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有就业需求的人员纳入用工管理,建立信息档案;每月举办就业知识讲座,并利用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开展培训,转移劳动力60余人;定期走访企业了解职工工作和劳保等情况,帮助职工讨要欠薪50余万元。村老年协会12名老党员自发组建志愿服务队,主动参与圩日集镇农贸市场管理、交通车辆协理以及矛盾纠纷排查。共协助管理农贸市场86次,协助治理各类违章交通现象73起,化解各类矛盾49起。村演出协会充分吸收农村业务文艺骨干,组建村演奏乐队、女子广场舞队、腰鼓队和蚯蚓灯队,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理念,鼓励参加县山歌大赛和广场舞展演等活动,每年到邻县邻乡交流演出3至4次;传承民俗文化,在重大节日期间举办具有本土特色的蚯蚓灯会;同时,不定期邀请县梅林剧团、杉城业余文艺演出队和建宁县老年文艺队等来我乡慰问演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农村业余文艺骨干的综合素质。
二是围绕“五精”,增动力。料坊村党支部围绕“班子精干、党员精神、管理精细、发展精效、村容精美”工作目标,践行“以服务群众为根本,构建和谐乡村为目标”的发展理念,建立“党群服务站、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服务网络”的“三点一线六承诺”制度,实施“党群服务直通工程”。特别是自2008年向莆高速铁路、建泰高速公路动工建设以来,该村实现了和谐征迁三个“最”、三个“无”:即在高速、高铁项目建设全县范围内征迁面积最大,但无群众材夜思事件;建设工程量最大,但无矛盾纠纷;发放征地补偿款最多,但无补偿款发放不满。同时,依托高速、高铁沿线日益凸显的区域优势,建立了小背岭生态立体种养示范基地300亩、烟叶种植示范基地600亩,增加农民收入。实施连接线沿线环境整治工程,新建垃圾池16个、污水处理站1个,安装户用成套污水处理系统20套,打造宜居宜业美丽新村庄。
三是“379”,激活力。金坑村党支部立足全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较多的实际,建立以“留守妇女、留守党员、留守老人”为主的“379”特色服务团队,将农村的留守妇女和空巢老人变成生产、生活的主力,将“弱势”转化为“优势”。组建留守妇女“助耕服务队”和“大嫂服务队”,发展带头创业致富的女能人;切实做好帮助缺乏劳动力的空巢老人以及互助工作,发挥留守老人的威望、调解能力,做好传帮授业的宣教者。广泛组织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党员志愿者服务行动”等活动,并量化考核管理措施,使党组织和党员的服务真正看得见;建立“三机制、两岗位”制度,即建立学习机制、示范机制、践行机制,设立参政议政岗、村务监督岗,提升留守党员素质,增强先锋带队能力;截止目前,共培育农村女养殖大户3户,带动家庭养殖户20余户,发展经营餐饮、旅游等产业户10余户。
三、抓民主,促转型,打造“阳光公信”村
垒际村、北斗村党支部积极扭转矛盾多、工作难开展的局面,积极做好后进村整顿转化,大力推行村干部“双诺双评”、“四议两公开”等工作机制,通过整合利用农村各方面的监督力量,提高监督效果,推动民主管理。
一是“三坚持”,推民主。北斗村党支部实施“坚持民主评议、坚持村务公开、坚持为民办实事”的“三坚持”机制,增强工作透明度,提升村级组织战斗力。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村主干在上任初期制定长期目标、年初制定短期目标,明确工作任务,采取公开述职的方式接受党员群众评议。乡党委在群众评议的基础上对村主干进行任期和年终考评。组建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监督“两委”运行情况及村级重大决策执行情况,把村民“一事一议”制度落到实处;严格执行每月一公开制度,按照程序公开村财支出和收入情况,全面消除群众疑惑。结合乡党委“下基层、解民忧”活动,开展“双诺双评”活动,收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安全饮水等民生类问题。今年来,共公开各类村务13次,收集各类问题9件,现已解决3件,摸底申报项目4件,其余已做好群众解释说明工作;群众对村两委满意度、信任度明显提升,自发组织开展高速沿线村庄整治,并积极支持村庄整治,已主动拆除附属房27座,新建花池500余米。
二是“三重三提”,促转型。垒际村党支部以“三重三提”为目标,即以矛盾化解、新农村建设、笋制品精深加工为重点,逐步提升党支部的群众满意率、村庄美化度、农业增收值。每季度邀请挂村领导、乡综治办召开矛盾形势座谈会,认真做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用地补偿、农民安置等涉农问题。科学规划有序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完成农民体育建设工程、村部整修、休闲公园建设、绿化等工程。成立天台山笋制品合作社,发展社员120余户,由村党支部带头联系,依托县重点项目宏达食品厂,解决笋制品销售问题,逐步形成“支部+公司+协会+农户”笋制品产业模式。目前,共化解高速、高铁征迁后续问题矛盾20余起;成功拆除附属房734平方米,主房拉毛粉刷1913平方米,种植杨梅、山茶花、桂花等树种,新建一处农民建设工程,并获得全县新农村建设第一名;合作社通过制作、收购、流通等手段,年销售清水笋、金丝笋、笋干(闽笋)等笋制品6000余吨。(作者单位:泰宁县大田乡党委伍 民)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