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开口说话的四种境界 [打印本页]

作者: 我心飞翔    时间: 2013-6-24 10:00
标题: 开口说话的四种境界
   开口说话,看似简单,实则不容易,会说不会说大不一样。古人云:“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以误国。”苏秦凭三寸不烂之舌而身挂六国相印,诸葛亮靠经天纬地之言而强于百万之师。传说古代有一位国王,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满嘴的牙都掉了。于是,他就找了两位解梦的人。国王问他们:“为什么我会梦见自己满口的牙全掉了呢?”第一个解梦的人就说:“皇上,梦的意思是,在你所有的亲属都死去以后,你才能死,一个都不剩。”皇上一听,龙颜大怒,杖打了他一百大棍。第二个解梦人说:“至高无上的皇上,梦的意思是,您将是您所有亲属当中最长寿的一位呀!”皇上听了很高兴,便拿出了一百枚金币,赏给了第二位解梦的人。
6 ~# Z  K& l" }, c
; J- e8 U: l/ Y5 H+ o$ F: j/ K同样的事情,同样的内容,说不同的话,却能让一个人生,也可能让另一个人死;一个挨打,另一个却受到嘉奖。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像征着是两种不同的人生轨迹和命运。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说话的方式,然而失败的人生可以有千万种,成功的人生却都不尽相同。如果说,“相由心生”说的是一个人的面相可以看出性格。那么,一个人只要一张嘴说话,往往就能听这出个人的处事能力与做人的境界。. a8 {" ^! T) C! M

' S) q# r  l; D3 n, ^- V第一种境界:开口就杀 人7 n0 n1 }3 p- w6 t0 F! O
, K  ~) G4 ~% w' F' S1 h
所谓开口就杀 人,就是一开口就会伤人。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说话直来直去、嘴上毫无遮拦,我们称这种人为炮筒子,这种炮筒子的人说话往往不进行认真的思考,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既不分场合地点,也不分男女老幼,更不考虑自己的话是否让对方接受,想放炮就放炮,嘴上虽然痛快,却在有意无意中伤了许多人的感情。炮筒子与直爽不同,直爽的人虽然说话不拐弯抹角,但绝无欺骗,耍弄他人之心。而炮筒子的人则是信口开河,不负责任地攻击别人,不顾及影响。这种人说话只顾嘴痛快乐,不顾他人内心痛苦。0 W  n6 N& g& |2 R2 T, Z

0 L, L. `. }9 C6 j$ [, q在炮筒子说话伤人的时候,遇到不同的对像有两种结果。如果被伤害的对方是位修养很好的人,一般是对他不予理睬,不会跟其一般见识。但在之后的相处中,往往采取避而远之的态度。但被伤害的对方如果是个较真的或是个脾气不好的人,往往要和放炮的人针锋相对地理论了,也会变成冤家。所谓冤家宜解不宜结,而这种开口就杀人的说话方式,一开口只会有两种结果:要么错过了一个真正的朋友,要么会凭白无故的多了一个敌人。/ W! Y: @) q, |; l+ l: _5 ?
  ; N. Y6 t: |" ?" m; k
第二种境界:开口就烦人/ j' O7 r( t( }, P$ D3 J

( b! T, @9 }9 g有一则笑话是这样说的:有一位长得略胖的妇人一进服装店,售货小 姐就对她说:大娘,你太肥了,我们没有您可以穿的衣服。这位太太正想反驳,小 姐又加了一句: 其实老了还是胖一点好。这位妇人气得不知如何发作才好,此时老板娘从后面走出来,这位太太马上**: 我今天是招谁惹谁了,怎么才进店,就被你们店员说我又胖又老。老板娘很不好意思地赶紧赔不是,却是二度伤害,因为她说: 我们这店员是从乡下来的,特别不会说话,但说的都是真话。+ g& W1 l2 n0 n7 \

& x5 _, B4 n! x, B说话直来直往的人说自己是说真话没有坏意,但也容易伤人。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性格是心直口快,没有城府,从不拐弯抹角。有时候这样的人会很受欢迎,因为人们觉得他率直,交往起来很轻松,可是有时候这样的人却很让人头疼,因为他总是无意中伤害别人,常常把人弄得下不来台却毫无察觉,你怪他吧,他是无意;你不怪他吧,他又屡次让你恼火。这样的家伙真是让人头疼。
7 ?  Y+ N; w) h- g3 V * \* F# @% P; }
北宋时期的寇准,吃尽了说话过于直爽的苦头。《资治通鉴》记载了一个故事:一次会餐,不小心寇准的胡子沾了汤汁,丁谓站起来慢慢替他擦干净。寇准讽刺说,你身为国家大臣,就是替领导擦胡须的吗?丁谓自此记恨寇准。寇准的话看上去是玩笑,但实际上却是一种过于直爽的讽刺挖苦。自此,丁谓全力诋毁寇准,并且和王钦若、曹利用等同样受过寇准谩骂、讽刺、挖苦的大官结成同盟,共同对付他,经常在皇帝面前说寇准的坏话。最后连皇帝也觉得寇准不会讲话了,寇准政治生命也随之结束,一而再,再而三被流放,直至客死雷州。寇准的悲剧,根源就是没有管好自己的口,说话太直。3 M  q: s4 s: ?

9 a, W/ L( Z; H. x2 z0 j9 B' ?$ j也许你会说,我本来就性格直爽,实在讨厌拐着弯说话。如果你平时说话太直,那么现在教给你一个办法:开口之前试着先问自己三个问题:这是真的吗,这是善意的吗,这是有必要的吗?这三个问题就是佛教中所说的开口的三扇门。提出这些问题作用,至少能在开口之前给自己一点思考的时间,而这短暂的时间足以给你省掉很多麻烦。
5 e" r0 Y; W* E5 B4 b0 @3 r5 T" V/ {
# ]( U1 Z5 T- P$ Y第三种境界:开口就服人# q8 v4 i- s" `
  ^) J( [! h( g
《战国策》里有一个《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说的是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急攻赵国,危急关头,赵国不得不求救于齐,而齐国却提出救援条件,是让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溺爱孩子、缺乏政治远见的赵太后不肯答应这个条件,于是大臣竭力劝阻,惹的太后暴怒,“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面对此情此景,深谙说话艺术的左师触龙并没有像别的朝臣那样一味地犯颜直谏,而是察言观色,相机行事。他知道,赵太后刚刚执政,缺乏政治经验,目光短浅,加之女性特有的溺爱孩子的心理,盛怒之下,任何谈及人质的问题都会让太后难以接受,使得结果适得其反。
0 h# X: l7 w2 j: n " _) C9 G# Z; V6 k% C; ^# X
所以触龙避其锋芒,对让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的事只字不提,而是转移话题。先问太后饮食住行,继之论及疼爱子女的事情,最后大谈王位继承问题。不知不觉之中,太后怒气全消,幡然悔悟,明白了怎样才是疼爱孩子的道理,高兴地安排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   . z, T$ ]+ y0 Z$ n: {' v
  e. R- I; q7 O8 \! N$ L
其实说话技巧再高,它高不过“理”字。言论一定要合理,要让别人能接纳领受,要有信用,要令人无懈可击。触龙的话之最终所以能够让赵太后欣然信服,愿意安排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关键在于他能够在动之以情的基础上,以理服人。谁不疼爱自己的孩子,爱孩子就要为孩子考虑的长远一些,就要让孩子有立身之本,不要仅仅依靠权势、父母。站在客观事实的角度,触龙步步诱导,旁敲侧击,明之以实,晓之以理,全部对话无一字涉及人质,但又句句不离人质。迂回曲折之中尽显语言奥妙,循循善诱之余凸现事情必然。   
3 Q% e+ n3 F: r, J8 d& O# ?
1 d) o/ n4 j: P7 `, q& |第四种境界:
作者: 烽火岁月    时间: 2013-12-22 11:43
讲解很精辟,值得学习分享
作者: xiuwuren    时间: 2020-6-5 16:24
缺乏政治经验,目光短浅,加之女性特有的溺爱孩子的心理
作者: 仍然在坚持    时间: 2020-6-10 16:55
迂回曲折之中尽显语言奥妙,循循善诱之余凸现事情必然。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