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调查研究怎样求深求细
[打印本页]
作者:
哈尔滨秘书
时间:
2013-6-18 08:00
标题:
调查研究怎样求深求细
调查报告是秘书写作的常用文体之一,文秘人员用这种反映调查研究所获得的信息与结论的书面报告,直接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发挥自身的参谋作用。
调查报告是一种严肃笃实的基础性文体,很讲究适宜的文字表现形式。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是搞好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本身要得法,要为写报告做好准备。调查报告写作所需的调查研究,比起其他新闻体裁的调查研究来,要求更高,这是由调查报告的作用决定的。调查报告不仅报道新闻事物“是什么”,往往还要报道“为什么”。为了解答“为什么”,在调查研究上必须下更多的功夫。简单地概括就是要做到“广、全、深、细”几个字。广、全是对事物的调查广度而言,深、细是对深入事物实质研究而言,广、全、深、细的目的在于掌握事物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深入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帮助读者提高对这一事物的认识,以利于领导的科学决策。调查研究的广度取决于某一事物调查的目的和要求。比如,假设你是一家旅行社的文秘人员,想弄清楚当前旅行社“边缘化”的现象,原因到底在哪里。对此问题,可以有选择性地向一些大、中、小型旅行社进行调查,弄清“边缘化”的表现和成因,这是调查的目的;向多少个组织调查,这是调查的范围。把这些旅行社“边缘化”的情况分别调查清楚,然后综合分析,就可找出几条共同的原因,这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也可以进行典型调查,对一个有代表性的旅行社进行透彻的调查,这种做法一般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广度的目的是为了深度。调查研究怎样求深求细呢?
一、作风要扎实。当前在写作上有一种值得警惕的现象,不少人患有网络依赖症,离开老秘网就无法写东西,平时不注意积累资料,要写文章时,不是绞尽脑汁地思考、分析,而是先上网去找,拷贝过来,修修改改即可,导致同一化、去主体化的写作现象渐成趋势。这是一种投机取巧的走过场式的写作方式,它产生的是千篇一律、空洞无物甚至不伦不类的东西,无法表达千变万化的现实生活和作者的真情实感。调查研究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全面准确地了解情况而不偏误,就必须有一股调查研究的挤劲、钻劲和韧劲。要真正扑下身去与基层群众打成一片,详尽、系统地占有第一手资料。反对“唯书”“唯上”,不搞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凭主观感受和个人情绪下结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说法,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应多找一些人,反复查考落实,特别是直接与群众接触,听取老百姓生动、朴实的原汁原味的语言,深挖其根,究其源,辨其真伪,择善而从。调查报告是靠事实说话的,真实是调查报告的生命、基础和价值所在。20世纪50年代末的“三年困难时期”,刘少奇为探究应对之策,回到湖南农村调查,与农民同吃同住,在一间猪栏边的破屋里,召开了多次座谈会,每次开场白都是“希望你们对我讲真话……”如果浮夸虚妄、弄虚作假,则无疑会影响领导决策,贻误工作,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总之,文秘人员只有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原则,具有吃苦受累的勇气和稳打稳扎、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才能在调查研究上取得实效。
二、方法要适当。由于调查的目的、内容、要求、对象、范围、条件等不同,调查的方法也不一样。现场观察、个别访谈、开座谈会、参加有关会议、查阅档案、抽样调查、问卷调查等等,都是可以综合运用的方法,按照需要和可能而定。要处理好针对性和客观性的关系,带着框框去选材料固然不行,漫无目的地兼收并蓄也不行。属于典型经验的调查,在相关单位易于取得支持和各种方便,而属于反映问题、揭发矛盾的调查,则可能受到当事人的干扰,使调查不易掌握真实情况。古人有微服出行的方法。到了今天,微服私访,也不失为获取真实信息的一个可行之策。要把公开调查与不公开身份的观察结合起来。当然,观察也是调查,但有些事只能不动声色地去调查,才能避免弄虚作假,信息失真,才能了解到真实可信的情况。要把交谈了解情况与看现成材料结合起来。看现成材料,能为交谈打好基础;交谈,有利于深入详细地了解情况,比看材料了解得更多更活,而且在交谈中使现成材料得到进一步核实和消化。调查研究中要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如善于向调查对象学习,边调查边思考,随时整理分类,随时提炼观点等。
三、善问与善听。文秘人员要在调查研究上有所成就,脑子里就得装满问号。“问”也有学问,提问的巧与拙,收效大不一样。既是访问,就要有甘当小学生的态度,文秘人员切忌在基层调查对象面前自我炫耀,摆出一副什么都懂的样子。要善于找到发问的切入点,循循善问,最好变“宽”问为“窄”问,往细里问,因为调查前的准备再充分再细致,有些东西事先也没有想到,经过细问,不知道的东西时常会“冒”出来。有价值的线索一露头,要像猫捉老鼠一样,穷追不舍,不问个水落石出,不追个一清二楚,不要甘休。调研中,倾听也是一门艺术。善于引导被调查者的思路,并不意味着调研者本人必须夸夸其谈,因为你的主要任务是要从对方那里获得更多的信息。心理学家曾对人的语言逻辑,以及谈话时外界干扰对人脑的思维与语言结合、表述过程中的阻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只得到一个题目的人,让其不受中断,任意发挥,他的思维及语言则呈现一种活跃的、不受拘束的、跳跃的、情感丰富的状态。可见,抓住一个话题,让对方多说,他说的越多,你从中获得的素材就越丰厚。
总之,调查的功夫如能既广全,又深细,在动手写作时就会顺利得多,而不至于感到“无米之炊”,或感叹写成的作品不具体、不生动、不深刻。
作者:
旋流浮草
时间:
2013-6-18 12:03
先回复一个,整篇学习完了再点评。
作者:
旋流浮草
时间:
2013-6-18 12:16
通篇学习了,感觉真是用心写的,很有学习价值。
作者:
江苏老秘
时间:
2013-6-25 21:50
本帖最后由 江苏老秘 于 2013-6-25 21:52 编辑
“调研”,即调查研究,没有调查,研究最多只是纸上谈兵,而真正的调查,应该是深入到调查对象的群体中,亲自观察思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深入群众,是我党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政治路线的最好体现,是我党八十多年来的光荣传统。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各种新情况、新现象的出现,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需要我们的领导干部能从实际出发,提高办事效率,使政府各项政策能真正的发挥作用,尤其是能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这些年,我们有些地方盲目地搞了许多所谓的形象工程,盲目地制定了一些无论对经济还是社会发展无作用或作用很少的政策,导致了许多的负面影响。既影响了社会改革的进度,从某种意义上讲阻碍了当地的发展,还影响了政府在公众眼中的形象,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这些情况的出现,“形式调研”一定功不可没。 要真正解决“形式调研”,我们首先应该看看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为什么会流于形式这个问题。我想,第一,对于是“调查研究”调查在先,研究在后,应该根据它们的顺序来研究一下,搞清我们进行“形式调研”这些领导干部,是不是先研究了,再去调查,或者说那些调查是用来研究,还是用来说服“研究者”的;其次,看看我们的调研本身是不是有一定的针对性,没有针对性的调研实质上就是“形式调研”;第三,要看看这是不是我们这些干部领导作风有问题,是将政策的制定当作儿戏,将政策的直接受益者---老百姓放在什么样的位置;此外,我们还要看看,我们的领导干部,花在调研上的时间究竟有多少。在接受采访时,韩书记就指出了文山会海的问题。也许,这些文山会海都是在研究,花费了领导干部大量的时间,领导干部那有时间去搞真正的调研?当然,有关部门能制定出对领导干部调研工作的监督力度,落实责任,加强对调研的评估力度。对于搞“形式调研”者,应采取有关措施,确保政策制定附合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形式调研”或许才能真正被拒之门外。政府有关部门应求真务实,花大力气,把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这个好传统好做法恢复起来。真正做到围绕难点和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在调研中寻求办法,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
作者:
redondotian11
时间:
2013-7-22 22:02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作者:
jiaoming1984
时间:
2013-7-23 17:47
抓住一个点,写深写透,调研报告应该这样
作者:
overyahoo
时间:
2013-8-14 10:12
调查报告同一化、去主体化的写作现象渐成趋势,赞同
作者:
老陈综治
时间:
2015-10-13 17:26
善问与善听,脑子里就得装满问号,写一篇就成为此领域的专家
作者:
果冻
时间:
2022-10-26 10:52
借鉴一下借鉴一下借鉴一下
作者:
fcysos166
时间:
2023-3-16 19:13
调查的功夫如能既广全,又深细,在动手写作时就会顺利得多,而不至于感到“无米之炊”
作者:
wuchangqikkk
时间:
2023-3-20 09:06
文秘人员要在调查研究上有所成就,脑子里就得装满问号。
作者:
522714115
时间:
2023-3-22 19:58
术。善于引导被调查者的思路,并不意味着调研者本人必须夸夸其谈,因为你的主要任务是要从对方那里获得更多的信息。心理学家曾对人的语言逻辑,以及谈话时外界干扰对人脑的思维与语言结合、表述过程中的阻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只得到一个题目的人,让其不受中断,任意发挥,他的思维及语言则呈现一种活跃的、不受拘束的、跳跃的
作者:
候鸟贝影
时间:
2023-6-7 13:50
查研究怎样求深求查研究怎样求深求
作者:
陆仁贾
时间:
2023-7-24 17:36
待定待定的点点滴滴地地道道的地地道道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