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路径
[打印本页]
作者:
学习时报摘记
时间:
2013-6-17 00:25
标题: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路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标志着党的根本宗旨在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上得到了进一步具体落实和体现,也标志着新形势下党对自身建设规律的把握有了新的提炼和升华。
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在基层的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肩负着巩固和增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使命。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服务型政党建设具有逻辑上的统一性,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同时,又具有组织上的同一性,是一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因此,服务型政党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处于不同的位阶上,不能混淆运用。后者内生于前者之中,遵循前者的统一规范和普遍要求,同时,后者在前者的大概念下,又是一个具体的小概念。厘清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定位,要抓住三个基本要素。
一是功能定位在服务。这是服务型执政党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两个建设”的共同内核,贯穿于始终。服务从本质上来说,是政党发展的一种重新建构,是基于政党与民众、社会良性互动的发展理念、执政方式和动员方式的有意识转变过程。现代政党发展的利益整合、政治录用、社会管理等职能最终都要归因到服务上来。这个服务,应该是广泛意义上的,包括一切为人民的执政行动。至少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政治内涵,政党通过服务执行组织行为,落实宗旨,以服务作为组织社会、动员社会的基础和依据,增强政治感召力和执政合法性;社会内涵,通过建设服务型政党,与建设服务型政府、服务型社会有机统一,把政党的意志社会化;组织内涵,科学把握政党现代性的本质要求和现代化政党发展的基本规律,以服务为政党组织行为的基本特征和活动方式;实践内涵,通过一系列的服务行动,形成党组织为党员和群众服务,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的大服务格局。
二是适用界限在基层。基层党组织作为政党的基本组成单位,相对于整个政党而言,与服务对象的联系,在方式上具有直接性,在内容上具有具体性,在边界上具有有限性等特征,因而不可能包罗万象,必须把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职能从泛化的定位中剥离出来,从抽象的概念中具象出来,对整个政党的服务和基层党组织的服务作出科学的界定,立足于基层党组织的核心职能和现实可能,坚持应然、可然与实然有机统一,避免把政党的全部服务功能简单地转嫁到基层党组织而导致服务的泛化和虚化。以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基本职责和首要任务,实际上已经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了具体要求,这是一种具体的物化的服务,是一项可以行动化的目标,就其现实性来看,也是对执政党和基层党组织职责任务的进一步科学化分解和细化。
三是服务的重要对象在群众。基层党组织服务的重要对象是群众,需要做工作的主要对象也是群众,这就决定了群众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把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贯穿始终,用群众工作来统揽服务工作,用群众标准来检验和衡量服务工作,时刻警惕防止脱离群众。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从本质上来说,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功能转型和创新发展,是一种从理念到方式方法的变革。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服务群众与做群众工作的关系。服务群众是做群众工作的必要前提和条件,是了解群众、联系群众、影响群众最现实的路径。服务功能直接决定做群众工作的功能。做群众工作,必须坚持以服务为本,融管理、教育于服务之中,从服务之中汲取教育管理的能量,防止本末倒置。贵州“瓮安事件”、云南“孟连事件”等重大群体性事件,就是一些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弱化,导致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功能退化甚至丧失,教训十分深刻。
服务主体与服务主导的关系。基层党组织必须切实尊重党员和群众的主体地位,把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作为服务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任何良好的个人愿望出发。同时,又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主导作用,体现主观能动性,加强谋划和统筹,勇于负责,敢于担当,争取更大作为。
岗位服务与志愿服务的关系。既要立足本职岗位,创先争优做好本职工作,自觉地把自己当成服务群众的工具,而不是把群众当成服务自己的工具;又要强化志愿服务,把服务从职业道德层面的工作要求向个人品德层面的自觉自愿转化和延伸。从实践来看,当前尤其要突出发展志愿服务,加强对志愿服务的有效整合和科学组织,形成与基层党组织覆盖相重合的志愿服务全覆盖。
服务型党员队伍与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关系。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引领,以服务型党员队伍建设为支撑,坚持组织体系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同步推进、相互促进。通过健全有利于服务的组织体系,优化服务理念,拓展服务平台,提升服务能力,健全服务机制,加强服务保障。同时,围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把党员队伍建设的重心转移到服务群众上来,形成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共同做群众工作的整体合力。作者:洪浩
作者:
山东老秘
时间:
2013-6-22 00:49
抓党建工作是有一定的技巧的,不能盲干,必须做到“软硬兼施”,坚持软硬两手一起抓。应该软的地方软,应该硬的地方硬。应该软的时候软,应该硬的时候硬。抓软件不能一味的软,必须硬起来。抓硬件不能一味的硬,需要软化,需要注入软实力。
把软件抓硬,不能软弱。党的工作中,很多工作都是软件建设。比如:思想工作、党员发展、制度建设、党内民主、干部队伍建设。这些工作在党建中,虽然是软件建设,但一定不能软弱,要下硬功夫,把这些软件抓硬。思想工作不能软,一定要过硬,一定要深入、细致、扎实,不能让思想政治工作变成搞形式、走过场,没有一点实际效果。党员发展不能软,一定要过硬,下硬功夫把好关口,绝对不允许不符合条件的人混入党内,不能因为嘴软、手软、心软让党员队伍软弱涣散。制度建设不能软,一定要过硬,要用过硬的调研支撑制度的出台,要用过硬的手段促进制度的落实,不能让制度脱离实际,也不能让制度变成一张废纸。党内民主不能软,一定要硬起来,要用强硬的措施推进党内民主,对落实党内民主不到位的要坚决纠正,不能让党内民主形同虚设。干部队伍不能软,一定要硬,要用过硬的本领选本领过硬的人,不能让老好人得好,不能人投机人得机。
把硬件化软,不能生硬。在党建工作中,有些工作属于硬件建设。比如:活动场所建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要在这些硬件建设中赋予文化这个软实力,不能让硬件变得生硬、生冷。在活动场所建设中,要体现当地特色,赋予文化内涵,不能生硬地要求统一规划,都是钢筋和混泥土,没有一点生机、活力和特色。活动场所建设好后,要组织活动,让它活起来,动起来,做到硬与软充分结合,不能让活动场所生硬、生冷闲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硬工作,但也要多选一些体现软实力的项目,做到既发展了村集体经济,又促进了软实力的增强。
要打造党建文化,让党建工作软实力不软。让党建工作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不是生硬、生冷的说教和灌输。给党建工作赋予文化内涵,党建工作就会鲜活起来,生动起来,抓党建工作就会变成有趣的事,就会事半功倍。如果不给党建工作赋予文化内涵,就党建工作抓党建工作,简单的说教,强行的灌输,党建工作就会变得生硬,生冷,就没有任何生机和活力,就会事倍功半。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