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以建设服务型政党提升党建水平 [打印本页]

作者: 学习时报摘记    时间: 2013-5-24 09:27
标题: 以建设服务型政党提升党建水平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其中,把建设服务型执政党,作为执政党建设的目标,这样的表述在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联系到十八大报告提出的“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论断,建设“服务型”政党这个重要观点,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和认真把握。
                  一
    建设服务型政党,是在我们党历史方位变化了的背景下,有效治理国家的内在要求。
    服务型政党的“服务”,是现代意义上的服务,这样的服务,是以公益和互益为轴心的,它是治理体系的最基本精神和原则。这种服务是与多元利益关系(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联系在一起的,与多元的利益需求(个体的、群体的、现实的、未来的、全局的、局部的)联系在一起的。因而,它需要依靠经济组织、自治组织、民间组织、社会团体,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来参与;同时,它还需要结合具体实际,形成多种参与方式,建立像民意调查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听证会制度、协商谈判制度、公民投票制度等民主化、科学化的公众利益诉求机制、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
    由于现代服务的核心是公益,这就需要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多元利益关系中的协调和引导作用。由于现代服务不是单向度的,它是互益的,这就要求党组织通过服务,逐步培养群众的主体意识和“共同体意识”,促进服务向“相互服务”、“群众互助”方向转化和发展,使服务促进更大的人际互动。这种新型社会服务,就会像一根传动轴,把社会每个居民、单位都带动起来,共同营造现代人精神和物质生活的美好家园,创设社会和谐。应该看到,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正是有效治理国家的内在要求。
                  二
    建设服务型政党,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合乎逻辑的发展方向。
    党在成为执政党以后,所面临的考验主要是与权力相联系的种种问题,其中有两个问题最为突出:一是要时刻警惕防止脱离群众。执政党的权力来自人民,有了权可以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可是,国家政权作为社会公共权力,它又有脱离社会、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点,因此,执政党就有滋生官僚主义、脱离群众的危险,以及由权力衍生的形形色色物质利益的诱惑,会使一部分党员干部经不住考验,败下阵来。二是要学会用执政的方式为人民谋利益。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的概念发生了变化,既包括工人、农民等基本群众,也包括私营企业主等新的社会阶层,他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执政党既不应对先富起来的群体“劫富济贫”,更不能忘记社会转型中出现的各类困难群体。充分发挥服务型政党的职能,运用法律、行政、社会、道德的手段和力量,科学地把握和协调多元的利益关系,有效地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对社会进行科学管理,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执政党这样的“服务”,既能弥补“市场失灵”,也可以弥补“政府失灵”,保证“立党为公”,执政党坚持这样的“服务”,才能“执政为民”,维护公平正义的原则,推进社会的和谐进步。
                  三
    建设服务型政党,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重大举措。
    十八大报告强调,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个论断,是我们“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战略部署。
    一般说来,我们党的组织作为一个系统,从层级看,可以划分为中央、地方和基层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的功能,也有所区别。可以这样简单地说:战略制定、决策在党的高层、在中央;执行、贯彻在地方;而落实、实施在基层、在党的基层组织。因此,党的基层组织功能最根本的定位,就是要把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体落实到群众之中。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全部战斗力的基础,作为党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最重要的就是体现党的这项功能。如果这个任务完成不好,就会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我们还要看到,我国的组织领导制度是按照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原则来构建的,具有资源配置逐级递减,承担责任逐级递增的基本特征。对于基层来说,资源越少,意味着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小;责任越大,意味着需要面对的矛盾和问题越多。基层既处于行政体制的底端,又必须面对群众的直接利益问题。在资源有限、责权高度不对称的情况下,基层党员干部面对群众急需解决的、大量的、复杂的、具体的利益诉求时,他们往往很是无力和无奈。我国大多数民众普遍对党的高层领导高度重视民生,积极解决民生,评价很高,而对基层的干部评价偏低,应该说主要原因就在这里。
    我们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但又必须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但这两者又存在着矛盾,因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公共利益。而“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个别利益、具体利益。公共利益不等于不同个体利益简单的累积,同时,执政党把握公共利益,仅仅运用多数同意的表决机制不一定有效(根据经济学中的阿罗不可能定理)。而且,使得每一个个体的利益都得到同步提高的“帕累托改进”也是很难实现的。正因为如此,需要我们处理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的关系,使最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与“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的矛盾能够有效地解决。
    这两方面问题的解决,相当程度上需要依靠发挥基层组织的服务功能。
    一方面,我们基层组织可以充分利用我们党发达的组织系统,整合服务资源、构建服务网络、创新服务基层、服务发展的方式,化民忧、解民怨。
    另一方面,加强基层组织的服务能力的建设,又可以在相当层面上化解权力过分集中的体制弊端。因为,基层组织的服务能力的建设,能够通过广泛的社情民意的收集与反映,通过党群宽口径、双向的、互通的联系渠道,使我们领导机关能够更为清楚地把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政策进行校验和纠错,制定能够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方针、政策,从而更好地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基层党组织充分运用公共服务网络,真实地服务群众,为群众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全面有效地为群众服务,就能培育区域内的各个社区、各类组织对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推动发展、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巩固和发展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四
    服务型政党建设的实践,为推进学习型、创新型执政党的建设,全面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党的组织的功能(也可以理解为“工作”)就是“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这十二个字中,“服务群众”是精髓,是核心。因为,服务群众,是党推动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根本和基础。“服务”,应该是党的基层组织主要的工作任务。
    民主制度的精髓就在于广泛民意的有序介入,社会治理就是这样一种民主制度,是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一种重要途径。
    社会治理格局的建设,实质上是实现了由单一的行政集权方式向民主参与方式的根本转变。这一转变极大地强化了各种社会主体的民主意识、社会政策中的公正意识以及社会事务中的责任机制,因而有助于从整体上提升社会总效率,有助于各类人群和各类组织得以满足各自的需要、实现各自的愿望。
    但在今天的中国,如何在社会和国家治理的格局中,巩固我们党的领导核心地位,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的政治课题,也是保证社会有序进步、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问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建设服务型政党,执政党需要进一步强化学习,构建学习型政党,需要创新领导和执政方式、构建创新型政党。因此,以服务型为实践途径进而推进的学习型、创新型政党建设,全面展开了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深刻内容,为全面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作者:彭穗宁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