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城镇化应注意处理好六个关系 [打印本页]

作者: 学习时报摘记    时间: 2013-4-22 12:04
标题: 城镇化应注意处理好六个关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东莞市在过去30多年时间里,从一个香飘四季的农业县,迅速发展成为一座生产总值超5000亿元的现代制造业名城,全市汇集了54万家工商登记主体、823万常住人口,城镇化指数达到88.7%,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总结分析东莞推进城镇化的经验与教训,可以从中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概括来讲,主要是处理好六个方面的关系。
    处理好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围土成“城”,东西集“市”。对一座城市而言,既要有“城”、有硬件平台,更要有“市”、有产业基础。产业发展可以促进企业和劳动力集聚,推动城市的兴旺发达。东莞改革开放以来超常规的快速城镇化,靠的就是大量承接港台等地制造业转移,从而带来国内外资本与劳动力的高密度汇集,30多年累计利用外资600多亿美元,集聚外资企业 1.3万家、工业企业3.8万家。可以说,没有产业的集聚和发展,就没有东莞今天的城市规模和地位。这也警示我们,绝不能脱离产业去谈城镇化,过度发展房地产,甚至盲目“造城”。同时,一座城市承载力的高低,又决定着产业发展的规模、层次和质量。这方面东莞也有过深刻的经验教训。由于早期的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快速工业化带动下自发推进的,因此曾经有一段时间,东莞的城镇化水平大大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城市形象不佳,配套不够完善,影响了高层次的企业和人才进驻,造成了产业层次提升缓慢。新世纪以来通过大规模、跨越式的城市建设,才逐步扭转了这一局面。特别是近两年来,东莞按照打造创新型经济强市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城市软硬环境,加快重大项目、重大产业集聚区、重大科技专项建设,有效提升了城市的承载力和吸引力,一批关系城市未来的战略性、创新型重大项目纷纷进驻。总之,产业支撑城市发展,城市助推产业升级。我们应当从东莞城镇化的历程中得到启示,切实处理好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使之彼此适应、良性互促。
    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原传统行政区域的关系。学术界有观点认为,城镇化存在两种值得关注的模式:一种是大城市集中扩张模式,另一种是原传统行政区域就地城镇化模式。东莞走的是类似后一种路径。作为原本一个农业县,东莞1988年才升格为地级市,而且继续实行市直接管辖32个镇街。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东莞从特殊的行政管理架构出发,因势利导,采用市镇村组“四轮驱动”招商建设的办法,充分调动基层积极性,大力发展外源型经济。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强力推进,32个镇街都迅速实现就地城镇化,大多数农民也在家门口洗脚上田。这种模式尊重了原来的乡村区域,得到了原住居民的充分认同,客观上促成了东莞组团式的城市格局,有效避免了摊大饼带来的“大城市病”。当然也相应地出现了城市中心不突出、城市档次不高等问题。但我们没有为此而进行大规模的行政区划调整,而是尊重传统的行政区划,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比如通过整合城区4个街道功能,采用先建新区再改旧区的方法,既实现了城市的有序扩张,提高了城市首位度,又减少了城市扩张受到的阻力。
    处理好原城市居民与原农村居民的关系。城镇化就是农村居民转化为城市居民的过程。但如果城镇化的路径和方法不妥当,对失地农村居民保障不到位,农民的利益将受到严重伤害,甚至有可能沦为城市底层。同时,由于受户籍制度、经济条件等因素所限,农村居民享受到的养老、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与城市居民仍存在较大差距。推进城镇化,促进农民向市民转型,就必须切实维护农村居民的利益,为其提供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基本公共服务。在城镇化过程中,东莞一直都致力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城乡在公共服务上的差距。比如从与农村居民利益最相关的养老、医保等社会保障入手,分别于2000年、2004年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农(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此基础上,又于2006年、2008年分别对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进行了统筹,实现了城乡同等待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的。与此同时,东莞还鼓励村集体利用城镇化带来的土地红利,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早期根据“三来一补”企业多的情况,鼓励村集体整合土地资源,改种庄稼为“种厂房”、“种出租屋”,收取厂租和管理费,分享土地收益。现在又结合全市集中精力招引重大项目的实际,支持农民以土地入股,成为企业或产业园区的股东,分享土地红利,让居民真正享受到城镇化带来的好处。现在东莞的农民不仅享受着城乡均等的医保和养老保险,还享受着集体经济赋予的从生到死的诸多福利。正因为如此,广大农村居民对城镇化非常认可和支持,成为了这个进程中最积极、最主动的力量之一。
    处理好户籍居民与外来新移民的关系。城镇化往往带来大量外来人口。解决好新移民的市民化待遇问题,对城市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但对于外来人口数量庞大的城市来讲,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可能一蹴而就。比如东莞户籍居民仅为 183万,外来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新移民却有640万,两者的比例达到 1:3.5。这些新移民多数是产业工人,部分是企业家及高端人才,其中不少人已经在莞工作生活了一二十年,对东莞的建设发展功不可没。东莞一直高度重视做好新移民服务管理工作,组建了专门的行政部门,积极推动公共服务逐步向新移民覆盖。比如在教育方面,采取积分制的方式,为新移民子女提供公办义务教育学位,到目前有14.2万名新移民子女在公办中小学校免费就读,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46.7%。加上民办学校创造的学位,全市共吸纳义务教育阶段就读的新莞人子女60.9万人,占学生总数的76.1%。在社保方面,积极推动养老、医疗、工伤保险等扩面工作,尽可能将新移民全部纳入保障体系。在户籍方面也适度放开,采取积分制、优秀新移民评选、特殊人才政策等多种渠道接受新移民入户。同时,在今后工作中采取积极稳妥的办法,推动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逐步向新移民覆盖,不断缩小与户籍居民的差距,以此增强新移民对东莞的归属感。
    处理好规划引导与市场推动的关系。。
    处理好城市内部组团的关系及与周边城市的关系。从某种角度来看,城镇化是一个不同利益主体互相博弈的过程,必须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特别是城市组团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要努力形成和谐共生、共谋发展、有序竞争、差异化发展的局面。从城市内部来看,以往由于未建立起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东莞一些镇与镇之间为了争夺企业、资本、人才等资源出现过一定程度的恶性竞争,甚至有相互“挖”项目的现象。因此,必须加大统筹力度,探索建立市镇村招商引资、土地统筹等利益分享机制,不断完善重大项目招商信息共享、布局统筹、选址流转和利益分享制度,避免过度竞争和无序引进。这也正是东莞在着手推动的一些工作。从城市外部来看,东莞周边有香港、广州、深圳等三大中心城市,既可能辐射带动东莞的发展,又可能产生磁吸效应,造成东莞的人才、资金和企业外流。所以我们大力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明确自身定位,从产业、市场、人才等多方面主动对接穗深港,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服务,更好地融入珠三角的发展。尤其是以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为契机,加强深莞惠三市重大规划衔接,强化产业发展、交通运输、环境生态、社会公共事务等领域的合作,推进深莞惠一体化。这些工作正在深入推进并日益显现出积极的成效。作者:袁宝成
作者: 春城小秘    时间: 2013-4-26 16:10
好文章,很受用。
作者: 赣州光明秘书    时间: 2013-6-9 09:00
该篇文章紧紧抓住了当前城镇化这一热点问题,就东莞这一典型案例解剖麻雀。分析细致全面,意义深刻
作者: 沙漠之狐    时间: 2014-3-1 23:48
新型城镇化,作者讲解的很到位,拜读了。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