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中庸之道”:领导思维的黄金律
[打印本页]
作者:
学习啦
时间:
2013-4-15 08:31
标题:
“中庸之道”:领导思维的黄金律
在儒家的经典中,“中庸”,既是一个道德范畴,也是一个智慧范畴,故被称为“圣人之德”。什么是“中庸”呢?朱熹的解释是:“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据传为子思所作的《中庸》一书中写道:“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这就是说,“中庸之道”,作为一种特有的政治哲学范畴,在儒家学派看来,它反映的是一种最高明的政治思维方式,最高尚的政治伦理目标,最恰当的政治手段。或者说,“中庸”之道所要求的是人们言行的合理性、公正性和完美性。就这一实质性内容而言,“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中的领导思维艺术,也可以称之为儒家的政治黄金律。
所谓黄金法则(“黄金律”),这本来是由几何学上的“黄金分割”而来的。几何学上的所谓“黄金分割”,也叫中外比。用这种分割方法而形成的新图形之所以比较悦目,是由于它找到了对人的视角来说是最佳的比例,显得最和谐,而和谐的比例自然会产生最美的图形。这里,我们把“中庸之道”称之为“政治黄金律”,是想借用这个范畴来说明,儒家的“中庸之道”所追求的目标,是要人们在处理极为复杂的政治问题时,探索出最佳的方法、最恰当的形式、最高明的手段等等,得到最理想的结果。当然,作为一种政治哲学,“中庸之道”有相当成分的理想化色彩,具有它的时代局限性。但是从政治思维方法上看,还是有可借鉴之处的。
“中庸之道”所强调的“中”,则是“中庸”之道的核心内容,即“中道”、“中正”、“中行”,等等。孔子曾称赞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实际上,对于孔子等儒家学者来说,“中庸”不但是最高尚的道德要求,也是最高明的政治方法。所以,“中庸之道”是要求统治者们在处理人际关系的矛盾时,要采取最高明的方法,使那些复杂的、棘手的问题得到最妥善的解决。
综观儒家关于“中庸”的理解,特别是孔子关于“中庸”的思想,可以看出,它一方面反映了没落阶级的消极处世之道;另一方面,“中庸之道”本身也包含着有价值的思想因素。从认识论上讲,“中”可以理解为事物发展中的度,是质与量的统一,“庸”则是由此而来的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相对稳定性。“中庸之道”,也就是要求人们在处理事物、调节关系时,善于把握这个“度”。很显然,遵循这个原则,对于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绝对化,避免片面性,是很重要的。
实际的领导活动经验告诉我们,谨小慎微,四平八稳,固然不好,但是以偏激为荣,好走极端,则往往会造成严重恶果,甚至会产生破坏性影响,在这方面,我们是有深刻教训的。在“左”的思想指导下,1958年的“大跃进”造成了不少消极影响,极端化、片面性的小资产阶级狂热性,带来了相当严重的混乱。毛泽东在总结这一历史教训时,批评了那些片面的、偏激的做法,强调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以保护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当时,他曾引用《礼记》中的一句名言,即“文武之道,有张有弛”。孔子对弟子曾说过:“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由此提出,要有劳有逸,劳逸结合。无论是从领导艺术上来看,还是从关心群众生活、保护生产力上来看,这些思想都是很可贵的。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政治哲学理论,对于提高我们的领导思维艺术水平,就是在今天的领导实践中,也仍然有重要价值。
实践证明,真正能比较好地把握“中”,提高领导艺术水平,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孔子有一句话是值得我们注意研究的,即“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朱熹对这句话的注释是:“君子之所以为中庸者,以其有君子之德,而又能随时以处中也。……盖中无定体,随时而在,是乃平常之理也。君子知其在我,故意能成谨不睹、恐惧不闻,而无时不中。”这就意味着,中庸所要求的“中”,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究竟在什么情况下为“中”,那是要因时而异的。所以,一个高明的政治家之所以能够显出高明之处,能够“允执其中”,那就要求他在处理具体的政治问题时,必须从实际出发,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注意把握不同时间里、不同情况下的“中”,这才是难得的政治领导艺术。
“中庸之道”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它强调的是恰如其分;而作为一种精神状态,它要求人们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公平的精神;作为一种工作方法,它反对走极端和绝对化;作为一种社会稳定机制,它要求全社会利益格局的平衡。很显然,这对于我们的社会走和谐发展的道路,是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的。
目前国内发展中的两极分化现象,是对稳定和发展的极大威胁。面对我国社会目前的状况,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培养和造成我们社会的中坚力量。这个中坚力量的特殊价值,在于它具有平衡和化解两极对立的作用。我们社会中这样的中坚力量,不仅是指要形成经济上稳定的中产阶层,而且也是指要形成政治文化上稳定的中坚阶层。在这方面,我们也应该从儒家的黄金法则——“中庸之道”的思想中,吸取有价值的智慧资源。作者:宋惠昌 来源:学习时报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