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n$ L! ]( |& ?! n$ d 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端于人的心理情感因素,外在表现于特定的词语形式。在公文写作中,恰当运用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有助于公文主旨表达。如:8 M; W8 m$ A9 K. ^. v: \: F
^, v a% z% p: X
刻苦钻研、与时俱进,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入学习者;追求真理、矢志不渝,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不辱使命、甘愿奉献,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传播者;师德高尚、知行统一,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模范践行者。(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7年04月03日)8 X/ J! P% `/ N) p/ }! \! Z
( D K: g0 k v( {# n 这里摘录的是“方永刚同志事迹简介”的主旨句。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教授方永刚是中宣部推出的全国先进典型,他几十年如一日,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巡回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他的事迹生动感人,值得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学习。“方永刚同志事迹简介”中,所使用的“刻苦钻研、与时俱进、矢志不渝、不辱使命、知行统一”等一系列词语,带有褒奖的感情色彩,这些词语不仅没有辱没公文的使命,相反,极为准确地表现出方永刚同志的精神,实现了典型宣传材料的行文目的和效用。再如: ' o! c2 A! d3 i5 J; L9 f& F4 h4 h0 _9 x. A
今年以来,一些地方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从这些事件中反映出,一些干部缺乏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作风飘浮、管理松弛、工作不扎实,有的甚至对群众呼声和疾苦置若罔闻,对关系群众生命安全这样的重大问题麻木不仁。(新华网〓2008年9月20日)& g7 |+ {8 @% }& K% f( d# G% r9 V
这段文字,是2008年9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针对某些领导干部的表现,讲话中使用了词语“飘浮、松弛、置若罔闻、麻木不仁”等词语,充满了强烈的“贬斥”的感情。在某些表达厌恶、排斥等否定情感、态度的语句中,即使不用否定词,通过词语本身强烈的贬斥感情色彩,也能极为准确地传递出讲话者的意旨。 / s3 N( b+ j! o词语的感情色彩出现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对其指向的对象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在公文中也是如此。当某种感情色彩义被传递到指向对象那里,如果指向对象是能够解读这种感情色彩义的人,那么他不可避免会因受到刺激而做出一定的反应。[6 ]方永刚的事迹通过一系列褒奖、赞誉的词语传递出来,对阅读者必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对那些和方永刚有着同样的理想和信念的同行者,刺激作用更大,可能会因此涌现出千千万万个方永刚。同样,胡锦涛同志针对干部队伍中的不良现象,使用了一系列带有贬斥、愤懑的感情色彩词语,对词语的指向对象,对那些能够理解这些贬责词语的感情色彩的人来说,也必将产生强大的刺激作用,进而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提高为民执政的理想信念。( R5 q% _- N& ?* I$ ]: K$ f! Q
. b, E: P2 I: G @. H* d
不仅如此,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词语的感情色彩既刺激词语指向的对象,也对词语的使用主体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8 e6 i R+ L$ y$ Y5 ^7 e! t
, V. i0 ^: c- b- m! h+ w8 q
人类情感复杂而丰富,人们对待人、事、物的任何一种感情都可以通过词语的感情色彩体现出来。如刚正不阿——带有敬佩之情,崇洋媚外——带有厌恶的感情,举世瞩目——带有夸赞的感情,祖国——亲切、爱戴的感情,阴森——恐惧的感情,悼念——悲伤的感情,(社会的)渣子——憎恶的感情等等。公文写作中离不了具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对于不同的公文文种、不同的发文目的,恰当运用有不同的感情色彩的词,更能准确表达出说话者的初衷、法定作者的行文意图。 8 D4 T" _1 y" F3 Z7 F+ D2 B + C6 E0 _! n) T3 k' m 二、词语的态度色彩在公文中的作用: x; \5 K/ _2 f4 I& T0 E
" G# i/ K) }4 `2 h
正如上文讲到,人的主观性渗透在词语理性义形成过程的始终,伴随着人对所反映对象的情感、态度,词语的感情色彩和态度色彩借此附体于理性意义。态度色彩与感情色彩关系甚为紧密。如前文提到的词语“果断”与“武断”,当说话人对词语指向对象持肯定的态度时,一定会选择带有佩服、赞赏等感情色彩的“果断”一词,反之,则用“武断”。但是态度色彩和感情色彩毕竟是两种不同的感性色彩,在言辞话语中,词语的态度色彩内形于交际双方对待事物的态度,外显于双方为何种关系,是否有礼貌、客气、谦敬等语言表达效果。如:/ r5 D( Q: g! a6 B5 E1 ~6 A' G ]
- R7 l# \8 c1 D- ]: V6 P
各地区、各部门都要从这起事件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增强全局观念,认真贯彻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坚决维护中央宏观调控的权威性,加强纪律,确保政令畅通。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要依法依纪追究责任。(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6年08月24日) ; z' c- t8 d( i0 u$ v8 `$ F: v * }4 d, u0 h P6 T. D- K 这是国务院责成国务院办公厅,针对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制止违规建设电站措施不力并发生重大施工事故而制发的事故性通报。这段文字无需看文种,就能根据一些显示着强硬态度色彩的词语,确定发文机关与主送机关之间为上下级关系,行文方向为下行文。在词语运用上,如“引以为戒”——劝诫的色彩,“牢固、落实、增强、贯彻、维护”等词语——郑重的色彩,“切实、认真、坚决、追究”等词语——强硬的色彩等等,无不显示出发文者对受文者郑重、严肃、单方面意志不留余地的态度。: p" q0 {/ x) _8 J0 j
' X/ a* d5 X; L2 U3 S 再看下文:9 \ q) V/ B7 e4 b2 F
7 Q8 B' K) Z% }. r3 d$ e f
近年来,我所与贵校在一些科研项目上相互支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基础。为了巩固已取得的成果,取得更大的成就,建议我们双方今后能进一步在学术思想、科学研究、人员培训等方面加强合作。 0 l; D8 C4 u! b: o9 M3 M! f: w; m# F4 w# A# ~2 T6 h+ T
这段文字所用词语有着与上文显著不同的态度色彩。“贵校”一词,有着明显的尊重的态度色彩,显示着发文者和受文者之间平等、相互尊重的行文关系。 C* w `/ \, `
( |9 p8 V% u5 p4 b2 a% f: \+ H( a 词语的态度色彩有许多类别:谦逊的(如“寒舍”、“鄙人”、“承蒙”、“惠存”等)、敬重的(如“诞辰”、“拜望”、“逝世”等)、尊重的(如“贵省”、“您”、“夫人”、“令爱”等)、郑重的(如“正视”、“铭记”、“宣告”、“授予”等)、强硬的(如“严禁”、“针锋相对”、“务必”等)、严肃的(如“哀悼”、“审议”等)、鄙薄的(如“草芥”、“禽兽”、“羞与为伍”等)等等。某些态度色彩之间还存在着相对的情况,如“郑重、严肃”的色彩与“随便”相对,“敬重”与“鄙薄”相对。相对立的两头还存在着中性的态度色彩。[7 ]如“尊师”带有敬重的色彩,“教员”带有中性的色彩,“教书匠”有轻蔑的色彩,“臭老九”则有极度鄙薄的色彩。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适当选择带有态度色彩的词语用于公文。1 a. @% G2 E! I$ E {% q
/ L6 a3 n# e4 v 公文的实用性特点,有时非常需要词语的态度色彩来明示作者的主旨思想。比较下面两语句:! w! c6 D/ u1 z
% ]3 ^4 E6 @% @9 Q- {! B ⑴××企业使用教育经费发放奖金。& v, u+ h- h* L
⑵××企业乱用教育经费发放奖金。 7 t3 g! U& [4 C% x" I" D ⑴句只是客观表达了一种做法,态度色彩中性。⑵句使用一个“乱”字,则鲜明体现出批评的态度色彩。5 q& g N9 H. i* x. |; w' h
5 H S% x# C( L; T6 Q+ }, Z 总之,在不同公文文种中,作者的态度一方面可以通过相关词语如“禁止”、“不能”、“务必”的理性义直接表述出来,另一方面可通过词语的态度色彩的运用,相对间接地表现出来。词语的态度色彩与行文关系、发文目的和作者对事件、事实的态度紧密相关。如,指示命令性通知传递的是上级机关单方面的意志,其所用词语必然带有强制性态度色彩;工作报告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汇报工作情况,其词语必然有诚恳的态度色彩;批评性通报所用词语则具备严厉的态度色彩;商洽性、委托性函的词语一定是谦恭的态度色彩等等,词语的态度色彩必须与行文目的吻合,才能实现公文的法定效力。( R1 ]6 o7 Q: T5 y
; i" _" S% k7 ^5 o) U
三、词语的形象色彩在公文中的作用 ! @5 ?3 t2 g5 {. c! @5 M+ p ; P g) m6 e) N0 j 高尔基说过:“语言艺术应该写得生动如画,应该写得能使读者看到语言所描写的东西就像看到了可以触摸的实体一样。” [8 ]在不影响准确、鲜明的表达效果的基础上,公文的语言也应力求生动形象。生动形象的语言总是利于人们理解和接受。词语的形象色彩即因为所指的事物对象能在人的意识中引起形象感,进而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 U4 f3 } |6 d& j' {
' c8 {6 e2 V/ @! W2 a4 K# `2 k2 L$ v! w
大千世界万事万物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复杂联系,反映到人的主观意识里,会自然地由此事物联想到与其接近的彼事物,对这种复杂联系的形象描绘造就了词语的多种形象色彩。仅就公文中使用的词语的形象色彩看,多数为依*词语的搭配组合,用邻词的形象色彩点染而成的。如 “豆腐渣工程”一词。1998年9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同志,巡视发生水灾的江西省九江市时,因九江新筑的防洪大堤不堪一击,怒称为“豆腐渣工程”。“豆腐”或“豆腐渣”本身没有形象色彩(当然有时使用比喻修辞格,会让“豆腐”一词产生“软”的比喻义。词语的形象色彩与比喻修辞有相通之处,但不同。此处不赘述),当其与“工程”一词结合时,因为“豆腐”质软、大坝工程又必须坚实如钢的对立特点,就会产生一种极为传神的形象色彩感觉。后来接连发生多处因为贪污腐败或偷工减料导致建筑工程倒塌的事故,“豆腐渣工程”一词一时间成为各大媒体高频使用的词语。现在,“豆腐渣工程”已经成了工程质量不达标的代名词,形象感极强。$ \9 V* D2 S3 h, k, e
' S3 B: C3 z9 q) `% z/ X/ `
人们每造一个词来指称某个对象时,总是力求在词的外在形态上与指称对象之间建立最直接、最容易识别的联系,如此造出的词实用性最强,也最容易被公众接受并流传开来。[9 ]像“豆腐渣工程”一类的词语在公文中大量存在,如“大锅饭”、“铁饭碗”、“拳头产品”、“领头羊”、“霸王条款”、“彩虹桥”、“烂尾楼”、“黑心棉”、“阳光工程”(阳光工资、阳光执法、阳光政务等)、“连环(爆炸)”等,这些词现在已经被广泛使用。% u/ N1 ^ `; N M#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