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河北大城县党员管理“七权七责”的探索与启示 [打印本页]

作者: 学习啦    时间: 2013-2-25 11:49
标题: 河北大城县党员管理“七权七责”的探索与启示
   我们党拥有八千多万党员。如何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作用,是今天改革攻坚背景下党的建设方面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近年来,河北大城县把党章要求与基层实际紧密结合,努力在提高党员队伍的质量上下功夫,围绕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内生活力进行探索,形成了以“七权七责”为核心的一套制度和做法。这套做法着眼于把党员的权利责任具体化,让每个党员真正发挥作用,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它激发了党员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热情,解决了党员管理的多动力问题,调动了包括无职无权党员在内的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对于我们研究党员队伍建设和管理,提高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基层党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基础工程。从世界政党发展来看,很多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垮掉时,基层空心化、党员作用虚化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苏共垮台前,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广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苏00内各级官员的种种fubai事件广为流传,贪污受贿、任人唯亲、盗窃国库等毒素迅速蔓延。这一切造成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紧张,使党在群众中的声誉和威信下降,使党代表人民利益的政治宣言受到质疑。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党员队伍越来越壮大,管党治党任务更加艰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深刻变化,对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新挑战,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问题。例如,党员数量粗放增长而党员质量并未同步提高;党员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党员管理方式和手段比较单一,管理机制还不健全;少数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组织纪律不强,甚至思想蜕变、腐化堕落,等等。这些问题影响着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削弱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就农村而言,现阶段党员队伍“老、弱、散”的情况尤其突出,部分党员年龄结构偏大,党组织功能发挥较弱,党员队伍涣散。在社会转型期、矛盾多发期,由于党员的先进性得不到发挥,党群关系浮在面上,以致一些基层的矛盾逐年累积并向上传递,材夜思问题年年有,严重影响基层的稳定和团结。
    基层党建的问题,归结起来,核心是人的问题,是党员的问题,是调动八千多万党员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问题,这对于执政党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所谓“基础不稳,地动山摇”,首先讲的是要发挥基层党员的作用,夯实执政之基。
    因此,加强新形势下党员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发挥党员主体作用,让广大党员参与到党组织活动中来,让党员有一种主人翁的感觉,参与到正能量中来。这应当是基层组织建设中的应有之义,也应当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党员的教育、管理、引导和服务的首要前提。然而从目前情况看,基层党员队伍建设普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是部分农村无职无权党员发挥作用有顾虑,不主动,缺平台。在基层政治生态中,无职无权党员积极承担义务、率先垂范,容易被误解成多管闲事,吃力不讨好。
    二是党员活动开展中缺乏有效的激励、评估机制,干多干少一个样。部分村两委班子成员中有职有权的党员存在“守摊型”、“维持型”干部,开展工作时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三是基层党组织的任务无法抓落实,只能以运动的形式一级一级地往下贯彻,出现“参加活动靠面子,落实工作靠感情”的情况。相当部分党员群众游离于基层党组织之外,与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脱节。
    四是党员发展家族化。目前,我们党拥有八千多万党员,但党员数量的增加并没有伴随着质量的提高。在一些地方,党员身份成了政治特权和待遇,出现党员发展家族化、关系化的现象,搞近亲繁殖。一些有能力、有知识、年纪轻的农村青年被挡在党的大门之外。
    五是党员开展活动的内生动力不足,主体意识和自身活力不强。部分地区由于乡镇财政困难和村级工作经费不足,党员活动开展的经费难以落实。在经济转型不断深化下,很多有能力的党员外出挣钱,留下老弱涣散、能力较差的留守党员。这部分群体开展活动的积极性不强,遇事容易“躲、退、让”,一些原该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和阵地不断丢失,举办活动时“雨过地皮湿”,很难持续。
    大城县“七权七责”的做法和特点   
    2010年以来,大城县着眼于破解新形势下党员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针对农村党员先进性、带头示范性发挥不好,党员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缺乏施展平台的现状,在全县农村党员中逐步推行了“七权七责”做法,将党员的权利、责任、义务和担当落到日常生产和生活之中,使党员权利和责任明确化、细化,每个党员都对自己的权利和责任“拎得清”、“够得着”、“有动力”。“七权七责”的做法通过“争、创、比”等活动的开展和一些鼓励性措施,使每个党员有了主动性、积极性和荣誉感,改变了自上而下的压力模式和命令型传统党建工作法,实现了党建动力来源的多元化,保证了组织工作的有效落实,不长的时间里使党员队伍的面貌出现了显著变化。
    大城县“七权七责”的主要做法和特点是:
    第一,明确党员权责,畅通党员发挥作用渠道。
    大城县根据党章规定的党员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结合农村实际情况,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对农村党员行使党员权利、履行党员义务进行了明确规定和细化,意在充分激发农村党员的主体意识。七项权利,即方针政策知情权、村级大事审议权、党务村务监督权、民主选举参与权、积极分子推荐权、选先评优提名权、福利发放建议权;七项责任,即组织决定执行责任、政策法规宣传责任、社情民意反馈责任、矛盾纠纷化解责任、村民致富帮带责任、班子团结维护责任、弘扬正气表率责任。“七权七责”使党员的责任和权利具体化,让每名党员都充分享受权利,同时,依托党员“七权七责”机制,建立以“党支部―党小组―党员―群众”为框架的社会管理体系。在村街依托党支部、党小组、党员,分别设置红家园、红社区、红房子,明确工作内容和运行制度,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主角作用,有效改变目前农村工作几名干部干、其他党员看的局面,使每一个党小组都有一块“责任田”,每一名党员都有一块“自留地”。责任的明确和渠道的畅通,使党的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起每一名党员的积极性。
    第二,强化自下而上监督,落实党员权责和服务。
    监督到位、强化落实是实现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一环,也是执政党实现领导意图的重要环节。大城县采取集中学习、发放明白纸、粘贴宣传图画、粉刷标语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公开党员权利和责任。广泛宣传党员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责任,让每名党员都知晓自己享有什么权利,承担什么责任。公开党员责任区和党小组社区,统一制作党小组划分和党员责任区划分挂图,标明党员的基本情况、工作职责和监督电话等方面的内容,张贴在显著位置,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其中,进行监督,促使党员在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公开党员定岗履责情况,充分发挥宣传栏的阵地作用,定期对党员在责任区内承诺目标和履行责任情况进行公开。在认真组织好党员责任区和党小组社区考核评比的基础上,及时将考核评比标准、评比过程和考评结果、奖惩措施等工作进行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有条件的单位,提倡依托网络、电子显示屏等对党员在责任区内的承诺事项和履行责任情况进行公开。
    第三,激活多元动力机制,完善多项制度保障。
    基层党建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寻找组织开展活动的多元动力。多方参与、动力多元化,才能使党的建设具有可持续性。大城县在实践中通过优化激励机制,探索了一条基层组织建设、党员管理的可持续道路。首先,在摸清所辖党员和群众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有活动能力的党员数量、居住区域、从事职业和特长、爱好等因素,科学设置党员责任区和党小组社区。其次,开展“五比五看两争先”等活动,让每名农村党员有岗位、有目标,干好有荣誉、有表彰、有奖励,尤其使无职党员从“有劲没处使”到“干事有平台”,从被动的“要我干”到主动的“我要干”,形成了农村党员想事干、干好事、事事时时争先进的生动局面,有效解决了农村党员中普遍存在的党员意识不强、言必求物质的问题,大大激发了党员参与党务、村务的热情。再次,建立党员落实“七权七责”考核制度。把党员在责任区内履行职责和承诺目标完成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先进性的重要依据,将落实“七权七责”机制纳入基层党建考核和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内容,每年年底进行一次专项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定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对思想不重视、工作不得力的提出批评,限期进行整改。结合党员活动日、集中学习日、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机关党课等集中性教育活动,有重点地加强党员的民主意识和责任意识教育,引导党员正确行使权利、认真履行义务,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
    大城的探索对基层党建创新的几点启示   
    基层党员队伍建设和管理,既是一个党内的问题,又是一个党与社会、党与群众的关系问题。推进基层党员队伍建设和管理,既取决于基层党建创新和党内民主的有效实践,也取决于党群关系的不断加强和党与社会关系的调适。大城的探索为我们进一步探讨这些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第一,通过公开透明和平等服务,才能取信于民。
    很长一段时间里,执政的地位使我们党的部分干部和基层组织脱离了群众,形成了离开权力不会领导的情况。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过去受计划经济思维的影响,我们在服务内容提供和平台建设上,较少关注自下而上的群众需求,党群之间演化为一种“恩赐型”的关系,群众甚至有“被服务”的感觉。在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的背景下,这显然是不适应的。党的领导必须跳出管制社会的误区,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把党的建设和发挥党员作用与推动党务村务公开、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注重自下而上的社会多元需求等结合起来,更加注重群众诉求的差异化,更加注重平等的沟通和协调,以服务凝人心,以服务促管理,在服务的过程中实现有效的柔性领导。
    第二,通过全方位的深度参与,才能激发党内主体的活力。
    基层党建是执政党的基础和堡垒,要善于发挥党员主体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参与激发党内和党外活力。从国外政党活动的规律来看,如果一个党的党员有30%的活跃度,这个党就会出现蓬勃的发展势头。但是,我们的传统党建工作往往是命令传达式,自上而下地层层动员、层层传达,推动力主要来自上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往往消极应付。大城做法的不同在于它采用参与协商式,将党员活动直接置于老百姓的眼皮之下,真正让老百姓参与进来,评价党员的行为,评价党的工作的效果。过去最基层的村、街党支部的活动开展比较难,原因是活动与群众诉求存在“两张皮”。基层组织往往通过命令的形式决定群众的需要,现在是党员们集体商议决定活动的内容,干部和普通党员全员参与。党员一带头,群众就起来了。
    “七权七责”的落实,实现了党员和群众全方位的深度参与,激发了党员主体意识,激发了党员的荣誉感、价值实现感,也增强了群众的主人翁感。消除了顾虑的群众开始提出很多现实问题和急迫需求,这些要求又通过群众参加评议党员活动,反过来鞭策着每个党员。党员活动群众评议是一项有效的倒逼机制。通过定期评比,投票评选出党员模范星、党小组先锋旗等形式,党员的先进性得到有效体现,并且实现了党员联系群众的“全覆盖”,社情民意能够及时上传,党的方针政策得以顺畅下达,党员成了民情的传导员、问题的排查员、矛盾的调解员。
    第三,通过发挥党在社会建设中的核心引领作用,才能提高党执政的合法性。
    政党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是连接公共权力与社会的桥梁和纽带。党员应该影响和带动群众,基层党建应该和基层社会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基层党组织应当在社会建设中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背景下,社会的力量不断成长,民众的诉求不断扩张。面对这种情况,执政党加强与社会的沟通显得愈加重要。大城县的探索正是沿着这样一个指向推进的。通过分解责任,让党员在社会治理中真正负起责任。这种“网格化”管理模式进一步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调动了各类社会主体的积极性,注重在第一时间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将社会建设落到了实处。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