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发展新兴产业的三个战略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学习啦    时间: 2013-2-4 12:09
标题: 发展新兴产业的三个战略问题
   解决技术进步以后的商业缺位问题,是我们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的关键。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国家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其自身发展同样也存在战略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同领域可以选择不同的发展战略,但也存在一些带有规律性和普遍性的发展战略问题。与方兴未艾的世界第三次产业革命的三大突出特征相适应,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依循以下三个主要战略路径。
    协同创新发展战略   
    十八大强调,要把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科技突破为基础的产业,尤其必须坚持创新引领,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这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首要战略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当今世界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都呈现技术群体化的突出特征。一国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往往不再取决于单一技术甚至单一产业的领先,完整、协调的产业链和产业生态系统才是产业强国的标志。它能有效整合创新资源和能力,使产业获得类似于生物般指数繁殖和进化发展的能力。日本能在二战的废墟中迅速崛起成一流强国,靠的就是比较快地建立起了相对健全的产业体系。40多年前日本开通的新干线,即使以当时标准,其单项技术也相当粗糙,但钢铁、机械、电子、化学、空气动力学等各专业合力攻关,协调配套,终于创造了一个产业经济腾飞的新时代。美国的新经济模式也不是以某种技术或某个领域的优势来确定的,而是以一系列颠覆性变革来构建创新产业链和高端产业平台,并且正在向产业与社会结构的纵深推进。
    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我国在技术、人力、资金、市场、配套等产业要素的发展上还不成熟、不均衡、不健全,尚未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生态体系。同时,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由于长期基于产品出口战略,高技术产业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整合能力,一些基干产业的组织协调性反而有所削弱,在全球产业链竞争中造成“被分工”格局和“强经济、弱产业”的状况,部分领域甚至处于低端滑落、低端锁定的被动局面。
    在这一产业基础条件下,必须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大力实施协同创新发展战略,促进不同产业领域和环节、不同创新要素和单元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构建和完善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创新产业链,吸引各种创新资源向其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实现良性循环和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不解决这一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就缺失了其成长和发展所必需的产业土壤和生态系统。
    商业模式创新战略   
    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本质区别。较之前两次产业革命,第三次产业革命具有更加显著的科学技术社会化的特征。产业革命不仅具有科学和技术的性质与内容,而且更加具有经济和社会的性质与内容;不仅会导致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而且必须依赖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和条件。技术进步之后的商业缺失,往往制约了产业利润的积累和对持续创新的投入,影响了创新能力的再提升和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而创新商业模式可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持久活力和强大动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一个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市场应用并实现产业化的过程,必须构建能持续和循环推动创新技术进入市场的商业模式。近年来,我们在云计算、物联网、新能源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进展和技术突破,但同时开发出完整商业运行模式的企业却屈指可数。解决技术进步以后的商业缺位问题,是我们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的关键。
    从宏观上看,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匹配的商业模式要立足于拉动经济转型和带动产业跨越发展。如美国选择大体量的清洁能源产业集群作为战略性产业转型的引擎,通过创新技术革命制造出新产品、建立新市场,实现从消费社会向生产社会转变,从而构建了一个内需置换与创新出口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商业模式,满足进口商品的价值对冲,并正由此创造超越互联网革命的新能源产业革命。从微观上看,今天单纯的技术创新一般也很难取得商业成功。比如,苹果电脑推出iPod时采用了7种创新,其成功主要取决于创新的音乐软件下载平台这一商业创新模式。日本作为二次创新国家,其传统的钢铁产业除了拥有值得骄傲的节能技术外,甚至还具有发电功能,企业车间从不买电,反而把剩余电力卖给当地发电公司。所以日本虽然是一个无能源国家,但不存在能源紧缺问题。这些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全球竞争合作战略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最显著特征,也是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另一突出特征。全球化条件下的产业发展必然要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合作,而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是全球竞争与合作的焦点。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要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创建新的竞争优势,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市场规模、举国体制、后发空间等方面有明显优势,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产业基础和科技、经济实力的积蓄,利用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大调整的“时间窗口”,只要选择合适的战略路径,完全有条件在全球竞争与合作中,实现从“跟着走”到“想着走”再到“领着走”的战略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以华为、中兴遭遇美国狙击为标志,中国高科技企业在美国乃至更多地区遭受打压将成为常态,战略性新兴产业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任重道远。其实,多年来,美国几乎没有停止过对其他国家的战略性产业进行遏制。数年前,日本丰田在美国市场的遭遇就是显例。虽然借口名目繁多、手段花样翻新,但其背后的逻辑始终是服务于国家战略这一主线。美国国会“棒打”华为、中兴,正是因为通信技术和设备领域属于战略性产业,已涉及美国的核心利益。对此,我们必须有应对之策。
    全球竞争与合作最终靠的是实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确立全球竞争合作战略,既要遵循国际博弈中的丛林法则,更要着力于通过技术和产业的创新跨越发展,形成自主创新的产业系统整合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此外,要通过政策引导,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突破全球产业链的重围“走出去”,积极加强国际合作,稳健参与全球竞争。同时,发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优势,整合和利用人才、技术、资金等全球创新资源,并通过相关各门类基干产业的协调配合,通过技术标准、市场准入、产业规范和绿色门槛等综合手段的灵活运用,在更高的层次上赢得国际合作与全球竞争的主动权和主导权。
    如果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比作一颗生机勃勃的幼苗,协同创新发展战略为其提供土壤和生态系统,商业模式创新战略为其提供阳光雨露,全球竞争合作战略则为其提供茁壮成长的广阔空间。在此发展战略的“三轮驱动”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必将蔚然崛起,蓬勃发展,在我国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中流砥柱的重大作用。作者:汪克强 来源:学习时报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