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在全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打印本页]

作者: 时间飞鸟    时间: 2013-1-27 10:03
标题: 在全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动员会议,主要的任务是,贯彻中央和省委的要求,认真落实合肥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市建设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兴大革的勇气、大开大统的思路、大破大立的举措,积极主动,开拓创新,不断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一会金龙书记和立全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就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和今后的任务安排,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清当前我老秘网市社会管理面临复杂的形势,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两手抓、两手硬,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全面推进,在加快发展中加强社会建设,在惠民利民中创新社会管理,为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合肥连续16年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2005年荣膺首届“长安杯”,2009年再次确认为“长安杯”,城市建设中维护稳定工作在全国介绍了经验。全市公众安全感达94.88%,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58、0.68个百分点,社会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在完善各类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基本消灭“零就业”家庭,实现了由劳务输出向输入的转变。加大了社会保障投入,在被征地农民保障、农村低保、新农合制度、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城镇居民参保率达到了100%,全市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保障标准持续提高。全市统一按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25%,确定各地城乡低保标准,同比例增长。积极探索政府引导资助,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事业,规范养老服务机构运行机制,以项目为抓手,全面推进市区、街道和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加强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初步建立市、县区、乡镇、村居(社区)四级灾情上报系统。
    二是在教育医疗方面。加大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做大做优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了基层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
    三是在民生工程方面。做到“发展为先,民生至上”,自2007年连续四年实施重点民生工程,累计市财力直接投入民生工程资金近90亿元,受惠群众超过450万人次,百姓总体满意度超过80%,民生工程涵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内容越来越实。
三是在平安创建方面。市委市政府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问题,有针对性、有重点的从源头上解决,把保平安与创平安、抓基层与打基础、抓广泛与促深入相结合,全面深入推进平安合肥建设。针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难问题,建立了四级管理平台,组建了专管员队伍,实行建筑行业流动人口实名登记,形成了“1+X”服务管理体系。针对“三无小区”管理难问题,开展了“三类可防性案件”治理,出台了“考评暂行办法”,并纳入到城乡建设规划。
    四是在源头治理体系建设方面。加强源头治理,使关口前移,尽可能防止、减少、弱化严重社会问题和社会冲突的产生。总结合肥大拆迁、国企改革、正三轮整治等经验,我们对重大决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做到先期介入、先期预测、先期研判。先后出台了《合肥市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健全维护稳定工作机制的办法》、《合肥市处置群体性事件指挥暂行规定》、《合肥市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应急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在各个环节形成了具体明确的制度性规定,科学稳妥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
    五在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方面。把“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源头性、基础性、根本性工程,深入调查研究,纳入项目管理,突出合肥特色,抓好贯彻落实。统一部署服务企业、服务重点项目、服务大建设、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科技创新型城市、服务市场经济环境“六项服务工程”,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合肥经过近30多年的改革开放,尤其是近些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合肥的城市建设发展加快,社会管理的内涵比以前更为丰富,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格局多样化、社会生活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尽管我老秘网市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新形势和新要求相比,现代化进程中普遍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和矛盾也将会集中出现,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加以重视和解决。
    二、开拓创新,明确目标,更好更快完成今后两年的社会管理创新任务
    2011年是我老秘网市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市建设开局之年。做好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不仅是贯彻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更是把合肥加快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促进合肥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
    2011年起,我们将用两年时间,针对社会管理中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和工作盲区,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理念、政策体系、体制机制和手段方法,努力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服务管理格局,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省会特点、合肥特色的社会服务管理新体系,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努力把合肥建设成为全国最稳定的省会城市之一,在全国率先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今后两年的建设任务在《实施方案》和《项目书》中,都已经明确,请各部门回去后,认真研究落实。重点是抓好四个方面:
    第一,要全方位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创新,努力让城乡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注重向社区、农村倾斜,加快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城乡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扎实推进社会就业。以建设合肥人力资源要素为契机,各县区建设配套人力资源市场,推进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以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为契机,强化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巩固和完善困难群体就业援助机制,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保持就业形势稳定。要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认真贯彻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扎实开展全国学前教育改革试点市建设。着力促进教育公平,高标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和运行机制。推动医疗卫生资源向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倾斜,打造城市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推进健康城市建设,提高市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要推进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深入完善城乡各类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逐步实现各项社会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绪、医疗保险异地结算和积极探索社会保险管理服务社会化。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建立与居民可支配收入直接挂钩、与地方GDP增长比例同步的保障资金投入增长机制,全面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援助为基本内容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要推进城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合肥市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合肥市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建设三年实施计划》,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着力构建“中心城区-新城-新市镇-中心村”四级新型城乡空间布局。
    二是扎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在对低收入家庭实行“应保尽保”的基础上,廉租住房保障逐步“提标扩面”。“ 十二五”末,将建设保障性住房628万平方米,基本解决城市新就业大学生、企业工人和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步伐,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364万平方米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危旧房)改造,改善居民住房条件。
    三是继续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各地区各部门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加大投入的基础上,健全制度,完善管理,加快对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的建设改造,积极推进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大力发展环境保护、教科文卫、公共交通、职业技能培训等公益性事业。
    第二,要以社区网格化、组织化、信息化、服务化建设为契机,推进社区管理服务创新。
    在社区网格化建设方面,从2010年底开始,在全市城区全面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三县开展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试点。2011年底要实现城区网格化管理全覆盖,30%的农村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在社区组织化建设方面,健全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居委为主体、社区工作站为中坚力量、社区群团组织、社区志愿组织、社区便民商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为配套的社区组织体系。建立市直单位新招录公务员下社区锻炼制度、市党政领导联系社区制度。在社区信息化建设方面,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步推进的要求,推进社区管理信息化、公共服务信息化、商业服务信息化,力争建立覆盖全市的社区信息综合服务网络。2年内100%的城市社区和30%的农村社区实现服务管理信息化,全市建立70个社区智能化服务(点)。在社区服务化建设方面,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覆盖城乡社区全体成员、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2年打造70个市级标准化示范社区。力争通过2年的努力,将全市100%的城市社区和70%的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基本实现社区居(村)民老有所养、残有所助、孤有所抚、病有所医、学有所教、难有所帮。
     第三,要加快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切实加强社会稳定风险应急处置创新。
    一要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深入落实《合肥市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相关部门在企事业改革改制、征地拆迁、重点工程、涉农利益、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重点领域制定具体操作办法,将风险评估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
    二要健全社会稳定风险化解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建立健全社情民意调查机制,关注网上舆情,定期搜集、分析、研究、办理这些渠道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涉及民生的问题。继续实行党政领导定期接访、重点约访、带案下访制度。建立政府常务会定期分析调度稳定工作机制,加大对重大不稳定问题的调度化解力度。
    三要切实加强社会稳定风险应急处置。建立完善统一的应对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群体性事件、公共安全事件、生产安全事件、防恐反恐等联合指挥机制。加强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力量建设,以特警队建设为重点,整合建立由维稳、公安、武警、信访、谈判专家及相关部门参加的应急处置联合力量。
    第四、要推进社会治安重点工作创新,积极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构建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管理体系。
    一要建立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以基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群众自治组织为依靠,以公安机关为主力,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从2010年至2012年底,建设专群结合、点线面结合、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数字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二要深入推进综治工作中心建设。强化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效能建设,完善“治安联防、矛盾联调、工作联动、问题联治、平安联创”工作机制。按照要求配备乡镇(街道)综治办主任,及专职副主任和专职工作人员。扎实推进社区、村综治工作平台建设,规范工作制度。加强基层综治办人、财、物和机构保障,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坚持把政法、信访、司法、民政以及与群众关系密切的职能部门整合起来,联合办公,联防联治,综合治理。
    三要加强社会治安辅助力量建设。按照总人口万分之十八的比例,配备专职社会治安辅助力量。城区建立楼栋长制度。乡镇建立社会治安联防自治组织。四是积极扶持社会服务组织发展,在志愿者服务、社会救助、养老助残、慈善公益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对民办医院、民办学校、社会中介等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新社会组织的服务管理。
    四要发挥好社会组织的作用。尤其是社区内各类经济组织、专业合作、协作组织,社区内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机构、驻在社区的各类机构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向基层,增强基层组织社会管理的能力。五要加强重点地区的管理。
    完成以上任务,必须:
    一要严格执行规划,总体推进。各县区、开发区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本地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全面负责,要将城市社区建设和农村基层基础建设、“三无小区”治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管理、城乡一体化发展等社会管理创新重点工作纳入“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本地区本部门的整体工作部署、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得益彰。如果不超前考虑,早做谋划,整体推进,就有可能影响到城市发展,满足不了社会需求。
    二要严格落实项目,统筹推进。各部门要根据市里出台的《实施方案》和《项目书》,把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目标任务逐一分解,逐个落实责任,实施项目化推动。各牵头单位要拿出具体的推进措施、实施细则,特别是对综治工作部门建设、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安康医院建设、“三无小区”治理等社会管理创新基础性工作要提出具体的项目推进时间表。
    三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在新的形势下,要求社会管理创新的手段必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多元、由管理走向服务。要充分运用最新信息化科技成果和手段,加强信息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搭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综合平台,尽快形成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如,以信息化为载体构建数字化防控体系,建立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平台,构建社区信息共建共享信息平台等。
    四要发挥先行先试政策优势,试点推进。充分利用好合肥作为国家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市的机遇,市里决定在部分县区和部门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试点工作。各试点县区要根据不同实际、部门不同特点,开展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对社会管理工作中一些法规政策缺位、滞后、陈旧和原则笼统等问题,分别予以修改和完善;鼓励各地区各部门改革创新,不拘一格,大胆尝试。
    五要便民高效,依法行政。社会管理创新要合法合规,要依法行政,要透明公开廉洁,即使是职能增加、任务加重也要在法治的框架内依法进行;还要便民高效、诚信负责,特别是在面临很多复杂矛盾与问题的时候,政府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为社会、民众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
    三、加强领导,协作配合,形成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强大凝聚力和合力
    一是要强化组织领导。创新社会管理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是关键。政府负责,就是要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做到职能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各级政府各部门,要通过制定法规制度、完善社会政策、健全社会管理体系、培育和管好社会组织、畅通公民参与渠道等,切实发挥好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要建立健全市、县区社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统筹协调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二是要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承担的职责任务和工作实际状况,加大社会管理创新的政策支持和工作保障力度,尤其是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办公条件以及经费保障上给予支持。要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并逐年提高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例。
    三是要督查奖惩推进。各相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对本单位所承担的社会管理工作任务逐一量化,明确牵头部门、责任单位、完成时限、有关要求。要把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列入政绩考核,并加大考核权重。建立和完善社会管理的考核机制,研究制定科学的社会管理考核指标体系,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奖惩和使用的重要依据。社会管理创新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开展巡视督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是要加强宣传凝聚民心。宣传部门要通过新闻宣传、社会宣传、对外宣传、网络宣传、文艺宣传等形式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积极主动介入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各项活动,通过政策宣传、典型宣传、成果宣传等形成齐抓共管、共建共享的社会基础。

    同志们,此次公布的《实施方案》和《工作项目书》,主要目标和任务非常明确,希望全市上下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把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把握重点内容和关键环节,开拓创新,按照“创造经验、作出表率”的要求,争当创新社会管理的排头兵,推动合肥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促进合肥建设成为区域性特大城市的目标顺利实现。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