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加强城乡结合部地区社会服务管理 [打印本页]

作者: 学习啦    时间: 2013-1-21 08:19
标题: 加强城乡结合部地区社会服务管理
   青龙桥街道以网格化管理、人性化服务、智能化支撑,加强城乡结合部地区社会服务管理,努力打造以“环境优美、安宁有序、和谐共生、健康向上、服务周全、生活幸福”为内涵的“宜居青龙桥”品牌。
    全面推行网格化,促进管理从“粗放”到“精细”、从“漏洞百出”到“密不透风”
    “三级四类”划分网格,按需配置人员力量。将整个辖区划分为“街道网格—社区网格—网格单元”三级,同时将21个社区网格下划的83个网格单元分为四类,包括协调服务类44个(大院社区或单位)、整合服务类 5个(企业集中办公区)、管控服务类32个(平房居住区)、管理保障类 2个(山地林区和西苑交通枢纽)。
    网格力量的基本配备为1(格长)+X(副格长)+Y(多种力量)的模式,X和Y的配备根据网格类型有所不同。协调服务类(大院社区、单位)网格单元强调把单位后勤、保卫部门负责人纳入网格;管控服务类则主要依靠城管、公安等执法力量和维稳信息员等群众力量进行服务,管理保障类的西部林区消防安全由西山林场承担主体责任。目前,街道已整合28类网格力量,包括街道科室人员、社区协管员、群众志愿者、物业公司人员、单位后勤和保卫部门工作人员,还包括城管、公安等垂直执法力量以及园林绿化局、环卫中心等区级部门力量。在不打破现有行政体制的前提下,通过各类条块力量在社区层面的整合,实现“扁平化”管理,基本做到了“事事有人管,件件能落实”。
    加强力量整合,实现各种网格力量从“各扫门前雪”到“抱团作战”。各类专业型协管员向综合型协管员转变,城管、公安、社区流管员、巡防队员等各种网格力量共同在一个网格内开展工作,同时根据事件类型,互为帮手,互相支持,在各尽其责的基础上抱团作战,大大增强了网格处置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民警调取视频资料锁定犯罪嫌疑人,将照片下发给网格内的每个工作人员,网格人员在网格巡查服务期间如发现犯罪嫌疑人,即时会同巡防队围堵,直接通知民警抓捕,今年以来,通过这种方式已经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30多名。
    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推动社区由“行政型”向“自治型”转型。对网格内的公共事件,如新设公共厕所的设置、垃圾站点的取消等,由居民代表讨论决定后落实,大大提高了公众参与度和社区自治能力。通过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营造自我管理的社会氛围,改变了以往居民群众围观、干扰、阻挠执法的不利局面,推动了拆除违章建筑、整治无照商贩等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如经过社区网格前期劝导,重点治理与快速处置小分队仅用两天时间拆除了福缘门社区违法建筑64户,共计2300平方米。
    组建“房东协会”,通过“房东管人”实现“以房管人”,在提高对非京籍人口服务水平的同时加强出租房屋的管理。全地区2000多房东,平均每户租住房客近30人,32%以上的出租房屋可容纳50人以上。“房东协会”制定了《出租人文明公约》、《承租人文明公约》和《新居民便民服务手册》,为流动人口免费介绍房源,承诺 3天内帮租客办妥暂住证;街道鼓励房东加装门禁、摄像头,为主动安装门禁的房东补助200元,为主动安装摄像头的房东每户补助500元,增强了租户和房东的安全感。
    深入实践人性化服务理念,让居民办事更加方便,生活更有尊严
    建设社区公共服务大厅,开通网上办事大厅,构建“分布式网络化”办事体系,逐步实现“同街通办”。开通网上办事大厅,方便居民足不出户完成资料、材料的提交和预审、办事进度的查询等。建设社区公共服务大厅,与街道公共服务大厅有机结合,将服务事项办理下沉至社区,增加社区预受理材料和服务咨询的登记流转权限,社区通过即时办结和全程代办两种方式为居民就近提供一站式服务;逐步实现居民办事在街道任一社区公共服务大厅通办通结。实现“街居联动”、“同街通办”,让群众办事省钱、省时、省心、省力。
    整合社会商业机构、公益组织和志愿者队伍,构建便捷生活服务体系。协调邮政系统在社区开设邮政服务代办点,开展“邮政进社区”活动。协调整合各社区资源开设便民菜站,整合利用各社区周边数百家社会商业机构,以补贴、奖励等多种方式设立便民餐车、老年饭桌、服务自助超市,开展便民服务。组织志愿服务扎根社区,如韩家川大院社区“爱心妈妈”团队结对子帮扶贫困孤儿的活动深受群众好评。西苑挂甲屯社区联合颐和园消防中队武警官兵、社区志愿者以及附近医疗药店、理发店志愿者组成“青风”假日服务分队,以上门服务、免费服务等方式参与社区服务,并形成常态化机制。在街道层面,进一步规范私人个体协会、颐和园义务指路处等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为游览颐和园的广大中外游客提供服务,扩大了地区志愿服务的影响力。
    平等均衡,扶贫济困,让居民生活更有尊严。通过将人性化服务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个性化、免打扰、有尊严三个层次,在社保、民政等各种惠民服务过程中,把满足个性化需求作为人性化服务的最低层次,把“服务就在你身边,但只在需要的时候才出现”即免打扰作为人性化服务的第二个层次,把“公事公办”变成“真心相助、平等相待”让群众享有尊严作为人性化服务的最高境界,让困难群众、弱势群体感受到温暖和平等,避免使其产生被施舍、被怜悯的感觉,鼓励其重树生活的信心,更加自信、自尊、自强。
    加强非京籍新居民的组织和服务,实现非京籍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同服务、同管理、同参与、同受益”
    聘请“新居民”担任社区居委会主任助理,变“被管理者”为“管理者”。街道在福缘门、西苑挂甲屯两个流动人口集中的平房社区试点,从外来非京籍新居民中分别选聘在社区居住时间长、热心公益事业、在群众中威望高的熊伟和裴维忠担任社区主任助理,既让新居民感受到社区对自己的认可,获得自身奋斗的成功感,又通过他们向“新居民”传递政策,收集意见和建议,谋划社区发展,参与居民自治,实现居住地全员人口的一体化管理,建立一种没有户籍身份限制、政府依法行政、公民依法自治、社会依法参与的互动型治理模式。
    “新居民”享受均等服务,变“外乡人”为“社区主人”。鼓励社区居委会和专业服务机构为“新居民”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西苑挂甲屯社区向“新居民”率先印发2000多册《新居民生活服务指导手册》,《手册》内容涵盖了暂住证办理、房屋租赁合同、劳动合同保险、育龄妇女孕检、适龄儿童就读、煤气中毒预防等20余项服务,加大对“新居民”日常生活和工作服务指导。把职业技能培训向新居民延伸,为他们更好地解决就业和融入城市社区生活奠定良好基础。举办“新居民”专场招聘会,为新居民就业提供绿色通道。此类措施拓展了对“新居民”提供服务的渠道。在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灾害中,西苑挂甲屯社区主任助理裴维忠及时组织“新居民”参与疏通社区下水管道和清淤志愿行动,消除安全隐患,避免道路积水,体现了社区“新主人”的责任意识。
    建设“新居民之家”,变“被服务”为“自我服务”。街道以“参与式社区服务”为突破口,引导“新居民”在助人自助过程中,分享成果、承担义务,培养社区互助精神,增强社区凝聚力。新居民的优秀代表、西苑挂甲屯社区主任助理裴维忠利用自身理发技能十几年如一日的为社区老人、贫困人群义务服务;福缘门社区主任助理熊伟投资8万余元创办社区新启蒙图书室,免费为居民提供图书阅览,丰富了社区新老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建设“新居民之家”,完全由新居民志愿者管理和服务,实现新居民的自我服务。
    通过有效帮助、解决新居民生活和工作中的现实问题,增强新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社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共同营造一种平等相处、有机融合、和谐共生的整体社会氛围。
    提高服务管理智能化水平,减轻工作强度,降低工作难度,减少琐碎工作量,实现高效精准的服务管理
    人脸识别,为摄像头装上“智慧的眼”,实现对外来人员进社区的实时掌握和对社区居民的精准服务。智能人脸识别技术集人脸特征检测、人脸场景叠加、人脸采集回传分析等技术于一身。街道在试点社区门口布控专业视频设备,增设智能人脸识别服务器,实时采集出入人员的脸部图像,对前端图像进行自动分析,通过一段时间人脸图库的完善,最终实现陌生人出入及时提醒、重点人员和嫌疑人出现即时报告,以加强对流动人口信息的及时掌握、重点人员监管和对社会治安刑事案件的准确打击。同时,用以对本地重点服务的空巢老人活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辅以有针对性的上门走访,实现精准服务。
    智能预警、自动提醒,为摄像头装上“智能的脑”,实现从“大海捞针、人海战术”到“有的放矢、精兵减负”。街道根据平房社区治安差、案发率高的实际情况,为重点地区、重点部位的摄像头装上“大脑”(行为分析系统),对特定场景如人员徘徊、人员突然大量聚集等进行监控,当特定场景发生时,系统自动报警提示,由事后追查转变为实时监控预警预防和突发事件发生过程中的及时控制,由大量值守人员漫无目的、极度疲惫的监视转变为有目标的监控和指挥。同时将智能识别与行为分析系统与网格平台进行集成,对特殊事件及时指派社区网格员或通知相关人员现场核实处理,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减少安保人员人数和无效低效的巡逻次数。
    以辖区内的人、地、事、物、组织等数据为基础,将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对异常现象及时自动提醒,提高整体决策能力和工作效率。对民政、计生等不同业务关注对象进行统计分析,提高各项工作的自动化水平。如整合街道老年人数据,对到期符合条件的需要领取保险金的老年人及时进行服务短信提醒,做到主动为民服务;自动生成各类上报报表,减轻工作量,降低工作难度,使相关工作人员得以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工作质量,提升工作价值,实现优质服务、重点服务。
    智能监控,变“人盯人”为“自动对焦”,加强工作动态监管。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在社区卫生重点监控区域安装远距离RFID读写设备,为每位保洁员配发读写卡,在装有摄像头的地点,保洁人员经过时RFID卡在给后台计算机系统传回定点信息的同时触发摄像头对保洁路面进行摄像并传回后台自动分析清扫效果,实现保洁人员日常工作监管,及时发现未保洁或者保洁效果不佳的地点,实现了对社区环境卫生情况的智能监控,进一步提高社区环境卫生状况。利用手机信号定位,加强对网格巡查人员在岗、工作状况的实时监控和智能提醒,促进工作落实。
作者:魏开锋 来源:学习时报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