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惠民生  抓提升  筑牢公共文化阵地 [打印本页]

作者: 决策参考    时间: 2013-1-12 09:29
标题: 惠民生  抓提升  筑牢公共文化阵地
    近年来,沙县坚持公共文化向基层倾斜、向民生靠拢、向群众敞开,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管用力度,开发和保护特色文化并举,深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群众文化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文化民生的改善,提升了宣传文化阵地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让文化民生有着力点。把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纳入城乡建设整体规划,从经费投入、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制定具体政策和配套措施。一是加大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和管理。县财政先后投入400多万元,完成12个乡(镇、街道)文化站(中心)建设和建制村农家书屋达标工程。制定下发《关于加强乡镇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乡(镇、街道)文化站和农家书屋的工作要求。乡镇文化站做到“五个有”,即:有人员(专职文化站管理员)、有经费(大乡镇文化活动经费3万元、小乡镇不少于2万元)、有制度(工作制度、管理制度)、有活动(每年不少于1次组织村民开展文化活动,全民健身活动不少于12次)、有亮点(至少有一个本地特色民俗文化活动展示项目)。农家书屋做到“四统一、三到位”,“四统一”即:统一采购书目(每个书屋配1500册图书、5-10种报刊、60-100张音像制品)、统一制作规章制度(管理制度、图书借阅制度和管理员制度)、统一规范图书借阅登记、统一规定书屋开放时间(每周不少于5天,每天不少于4小时);“三到位”,即:图书上架到位、图书分类保管到位、图书管理员培训到位。二是加强人员队伍建设。设置专职文化站长、农家书屋管理人员和符合规定数量的工作人员,制定下发《沙县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规定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占用文化站的人员编制,不得将文化站工作人员长期借调非文化岗位工作。制定《关于农村文化协管员管理办法》,明确农家书屋及农家书屋管理员实行县、乡、村三级管理、以村为主的管理体制,努力建设一支人员精干、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三是加强指导、严格考评。县文化行政部门加大对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的业务指导力度,文化馆以业务指导形式强化对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的指导,并根据基层文化站的需要下派辅导员;图书馆先后向村镇图书室捐赠书刊1500余册,并把农家书屋业务指导作为工作重点。全县已累计举办十期基层文化协管员培训班,受训人员达200多人次。制定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考评细则,建立工作协调机制,要求各乡(镇、街道)把公共文化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从场地、设施、图书配置、管理、开放等各环节按标准建设,把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建设纳入创建文化先进乡镇的重要考评内容,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
    二、落实“三馆”免费服务,让文化民生有兴奋点。按照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便捷的要求,使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实现文化“三馆”免费服务。一是文化馆倾全力服务群众文化活动。一方面是推出各类公益文化服务,如开展各类群众文艺辅导、艺术培训、文化下乡等活动,组织演出年均30场次、各类艺术展年均25场次、举办各类培训班年培训200人次。另一方面是认真组织安排群众文化活动,指导组建了彩虹合唱团、平行线乐团等6个业余文化艺术团,将本系统最优秀的专业人员分配到各团进行业务指导,特别是“平行线乐团”把吸收外来工参加表演作为一项特殊使命,增强了文化活动的凝聚力。春晖教师艺术团保留剧幕舞蹈《校园晨曲》在第六届香港国际青少年艺术节上荣获青年B组钻石奖(该组别最高奖项)。业余文化艺术团不仅为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增添活力,而且为热心表演艺术的人提供了挥洒的舞台。二是图书馆免费开放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县图书馆坚持365天免费对外开放(节假日不休、每周坚持五个晚上接待读者),日均接待读者200余人次,年外借图书文献8万册次。以沙县被确定为国家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县为契机,投资80万元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沙县支中心,建立电子阅览室并配备32台计算机提供免费上网服务,仅2010年就接待6800余人次。建成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图书借阅一卡化(凭一张借阅卡即可在馆内上网、借阅书刊)。开展服务宣传周,携带本馆编撰的二次文献、科技书刊、科普图片以及其他宣传材料深入农村开展“文化赶圩”活动,深入80个建制村开展图书宣传。与教育局联合开展“阅读推广”系列活动,精心采购适合少年读者阅读书刊,为全县中小学生提供精神食粮。三是博物馆免费开放重内涵。县博物馆把完善信息咨询、引导标识、导游讲解、免费寄存等服务系统,公开免费开放管理办法、服务项目、开放时间等制度措施做为服务的基础要件,并根据群众意见,不断改进陈列展览的形式、内容、设计和效果。坚持以馆藏文物、沙县民俗文化和革命史为主,同时不定期组织民间艺术品展等展览活动,参观人数年均达3万人次。
    三、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让文化民生有新亮点。以“弘扬民族艺术,延续沙县文脉”为主题,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活动。一是认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组织各乡镇文艺骨干对我老秘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拉网式地普查,认真做好档案收集、整理和填报工作。利用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文化站等公共文化机构,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展示活动,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进行宣传展示,普及保护知识,培养保护意识,积极营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二是制定《“一乡一品”民间民俗文化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一乡一品”民间民俗活动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具体项目任务,落实责任主体、工作标准和时限要求,大力挖掘、传承和发展民俗文化。如,夏茂镇的游春牛、山歌,富口镇的大腔戏、打狮,南阳的罗岩花灯、湖源的迎铁骑、舞鱼,高砂的板凳龙等民俗活动已经成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传统品牌。三是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制。以把沙县特色非物质文化列入省级及至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为目标,以申报“肩膀戏”、“小吃制作工艺”和“锭光佛信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契机,加强与上级相关部门沟通与联系,完善申报项目的档案,在保护目标、措施、步骤上再提升,从机构、队伍、经费等方面全面加强对非遗保护工作的管理。
    四、丰富群众文化活动舞台,让文化民生有落脚点。建立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调查分析机制,由群众行使文化产品的选择权。认真组织开展“激情广场、幸福沙县”为主题的“大家唱、大家舞、大家乐”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一是激情广场大家唱。活动主要在府前广场、龙湖广场、沙阳乐园等地开展,参赛歌曲以爱国歌曲和沙县本地原创歌曲为主,突出爱国爱乡这个主题。同时,在教育系统开展校园歌曲大家唱活动。二是激情广场大家舞。这是沙县持续多年开展的一项阳光健身活动,各社区都有相应的活动场所,中老年人特别喜欢这项活动,也有青年参与,据不完全统计我老秘网县参与该活动的人数每天不下4000人。三是激情广场大家乐。依托社区、乡(镇、街道)、学校及各业余艺术团,深入挖掘本土特色文化,把肩膀戏、西皮台(踩高翘、跑旱船)、游春牛、大腔戏、舞鱼、打狮、迎龙、迎铁骑等本县民俗表演作为大家乐的主要内容,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重要节庆,组织社区、乡镇、学校及各业余艺术团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民俗、民间文化艺术展演。此外,加强对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的指导,落实放映任务。利用农闲时节开展送戏、送电影、送书、送歌舞文化下乡活动,举办篮球赛、冬泳、老年健身操等群众体育赛事。邓兆盛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