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走进群众服务群众 推进理论大众化
[打印本页]
作者:
铜陵秘书
时间:
2012-12-29 11:05
标题:
走进群众服务群众 推进理论大众化
近日有幸陪同一位领导到某乡村给60多位党员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出人意料的是一个多小时的党课,居然没有一位党员提前离场。刚开始还时有人闲话家常、接听手机,可随着宣讲内容的深入,闲聊的人不语了,手机声也渐停了。讲者生动可亲,听者入耳入心,上演了那只有在学生听老师讲故事的课堂上方能见到的一幕。我不禁心生感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听课效果?无非是讲者用的是大众化、通俗化的语言,说的是群众话、贴心话的内容,解的是群众眉头上、心头中的疑惑。可是,像这样的课在实际工作中实属不多见了。
理论必须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一切理论都来自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是对实践的高度提炼与概括。所以理论对百姓而言是深奥的、枯燥的。然而,一切理论又必须用于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所以理论必须大众化。只有这样,理论才能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勃发出生命活力,赢得人心,获得支持,凝聚智慧,形成共识,从而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巨大力量。可见理论大众化在任何时候都显得尤为重要。
而在实际工作中,这个尤为重要的问题却少有人去思考,亦少有人去做。即便做了,收效也甚微,究其根本,笔者认为原因有四:
其一,思想守旧,认识不足。在不少学者眼里,理论就应该“曲高和寡”,仿佛只有在大学课堂、科研院所、党政机关里才是理论发挥作用的应有之地;仿佛是把问题说得越复杂、越疑难、越高深,才越显得有水平;仿佛一说家常话、百姓话,就缺乏理论高度。故而,讲的东西百姓听不懂,写的东西百姓看不懂。
其二,功利所致,不愿意去做。认为到基层群众中去讲,放不下学者的身架,体现不了学者的价值,提升不了学者的名气,耗时费力,劳而无功,得不偿失。
其三,底气不足,不敢于去做。能把课讲得深受群众欢迎称道,成为群众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绝非一日之功。平时不沉下心去群众中调查研究,不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就找不到理论与群众同频共振点。没有敢揽瓷器活的金刚钻本领,就做不到对理论全方位“瘦身”、通俗化“变脸”、形象化“加工”、大众化传播,于是就与其讲不好不如不去讲。
其四,机制不灵,无所谓去做。正因为缺乏有效的量化考核、竞争倒逼机制,做与不做一个样,做得好与做得差一个样,导致做得差的没有压力,做得好的没有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首次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语重心长地说,“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讲话真正体现了我们一切工作都是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必须全力为人民群众服务。“理论群众不知味,不如权且束高阁”,如果理论独居庙堂之高,脱离人民群众的认识需求,只为少数人服务,那就必将失去了我党理论研究目的和理论成果运用的意义所在。人民群众这个庞大的群体才是最需要理论大众化的解读、全方位跟进和服务,如果丢失了这块阵地,一些邪说歪理势必会乘虚而入,侵蚀他们的思想,造成思维的混沌,影响社会和谐共建。理论只有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字字“浇’到群众最渴处,句句暖到群众心坎上,有效解答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拉直群众心中问号、驱除他们心头疑惑,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举,将理论的种子内化于群众之心,催生出理论在实践中融合的丰硕果实,理论才能枝繁叶茂、生机无限。
推进理论大众化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要大力加强理论学习研究,增强理论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真正把学习当作一种神圣职责、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终身追求,静下心来读书,沉下身子去思考,不断提高理论素养。要努力在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指导实践上下功夫、见成效,认真研究当前改革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及产生的根源,认真研究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理论依据及方式方法。要积极探索理论大众化传播工作途径,真正把真情实感融入到理论大众化传播工作研究中,深入群众生活,加深与群众的交流,感触群众的需求,运用浅显明了、直观形象的语言把理论讲透彻,把道理讲明白。要加大对推动理论大众化工作的考核力度,健全机制,培训队伍,积极鼓励,正确引导,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努力在走进群众中提升自己,在服务群众中推进理论大众化。□肖家志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