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对崆峒区实现社会管理创新法治化问题的思考 [打印本页]

作者: 仲伯间    时间: 2012-12-16 08:49
标题: 对崆峒区实现社会管理创新法治化问题的思考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我们党深入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所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当前应对社会矛盾凸显期挑战的迫切需要,是更好地促进人民安居乐业、确保社会和谐稳定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法治化,必须致力于完善制度,用法律规范和制度来引导创新社会管理,形成解决问题和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崆峒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法治化的主要成效
        崆峒区是平凉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历史重镇,素有“旱码头”之美誉。全区辖17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有252个行政村、14个城市社区,总人口53.56万人,城镇人口25.99万人。近年来,按照中央、省、市的总体要求,以服务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满足群众期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社区建设等多个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走出了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社会管理新路子。
        一是致力于建章立制,管理机制更趋完善。全区上下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成立了社会管理创新等8个专项组,研究制定了《崆峒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把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管理责任目标考核,定期检查,重点督办,保障了各项措施的全面落实。同时,进一步完善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涉及民生的重大决策、项目和活动,实行经济效益和稳定风险“双评估”,有效地避免了一些社会矛盾,为转型跨越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是致力于矛盾化解,社会大局平稳有序。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信访积案化解活动,对重点矛盾纠纷落实限时挂牌督办、逐案销号制度,确保了重点案件及时调处、有效化解。在重要节会和敏感时段,及时召开重点信访案件交办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调度会和信访联席会议,对历年产生的信访积案进行集中梳理,严格落实重点信访案件“四定三包”责任制度。结合“双联”行动和政法系统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了“百日攻坚、千人下访”集中化解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活动,全力化解省、市督办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信访维稳形势持续平稳。
        三是致力于完善体系,基层基础更加牢固。坚持重心下沉,末稍前移,积极抓建和培育了西郊办等12个省级综治维稳中心和宝塔社区等24个省级村(社区)综治典型。落实人本理念,实施了办案场所标准化改造,建成了政法机关标准化信访立案诉讼服务中心和青少年法庭。不断加强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工作,持续深化“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以证管人”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对全区刑释解教、社区矫正人员等特殊群体和邪教、吸毒人员等高危人群逐人落实了帮教管控措施,分类跟踪服务管理。在9678家新经济组织和36家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基层党组织219个、工会组织15个、团组织38个、妇女组织19个,“两新”组织的服务管理工作迈入了常规化。
        四是致力于严打整治,治安秩序持续良好。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主动进攻态势,及时组织开展了“打四黑除四害”等严打整治专项行动,破获了一批刑事案件和涉毒案件,二级无毒区创建活动有序推进。突出社会治安重点区域和问题,深入开展了集贸市场、城乡结合部及学校周边地区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和打击整治办理制贩假证、非法“黑广告”专项行动,集中整治规范了旅馆业、民爆、网吧等行业,群众的安全感得到进一步提高。
        五是致力于规范执法,公共安全有效保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完善覆盖全区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食药品安全、预防道路交通事故、消防、非煤矿山及工矿企业、危险化学品等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违章操作、违规生产行为,动态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及时落实整改措施,妥善处置了一些安全事件。深入开展执法大检查和专项治理,纠正和整治执法过程中的粗糙执法、随意执法等现象,促进公正廉洁文明执法。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在市场监管中的作用,综合运用行政、经济等手段,着力加强群众普遍关注的质量安全、物价等方面的监管力度,保持了质量安全、物价平稳、市场规范的良好态势。
        二、崆峒区实现社会管理创新法治化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经过区委、区政府和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随着生产关系的剧烈变迁和社会结构的加速转型,社会失序的风险因素空前凸显,阻碍社会管理创新法治化的问题依然存在。
        一是法治意识比较淡薄。由于缺乏法治基础,依法行政的理念还不够深入,行政思维方式和单一的行政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转型期多样化化解社会矛盾的需求,有的片面强调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将法治建设与经济发展割裂开来,把依法办事与提高效率、政令畅通与法定程序对立起来,不能正确地处理依法行政与优化投资环境、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实体与程序的关系;有的对法治建设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仅仅停留在口头重视上,具体落实行动不够。
        二是法律制度不够完善。一些行政机关科学民主决策制度还不健全,缺乏硬性和可操作的程序性要求,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程度还不高;有的行政执法部门职责相互交叉、重叠,导致有些执法缺乏整体性和统一性,执法效果不够理想;有的虽然制定了行政执法案件集体讨论制度,但从全区行政执法案卷检查情况看,一些执法部门并未落实该制度。一些行政机关对于执法责任的规定过于原则和笼统,缺少行政问责的定性和定量标准,在追究责任时难以“对号入座”。
        三是社会组织发展缓慢。随着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生产力分配方式等呈多样化发展趋势,社会管理面临着历史性挑战,特别是大量与公民相关的社会公共事务要由社会组织来承担,但由于社会组织不健全、社会功能不完善,许多公民的公益性需求并不能得到全面满足。大批社会团体发育还不健全,社会中介组织尚未真正成为政府职能转移的载体,大量民间组织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同时,随着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迅速成长,政府社会管理方式尚不能适应社会组织形态和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
        四是社会保障水平不高。由于部门分割、政策分割导致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与相关政策不协调,一些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不规范、不明确,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带来了阻力。财政投入明显偏少,对社会资源的动员明显不够,慈善公益事业发展不足。责任主体的责任分担界限模糊,主要表现在政府与企业、社会、市场以及家庭和个人的社会保障责任边界仍然不够清晰,致使无法准确把握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实质责任大小,也难以充分调动其他各方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崆峒区实现社会管理创新法治化目标的定位
        实现社会管理创新法制化,必须紧紧围绕“转型跨越”的核心主题和建设“平安和谐崆峒”的总体目标,牢牢把握好“六个创新”。
        一是社会管理理念的创新。法治视角下的社会管理理念,必须摒弃原来的那种国家全面控制社会的思维,牢固树立依法开展社会管理创新活动的理念。在管理活动中,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核心,以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尊重各方利益诉求,贴近社会生活,增强服务意识,密切与管理对象的关系,保证各方合法权利的维护与实现。所有社会管理创新活动,都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进行,不可脱离法律的约束。
        二是社会管理主体的创新。由于历史的因素,中国曾长期处于“大政府、小社会”的社会结构之中,在社会管理领域,政府甚至一度是唯一的管理主体,其他主体仅仅是政府的延伸。在法治视角之下,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必须进行社会管理主体的创新,由单一的行政化管理向社会化管理转变,由单一管理主体向多元管理主体转变,明确各主体的职责范围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社会管理主体的作用,形成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三是社会管理内容的创新。当今社会,社会管理主体尤其是政府肩负着协调各类社会关系和规范各类社会行为的职责,不可有所偏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类新的社会事务、社会问题必然日益凸显,需要社会管理主体进行处理。社会管理内容的创新实际上就是当社会出现了需要处理的新事务、新问题时,政府和其他社会管理主体必须及时将其纳入管理范围,而不能视若无睹、任其发展,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是社会管理手段的创新。在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下,社会管理主体主要采取权力性、单方性、强制性的手段进行管理。但当今社会是多元化社会,社会管理的手段也应该是多元化的,要在保留必要强制性手段的同时,针对管理内容的性质和类别,采取多种手段进行管理。尤其应重视疏导性应用,防患于未然,将矛盾消除于形成之前,化解于无形之中。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应及时采取现代信息技术、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社会管理活动。
        五是社会管理程序的创新。社会管理行为是具有公权力性质的行为,按照现代法治的基本原理,公权力行为都应遵循一定的程序,这样才能避免公权力的滥用,才能保护社会利益主体的合法权利。在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社会管理的程序问题,所有的社会管理活动都必须遵守法定程序,做到不但实体上合法,程序上也要合法,确保公民权利得到有效保护,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六是社会管理监督的创新。在新的形势下,社会管理不仅应注重社会管理本身创新,增强其实效性,更要加强对管理行为的监督,通过发挥各种监督主体和监督途径特别是发挥群众和舆论的监督作用,及时制止管理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同时,应强化社会管理中的问责机制,对违法的社会管理行为及时问责,将监督与责任追究结合起来,保证社会管理目的的有效实现。
        四、崆峒区实现社会管理创新法治化的重点任务
        按照“有效政府、有序社会”的原则,以构建制度化、法治化的社会利益平衡机制为目的,准确把握社会管理规律,坚持从实际出发,从有效解决现实突出问题入手,重点部署,全面推进。
        一是加强和创新基层基础管理根基化。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形成以村(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居)委会为主体、综治维稳工作站(室)为中坚、村(社区)服务中心(站)为依托、村(社区)社会组织为补充,驻村(社区)单位和组织协同配合,村(居)民广泛参与的基层服务管理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服务群众、反映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作用,真正把基层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加强基层综治组织建设,完善乡镇(街道)综治维稳工作平台和机制建设,快速推动综治组织向社区、村组、企业和学校延伸。加强社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构建社区综合服务管理“一站式”服务平台,切实增强社区服务居民、强化管理、促进和谐的能力。
        二是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管理人本化。把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服务群众、保障民生、维护权益上,认真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统筹抓好城乡医疗救助、五保供养、救灾救济工作,不断加强社会保障能力。全力做好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工作,切实解决普通高校、城乡新增劳动力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全面加快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村(居)民委员会在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村(居)党组织领导下的村(居)民委员会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健全和落实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民主自治制度。健全完善劳动用工制度,残疾人、妇女、儿童、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制度。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建立社情民意直通车,构建全方位群众诉求表达平台,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三是加强和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动态化。改变流动人口重管理轻服务工作理念,同等对待管理与服务工作,大力推行“旅店式”服务管理模式,落实流动人口“市民化待遇”,全面实现流动人口动态化、全覆盖服务管理。建立以户口管理为基础、治安管理为重点、劳动(佣工)管理为抓手、其他管理相配合的联动机制,着力构建以社区为依托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平台,完善统一的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加强暂住户口登记、暂住证办理和查验等基础工作,重点管控流动人口中有现实和潜在社会危害的人员,严厉打击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活动。认真落实流动人口“市民化”待遇,着力解决流动人口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民生问题。
        四是加强和创新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亲情化。建立特殊群体和重点人员数据库和常态化管控机制,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服务和分级预警,注重人文关怀,努力做到在人格上尊重、感情上亲近、生活上关心、权益上保障,帮助其尽快回归社会。进一步完善信息通报、无缝衔接工作机制,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服务管理,落实法制教育、技能培训、过渡性就业安置等措施,建立健全接收、管理、考核、变更、解除矫正等制度,解决好刑释解教人员的生活出路问题,全面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矫正、监督管理和帮困扶助。强化吸毒人员动态管控,建立强制戒毒、社区戒毒、自愿戒毒、社区康复和药物维持治疗相互衔接的工作机制。加强防范处理邪教工作,大力推行教育转化“九五工作法”,深化对“法轮功”及其他邪教痴迷者的帮教工作,使其尽快融入正常社会生活。
        五是加强和创新矛盾风险管理源头化。强化社会矛盾风险超前预测,主动防范化解,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风险。完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平台,建立联合排查、定期排查、综合研判和分流处理、分级化解、考核评价机制,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社会管理、综治部门组织协调,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专门调解相互衔接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健全完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立健全重大决策评估跟踪和责任追究制度,规范政策实施效果的社会评价制度。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健全信访维稳工作责任制,畅通信访渠道,强化信访接待窗口建设,及时搜集、分析、研究、办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从源头上防范化解各类矛盾和不稳定隐患。
        六是加强和创新公共安全管理立体化。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加大社会管理综合整治,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管理,实现公共安全管理立体化。以社会化、网络化、信息化为重点,健全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定期开展社会管理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大排查、大整治活动,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突出抓好校车安全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治安突出问题。持续深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应急体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监管执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深化对道路交通、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行业、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应急处突管理,落实“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加强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对突发事件的预测预判、现场指挥、依法处置和舆论引导能力。
        七是加强和创新两新组织服务管理常态化。坚持培育发展与管理监督并重的方针,探索建立新形势下党委、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的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实现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法律监督在“两新”组织的全覆盖。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服务管理,指导和帮助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落实社会治安、平安创建等工作的定期调度、定期研判、限期解决措施。完善社会组织扶持政策,设立社会组织发展专项基金,加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依法加强对政治类、法律类、宗教类社会组织以及有境外复杂背景的社会组织的监管。坚持积极稳妥、趋利避害、抓住重点、注意策略的原则,完善管理机制,落实管理责任,加强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
        八是加强和创新虚拟社会管理信息化。建立健全网络等虚拟社会管理机制,明确政府、重点企业以及电信运营企业等相关领域的职责,切实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按照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坚持分级管理与属地管理相结合,建立健全政府部门和新闻机构网络舆论引导队伍、网络新闻发言人和舆情监督引导制度,提高网络舆情的发现、侦查、控制和处置能力,确保网络信息跟踪得了、管理得好,牢牢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加强网络技术手段和管理力量建设,完善网上有害信息监测和查处机制,提高发现和处置能力。
        五、加快实现社会管理创新法治化的有效途径
        法治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社会管理创新是推进法治建设的活力源泉,公平正义是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保障,也是实现法治化的一个重要目标。社会管理创新要实现法治化,必须突出重点,夯实基础,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努力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是在增强法治观念上下功夫。认真落实“六五”普法规划,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治、遵循法治、弘扬法治的良好氛围。深入推进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流动人口和农民的法治宣传教育,坚持把培育法治精神作为普法工作的首要任务,着力培育公民的权利义务意识、法治心理和法治习惯,让广大群众懂得依法按程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矛盾纠纷、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断创新普法内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入宣传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以法律的实效大力培育公民维护法律权威的法治精神。不断创新普法手段,加强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完善城乡公共活动场所法治宣传教育设施,引导广播、电视、报刊以及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办好普法节目、专栏和频道,着力增强全体社会成员的法治意识。
        二是在完善法律体系上下功夫。坚持法制统一与探索地方特色结合起来,立足区情实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紧密联系我区社会管理的现状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自主性地方立法,加快完善社会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坚持立、改、废并重,及时修改或废止不适应社会管理现状或与上位法不相统一的地方性法规、规章,适时研究国家新出台的法律并跟踪法律修改情况,及时制定或修改相配套的实施办法,加强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审查,防止其妨碍和束缚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开展,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法治保障。
        三是在公正规范执法上下功夫。扎实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和行政程序建设,稳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健全完善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积极推进行政指导、说理性执法等执法方式创新,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认真落实中央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的各项部署,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创新司法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司法为民的要求,建立健全民生案件优先审理机制及诉讼调解工作机制,为促进司法公平正义提供制度保障。围绕推进公正廉洁执法,狠抓干部队伍的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端正执法为民理念,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注重教育培训效果,努力提高干部业务能力和水平。加强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着力造就一支严格、公正、文明、廉洁的高素质执法和司法队伍。
        四是在完善管理平台上下功夫。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为依托,着力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把打防管控各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对严重暴力犯罪、抢劫抢夺盗窃、涉黄涉赌涉毒等各类违法犯罪的防范打击力度,提高基层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等工作,确保社会秩序稳定。着力构建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不断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大力拓展工作领域,健全组织网络,完善工作制度,推动人民调解走上法治化、规范化轨道。完善信访制度,积极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矛盾纠纷。积极构建便民服务体系,完善延伸到村(社区)的各级便民服务中心功能,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司法便民措施,加强法律服务工作,加大法律援助力度,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法律的需求。
        五是在依法有效监督上下功夫。积极构建党内监督、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有机结合的全方位监督体系,保证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党内监督,坚决查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健全公安、检察、审判机关相互配合、制约和监督的工作机制,加大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力度。健全新闻发布制度,开通网上交流沟通平台。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切实发挥人大代表在立法中的作用。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度,加强绩效管理,健全责任体系,对决策失误、违法行政、滥用职权、失职渎职等行为,严格依法追究责任,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推进问责法治化。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