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对深入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几点思考
[打印本页]
作者:
南靖秘书
时间:
2012-12-14 11:20
标题:
对深入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几点思考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省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未来五年必须深入实施的十大重点行动之首,是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形势、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立足推动转型跨越新实践、着眼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新要求,作出的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是一次解放思想、转变作风、锻炼干部的创新之举,是一项固本强基、促进发展、造福群众的务实之策。“双联”行动开展以来,笔者先后多次赴办公室联系的大寨乡赵塬村、大秦乡大秦村,以及联系的贫困户家中,认真开展调查摸底,综合分析致贫症结,科学制定帮扶计划,全面落实帮联措施,有力促进了“双联”行动的深入推进。根据近一年来积极投身“双联”行动的工作实践,现就深入开展“双联”行动,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提出几点个人的思考和建议。
一、深入开展“双联”行动,必须坚持以提高思想认识为前提,深刻理解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意识
开展“双联”行动,是今年省委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应深刻认识开展“双联”行动的重大现实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深入到农村去、到贫困群众中去,真心诚意、竭尽全力地为农村解难题、谋发展,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一要深刻认识到,“双联”行动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按照国家新的贫困标准测算,我老秘网区仍有贫困人口21.6万人,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严酷、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落后的南部山区和北部塬区,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加之我老秘网区农业发展基础较弱,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偏低,是实现全面小康的最大瓶颈。开展“双联”行动,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最终目标,以联村联户为载体,以强村富民为目的,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和各种有利因素,支援农业、帮助农民、发展农村,扎实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二要深刻认识到,“双联”行动是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现实选择。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因素日益增多,广大群众对改革发展的预期越来越高,对物质和精神层面的诉求越来越多。开展“双联”行动,就是要把机关单位的工作向基层延伸,及时掌握群众所思、所怨,合理解决群众所求、所盼,把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就是要不断拓宽农村社情民意表达渠道,积极探索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方式,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办法,全力巩固农村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三要深刻认识到,“双联”行动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让广大干部主动走出机关,在促进农村全面发展中了解村情实际、了解群众需求,不仅有利于推进“双联”行动,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开展“双联”行动,就是组织各级干部走出机关、走进农村、贴近群众,促使广大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念,自觉践行党的宗旨,积极接受群众教育,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为群众办事,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在为民服务中培养良好作风、树立亲民形象。
四要深刻认识到,“双联”行动是加强干部教育锻炼的有效途径。推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科学发展,需要一支作风优良、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作为坚强保证。开展“双联”行动,就是要让机关党员干部与农民群众结对子、交朋友,进一步“察民情、听民声、纳民言、促民富”,在宣传政策、倾听民意、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过程中磨炼意志、砥砺品质、锻炼本领、提高能力,使我们广大干部知道民生疾苦、懂得爱岗敬业,真正成为为民服务全心全意、推动发展尽心竭力、干事创业务实高效的好干部。
二、深入开展“双联”行动,必须坚持以实现村强民富为核心,突出抓好四项重点,力促群众增收致富
食为政首,农为邦本。“双联”行动的不断深化,必须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总目标,通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优势互补、共同努力,在短期内改善贫困村面貌,帮助引导贫困户持续快速增收,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突出兴产业,不断拓宽增收渠道,全力加快农民致富步伐。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更是“双联”行动的核心任务。一是壮大富民产业促农增收。以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为目标,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肉牛、果菜、旱作农业等特色产业开发,因村因户制宜,尽心尽力而为,科学指导贫困户开展种养业结构调整,大力培育和发展富民产业,着力在扩规模、提层次、创品牌、增效益上求突破,确保农民从富民产业中获得更多的收益。二是发展劳务经济促农增收。工资性收入是我老秘网区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对完成增收目标至关重要。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加大对农民职业技能和创业技能的培训力度,推动我老秘网区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不断拓宽劳动力输出渠道,规范劳务中介组织,优化外出务工就业环境,全力保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三是落实惠农政策促农增收。强农惠农政策既是帮助农民抵御风险的重要举措,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直接手段。努力把各类强农惠农政策研究透、争取够、使用足,进一步健全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统”发放管理制度,确保各项惠农补贴一分一厘及时足额地发放到农民手中,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二)突出扶民智,切实加强教育培训,着力提升农民整体素质。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我老秘网区农民科技知识欠缺,市场经济意识不强。深入开展“双联”行动,加速推动全区经济社会转型跨越,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农民素质的提高是关键中的关键。一是加强科技知识培训。积极组织党员干部深入乡镇村组、田间地头,开展实用科技培训和辅导,着力解决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疑点问题。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媒体,开展信息服务,加快科技信息进村入户。二是加强市场经济教育。坚持把市场经济基本常识教育、市场竞争思想教育、市场竞争能力教育寓于各项服务之中,努力培育农民的市场经济观念,调动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和调整产业结构的自觉性,提高农民的市场竞争能力。三是加强法律常识宣传。采取各种手段和途径,加大农民的普法教育力度,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增强农民的法治观念,通过法制宣传培养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新型农民,让农民学会利用法律、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身权益,实现合理诉求。四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重点,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文明村创建、文明农户评选、移风易俗等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良好风尚,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讲道德的新型农民。
(三)突出强基础,积极破解制约瓶颈,大力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是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的物质基础。一是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以路水电气房为重点,着力在改善农村基础条件上下功夫,力争通过3—5年的不懈努力,使贫困村的整体面貌有较大改观。突出项目带动,充分发挥联村单位、干部的自身优势,积极为贫困村谋划、争取、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发动群众义务投劳,大力实施道路整修、农田水利建设等基础工程,加快改善贫困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以国家级生态补偿示范点建设为载体,认真实施好退耕还林、三北五期、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建设项目,突出村庄、环城、面山和公路沿线绿化,着力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加快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废旧残留农膜、农村生活垃圾及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三是持续加快民生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帮联单位站位高、联系广的优势,集中整合各类项目资源,着力推动社会事业项目向贫困乡村倾斜,文化惠民项目向贫困乡村覆盖,努力做好农村养老、就医、上学等群众关切的重大问题,切实做到王三运书记提出的“三个绝不能”,即绝不能让一个家庭因贫困而生活不下去,绝不能让一个儿童因贫困而失学,绝不能让一个人因贫困而看不起病。
(四)突出解民忧,加快创新社会管理,努力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准确把握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才能更好地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一是真实了解村情民意。围绕畅通民情表达渠道、真实反映民情民意,坚持和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和意愿诉求,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对群众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意见建议,要认真记录在册,在自己职责范围内能够解决的要尽快解决,不推不拖;不能解决或者暂不具备条件解决的要耐心解释,争取理解。二是认真化解矛盾纠纷。坚持“群众工作无小事”的原则,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对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矛盾和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一些因婚姻家庭及邻里关系引发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都要逐一摸排,及时化解,做到早了解、早反映、早处理,努力做到矛盾在源头控制、纠纷在基层化解、问题在一线解决。三是提升基层党建水平。突出“强组织、增活力、促发展”主题,指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健全组织体系,完善工作制度,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深入开展“四议两公开”活动,帮助贫困村建立村级议事权、决策权、理财权、监督权相互分离的管理新机制。积极帮助村“两委”班子提高工作创新能力、领导发展能力、凝聚群众能力和维护稳定能力,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三、深入开展“双联”行动,必须坚持以统筹兼顾推进为关键,正确处理四对关系,确保行动取得实效
“双联”行动,是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推动跨越发展的一项重大实践,不是一时之举、短期之策,而是一项长期性任务、长远大计。在具体帮联工作中,我们要正确处理四对关系,统筹兼顾,协调推进。
一是正确处理集中行动与长期坚持的关系。“双联”行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贯穿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过程。在具体行动中,既要立足当前,为村为民帮办实事,解决一些迫在眉睫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让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有信心、致富有门路;又要着眼长远,把“双联”行动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为村为民制定发展规划、找准脱贫路子,谋划好长期帮扶计划和措施,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让联系单位和干部能够持续有效地进行帮扶,绝不能将“双联”行动简单化、片面化,仅仅局限于关爱性质的慰问活动。
二是正确处理重点帮扶与整体脱贫的关系。把“联户”与“联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正确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联户”促“联村”,“联村”带“联户”,做到两者相互结合、齐步推进。在行动中,既要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又要联系普通群众,对贫困户的帮扶要突出排忧解难、增强发展能力,对普通群众的联系要突出宣传教育和了解社情民意。同时,单位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帮助贫困村研究解决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问题,每年真心实意地为贫困户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切实使“双联”行动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三是正确处理联系数量与帮扶质量的关系。“双联”行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贫困村全面发展、贫困户脱贫致富,从而整体上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既要不断创新帮联方式和载体,又要注重办一些联路子、联项目、联资金、联科技等具有一定“造血”功能的实事,防止发生华而不实、单纯给钱给物的现象。坚持把贫困村的发展、贫困户的脱贫作为检验“双联”行动成效的主要标准,既要保证联户次数,常联系、勤走动、多服务,又要保证质量,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不走过场、不搞形式,确保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是正确处理干部帮联与农民主体的关系。要突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和引导,采用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群众理解政策、运用政策的能力。在扶持、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的基础上,注重通过政策宣传、典型引路、算账对比等方式,引导群众增强自我发展、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提高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能力和本领。同时,既要突出抓好“双联”工作,又要统筹推进中心工作,找准结合点,相互促进,实现共赢。
四、深入开展“双联”行动,必须坚持以加强作风锤炼为保障,严格落实三点要求,树立亲民为民形象
“双联”行动是一项实实在在地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不仅是服务群众的“直通车”,也是培养锻炼干部的“大课堂”、提升能力素质的“助推器”。作为行动的直接参与者和实施者,必须以求真务实的精神风貌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全身心投入到“双联”行动中来,了解民情、服务群众、促进发展,为实现全区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夯实基础。
一要“用真心”。真诚的态度是各级干部应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也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前提条件。“为民牧者,以子弟视其民,则民未有不以父母视之者也;以生徒视其民,则民未有不以师长视之者也;以鱼肉视其民,则民未有不以虎狼视之者也”。广大帮扶干部要真正走出机关,进村入户,把群众放在心上,当作亲人,拉近同群众的距离,真正融入群众,付诸真心、带着感情做工作,真心实意为联系对象办实事、办好事,竭尽全力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永不割断与群众的情感脐带,始终保持对群众的赤子情怀。
二要“务实功”。广大联户干部要坚持经常性开展帮联工作,吃在农村、住在农村、蹲点帮扶。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切实增强心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改进群众工作方法,自觉融入到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去,磨炼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培养干部真抓实干、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风,在扶贫解困中增进群众感情,在服务群众中强化务实之风。多想办法,切实把“双联”工作做实做细,多谋群众期盼的好项目,多干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努力使“双联”行动真正成为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三要“严律己”。广大帮联干部在进村入户期间,要严格遵守“八个不准”工作纪律,强化纪律约束,维护干部形象,尊重客观实际,融入群众生活。要做到放下架子不摆谱、赴下身子不漂浮、把握实际不离谱,从作风转变中接受教育、经受锻炼、提高素质。通过这项行动,使广大干部进一步熟悉党的农村政策,深化对区情民情的了解,切实增强为民服务的自觉性,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得实惠、党员干部受教育、“三农”工作上台阶、基层基础更牢固的目标。
作者:
周国双
时间:
2014-4-23 09:42
“双联”行动作为强基础、转作风、谋发展、促和谐的民心工程,结合实际,创新活动载体,强化措施,积极协调推进,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