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K1 U7 B6 C' J S7 _. M领导文稿的直接服务对象是各级领导,绝大多数领导对文稿的期望值都比较高,都希望体现自己的水平,希望获得广泛的好评,希望达到预期目的。要实现领导的期望,首先必须把握领导意图。否则,即使写得再好,也是徒劳无益。这要求我们在文稿的构思、起草过程中,准确领会领导意图,深刻表达领导意图,充分拓展领导意图。如何把握领导意图?9 ~& R# B' B' L4 H
8 D! B# v3 k _& \3 o1. 在换位思考中把握。领导在公务活动中发表言论,总是站在全局的高度,围绕所讲的问题来发表意见或提出要求的。越是高层次的领导,越注意从全局的高度观察思考问题。要写出高质量的领导文稿,平时就要“不在其位,但谋其政”,培养政治家的嗅觉、设计师的头脑和战略家的风范,做到思维层次高,全局意识强,努力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而一旦接受了起草领导文稿的任务,就要迅速放大自己的角色,调整自己的站位,将“文秘角色”转化为“领导角色”,自觉地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样自己的想法与领导的真实意图就会立足在一个等高线上,就能比较容易与领导想到一起去,达到思想共鸣、不谋而合。 6 e1 V/ P1 F5 n) _! }( [) D+ Q& i6 y9 |+ y
2. 在交流沟通中把握。领导在交办起草文稿任务前,一般都对内容作出交代。但多数时候只会讲个总的意图,或是一些零散的观点。既交代总的意图、大的框框,又讲出比较成熟的思路,甚至成型的纲目的情况比较少。为此,要想更多地了解领导的意图,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有三条:一是认真听。倾听领导讲明意图、阐述观点,倾听领导提出的大致思路及基本要求。二是主动讲。讲述自己的基本想法和写作思路,并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和观点,让领导来置可否。三是互相议。找机会和领导一起议论文稿的核心和重点,对不理解或拿不准的问题当场请教,引发领导对其意图进行更详尽、更深刻的阐释。3 ^; f c# j2 J- M
9 @1 p. c6 H8 p" d- B' N. P0 u3. 在多方联系中把握。就是把方方面面的情况联系起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一是联系领导近期言论去领会。要想一想近段时间,领导强调最多的是什么问题,大会小会讲得最多的是什么问题,下去调研或平时交谈中流露出来的想法是什么,等等,从中悟出领导的思想轨迹。二是联系当地实际情况去领会。针对本地本单位的主要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考虑领导的注意力在哪里,领导要抓的主要工作、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是什么,从中悟出领导讲话或撰文的目的。三是联系上级指示精神去领会。领导的公务活动,绝大多数是为了贯彻落实上级精神,或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把当地实际同上级指示精神联系起来领会,从结合点上揣摩领导的意图,就不至于大相径庭。 . L1 R; Q8 ]& p$ L1 ~8 Y2 T) R" t( p4 e- ? 二、把自身“内蓄”搞实,厚积薄发练好“功”1 h5 R) ^4 H& t, U; W G/ Z- E
7 O( d* `) k8 u8 {- r- F! {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鲁迅说:“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就是说,会不会写文章,文章写得好坏,不要怨“天”,也不能尤人,全靠自己努力。郑板桥讲:“精神专一,奋斗数十年,神将相之,鬼将告之,人将启之,物将发之。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意指奋斗可以改变“天份”的不足,可以增长后天的才干。写文章当然也不例外。领导文稿要写出深度和水平,除了深刻的见解,还要有充足的理由,更要有必备的“动力”。作为文秘工作者,既要掌握上情,又要吃透下情;既要熟悉内情,又要了解外情;既要明了史情,又要洞察时情。概言之,既要有文思,又要有才情。只有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仓库”和素材“储备”,起草文稿时,才不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懊恼,才不至于出现思维“短路”、思想“枯竭”和思考“断流”的现象。为此,应围绕三个方面苦练“功”:5 y$ ^3 m) H* w/ F) T7 K%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