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 } y! b) V * |! P* P, d. h; o1 ?/ v* K
9 f$ e/ j u0 R
广义上说,新闻报道类和新闻评论类。新闻报道是对社会与自然发生的“客观事实”的反映,“事实”本身不会因报道者的意见而改变其存在状态;新闻评论是个人或群体“主观意见”的表达,对同一事实,报道者的角度不同,评价也不同。还有一种就是记者述评,或称为新闻述评、新闻分析,它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类边缘性文体,是在报道的基础上加入了对事实的意见评价。- j p' g! P$ ]1 {% f3 M" V
. I1 S5 u4 C3 r# b
' |. i7 J- c# }! S" ^; a' F . `( x z/ }0 b; E. a新闻报道的样式概括分为:消息类;通讯类;边缘文体;专访;其他样式。 : K4 @& H$ X9 Y7 Q$ X f: P) X+ q# E: O( l
' J3 Q6 e6 h' O" a1 H1 E, f. |/ y' v+ ]5 O, U0 N
消息类从外在形式上又分为简讯、短消息、长消息;从内容上分为单元素消息、多元素消息。 # o! q& o8 p" c6 A- g3 A# p# A8 C" k
. m% U: y; a1 }2 x7 ~
7 J$ D- J% }7 `9 I' i# I
三、新闻价值 ) @+ Q/ M9 _8 ~" t( s& X4 E 2 T3 i' m% G0 i0 z& U 3 d' D. W; H; `
+ [4 x D) V' T/ m6 h% e对新闻定义的不同见解,尤其是社会主义新闻学与西方新闻学对新闻定义的根本分歧,归根到底是由于对新闻价值的不同认识所决定的。 4 B5 C- `1 R; m# y' f( h 9 }9 @& X6 ~ s/ ]8 E6 {: p$ n 5 K' a+ P) ]; K/ E E; a( S6 G
! {6 k R {1 Z2 U' T西方新闻界认为测定某一事件和某种思想所具有的新闻价值的因素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时间性:报道最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时间愈近,价值愈高;(二)显著性:报道对象要有声望或出名,人、地、物等愈出名,价值愈高;(三)接近性:事实与读者在空间、关系等方面愈接近便愈能引起兴趣;(四)新奇性:冲突、异常、冒险、变动等能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五)重要性:能引起震动,影响很多人的事件;(六)人情味:悲欢离合、幽默、悬念等带有人情味的生活事件。在这诸多的因素中,“读者兴趣”是衡量新闻价值的唯一标准。我们在借鉴其合理性的一面时,也不能忽视这种“新闻价值观”导致的负面影响。- W! I& P/ p. D6 I
5 l9 `+ d, j1 L; ]: i8 M
0 C+ D5 b# w' j2 \1 v
' K9 C1 _6 i, B4 u. m社会主义新闻学认为,新闻价值就是选择和衡量事实是否报道及如何报道的标准。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事实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即事实本身的重要性、影响力和新鲜程度等;二是读者接受新闻后的受益程度,即新闻所引起的社会效果。前者是先决条件,但没有后者前者也失去了意义。概括起来社会主义新闻学认为判定事实所具有的新闻价值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指导性与思想性: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二)重要性与显著性:内容重要,社会影响大;(三)普遍性与迫切性:反映群众呼声,关注社会热点;(四)知识性与趣味性:传播高尚的、健康的、大众的知识与情趣;(五)时效性与真实性:坚持新闻的“真”,突出新闻的“新”。/ J& u$ }* W) b( N4 L6 Y
+ i: Y$ K% P# e% v# w
3 s, |. O e. n0 \ 0 C. Y! N2 u1 `) x% r9 ~三、写作原则. x1 @$ G+ M9 i8 `
" ]- P. I" M% r8 O$ @% X1 X: C" }! n: X+ {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执行党的宣传纪律; M( {1 `' S# \8 T/ K H- w7 i6 R* h; {5 y" u
(二)实事求是,用事实说话; ' X5 Y1 g. k E- V; L& @0 o0 @- Z5 ]( z! K
(三)迅速及时,讲求时效;1 y+ I, f. o) y! e5 S$ }3 T
3 L/ x1 {$ T$ p/ r
(四)在写作技巧上遵守以下10条写作规则:( |, _- c9 H0 V( F
7 W4 E/ e# o3 `. h* n& f
1、在你没有理解事件本身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J7 N A. a1 X) A8 o. y8 }
! A# M) S' C& y7 x * |9 E4 e8 l+ Q, T& |) d8 w
- ^9 E# b) G9 i& a) u
写短是一种艺术。消息写短的方法很多,如一事一报法,浓缩(概括)事实法,取其一角法,化整为零法(纵向分解和横向分解)、变更体裁法、先简后详搞连续报道等等。" d) ~! L5 `) @) @- w% p) i! p9 O
H' z: o V4 { 6 @2 ]7 ]8 M$ E5 s& O
4 p4 {3 Q* z; b2 p
此外,消息在新闻体诸体裁中,时效性是最强的,对“时间新”的要求最高,要求争分抢秒,迅速完稿,“立马可待”。4 J" _5 i. z4 K/ R6 P0 s4 S1 j' l% ~ 作者: 城之阳 时间: 2012-12-11 08:23
消息的类型多种多样,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类型。5 d5 `$ u; F& m) \
) p9 }, n2 J4 ]. Z
* H- T' u' ~) X- L- f% P3 M ; p; t0 s5 y/ d: t7 K
6 r6 T& L- J' s0 z
D、一位普通工人竟然写出电影剧本 . T# a1 _( }' I9 e E' A, H & b* T3 t$ w" T, Z( o# g- A 2 W; g4 Y# T, e / f+ l+ I. t! u3 R& b3 j9 m 以上标题A是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的立场,是合适的;标题B对事实有肯定有否定,态度鲜明。标题C则态度含糊,不鲜明。- V8 e8 Q7 C' r
0 u/ D* u! D$ t 5 j- c+ g; U5 `; u2 p% Y
, I$ [/ U7 }" e( I6 s8 b1 | U (3)凝炼 1 V( s* k2 Q: c5 B# A, f1 a! A, P3 ~- k; n
# [: T% t4 u) c- U8 F I' \; V$ E# Y) `$ G 就是要简洁明了地传达出消息的内涵。要用点晴之笔,剔浮词,去空话,以最少的文字传达最准确的信息。试比较下面两个标题: " g6 |' ^" c' N, R1 F) i5 ` ! i* W" Q, B0 K7 h) p: X0 B8 P 6 p+ y; ^3 p( G& B* V" [
$ t6 ^2 w' T$ G" {* k A、节省处事经费节省时间精力# x9 ]7 k% H+ {2 ~2 T9 G+ o
+ o* v8 M9 S" e. b% z9 e # I/ Y( Z( ?% @ 4 j% Q3 x' Z% D. q, }! w% j) x. h 我国礼宾改革已有一定成效 $ ?5 m0 x+ g8 r; V 9 s( N. E: G1 p9 ~/ R! o' z . U0 ~6 {8 W& g ( l" ~+ r% D. ]& H7 |: Y7 S) ^ 国宴规定四菜一汤,仪仗队鸣礼炮使欢迎仪式更隆重( C2 @$ j; n# v6 K
9 H; s3 Z2 p; c# [6 c" D( a) s/ G- V) @: k9 m% W9 E, c# a. l
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主席、新华社社长穆青任评选委员会主任。评选委员会由新闻界专家和知名人士组成。6 Q9 v/ ?' C5 m7 b( g
0 G8 h/ J, y& Z/ V3 w6 i; g0 D 5 i7 t6 a8 K2 `3 } 6 F1 r! n# o! L; z , M6 z% h; @, ?9 d7 P
* }! K) f* L% e" P新闻评论写作四要诀 . N( g9 C$ @+ D 0 I/ q) D; G( q$ d. O ]* n- w: @* F; O5 B3 o
5 F' H* Z! ^/ ?' f
2007-09-22 00:22 评论是新闻家族中重要一员,是新闻十八般武器中常用的一种。作为一名新闻记者,不仅应该学会写新闻,也应学会写评论。不会写评论或者写不好评论,就不能算是一名称职的记者。( r; ]' \$ ^$ r: ?1 G. b; B
3 z3 i: P# I8 `% S5 P* S$ m6 A 新闻评论与新闻消息相比,后者是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则重于叙事;而前者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阐明道理,分辨是非,则重于说理。评论能直接阐明观点,表达态度,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旗帜鲜明。因此,它是新闻媒体的旗帜,是媒体喉舌功能的集中体现。那么,作为记者或者通讯员在写作评论时应注意些什么,或者说,写作新闻评论有那些要求呢?下面结合自已的工作实践,根据自己的学习理解,谈些体会。9 u1 D- g) d% |( `
& u. [& l9 T, S* r
3 h- v, O' q6 S( x% ^% Z) f! d! l3 R F( {
一、观点要新。 + I$ {" ?! S) E" p5 s9 G - E& f, U5 |4 U# ~ & L4 D" M6 y ^- v
$ d" d2 e' c0 D- j2 X 新闻评论,顾名思义,是对新闻事件、新闻现象、新闻背景的评述。通过评论,发表自已正确的立场观点,给人以启示和引导。任何评论都具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其中首要的是选题,也就是论点。论点是评论的灵魂,不仅要正确,而且还要新颖。这就要求评论的选题一定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所阐发的观点一定要新。 6 H. G# o0 x f* s 8 e6 P7 k+ b5 U9 v1 N + v) s6 E9 ]3 h( Y) F, L! H
5 Z. s6 S. W2 x& v
首先,要有新的见解,新的思路。要善于发他人未发之声,说他人未明之理。选择这样的论题,就会使人耳目一新,对社会也起到教益和指导作用。1992年下半年,批租土地建开发区形成全国的热潮,而人民日报“今日谈”栏目发表了《热中要清醒》的评论,指出那些前来批租土地的人并非都是热心的投资者,其中一些人享受到优惠价格以后再转手,从中谋取暴利。这篇评论透过当时征地热的背后,一针见血地指出征地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警惕。事实也证明,人民日报的评论发表后,引起不少地方的反思,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防止了那些不良现象的发生。这篇评论之所以产生这么大的影响,是因为作者敏锐地发现了经济发展中的一个苗头性的问题,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时提出自已的正确见解和观点。新的论题、新的观点哪里来?靠的是记者善于观察和思考,靠的是新闻的敏锐性和思辩性。0 b6 J( L b; p( m V i. N8 A
9 y) n, L+ \( }
; X1 R1 C4 f8 g7 d1 R% I" s2 R/ ~
其次,要有新的材料,新的角度。写作新闻评论,每篇都要有新见解、新思路是很难做到的。但努力运用新的材料,寻找新的角度,同样可以起到出新的效果。比如获得全国优秀广播评论作品二等奖的《当不上驸马不能不娶妻》,作品针对乡镇企业横向联系中出现的联上不联下,联大不联小的倾向,及时提醒企业要正确对待联合问题,“当不上驸马不能不娶妻”。再如,1988年的获奖评论《莫把“令箭”当“鸡毛”》,就采取逆向思维的方法,寻找出新的评论角度。一般情况,人们习惯用的是“拿鸡毛当令箭”,意思是形容某些人借助领导的权威,把一些小事扩大化了。而这篇评论却反其道而用之,尖锐地批评了那些从地方保护主义利益出发,有令不行的倾向,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b' S5 a+ V. D1 D; [
* s. |+ i! {4 [ r
. {6 m5 f0 Y8 F: u- k0 B" Y
g9 l1 G) R1 i' l# F" B5 h
二、论据要实。 5 o3 Q: e, d: k6 ]! t. s. ~5 e# [. T A" E. ]
) ~$ U: U$ V4 u- E' W6 I: B+ x6 s7 Q3 I x, U2 |) v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论据实不实,典型不典型,直接关系到整篇评论的基础牢不牢,说服力强不强。因此,对论据的要求要典型、充分、有力,能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作为基层的记者和通讯员,应从哪里选择论据呢?& G* Q4 ~, j6 q% a
* w7 j6 N# H4 c8 M6 C. H
# ^8 H( M6 J4 o' F. R# o% o' H+ e- a" S# \7 _- e6 Q
1、身边事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典型的人和事,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最具有说服力。比如,获奖评论《“指挥失灵”与“一呼百应”》,就选取发生在农村中的事例作为论据。生产队长从大队开会回来,挨家挨户动员大家施棉花花铃肥,可没有一户行动,生产队长指挥失灵了。公社党委书记得知这个情况后,把社员带到田头,讲解起施肥的科学道理。听了书记的讲解,社员们个个着急起来,争先恐后,忙着下地施肥去了。通过前后事实一对比,告诉农村基层干部这样一个道理: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工作要做到“一呼百应”,就应掌握好“科技钥匙”。 & @1 }) P, s& ?3 l @0 B( l- n% @4 r3 L8 I* N: `# C8 Q
# g o/ H, Z$ y+ w* f 8 p/ W1 j& @* |5 r# ? $ ^, [6 c( q9 n! T
8 ^: |: M. \2 ~/ }' o; c 2、时事新闻。新闻媒体报道的新闻事件也可用作论据。比如,《法制日报》曾刊登这样一篇报道,深圳市某工艺玩具厂发生了一场火灾,前来办厂的外商不是妥善做好职工的安置工作,而是一逃了之。根据这一事件,有人就写了这样一篇评论:《对外商要讲两句话》。指出当前有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对外商过分百依百顺,而缺乏加强教育和管理,致使一些外商违法经营,引发出一些社会矛盾。依据这一新闻事实,作者提出了对外商要讲两句话的新观点。一方面对外商前来投资热烈欢迎,提供方便;另一方面也应加强法制教育,要求外商自觉遵守法律,依法经营。5 e8 X3 r2 ^3 z2 f+ L- s/ L
5 f3 D& U. e9 V* ` . v7 K1 e3 x" ~
' a) W6 d8 p, M+ n0 i+ r
3、社情民意。九十年代初,拜金主义思想有所抬头,社会上出现比阔斗富的现象,人们的精神开始滑坡。据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在全国人大、政协两会采访中,搜集了各地比阔斗富的典型事例,及时采写了《拜金主义要不得》的评论,评论的开头连用六个事例,指出社会上挥金如土、比阔斗富的情况,以及这种现象对人们思想的腐蚀性,号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1993年4月8日早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中播出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震憾。再如,山西台的获奖评论《农民要减轻自身负担》,也是根据农村中人情风盛行,封建迷信活动抬头,农民因此不堪重负的情况,经过分析思考写出来的。 ) ]+ ]; a& j. g! l" f9 Q! Q3 U7 b! R6 c9 _; N# b$ p: Z' O( A
6 T/ ?* s0 P+ s8 U% S
3 ^- K* {2 E" k% a# ^, w: ` 典型而有力的论据不仅为论点的确立奠定了事实基础,同时也为论证提供有力武器,起到增强说服力的作用。 # y9 N3 w { H) f/ t2 P 0 u4 H H9 F* J! G5 \, ?8 e * c& O) o! Q l) [" B
: }5 {! b/ I0 K F. C0 V
三、说理要透。 ; F6 ?& `4 f0 c7 H 1 h' \8 ?4 ]( a3 [/ R1 N . F* Z2 Q7 R0 }; a/ h3 V) n. L" Q U! G6 G3 W
写评论的目的是要讲清道理,明辨是非。我们所运用的论据都是为说理服务的,不同的论据在评论中起到不同的作用,或劝勉、或解惑、或释疑、或棒喝。事实证明,一篇评论是否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固然取决于论点是否正确、鲜明,论据是否充分、可靠,但光有这些还不够,还需要围绕论点,恰当地安排论据,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即严密的论证。在整篇评论中,论证就好象纽带,把需要的论据围绕论点贯穿起来,组织起来,使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使文章产生令人信服的力量。例如,评论《拜金主义要不得》,在例举各种比阔斗富现象后,随即指出,“这种现象已经不仅仅是个怎么花钱的问题,它鲜明地反映出一些人的价值观、道德观。”接着指出:“艰苦奋斗、克勤克俭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远值得骄傲的美德。”“如今发展市场经济,我们依然必须清醒,人际关系决不只是金钱交换,”“物质和精神,永远是人类文明进步这架天平的两端,失去哪一端,社会都会出现倾斜。”“‘大款’、‘大亨’、‘大腕’们如果能从老秘网歌厅转过身来,看看失学孩子求助的目光,看看农民们的满面尘土,把财富的支配与为国分忧为民造成福联系起来,向他们伸出手去,这才叫真正的潇洒和幸福。”这些富有逻辑性的语言环环紧扣,层层深入,是多么有感染力和震憾力。这就是论证的力量。; J, g! N- O; r/ V
5 I6 H m3 x' t( h8 [! K
, t1 j; b0 M5 |) y; C
* e1 v \" P, U 论证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三种。一种叫例证法。列举生活中的事例或历史上的经验来论证。例证法是最常用的论证方法,比如以上讲到的《“指挥失灵”与“一呼百应”》,就是列举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例,通过生产队长的“指挥失灵”和党委书记的“一呼百应”的对比,充分论证了掌握“科技钥匙”的重要性。例证法要求所列举的列子要少而精,所举的例子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第二种是引证法。引用领袖人物、权威人士和党和国家文件中的话来论证。尤其是是录音评论中对专家教授以及有关权威人士的访谈,访谈录音也属于引证。引证方法引用得当,可以增强评论的说服力和权威性。例如,沈阳台曾有一篇获奖评论,题目是《承诺重在践诺》。评论是针对一些服务部门重承诺而轻践诺的现象而写的。评论就是运用一位妇女要求修房的投诉电话,以及记者的层层采访而互相推诿得不到落实的采访录音。一方面是如何提高服务质量的承诺,另一方面是群众的投诉得不到落实,前后几段录音一对照,就产生了强有力的说服力。因为录音真实可信,起到无可辩驳的作用。第三种方法是喻证法。用比喻来论证。这种方法的好处可以使评论增强生动性和形象性。比如,毛泽东在他著名的《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的文章里,把帝国主义比喻纸老虎,形象而深刻地戳穿了帝国主义外强中干的本质。再如,九十年代末,国家实行治理整顿,碰到了乡镇工业企业谁上谁下的问题。如皋有位作者据此写了一篇《渡船超载哪个下》,形象地把乡镇企业治理整顿比喻为“摆渡”,如果相互各不相让,渡船就会搁浅,结果谁也走不了。如此巧妙的比喻,把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 0 o/ X% e6 B) |' H/ C/ _0 n# ? % v6 U: i; B0 ^0 z. u- } + u, V. I! e* i9 u$ z# r8 Q0 P% K6 g4 T
这三种是常用的方法,而贯穿这些方法中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概念判断要准确,逻辑推理要严密。如果连话都说不通,理说不明白,那么,再好的论点、论据也是枉然。 , b! p) j; h4 R) r% f
! K' o& M6 J) s4 C' `. i7 h 9 C7 Y8 i5 N3 I( e
0 r F- E' o7 y% V9 e4 o/ [ 四、标题要“神”。8 o' S' g# {8 K, s% v
+ q8 z! k( v& s! G6 _3 s; K
% Z3 l r6 F" H" c / L0 [; v9 o3 A+ F! v& e r 评论的标题很重要。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一个好的标题就等于文章的一半。这里所说的“神”,有几层意思:一是要求标题能最好地归纳评论的精神,使人一看就明白评论的主题是什么样;二是要求标题形象生动,具有吸引力,能够抓住人的眼睛。因此,制作出一个好的标题是评论作者一项重要任务。根据别人的成功经验,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认为,评论标题至少要具有以下几点: % C6 C# W T) T2 j & [) }" ^1 B- C0 P2 b : o- H0 w8 v, f1 }9 i: w- ]7 K
7 X2 `3 Z' Q" ]$ p/ C 一是要鲜明。评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在标题上旗帜鲜明地亮出来。比如,《拜金主义要不得》一眼就看出评论的立场观点,反对拜金主义,提倡艰苦奋斗。类似的例子很多,比如,《农民要减轻自身负担》、《千万不可忽视农业》等等。 0 l+ J# z) U1 z3 m) |* K' p; j% l# V" @9 J5 l: s
# A/ m+ e/ l! {, D# m # C! B* F) @/ ?- }, U 二是要形象。形象的标题往往一下能抓住读者的心。因此,一些作者善于运用俗语作标题,有效地增强了标题的生动性。比如,以上讲的《当不上驸马不能不娶妻》,还有如《鞋子合脚跑得快》、《莫把‘衙门’抬下乡》等,这些标题诙谐风趣,形象生动,很富有感染力。我在写作实践中,也尝到了运用俗语取标题的甜头。比如,我曾写过《不牵心肺怎知疼》、《岂能听到哭声就喂奶》、《张开五指不如捏紧拳头》等评论,成功之处很大一部分在标题。 3 P) f% i% W9 n# T H) ~7 A! h& O5 D' k4 J; K! ^5 h9 } m8 A
- K3 }2 Q+ K; Q1 f5 P6 h8 V; U. u
& p9 ?! _* C4 j7 s8 `# ^* U
三是要生动。评论标题切忌平淡无味,要有召唤力。比如,《变‘口号农业’为‘实力农业’》,《莫把‘令箭’当‘鸡毛’》,既简洁明快,又很形象生动。这样的标题就会受到读者的欢迎。 9 g' x+ R: X# `! q0 |5 b! B9 y @ 8 q4 L0 E) q; y( w# o / a& r# G( l" L! k6 c: z3 s" A7 w7 g& f! ?8 E7 A
最后,再简要讲讲对评论作者的要求。! {- z }1 |9 }; o
|4 @, u: z& X, j. _' r) E $ ~' D6 ]$ ^ b5 j/ ~0 y
5 N( Z7 ]3 K! o. e- m 第一,要有较强的思想理论水平。作为一名评论作者,应随时关注国际国内的大事,牢牢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这样,你看问题的起点高,分析问题更透彻,也才能及时而准确地抓住一些新论点。 ' P# s M! R% s# O# N( X( P- O: ]' [- q+ `7 a$ N& E6 m
: K) N, v, F& t8 d2 Z. \! B8 u e E2 O X
第二,要有较强的分析思考能力。当今社会瞬息万变,新事物、新情况不断涌现,情况又错综复杂,这就需要作者冷静思考和分析,通过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寻找事物的本质。这样,写出的评论就有思想理论的深度,常发他人未发之声。 5 k! Z: `, u8 l1 p- L) x# O/ k 6 m* C5 X7 u* M9 X6 M/ l 1 ~ T5 L4 c% y3 p* b0 M( ]9 d5 Z& {# f) T# i: _
第三、要掌握评论写作的技巧。评论写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因此,多写多练才是提高评论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w7 p8 j6 B! c" F+ F" Y0 O0 p6 F ( z# b: |* O/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