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打造三明城市文化 增强三明文化自信 [打印本页]

作者: 老猫    时间: 2012-12-10 09:10
标题: 打造三明城市文化 增强三明文化自信
  三明真正是我们共产党人按照自己的理想亲手建立起来的一座新型城市,是一座具有特殊性格、特殊风貌的城市,这在福建省没有第二个。三明从行政区域而言,无疑具有较深的文化底蕴,其地域文化可追溯到万寿岩的年代,客家文化、红土地文化、朱子文化、抗战文化、史前文化等成为三明行政区域的文化瑰宝。而三明作为一个城市,建市仅50余年,城市文化根基相对尚浅,如何挖掘培植三明城市文化,引领三明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是三明人现在应努力探索的课题。
  城市发展不能忽视文化,一个城市有了特定文化符号,就有了灵魂。要真正有效地建设好一个城市,就要营造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浓浓的城市文化氛围,以不断增强市民的归属感、自豪感和使命感,进而促进这个城市的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城市文化是人们在城市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市民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具有城市特点的文化模式,是城市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总和,是城市人群生存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打造和突出彰显城市的文化特色,是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客观要求,是建设繁荣发展城市文化的必由之路。城市的文化个性和特色一方面体现在外观上特有的文化形象,一方面体现在内涵上鲜明的文化气质。这种个性化的形象和气质,只能是土生土长的,只能是从城市所在区域的人文生态环境中生发出来的,只能是从城市所在区域的文化根基中生长出来的,这已经为国内外众多文化城市的个性特色形成的历史和经验所证明了的。因此,三明要树立充分的文化自信,以自己的特色城市文化,促进三明在海西建设中加快崛起。
  一、精神文明应成为三明城市文化的灵魂所在。三明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开始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探索,并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而闻名全国,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三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初治理“脏、乱、差”入手,历经了“三优一学”、“六联六建”、创办文明市民学校、创建国家卫生城、“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满意在三明”、“说办就办,说到做到”、“知三明、爱三明、建三明”、“为党争辉,为文明城市添光彩”等若干阶段,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地向纵深方向发展,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化的文明建设格局,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硕果累累。
  30多年来,三明市大胆探索,精神文明建设由单体自建到群体共建,由点上突破到面上深化,由治理环境到注重提高人的素质,形成了连点成线、连线成片的齐抓共管的新格局,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巩固发展、创新提高的过程。而从三明的发展历程上看,精神文明对三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确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作用没有进一步得到强化。受到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现在的三明拥有别的城市的陋习,却没有别的城市的活力,她没有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那个开明清明文明的三明面貌,市民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倒退。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看,存在着一定的务虚现象,存在着就精神文明而抓精神文明现象,精神文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异化为保旗工程或保牌工程,精神文明建设没有真正成为广大市民的共识。如何把精神文明这种三明的政治优势和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用精神文明服务于三明的经济发展,以至进一步推进经济的发展,这是深化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深思的一个课题。
  三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成就是三明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文明城”是三明十大名片之首,三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进一步加以深化与强化,要使党委、政府的意志真正转化成广大市民的共识,得到广大市民的真心拥护和踊跃参与,回归精神文明建设的初衷,把“提高素质”、“改善民生”作为文明建设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并把培育三明城市文化作为深化三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取向,使之真正成为三明市发展的“软实力”,并朝着建设“文明、开明、清明”城市的目标前进,缔造三明新的辉煌。
  二、艰苦创业应成为三明城市文化的精神所在。在20世纪50年代,三明重工业基地的崛起,可以说是福建地方工业建设中一个创举和奇迹。三明工业城的崛起,确确实实体现了广大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体现了省内外各级党委、政府顾全大局、真诚无私的革命大协作,体现了领导干部、党员吃苦在前、勇于拼搏的工作作风,体现了建设者们不怕苦不怕死、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的冲天干劲。这些崇高的精神品质,正是那个年代的群体特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民族最宝贵的优良传统。1958年重工业基地建设使三明从一个小小的山城一跃成为一个重工业基地,为今天三明城市建设奠定扎实的基础,在三明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建设中体现出了三明人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精神像耀眼的明星闪烁在三明大地上。如今,艰苦创业成为三明人民的又一宝贵精神财富,成为三明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明生态工贸区的发展,把三明生态工贸区列入全省十大新增长区域之一,相继正式批复了《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发展规划》和出台了促进三明生态工贸区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三明生态工贸区发展的定位、目标和工作重点,三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我们要把握难得机遇,继续大力弘扬艰苦创业精神,全力以赴把三明生态工贸区建设好、发展好,努力将三明生态工贸区建设成为海西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海西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海西中部现代服务业集聚地、福建中部宜业宜居中心城市、福建生态低碳发展示范区,推动三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三、兼容并蓄应成为三明城市文化的形象所在。三明市,这座生机勃勃的城市,是50多年前在一片荒丘上建设起来的。1958年,三明进行重工业基地建设,汇聚着来自全国各地的10万建设大军。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们,在这一块自然资源极为丰富的地方披荆斩棘,艰苦创业,按照中国共产党人自己的理想建立起来了一座新城。也正是因为三明人来自祖国各地,平和友善的处事风格营造了团结和睦的城市氛围、包容的胸襟气度,广泛吸纳外来文化,塑造了三明精致但不失大气、方寸而又高雅的文化品位。外来文化与本土悠久历史文化相结合,使三明人充满灵性和智慧,形成了善于创新,敏于把握时代风尚的品格。三明是移民城市,是全国融合的最快的城市之一,在三明,普通话是大家通用的交流语言,各种方言的人在此地都有归属感,这是历史不小心给三明的机遇。三明这座融合的城市,没有排外思想,不管是何处来的人都相处得很和谐,大家对三明都有一种不是家乡胜似家乡的感觉。这种特点,为各地来三明创业的人提供了一种和谐的创业氛围,为三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软环境。
  海纳百川是我们福建精神的组成内容,也是三明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容并包精神为三明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光辉的业绩。在加快海西建设的新时期,三明要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需要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接受外来新鲜事物,积极吸纳一切有利于发展的思想成果、文化成果、科技成果,凝聚各种有益于发展的智慧和力量,虚心听取对三明发展有益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做到兼收并蓄。通过这种开放,使外来的投资者和建设者安心在此兴业,放心在此发展;通过这种自我开放,逐渐形成三明吸引人才和吸纳资金的洼地效应,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同时要拥有一种敢于剖析自我的勇气,通过自我解剖,弘扬开放精神,摒弃那些制约发展的保守思想和陈旧框框,建设一个真正文明和谐的三明。要把兼容并包精神转化为各级领导和市民的自觉行动,作为一种内在素质和取向去追求,并作为工作的指导,使之成为三明发展的精神支柱之一。
  精神文明、艰苦创业、兼容并蓄这三个三明城市文化的元素,恰似飞机的机身和双翼,将承载着三明的光荣和梦想,飞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柯白杨
作者: 老猫    时间: 2012-12-12 09:10
  镜湖区坚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主导驱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来抓。近年来,区域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文化产业的各项主要指标上升明显。国家、省市密集出台鼓励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政策文件,为镜湖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良好的上位政策环境,起到叠加效应和助推作用。

    一、理思路  以战略规划引领文化产业崛起

    考虑到文化产业的发展对镜湖区整体发展的至关重要性,镜湖区多次召集相关部门和企业进行座谈,并聘请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编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对区域文化资源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梳理、归纳、编排和串联,引导资源有效配置和集约利用,尽快形成分工明确、特色鲜明、功能完善、辐射力强的空间格局。

    加强对区文化产业的摸底统计,同时,通过学习先进发达地区成功经验和举办专家座谈等方式,找出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研究发展的明确思路和具体措施,引导全区广大干部职工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意识,更新文化产业先进理念,为镜湖文化产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二、抓龙头  唱响文化产业开发“三部曲”

    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培育文化产业主体。在区域布局上,镜湖区充分发挥中心城区文化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深化文化产业项目引进的推动机制,通过招商引资,有重点地引进大型文化企业和相关龙头企业,培育市场主体,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规模总量逐年扩大。

    实施品牌特色战略,提升文化产业层次。按照产业梯次发展的思路,重点推进影视院线第一梯次产业发展,大力促进旅游休闲和设计创意第二梯次产业发展,支持鼓励古玩及艺术品交易和文化传媒第三梯次产业发展。

    实施项目拉动战略,优化文化产业结构。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目前镜湖区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陆续规划建设。在项目拉动下,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业态创新不断深入,产业环节不断延伸,一批具备比较优势和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业态日益成为镜湖文化产业的主导,文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搭平台  以项目招商激发文化产业活力

    增强辐射带动力,加速产业园区发展,强化集群效应。总体来看,镜湖的几个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产业创意园内部还有望形成深化分工和扩展协作,健全集聚区公共服务体系。引导与文化产业联系密切的各类机构和专业化协会集群式发展,通过灵活专业化、社会网络、创新环境和合作竞争等产业竞争优势,形成集群效应。

    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有效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市场领域。完善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发展以及人才引进、融资、土地等方面的政策体系。针对镜湖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有关部门要从推进功能发挥、鼓励业态创新、促进产业集聚、扩大对外辐射和吸引文化人才等方面制定政策措施。有效引导社会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市场领域,财政投入与社会资本相结合,安排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扶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及企业发展,支持文化企业技术创新及贴息贷款,同时注意以人为本,抓好人才补贴,奖励总部机构。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