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打印本页]
作者:
学习啦
时间:
2012-12-10 08:27
标题: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十八大又强调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使我们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生态文明是一种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为法则,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文明。一般来说包括生态产业、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生态文化四个方面。发展生态产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强调发展模式的转型,强调产业结构的调整,建设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保障体系;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制约因素,着眼于建立稳定、和谐、高质的生态环境体系,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体系;人居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外在直接表现,推进生态人居建设,努力建设优美舒适、协调和谐的人居环境;生态文化是实现生态文明的保证,建设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理念、价值观念及管理体制。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以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复杂的结构和生态过程,以及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多种功能,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居质量、促进城乡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其他自然或人工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林业建设是一个包括育种、造林、抚育、利用等一系列林业技术与政策、法令、文化等一系列社会因素的复合系统工程。加快发展林业,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保育与可持续经营,不仅可以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环境”起着决定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林业建设正在扎实推进,为取得更好成绩,今后应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把林业纳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框架
作为区域生态系统中具有自净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在保护人体健康、调节生态平衡、改善环境质量、美化城市景观等方面具有其他基础设施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解决水、土壤、生物多样性问题的重要手段,森林生态系统的保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作为一个典型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整合生态建设、生态产业和生态文化,通过三个要素的耦合最终实现生态文明。
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开展育林和造林工作
加强对现有保存的天然林和珍贵物种的保护,应是林业建设的首要任务。对于造林工作,应因地制宜,效法自然。要充分综合考虑造林区域的自然地形、地貌、水文、植被及历史背景等,优先保护好原有的地带性森林植被和水体,依地就势,突出乡土植被的地位和作用,关注植物组合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同时,应按照功能分区,规划布局不同主导功能的森林。比如在河湖渠等水网沿岸加强水岸林建设,发挥防洪固堤、净化水质、改善土壤等功能。在城市内部和城郊结合部,结合季风、路网和水网等特征,加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城郊绿化隔离带建设,保证城市空气畅通,改善环境污染。
进一步探索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途径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统一。我国林业建设在这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
对森林的保护要从简单、被动、封禁式的保护转变成科学、合理和积极的保育。除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外,对一些公益林和防护林可按照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原理经营利用,不仅能提高林区的职工和林农的收入,还能促进森林的生长、发育,减少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的发生。
提升森林资源质量,改善森林的木材蓄积能力,特别是提高次生林的质量,是林业建设的当务之急。近年来,我国森林数量有了明显增长,但是造林质量不高,低质低效林比重较大,特别是天然次生林或飞播造林区的幼林质量较低。目前应以低效林的提升改造为核心,主动将低质林的单纯保护转化为积极经营。
积极探索解决林业生产的长期性和群众改善生活的急迫性之间矛盾的道路。林业漫长的生长周期,减缓了农村致富进程。针对这一问题,除了优化造林的树种选择、加强培育管理外,还须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积极开展农林复合经营,促进林业的多功能发展。
科学核算森林价值,加快生态补偿试点
林业效益不仅体现在木材的价值上,还体现在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服务的价值上。森林生态系统不仅提供木材、药材等产品,同时提供众多的生态系统服务,如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护人体健康、美化景观等。然而后者的价值很大一部分都未能进入市场而得到实现。只有通过适当的措施将森林生态系统效益的外部经济性内部化,部分或全部地实现生态效益的价值,才能更好地提高森林的可持续经营能力。目前需要进一步加快森林生态补偿的探索,在整合现有的多项补偿体系的基础上,按照不同的森林类型,考虑营造林的直接投入,以及为了保护森林生态功能而放弃经济发展的机会成本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效益,同时考虑地域因素、林种、树种、造林方式、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等,因地制宜逐步实现森林生态补偿。
加强科学研究,为林业建设提供支撑
林业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现代科学技术的持续投入。目前我国森林建设的技术含量仍较低,生产周期长,经营相对粗放。因此,应尽快构建森林工程科技支撑平台,开展相应的研究。重点开展优良珍贵乡土树种、木本油料植物筛选及繁育、现代苗木设施技术与配套产品开发、有害生物防控、林地生产力提升等关键技术创新,全面调研、系统总结不同地区发展林下产业和农林复合经营方面的类型、模式和可持续经营的途径,通过示范工程和示范基地,对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与有效整合,对科技成果进行组装配套和集成创新,发挥其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同时,加强森林监测与评价,开展全球变化响应与对策的研究。作者:李文华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
学习啦
时间:
2012-12-10 08:28
生态文明建设设绿色经济济林业
作者:沈国舫 来源:学习时报
党的十八大报告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章,专题论述生态文明,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要求,从深度和广度上进行了意义深远的拓展,具有很多创新点。我们党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并开始逐步予以系统化、具体化,必将对今后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充分展示出中国发展崛起的光明远景。
人类社会的发展以经济为基础,带有时代的特征。农耕文明时代的发展,以农作物及畜禽生产为基础,生产力比较低下,但有一定的可持续性。发展到工业文明时代,以化石能源及钢铁、水泥等材料的生产为基础,生产力大大提高了。但由于能源资源的大量消耗及环境污染的影响,呈现相当的不可持续性,威胁到当代及后代的生存和发展。中国的发展正处在工业化的中后期,由于人口、资源及历史等原因,相当部分的工业还处在产业链的低端,经济发展比较粗放,不可持续性更为突出。党中央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并提出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个发展方式的转变方向就是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一个新词,有多种解释。经合组织(OECD)的定义是:“绿色增长指的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同时确保自然资源能持续提供人类所依赖的资源和环境服务。”联合国环境署的定义是:“绿色经济——改善人类福祉和社会公平,同时极大地减少环境风险和资源稀缺性,具有低碳、资源节约和社会包容性的特点。”这比起OECD对绿色增长的定义增加了低碳性和社会包容性的内容。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Rio+20)以“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下的绿色经济”为主题,提出发展绿色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工具之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认识的提高,我国在近 20年的时间里也先后引进吸收了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的概念。循环经济以生产剩余物及产出物的循环利用为特征,对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极为有利。低碳经济以减少和高效利用能源资源为特征,着意低碳排放,有利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认为,绿色经济的内涵应该包括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着意于更全面的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而绿色发展比起绿色经济的含义更为宽泛,不但包括经济发展,也包括社会发展、文化发展。
党的十八大所诠释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更广泛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既包括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也包括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操作性,充分表现在其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资源节约、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四个抓手上。这样,就能使广大群众更明确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该做好的重点工作,也更清楚“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的光明前景。
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是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工具,这些都容易得到共识。在此基础上,还必须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应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为前提并与之协同进步。我们不可能为了保护生态和环境而限制发展,也不可能回到依靠采集和狩猎求生的原始社会去寻求与自然的和谐。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通过理性认识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层次,逐个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各种矛盾,提倡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杜绝浪费,这些都应该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义。
林业的主要任务是森林的保护、培育、利用和管理。我国的林业部门除此以外还根据国务院分工分管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保护和防沙治沙等工作。在森林、草原、荒漠、湿地和海洋等五大自然生态系统中,林业部门分管了其中的三项,而且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又起着重要的支柱作用。所以林业在生态保护和建设中有了首要地位。
林业是生态建设保护的主体,也是一项重要的绿色产业。按照当前国际上通行的理解,自然生态系统具有供给、调节、支持和文化等四项服务功能,依此产生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森林生态系统同时具备这四项功能的强大生态系统。森林是一个绿色生产(供给)系统,能为人类社会提供木材、纤维、能源、食物、药材等各种林产品。森林是大气、水、土等自然系统的主要调节器,发挥着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吸附污染物等生态调节作用。森林是地球生物圈的主要支持系统,起着吸碳呼氧、维护大气组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地球大气圈、生物圈、土壤岩石圈、水圈中水分和矿物养分物质循环和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能量流动的支持作用。森林也逐渐成为人民群众保健游憩、休养观赏的主要场所。森林的这四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强大,产生着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更可贵的是,林产业是真正的绿色产业,其生产过程大多是纯自然、低能耗、少污染的,其产品都是可再生、高安全、易降解的。因此林产业应当成为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经营管理得当,森林的生产(供给)功能完全可以和调节、支持和文化功能相兼容。多功能林业已成为现代林业的发展趋势,这就使得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更为重要。林业是兼有生态保护和建设的主体功能和绿色生产的经济功能的事业和产业,这在所有生产部门中是一个特例。发展林业应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作者:
学习啦
时间:
2012-12-10 08:29
生态文明:走向复兴的战略抉择
我国所面对的是以有限的生态产品供给,承担着最多人口和最强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未来发展中,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强,生态总体改善趋势不可逆转,但生态需求快速增长,供给不足将常态化。生态需求从潜在转变为现实,从奢侈品转变为生活必需品,从“求温饱”到“盼环保”,从“谋生计”到“要生态”,从改善生活环境转变为生态安全需要。生态供给以及与生态相关的服务能力,决定着人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源自自身感受和对生活本质的认识。山青水秀但贫困落后不能支撑百姓的幸福生活,富裕发达但生态破坏、生存受到威胁更会使百姓在追求的过程中失去幸福。只有顺乎自然和展现人性的发展,才是百姓幸福的保障。发展的结果,不仅要有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还要有青山绿水、干净的环境和清洁的空气。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对发展真义的理解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同时面临摆脱贫困和实现现代化的赶超现实压力,我们的发展往往伴随着生态破坏,甚至环境受破坏的严重程度超过经济增长的速度,使得发展带来的负面因素成为持续发展的制约。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走过了发达国家百年发展历程,同时也积累了发达国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中国既不能牺牲环境、大规模消耗资源,更不能为发展而转移生态危害,必须在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开辟新路。
生态文明主张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的同时,主动保护自然,积极调整和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文明代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走向。生态文明建设所追求的是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和谐。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既是文明形态的进步,又是社会制度的完善;既是价值观念的提升,又是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新的价值观要求尊重和维护自然,形成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关系,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是人类对传统文明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是人类将历史挫折转变为历史智慧的重要里程碑。正因如此,有关专家指出:“在我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和经济组织方面,真正需要一场革命和一个全新的自然保护时代,改变社会发展方式,将每天的生活都与自然保护相关联”。从价值观到生活方式深刻改变的时代已经到来,这显然不是一般意义上某个领域孤独的革命,而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变革。变革的方向是追求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持续发展——一种生态文明内在的发展方式。
生态文明不仅仅是在荒芜的土地上种几棵树,而是要在人们心灵中种下绿色思想。生态文明也不是拒绝物质生活的改善,而是在改善提高中坚守顺应自然的准则。只有在文明理念和文明行为的共同支撑下,才能走出一条新型发展道路。这条道路为期盼改变落后面貌的人们提供脱贫致富的机会,让人们仰观蓝天、俯视绿水、行呼清气,并在青山绿水相伴下走向繁荣富强。这就是生态文明之路,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在复兴的道路上一次重大战略抉择。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