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S$ X) r! O }6 I [' n5 U(二) 强化精品意识。强化精品意识是文字材料出精品的工作动力。强化精品意识是对个人发展的负责,在其位,谋其政,干什么指望什么,作为文秘人员,应该把写好材料,作为立身之本,作为个人发展的出路,靠材料树立外在形象,靠材料实现人生价值。强化精品意识是对单位工作的负责,单位的形象是靠每个人的形象组合而来的,单位形象良好,个人脸上也有光;单位形象不好,个人发展也受制约。只有始终对自己的工作高点定位,先人一步,快人一拍,技高一筹,才能更好地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成为一个合格的参谋助手。一要树立高标准。写的材料自己首先要满意,自己不满意的材料不要交给领导。材料自己满意说明下了功夫,代表自己的最高水平。自己不满意的材料,就要进一步加工,使出浑身的劲,一遍不行,就二遍、三遍,直到自己感到满意为止。虽然有时尽了力领导还不满意,但毕竟经受了一次锻炼。二要自觉加压。水平往往是逼出来的、压出来的,井不压不出油,人不逼不进步。我觉得一个人还是有点压力好。我以前有个同事,在进机关时连个通知都不会写,经常被领导熊得不开壶,但后来他成为机关小有名气的“笔杆子”,原因就在于他把批评转化成了压力。有了这种压力,就会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差距,就会自觉去努力;有了压力,就会主动学习、主动思考;有了压力,搞材料就会自觉地加班加点。7 N H0 \3 n1 n% t
4 G3 M5 D4 I# `, Z ~(三)强化吃苦意识。吃苦耐劳作风是文字材料出精品的根本保证。写材料是一件苦差事,但是也有甜头、也有乐子,是苦中有甜,以苦为乐。刚开始写作,更多的是苦,手生业务不熟,点灯熬油,绞尽脑汁,加班加点,千辛万苦写出来了,还可能被领导一句话否了,还要挨批。等到写出了技巧,写出了水平,写出了精品,受到了认可,赢得了表扬,心里就会甜起来、乐起来。但从总体上讲,这项工作从时间上讲没白没黑,什么时间来了任务什么时间干;从工作量上讲无休无止,今天的任务还未完成,明天的任务又来了,一年到头闲不住;从标准上讲没有统一尺度衡量,一篇材料这个领导认为写的好,另一个领导可能就认为写的不好;从内容上讲无边无际,有计划方案、总结汇报、领导讲话、研究性文章,涉及多种体裁,不同领域。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吃苦的思想准备,要树立长期吃苦的意识,坐得住板凳,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要把吃苦写作的过程作为提高思想能力和写作水平的一种手段,作为磨练意志和升华品格的一个抓手,吃常人不能吃的苦,受常人不能受的累,不惜力气,挑战自我,苦干实干,努力写出过硬的文字材料,写出无悔的人生段落。 G# Y# b! L: a$ d* b) { ' F3 r5 v' R/ U) s+ |4 x(四)强化协作意识。团结协作精神是文字材料出精品的重要条件。“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文字材料说到底,是辅助工作的。这一特性决定了它不是文学创作,可以独立完成,而是需要集体参与,从不同角度、各个方面进行反复思考和修改完善。可以说,一个“精品”材料,往往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团结协作的产物。这就要求我们要经常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共同进步,既要个人艰苦努力,又要善于集体协作,取长补短,使材料不断趋于完美。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的《十七大报告》从2006年12月开始,历时10个月,经过了反复酝酿和修改。在起草过程中,胡锦涛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6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2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报告起草工作的情况报告,审议修改报告稿。7月11日,征求意见稿下发各省区市、中央各部委、中央国家机关部委、总政治部、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及党内部分老同志征求意见,共有5560人参与讨论修改,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2700多条,修改950处。 8 V' U5 Z" r* x6 t' o! t - U n0 G$ P# ?1 l; V l二、把握“七个环节”,是文字材料出精品的关键 & k) U2 Q9 }# f& s7 j% Z( I" ~5 f+ i0 F; j8 \. Z
写材料的诀窍在于换位思考。只有站在领导的角度看问题、想事情,才能找到感觉。有了感觉,才能着手写作。那么怎么写作呢?我觉得应该扎扎实实做好七个环节: 5 o+ f2 Q4 G- a b6 X! I 5 |* e: ?8 T) w. g" ^% b(一)千思万虑审题目。一个材料领导交到了我们手里,我们不要马上动手、仓促上阵。而是要弄明白接到手里的究竟是一项什么任务。这有点像学生作文中的审题。只有千思万虑,周密思考,审好了题目,了解了材料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才可能不跑题,才不会差之厘毫、谬之千里。有时候,领导交办材料的时候,对这个材料的写作背景并不是很了解,就要再找有关人员进行详细了解,以便下笔时有的放矢。这一步,值得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弄清文件报送的单位。如果是报市政府的,要用请示;如果是报市部门的,要用函。二是下发的文件,一般要用“临兰政发”和“临兰政办发”,不太重要的普通文件,可用“临兰政字”和“临兰政办字”。三是如果是对上的文字材料,要分清是工作汇报,还是典型发言。如果是工作汇报,一般要把所干的工作、要干的工作一五一十地写出来,使之条理化便可以了。如果是典型发言,那就比较难了,需要出思路、出框架,上升到一定高度,否则就不能称之为典型。 9 I# _+ c0 }. c9 O8 Y' I, z 9 A6 g4 i, Q- g! g" d2 C7 D(二)千方万计集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工作,我们参与较少,甚至直接没有参与,缺乏感性认识。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写好材料,只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尽可能多的搜集材料、占有材料。搜集的过程,就是熟悉业务、学习借鉴、提高境界的过程。占有的材料越多,我们的视野就越宽广,思路就越开阔,借鉴就越方便。06年7月,区党校建校60周年,邀请区政府主要领导参加校庆活动并讲话。报来的讲话草稿根本不能用。当时领导和办公室分管领导都已出发。对于党校工作业务,我又根本不了解,让起草人修改,他们最终也没有来。在这种情况下,我求助于网络,但是网络上这方面的材料也非常少,只搜到了一条有价值的新闻。这条新闻说旅顺口区党校校庆,区委书记讲话,还点了几句讲话内容。我仔细读了一遍,感觉很好,便赶忙到他们的政府老秘网和党校老秘网上搜寻讲话全文,角角落落全找遍了,就是找不到。只好打电话向旅顺口区党校索要讲话。党校说是机密,必须找区委,找到区委办,他们说是政策研究室负责的,又找到研究室,接电话的领导有些不情愿,态度很是冷淡,说得给领导汇报。我看戏不大,便两手准备,赶紧硬着头皮起草。就在这时,旅顺口政策研究室来电话了,说已经给发过来了。党校的业务基本都是一致的,经过一番修改,这篇材料很快就成型了。后来领导对这篇材料给与了较高评价。 0 ~/ j* o. M) z, ^7 p2 U. ]& a" g; [8 X2 y3 \; f) W (三)千辛万苦拉框架。材料的思路和框架是一个材料的灵魂。我们评价一个材料好坏,很大程度上,是看这个材料的思路是否清晰,结构框架是否合理。在搜集材料的基础上,要开动大脑这台机器,高效运转,调动所有积累,集中全部精力,立足工作的特点和所起草材料的要求,通盘谋划考虑,理清工作思路,挖出区域特色,拉出材料框架。整个材料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哪一部分写哪几个方面的内容,都要做到心中有数。2006年下半年,国家质检总局来我老秘网区验收优质人造板生产基地创建工作。f本文由老秘网推荐,科长笔起草的典型材料思路清晰,内容充实,共分五个部分:一是落实“三个机制”,合力营造板材产业发展环境;二是做好“三篇文章”,努力优化板材产业结构;三是把好“三个关口”,强力调整板材产业布局;四是突出“三个重点”,致力提升板材产业档次;五是打造“三个亮点”,全力增强板材产业发展后劲。这个材料受到了国家质监总局和市领导的一致好评。/ a* k8 ~/ u% J: J
4 R7 I! L0 R* k/ c" C+ T ]1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