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中心组发言提纲: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打印本页]
作者:
大庆秘书
时间:
2012-12-8 10:21
标题:
中心组发言提纲: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弘扬大庆精神,推动科学发展”、温家宝总理关于“着力培育接续产业,加快大庆城市转型”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关于“更好更快发展”、“建设美丽城市”要求,围绕实施“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抢抓历史机遇,推进思想解放,呈现出总量不断扩大,速度逐年攀升,增长方式转型加快,内部结构更趋优化,质量与效益协调统一的良好发展态势,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著成就。
一、五年来经济发展回顾
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庆发生了巨大而又深刻的变化。
(一)从规模质量看,实现了两千、三千亿元的突破跨越,质效匹配、发展速度创历史之最
1、再造了一个新大庆。2011年,全市GDP预计突破3000亿元大关(2008年GDP达到2220.4亿元,首次跨入2000亿元大关),是2006年的2.3倍,再造了一个新大庆。五年来,全市经济年均增长11.8%,增长速度连续5年超过10%,成为历史上综合实力提升幅度最大、经济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
2、对中央和省财政贡献突出。地方财政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2011预计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30亿元,五年来累计完成801亿元,年均增长22%,累计上缴中央财政2237亿元,上缴省财政423亿元,贡献巨大;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预计达到88.6%,比2006年提高12.6个百分点。
3、节能减排成果显著。五年来,通过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绿色产业,构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节能减排任务圆满完成。2011年,单位GDP能耗预计达到1.2052吨标准煤/万元,比2006年末降低20.7%,五年来平均每年下降4.13个百分点,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升。
(二)从经济结构看,增长方式更趋多元化,非油、非公、地方经济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支撑
1、产业调整步伐加快。三次产业比重由2006年的2.9:85.8:11.3预计调整到2011年的3.6:82.2:14.2,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了3.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2.9个百分点,经济结构更趋优化。
2、非油经济支撑明显。油与非油经济的比重由2006年的64:36预计调整到2011年的47.2:52.8(不变价口径)。五年来,油经济与非油经济年均分别增长3.5%、23.9%,在石油产量稳定,油价波动的时期,非油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
3、非公经济日渐壮大。2011年,非公经济总量预计达到765.8亿元,同比增长28.7%。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比重由2006年的84.5:15.5预计调整到79.5:20.5,非公经济比重平均每年上升1个百分点。五年来,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年均分别增长9.5%、22.4%,非公有制经济增速高于公有制经济增速12.9个百分点。
4、地方经济强力贡献。中省直与地方经济的比重由2006年的75.5:24.5预计调整到2011年的61.9:38.1,地方经济比重平均每年上升2.7个百分点。2011年,地方经济总量预计达到1422亿元,同比增长20%。五年来,地方经济年均增长25.1%,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
(三)从农村经济看,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综合生产能力稳步增强,效益水平持续提高
1、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全市积极推进“双十”工程、“四大基地”和棚室经济建设,农业和农村经济步入了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的新时期。五年来,全市农田节水灌溉面积达750万亩,比2006年增加443万亩;2011年发放粮补4.72亿元,比2006年增加3.32亿元。此外,农村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初步形成。
2、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2011年,新增膜下滴灌156.7万亩、旱涝保收田753万亩,种植业预计实现增加值61.2亿元,比2006年增长62.9%,五年年均增长10.2%。粮食产量预计达到580万吨的历史新高,五年来粮食产量累计达2046.5万吨,年均增长17.6%。我老秘网市四县已有三县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3、畜牧业稳步发展。2011年,畜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59.4亿元,比2006年增长64%,五年来年均增长10.4%。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水平快速提高,建设了养殖小区440多个,扶持了养殖大户9000多个,我老秘网市专业户养殖比重已达到70%以上。
(四)从工业经济看,规上主要行业快速发展,地方企业不断壮大,园区经济示范带动作用显著
1、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五年来,深入实施“三百行动计划”,工业经济保持稳步增长态势。2011年,全市工业预计实现增加值2997亿元,比2006年增加1376.5亿元,五年来年均增长10.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达到2630亿元,比2006年增加1346亿元,五年来年均增长10.5%,工业经济的平稳运行有力地支撑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2、企业成长进程加快。规模企业数量增多,中小企业培育力度不断加大,预计到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90户,比2006年新增304户(按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比较)。预计到年底,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企业达到5户、超10亿元企业18户、超亿元企业150户,分别比2006年新增1户、11户和93户。五年来,全市上市企业总数达到19家,累计融资100多亿元。
3、重点产业高速发展。主导产业加快发展,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石化、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和建材等4个产业,预计分别实现增加值385亿元、76亿元、40亿元和42亿元,分别增长38%、43%、28%和25%。全市有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生物、节能环保、新能源和信息等6大类新兴产业,规模以上新兴产业企业达到169家,2011年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0亿元,增长27%。
4、园区承载能力大幅提升。组织规划整合,合理定位部局,全市园区数量由24个整合调整为16个。完善创新体系,引进了石油大学等科研院所10个,建成了省级以上研发中心和实验室31个,精细化工中试共享服务平台等创新平台8个,高新区主体区和宏伟园区创业孵化基地2个。五年来,全市新建企业和项目80%落户在工业园区,全市园区新入住工业企业820家、新安置就业8万人,园区工业增加值由2006年的88亿元,增长到460亿元,增长了4.2倍。
(五)从投资强度看,突出项目带动作用,规模持续扩大,拉动作用凸显
1、总量实现翻番。紧紧抓住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有利时机,不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实现1049亿元,比2006年增加了664.4亿元,五年来累计完成3922亿元,年均增长16.8%。
2、结构调整优化。2011年,一、二、三产业预计分别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3亿元、540亿元、449.7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23.7倍、1倍、3.8倍,产业投资结构由2006年的0.6:75:24.4调整为5.7:51.5:42.8,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投资比重显著提高。
3、建筑业不断壮大。2011年,预计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69.1亿元,比2006年增长1.5倍,五年来年均增长20.4%;全市共有建筑企业299家,其中特级企业1家,二级以上企业91家;民营建筑业发展到246户,就业人数2.6万人,分别比2006年增加82户、2000人,成为推动建筑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六)从商贸水平看,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消费市场持续繁荣,对外贸易成果丰硕
1、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经济高速发展带动民生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百姓收入水平大幅提升。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22500元,比2006年增长52.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9250元,五年翻了一番。城乡收入比由2006年的4.1:1缩小到现在的2.4:1,提前达到全面小康标准(2.8:1)。城乡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3%和37.8%,均达到富裕标准。
2、消费水平持续提升。全市立足大市场、大商贸、大流通,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引导消费结构升级。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到694亿元,比2006年增加442亿元,五年来年均增长22.5%。五年来,预计累计实现旅游收入107亿元,接待旅游人数3490万人,旅游业影响日渐扩大。
3、外贸市场取得突破。积极开展跨区域交流合作,拓宽发展环境。五年来,与104个境外城市和地区建立经贸合作关系,与国外7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2011年预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8.5亿美元、直接实际利用外资1.9亿美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3.1倍、3.3倍,经济外向程度明显提升。
二、未来五年发展愿景
五年来,全市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还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还不够优化,服务业比重与发达地区水平比还不高;接续产业层次规模有待提升,非油、非公经济还需继续壮大;城乡一体化发展任务繁重,经济转型需要不断加快等等。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展望未来五年,全市经济发展的主线:应该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深刻领会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丰富内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而推动全域进步、全业升级、全面突破。展望未来五年,全市经济发展的方向:应该是实现由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跨越,三次产业比例进一步优化,油与非油经济比例实现历史性转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和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实现由总体小康城市向全面小康城市跨越,市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居民娱乐文化消费支出、城乡居民收入、科研与开发经费支出等指标明显提高。实现由发展不够均衡城市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市跨越。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地企融合、县区联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展望未来五年,全市经济发展的目标:第一,体现在主要指标上,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5%,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15%以上。第二,体现在增长质量上,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3.7:75.3:21,油与非油经济比例调整到40:60,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地方工业比重达到70%,居民消费率达到15%,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第三,体现在产业布局上,农业方面,力争粮食总产达到150亿斤,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基地发展到40万公顷,棚室发展到30万栋,成为全省最大棚室生产基地;工业方面,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20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350家,地方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以上,累计谋划储备项目1000个以上、开工建设项目1000个以上;建筑业方面,企业要达到985家以上,劳务分包企业达到510家,培育年产值超20亿元企业3家,超5亿元企业11家,超亿元企业32家,拓展超亿元以上产值外埠市场10个;服务业方面,力争年均增长20%,占GDP比重超过20%,服务业税收每年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长,服务业从业人员年均递增10%,占全市从业人员50%,达到30万人以上。
三、保障措施
未来五年,是大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是实现国际化、现代化城市宏远目标的关键时期,任务十分艰巨。一方面,要紧紧围绕油田4000万吨稳产、创建“百年油田”,石化企业延伸增值,倾力做好生产生活服务,夯实经济发展根基。另一方面,要积极转变增长方式,加快接续产业发展步伐,加速各业态战略升级,确保全市经济实现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具体来说,要做到四个“坚持不动摇”。
一是坚持园区建设不动摇。园区建设是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培育区域品牌、打造经济新增长极的重要抓手。要以省市共建园区为牵动,加快抢占新材料、新能源、新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高端,打造全市重要经济增长板块。立足全市园区格局“一盘棋”,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布局,结合园区现有产业基础,进一步明晰各专业园区发展定位;完善全市园区共建共享政策,充分调动各县区建好自己园区和向其它园区引建项目的两个积极性;坚持“一县(区)一园一业”,加大县区各专业园区优化整合力度,突出特色,集中建设,推动园区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二是坚持大项目建设不动摇。牢牢把握“全党抓发展、中心抓经济、重点抓项目”的工作基调,牢记“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就是抓财源”工作理念。要积极做好项目储备,保持项目建设的可持续性;要积极解决项目在电力、土地、资金等方面的问题,加大保障力度;要制定实施计划,倒排时间表,确保项目尽早落地开工、尽快达产达效。要把六大类重点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的关键和重点,继续大上快上项目,确保沃尔沃乘用车生产基地、忠旺铝材、60万吨聚丙烯二期等大项目如期推进,谋划跟进产业关联配套项目,做好延伸吃配增值文章,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切实发挥龙头项目带动作用,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加快产业向现代农业、现代工业、高端服务业层次迈进。
三是坚持招商引资不动摇。招商引资工作是做大经济总量、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实践载体。要完善招商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增强投资吸引力。更新招商理念,依托资源、产业基础、人才、技术等优势,密切与央企合作,突出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紧盯龙头项目和战略投资者,采取载体招商、定向招商、定位招商、会展招商、论坛招商、中介招商等方式,重点引进具有领先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优势项目,力争实现引进世界500强制造类企业的突破。坚决杜绝引进国家政策严格限制项目及高能耗、高污染落后淘汰项目。
四是坚持优化环境不动摇。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从某种意义上就是“环境经济”,哪里的经济环境好,哪里的经济就会充满活力,就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要转变职能,更新观念,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简化办事程序和环节,提高办事效率,构建创新的人文环境。要实行“阳光政务”,及时把政府决策、服务程序、审批项目、职责权限、办事方法向社会公布,形成透明的政务环境。要强化制约,实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制约乱收费行为,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条件,建设有序的执法环境。要创新举措,完善创业政策、创业资金扶持平台,进一步拓宽创业融资渠道,加大中小企业发展金融支持力度,帮助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建立优良的服务环境。要综合治理,严厉打击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积极营造遵法守法的良好社会环境。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