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深入挖掘农耕文化 加速贵州乡村旅游发展 [打印本页]

作者: 情系黔岭    时间: 2012-12-5 16:58
标题: 深入挖掘农耕文化 加速贵州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其独特的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农业生产活动、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民俗文化作为基础的一种旅游活动。我国的贵州省具有独特的农耕文化和丰厚的民族历史文化底蕴,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贵州农耕文化的特点。
1.原始性。贵州的很多地方经济滞后,农业生产活动中还保持着古代的耕作方式,保留着保留着古代的劳动工具和农耕服饰。例如木牛、木耙等碎土农具,秧耙、判刀等中耕农具,以谷物、花纹、鱼骨、夏虫为图案的农耕服饰。这些原始形态的保留,对游客有着较强的吸引力。
    2.神秘性。在贵州地区由农耕火化衍生出了具有神秘色彩的农耕礼仪。这些农耕礼仪的神秘性极大的刺激了游客的好奇心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增加了乡村旅游的审美情趣。
3.多样性。贵州地区民族众多,每个民族的农耕文化又各具特色。不同的少数民族在特色节日、服饰、艺术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就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农耕文化。并且,即使是同种农耕文化,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村落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二、贵州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
1.贵州乡村旅游最重要的优势和基础条件就是贵州乡村保持着古朴的原生态。在贵州的乡村至今仍保留有浓厚的历史痕迹和原生态的农耕经济形态。现代工业和现代的农业生产工具很少见到。古朴原始的乡村风貌成为很多游客体验真实自然的乡村生活的首选之地,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贵州乡村优美、恬静的自然风光。贵州被誉为是天然的“大公园”,其独特的卡斯特地貌构成了多样化的旅游自然资源。无数风光美丽的自然村落坐落其间,向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纳灰村、董公镇和平村。
3.少数民族风俗具有独特的吸引力。贵州省内居住着苗族、瑶族、侗族、彝族等四十多个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生活的村落至今还独立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极具魅力吸引力,如苗族游方、彝族歌舞、侗族拦路歌等。每年像泼水节、火把节等民族节日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并且各民族的建筑、服饰都各具特色,如苗族的吊脚楼、侗族的鼓楼,还有各种富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精巧的手工艺品如银饰花边、挑花染蜡等。这些都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4.蕴含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贵州省遗留了大量的各民族在历史进程中所创造出的文化遗产和文物古迹,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些文化积累大多出自乡村,并且在乡村得以完好的保存,例如普定穿洞遗址、黔西观音洞遗址这些古人类文化遗址;从江曾冲鼓楼、大屯上司庄园、安顺府文庙等体现民族建筑文化的建筑物;安顺摊戏、侗族的大歌、苗家的舞蹈等民俗文化。这些体现在人们生活各个方面的多样性文化载体形成了贵州多元文化并存的格局。
三、贵州乡村旅游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政府领导不够,缺乏明确的管理责权。乡村旅游涉及到旅游业发展、农村社区发展、农业结构调整等多个部门,需要有一个权威的协调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沟通。目前《贵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虽然已经出台,但是,在已经开发的乡村旅游地区,政府并没有起到主导作用。它们大多都是一村一户进行的自发的、分散的、粗放的个体经营,如贵州有些县市乡村的乡村旅游就是以村委为主导进行的农户联合经营,对乡村旅游缺乏统一的管理,难以形成产业化经营,并且会造成市场秩序的混乱。而一旦出现管理问题,各政府部门间又相互推诿,导致经营者的合法利益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游客的投诉无门,这些都会直接影响贵州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规模小、.缺乏科学规划,整体经济效益差。目前贵州省乡村旅游尚处在自主开发的状态,普遍存在着投资与经营规模小,地区分布与组织分散的问题。盲目的开发和投资导致了乡村旅游的无序状态,浪费了大量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也容易造成乡村旅游产品的品位低、生命周期短等不良影响,制约了贵州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并且由于投资和经营还较小,无法形成产业性的发展,导致了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较低。虽然目前贵州开展乡村旅游的村寨越来越多,接待的游客数量和所带来的旅游业收入也逐年增加,但是乡村旅游业创造的收入还不足贵州全省旅游收入的10%,乡村旅游收益与丰富的资源根本不成正比。
3.开发模式过于单一,缺乏层次与模式。乡村旅游的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观光旅游、增长知识、休闲度假、参与体验等多种功能。而目前贵州的乡村旅游活动则主要以观光为主,尚未有效的开展乡村度假、民俗文化研讨、采风、民间手工艺品制作等内涵丰富的活动,还只是单纯的依靠农耕资源,主要开发的还是开发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缺乏创意和没能充分的展示地方特色,也造成了各种资源的浪费。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内涵发掘不够,具有独特性的民族工艺品没有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了旅游商品的粗制滥造、文化品位低下,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商品稀缺,无法满足旅客的需要。
4.环境破坏严重,文化资源脆弱。近年来贵州乡村旅游有了快速的发展,但与此同时,由于管理者和游客对生态旅游认识不足,乡村旅游也面临着环境破坏和文化脆弱双重问题。游客在游区内随意的采摘践踏造成了植被的破坏,游客随手丢弃的生活垃圾和经营者抛弃的建筑垃圾等随处可见,严重破坏了游区的环境。并且由于管理的实效和现代文化的冲击,乡村文化资源也极其的脆弱,甚至面临着失去传统文化真实、质朴、原生态的可能性。如侗族大歌、苗族飞歌都面临着失传消失的危险。而有的经营者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盲目的迎合游客 ,甚至放弃了民族文化,给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四、充分利用农耕文化促进贵州乡村旅游的发展。
贵州的农耕文化独具特色,为开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基础,并且贵州具有发展乡村文化的优越性条件。我们应该在认识自身发展不足的基础上,努力的依托农耕文化,加强对乡村旅游的管理和建设。
1.加强政府的引导。乡村旅游是发展贵州经济、调整贵州地区产业结构的重要渠道。各级政府部门在开展乡村旅游活动中应占主导地位,明确权责,加强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为乡村旅游的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创造良好条件。并且还要努力协调投资开发者、经营管理者、当地居民等利益主体方之间的关系,力求做到共同发展。要在提高贵州乡村旅游水平、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积极发挥主导作用。
2.宏观统筹,科学规划。即依据贵州地区自身的情况,科学布局,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发展计划。首先要考虑本地的自然特色、文化特色和乡村旅游市场的需要,在当地生态环境、生活环境和农业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进行可持续性发展;其次,乡村旅游的规划要避免盲目性和重复建设,应该注重其整体性和连续性。最后,做好规划落实。如果不落实再合理的规划也没有意义,切实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等。
3.增强文化特色,丰富乡村旅游层次。贵州的乡村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个民族每个村寨都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应该努力的展示自身的特色,加强对民族风情、文化底蕴的开发,而不是局限在旅游的表面进行简单的观光旅游开发。提高旅游产品的参与性和知识性,增强文化内涵,达到观光休闲、参与体验、增长知识等多重效果。
4.坚持保护第一、持续发展原则。不仅要同过开展生态教育等方式,使乡村旅游的开发者、经营者、和游客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同时也要加强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贵州乡村蕴含的文化遗产既丰富又脆弱,有些一旦遭到破坏就可能造成无法恢复的损失。因此对这些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各级政府要采取各种措施激励那些传统文化的传承,对破坏历史遗迹等行为要坚决予以重处。
5.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贵州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较差,与乡村旅游息息相关的吃、住、行等项目的建设所需资金匮乏,导致了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不健全,降低了吸引力。因此,要发展乡村经济也必须通过贷款、企业融资等多种手段筹措资金,改善乡村地区的基础建设,将安全理念、卫生理念贯穿于整个接待过程,为乡村旅游创造良好的接待环境。

作者: 为政以德    时间: 2016-6-28 22:41
贵州的旅游确实发展迅猛、方兴未艾,可学习借鉴~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