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清白遗子孙”——读白居易砥廉诗有感
[打印本页]
作者:
renhezj
时间:
2012-11-27 14:20
标题:
“清白遗子孙”——读白居易砥廉诗有感
近读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砥廉诗,对诗中凸显的清正廉洁的官员形象,感触颇深。
3 J% l; d* o/ h' G# \2 U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出生于郑州新郑,德宗进士,屡官至杭州剌史、刑部侍郎等。他在朝中任左拾遗时,因上书力陈旱情严重、民生疾苦,得罪了权臣,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又改知杭州、苏州。尽管白居易仕途坎坷,但他朴素清贫、同情百姓、为民造福的品质始终保持不变。
1 ~$ K @& S* J# w
白居易新婚不久写给妻子的《赠内》诗云:“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他人尚相勉,而况我与君。黔娄固穷士,妻贤忘其贫。冀缺一农夫,妻敬俨如宾。陶潜不营生,翟氏自爨薪。梁鸿不肯仕,孟光甘布裙。君虽不读书,此事耳亦闻。至此千载后,传是何如人。人生未死间,不能忘其身。所须者衣食,不过饱与温。蔬食足充饥,何必膏粱珍。缯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君家有贻训,清白遗子孙。我亦贞苦士,与君新结婚。庶保贫与素,偕老同欣欣。”
& d2 y9 K. s$ @3 |
此诗的前四句是说与妻共勉,至死相爱。随后引用黔娄、冀缺、陶潜、梁鸿4个“贫贱不能移”的爱情故事,希冀夫妻能过朴素的生活,和睦相处,偕老百年,把清白传给子孙。白居易用质朴通俗的语言,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与其浊富、宁此清贫”的操守,给人颇多启示。
; P0 R- A" l* T+ N
其一,为官者要严格教育家人,保持清廉的家风。作为封建社会的官员,白居易不仅自己恪守清廉,而且教育妻子保持朴素、清贫的生活,“庶保贫与素,偕老同欣欣”。保持清贫与朴素的作风,是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重要条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如何,对党员干部会产生重要影响。现实中,有的人往往采取“曲线行贿获利”的手段,把目标对准领导干部的家人,企图由此打开“缺口”,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因此,为官清廉也有赖家风端正。“廉内助”能促使为官的丈夫保持廉洁,“贪内助”则会促使为官的丈夫贪赃枉法。家风如何,不可小觑。白居易这首诗启示我们,党员干部要保持廉洁,就应当严格管好配偶和子女,甘于清贫,保持清廉的家风。
8 e+ Q: ~! r. Y8 G& ]. g% `0 s
其二,为官者要为后代留下清白廉洁的名声。由白居易“君家有贻训,清白遗子孙”,联想到党员干部“身后留什么”?无疑,党员干部最重要的,是应以清廉为民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后代,把自己的高尚人品留给子孙。这才是无价之宝,也是比物质财富更为丰厚的遗产。
( K" o- y. s: J/ P; b- F
其三,为官者应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领导干部若贪图物质享受、奢侈浪费,势必走上贪污受贿的道路。白居易提倡过朴素的生活,是因为“所须者衣食,不过饱与温。蔬食足充饥,何必膏粱珍。缯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素食粗衣,既可解决“温饱”问题,也有助于修身养性。党员干部应当树立“与其浊富、宁此清贫”的观念,自觉做到艰苦朴素、拒腐防变。
8 J- U( [( R3 a, \
白居易在任杭州剌史时,曾兴湖筑堤,重疏“大井”,为百姓办了不少好事。但他也有一个爱好,喜欢赏玩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为此,他曾从杭州天竺山上取回来两块石头。后来,他意识到此事不妥,写《三年为刺史》诗道:“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蘖。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诗中,他对“取得两片石”进行反省,觉得有损自己清白,折射出一种难能可贵的自责精神和清廉品质。
! h; |% a6 b( [1 S! K0 ^( ^
相形之下,在反腐倡廉建设中,我们党员干部更应当慎其所好,坚持正当、健康、不损害他人和公共利益的嗜好,谨防自己的嗜好为人利用,让别有用心的人牵着鼻子走。
8 j7 l& H3 A2 m& H
8 }$ H4 k U- R, r' k8 H, X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