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解读十八 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新丰富
[打印本页]
作者:
新余秘书
时间:
2012-11-19 07:20
标题:
解读十八 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新丰富
党的十八 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涵做了系统阐述,其中有很多新内容。究竟应当从哪些方面来进一步学习和领会这些论述,就此,记者专访了中共中央编译局秘书长杨金海。
记者:十八 大报告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全面完整的表述,这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杨金海:党的十八 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比以往更全面更深刻,因而更科学,在很多方面提出了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至少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十八 大报告把科学发展观定位为党的指导思想,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八 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的科学确定实现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反映了实践的要求、人民的愿望。这有利于人们进一步学习、研究、运用党的指导思想,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十八 大的最大亮点,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重要丰富和发展。我们相信,科学发展观必将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巨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2.十八 大报告提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重自信”。报告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外结合的战略高度,全面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深远意义,深刻指出,“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要求全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报告还强调要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这就为我们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深刻认识其意义、内涵、特征等,并以此为坐标总结过去,开辟未来,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3.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近十年来我们的发展道路逐步拓展,由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建设拓展为连同“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的建设。十八 大又进一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其中,形成“五位一体”的发展布局,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内涵。具体来讲,还要在许多方面创新发展模式。比如,要把传统“四化”(即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建设转变为新的“四化”(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要进一步推动我国传统的城乡二元体制向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转变;要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使我国逐步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这种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转变,都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必将进一步引发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革命性变革,深刻改变中国人民生存理念、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4.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部署有了新表述。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我国未来若干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总体构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旗帜、道路不能变,也不会变,因为中国经济社会仍然比较落后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没有变,在世界上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一句话,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的情况没有变,这是我们制定现代化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的总体依据。在这个基础上,构建“五位一体”(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总体建设布局。总任务和总目标是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体讲,就是到建党100年把我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建成现代化国家。这个总任务又可具体化为“三大历史任务”,就是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描绘了总体的宏伟蓝图。
5.对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出了新要求,即必须牢牢把握的“八项基本要求”: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只有坚持这八项要求,才能使我们的发展改革更科学、更合理,更加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其中特别突出了改革发展中的“人民主体地位”,这是对“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具体化。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在保证发展效率的前提下,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我们的改革发展才具有科学性,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和目标前进。
6.对科学发展提出了新内容。在经济建设上,提出以“新四化”建设为内容,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政治建设上,首提“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在文化建设上,第一次提出包括12个概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第一次将它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相并列提出来,并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全面部署。
7.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目标。第一次将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并提,一道作为党的建设工程的主线,对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做出部署;提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党的建设新目标。
十八 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阐述还有很多,例如第一次提出收入倍增目标、海洋强国目标、美丽中国理念等,这就为我们进一步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推动各条战线工作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记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中,十八 大报告阐发了几个方面,我们理解,这几个方面都有强烈的改革意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坚持和平发展,坚持党的领导,都需要以改革的精神来推进和坚持,换句话说,改革是要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始终的,您觉得可以这样理解吗?
杨金海:是的。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是我们党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十八 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到深水区、攻坚期。“攻坚克难”的根本办法,是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即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一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使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和市场这只“无形之手”都更好地发挥作用;二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三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四是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五是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六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改革创新,建立健全从严治党的制度机制,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记者:十八 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阐述很全面,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这五个方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依然是不可动摇的,但显然,经济建设又不是孤立于其他几个方面,需要其他方面的改革和建设相互协调,全面推进。如何才能处理好相互关系,全面改革有一个优先顺序吗?
杨金海:科学发展强调全面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党历来强调“十个指头弹钢琴”,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工作都要需要积极主动地改革创新,推进各个方面工作。
当然,在改革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是有一个先后安排的问题。报告对这个问题虽然没有明确讲,但对当前所面临的攻坚克难问题作了分析,即“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一些领域消极fubai现象易发多发,反fubai斗争形势依然严峻”。这就告诉我们,下一步首先需要改革的是经济领域中关乎发展差距和收入差距的体制机制问题。尽快解决差距问题,是保证我国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在政治领域,首先要解决党的基层组织涣散、消极fubai问题。这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性问题,若不尽快解决,将会影响社会稳定发展。所以,我们应当按照中央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这些领域的改革。相关部门更要积极主动地落实中央要求,尽快拿出改革方案,逐步解决问题。其他部门也要积极配合,包括做好调查研究、思想教育工作等,努力为党的工作大局服务。进一步讲,各个领域的工作也有先后安排问题。这就需要分清轻重缓急,逐步处理改革发展中的问题。
做好改革工作,重在处理好各种关系。最主要的是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率,又要保证社会的公平。这些年公平问题比较突出,所以要尽快解决。不从根本上解决公平问题,社会稳定发展会受影响,效率也就谈不上了。但在处理公平问题时,也须时刻注意效率问题,不能矫枉过正。一句话,要按照唯物辩证法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